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_第4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试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全长1432km,总干渠共设置河渠交叉、渠渠交叉、铁路交叉、公路交叉、隧洞等各类建筑物1753座,建筑物总长筝97km。全线过水以自流为主,坡比一般为1/25000,部分地区达到1/30000,途经煤矿采空区、膨胀土区、湿陷性黄土类区、饱和砂土区和冰冻土区等复杂地段。为规范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使总干渠、各类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确保测量成果质量,参照水利水电、测绘等国家和行业规范制定了本规定。本规定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本规定的主编单位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本规定的主要起草人杨爱明严建国杨成宏姚楚光姜本海蔡建平郭永峰傅又群韩黎明丁涛叶青周传松王志平徐菊华郭晓娜槐先锋孙卫军苏霞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试行1总则1.0.1为规范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使总干渠、各类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确保测量成果质量,特制定本规定。1.0.2本规定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1.0.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干线首级施工控制网测量和复测的组织、管理和成果发布,负责测量检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1.0.4承担干线首级施工控制网和测量检测工作的单位,应具有甲级测绘资质。其它测量工作的实施单位应具备乙级以上测绘资质。1.0.5承担干线首级施工控制网和测量检测工作的单位,应派遣具有类似测量项目经验的测量高级工程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并设定专职的、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担任质量检查员。其它测量项目的承担单位,应派遣具有相关测量项目经验的测量工程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并设定专职的、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担任测量质量检查员。1.0.6承担测量项目的单位,必须具备满足相应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设备和软件,其种类、精度等级、数量应与所承担的测量项目的性质、精度要求、规模大小相适应。用于施工测量的仪器和量具应定期送交具有相应讨量检测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定,并在其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对于要求在测前或测后也应进行检校的仪器、量具,可参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自检。使用的软件必须通过鉴定,并经主管部门批准。1.0.7本规定引用的标准和文件: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报告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初步设计测量技术规定SL52—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197—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阶段)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285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0GB7929—94 l: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DL/T5111—2000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CHl002—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1.0.8渠道范围内,投影长度变形值应不大于2.5cm/km。1.0.9中线干线工程坐标系统统一按以下要求执行:1北京段平面坐标系统采用63北京地方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北京地方高程系。干线首级施工控制网承担单位应提供北京段与河北段交接处63北京地方坐标系坐标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的转换关系,以及北京段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北京地方高程的转换关系。2除北京段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渠道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分带,高斯正形投影。

建筑物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挂靠1954年北京坐标系1°分带下的独立坐标系。边长不进行高斯投影改正,投影至施工区平均高程面。1.0.10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见表1.0.10。表1.0.10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项目内容精度指标精度指标所相对的基准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mm)混凝土建筑物轮廓点放样±(2^»30)±(20〜30)邻近基本控制点土石料建筑物轮廓点放样+(30〜50)±30邻近基本控制点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安装安装点±(1〜10)±(0.2〜10)建筑物安装轴线和相对水平度土石主开挖轮廓点放样±(50〜200)±(50〜100)邻近基本控制点局部地形测量地物点±0.75(图上)—领近图根点高程注记点—±1/3基本等高距邻近高程控制点施工期外部变形监测监测点±(3〜5)±(3〜5)工作基点隧洞贯通相向开挖长度小于4km贯通面横向±50纵向±100±25横向、纵向相对于隧洞轴线。高程相对于洞口高程控制点。相向开挖长度小于4〜8km贯通面横向±75纵向±150±381.0.11施工测量人员应遵守下列准则:1、 在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有关规范、标准及合同文件规定的测量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作业方法,制定测量实施方案。2、 原始观测值必须在现场用铅笔或钢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严禁凭记忆补记、转抄或伪造。所有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3、 原始的数字、文字记载应正确、清楚、整齐、美观。对原始记录中角度的秒和长度的厘米与毫米不得做任何修改。原始记录中角度的度与分和长度的分米与米,确系读错、记错,可在现场更改,但不得对两个相关的数字进行连环更改。更正错误时,均应将错字整齐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禁止涂擦。对超限划去的成果,须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所记载的页数。4、 由电子记录器或计算机输出的原始观测记录、计算资料等,应及时整齐地贴于有关手簿或计算用纸上,并加注必要的说明。5、 对取用的已知数据、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地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6、 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手簿、放样单、放样手簿)和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按规定应提交给监理工程师的资料复印件,应按时完整地上交。7、 对于测绘仪器与工具应精心爱护、及时维护保养,做到定期检验校正,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精密仪器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管、使用制度。1.0.12承担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测量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制定安仝生产目标;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制定安全操作细则和注意事项;制订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冒险作业。2施工控制测量一般规定2.1.1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测量的基准,其精度、可靠性、网点密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施工放样的要求确定。2.1.2平面控制网可采用GPS测量、三角控制测量、各种形式的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布网。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等方法布网。控制网布测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范围和放样精度来选择。分级布设控制网时,允许越级布网。2.1.3加密控制网布测,应在相邻标段衔接处布设共用控制点。2.1.4干线平面和高程首级施工控制网应专项设计、专项审查、整体实施。干线加密控制网宜按区段统一组织实施。2.1.5大型交叉建筑物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应满足SL52中二等控制网的技术指标,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5mm。首级高程施工控制网应满足GB/T12857中二等水准的技术指标。2.1.6由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与干线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控制范围不同,两者的坐标系统亦不同。控制网加密与施工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大型建筑物施施工测量应采用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成果。2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1°分带的边缘,建筑物控制网覆盖范围内,长度每6〜8km,两个系统间存在约1Ocm的长度差。当网点在两套坐标系下的坐标差值大于50mm时,渠道加密控制网如果起闭于干线控制网点和建筑物控制网点,应采用建筑物控制网点的1°分带坐标作为起算数据参与平差,然后将起算点坐标差值,依各加密控制点离建筑物控制网点的距离,对加密控制点的平差坐标进行配赋。2.1.7控制网建成后,在使用阶段应加强维护管理,及时进行复测。2.2平面施工控制网测量2.2.1干线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应满足下列要求:1干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以B级GPS网为骨架,在B级GPS网下布设C级GPS网。B级GPS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国家一等平面控制网点的分布情况布设,并与国家GPS永久跟踪站联测。C级GPS网在B级GPS骨干网基础上布设,一般每隔8km一对点。4为保证与前期勘测设计地形图平面坐标系统的一致性,C级GPS网应均匀地与沿线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点及前期勘测设计阶段布设的测图控制点联测。5GPS网数据处理要求1) 骨干网基线解算应使用高精度基线处理软件,并与GPS永久跟踪站进行联合数据处理。2) C级GPS网基线解算使用随机基线处理软件;网平差以B级GPS网点作起算点。3) 平差计算时应考虑总干渠施工对控制网边长投影差的控制要求(边长的投影差应小于2.5cm/km)。4) C级GPS网成果应与前期勘测设计阶段坐标系统一致。6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的设计、选点埋标、观测、数据处理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报告》有关要求执行。2.2.2干线平面加密控制网应采用D级GPS布网,每隔500〜1000m布设一对点;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其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应不大于1/40000。D级GPS网的技术设计、观测、外业数据质量检核、数据处理、点位精度等应符合GB/T183l4中的有关规定。2.2.3渠道施工放样可选用下列方法布设测站:1采用E级GPS网布测。E级GPS网的技术设计、观测、外业数据质量检核、数据处理等应符合GB/T18314有关规定。2采用GPSRTK布测。由于RTK技术目前正处于推广应用阶段,为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宜采用双参考站、双测回的测量方式。数据链信号接收半径不宜超过4km,接收卫星数目应超过5颗,VDOP<4,RTK观测时应保持坐标收敛值小于3cm。当RTK无法作业时,流动站转化为快速静态或后处理动态作业模式观测,以利后处理。外业工作巾应加强对RTK成果的检验。对RTK成果的外业检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与已知点成果的比对检验;重测同一点的检验;已知基线长度测量检验;不同参考站对同一测点的检验。3采用光电测距导线布测,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2.3的规定。表2.2.3测站导线主要技术指标点位误差(mm)附合导线全长(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角(〃)测距中误差(mm)主位角闭合差(〃)±3040001/180003005.010±10Jn36001/150002005.05i ±10Vn30001/150001505.05±10腴2.2.4大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加密可根据地形条件及放样需要决定,以1〜2级为宜,但最末级平面控制网点相对于首级网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2.2.5大型建筑物施工放样测站点可采用各种交会方法、导线测量方法或GPS定位方法进行测设。但所测设的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3.3.2规定。2.3高程施工控制网测量2.3.1干线首级高程施工控制网应满足下列要求:1干线首级高程施工控制网以国家一等水准点(基本标)为已知点,采用二等水准附合路线布设。2沿渠道的二等水准点,一般每4km布设一座普通水准标石,平均每40km布设座基本水准标石,并按GB/T12857的规定与国家一等水准点联测。3为保持与前期勘测设计阶段所测地形图高程系统的一致性,在进行二等水准观测时应尽量将原测图布设的等级控制网点纳入网中。4对作为起算点的国家一等水准点,应进行稳定性分析。5标点的选埋应满足下列要求:1) 所选二等水准路线应沿渠道走向布设,水准点点位应不受渠道及其建筑物施工的影响。点位距渠中心线距离,黄河以南宜在400〜600m之间,黄河以北宜在300--500m之间。2) 对膨胀土、超采地下水、软土等复杂地质条件地区,应根据情况选择机钻孔钢管标和机钻孔钢管基本标等特殊标型。3) 每隔一点,应具备GPS观测条件。6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应加入水准标尺长度、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异常、月引力等改正。7首级高程施工控制网的设计、选点埋标、观测、数据处理应满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报告》的要求。2.3.2高程加密控制网的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干线高程加密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布测。根据渠段纵坡比i的不同,其等级应满足下列要求:l/30000<i<1/23000 采用三等水准l/23000<i 采用四等水准2建筑物高程施工控制网加密可根据地形条件及放样需要决定,以1〜2级为宜,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应不超过±1Omm,对于土石建筑物应不超过±20mm。3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选点、埋石、观测、计算和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等按GB12898和SL52有关规定执行。2.4资料整理2.4.1控制网测量完成后应整理提交下列资料:1控制网展点图、水准路线图;2控制点成果表、点之记;3测量仪器的检定书及检查校正记录;4外业观测手薄;5计算资料;6技术总结报告。监理工程师有要求的按监理规定执行。2.4.2所提供资料应包括相应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应采用.DOC、.XLS、.DWG、.PDF等常用文件格式。3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3.1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3.1.1测量放样前应对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成果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现场检测。已有控制网点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布测,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进行加密。3.1.2测量放样必须按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3.1.3测量放样方案根据有关标准制定。其方案应包括控制网点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放样点精度估算、放样作业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内容。3.1.4测量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必要时还需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必须经两人独立进计算校核。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必须核对输入数据和数学模型的正确性。3.1.5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记录手簿中,其填写内容包括:l工程部位名称、放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出厂编号。2放样负责人姓名、观测员姓名、记录员姓名及检查员姓名。3放样所使用的控制点名称、坐标值和高程值及所依据的设计图纸编号。4放样过程中的实测资料。3.1.6放样结束后,应向使用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提供书面的放样成果单,其内容包括:1放样的工程部位,并绘制测点所在部位的草图。2注明放样点与设计边线的关系,或列出各放样点的坐标和实测高程。3放样数据来源和需要说明的问题。4放样日期和放样者姓名。3.1.7放样应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和现场允许的作业条件,选择技术先进的放样方法,并应设置必要的检核条件。其主要放样方法和技术要求应严格按SL52规定执行。当规范未明确规定时,应将拟采用的施测方案和技术要求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经确认后方可施行。3.2开挖工程测量3.2.1开挖工程测量内容包括:施工区原始地形图或断面图测绘:开挖工程轮廓点的放样;竣工地形图及断面图测绘;工程量计算等。3.2.2开挖轮廓放样点的点位限差见表3.2.2。表3.2.2开挖轮廓放样点的点位中误差轮廓放样点位点位中误差(mm)备注平面高程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郭点、预裂爆破孔定位点±50〜±100±100点位中误差值均相对于邻近控制点或测站点、轴线点而言主体工程部位的坡顶点、非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100±100土、沙、石覆盖面开挖轮廓点±200±2003.2.3开挖工程放样应测放出设计开挖轮廓点,并用明显标志加以标定。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在预裂面或其他适当部位以醒目的标志标明桩号、高程和开挖轮廓点。3.2.4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应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和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以适当密度标出开挖轮廓点以备验收之用。3.2.5工程开工前,必须实测工程部位的原始地形图或断面图;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测绘不同材料的分界线,并定期测绘收方地形图或断面图;工程竣工后,必须实测竣工地形图或竣工断面图。各阶段的地形图和断面图均为工程量计算和工程结算的依据。3.2.6工程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同一区域土石方挖填工程量进行两次独立测量计算的土方方量差值不超过7%或石方方量差值不超过5%时,可取其中数作为最后值。3.2.7开挖工程细部放样、断面测量和工程量计算方法及技术要求按SL52有关规定执行。3.3立模与填筑放样测量3.3.1立模与填筑放样包括测设各种建筑物的立模和填筑轮廓点;对已架立的模板、预制(埋)件进行形体和位置的检查:测算填筑工程量等。3.3.2建筑物立模、填筑轮廓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3.3.2的规定。表3.3.2 立模、填筑轮廓点点位中误差及分配建筑材料建筑物名称点位中误差(mm)平面位置误差分配(mm)平面高程轴线点或测站点细部放样混凝土各种主要水工建筑物(闸、泵站、渡槽)等±20±20±17±10各种导墙及井、洞衬砌,建筑物内其他孔洞±25±20±23±10其他混凝土建筑±30±30±25±17土石料碾压式坝(堤)与土石坝边线及各种观测孔位等±40±30±30±25各种坝(堤)内设施定位、填料分界线等±50±30±30±403.3.3混凝土建筑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放样位置,以距设计线0.2〜O.5m为宜。各种曲线立模点的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模板制作的不同情况确定放样的密度和位置。曲线的直圆点、曲线中点、折线的折点、圆直点等,一般均应放出。曲面预制模板应酌情增放模板拼缝位置点。曲线、曲面放样,应预先编制放样数据表,始终以部位的固定轴线(固定点)为依据,采用相对固定的测站和方法。3.3.4立模、填筑轮廓点可直接由等级控制点测设,也可由测设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或测站点)测设。3.3.5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之后,应利用测放的轮廓点进行检查。若检查发现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存在有系统误差时,应对可疑部分进行复测。3.3.6混凝土浇筑和土石料填筑工程量,必须从实测的断面(或平面)图上计算求得。混凝土浇筑块体收方,基础部位应根据基础开挖竣_工图计算;基础以上部位,可直接根据水工设计图的几何尺寸及实测部位的平均高程进行计算。土石料填筑量的收方,应根据实测的各种填料分界线分别计算各类填料方量。3.3.7立模与填筑放样工作完成后,必须及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提交放样交样单。3.4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3.4.1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的测量工作应包括测设安装轴线与高程基点;进行安装点的放样和安装竣工测量等。3.4.2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应埋设稳定的金属标志或设备观测墩。并且一经确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宜变动。3.4.3在安装过程中,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原来的安装轴线或高程基点部分或全部被破坏时,应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及时予以恢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恢复的轴线或高程基点,均必须进行多方校核,以获得已安装构件的最佳吻合。3.4.4安装点测设必须以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为基准,组成相对严密的局部控制系统,以保证安装点相关位置的正确性。3.4.5铅垂投点可采用重锤投点法、经纬仪投点法、激光投点仪投点法以及光学投点法进行。但投点方法的选用必须以精度估算作为基础,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确认。3.4.6对已测放的安装点,必须采用与测放时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以保证测放点之间的严密几何关系。对构成一定几何图形的一组安装测点,应检核其与非直接量测点之间的关系;由一个高程基点测放的安装高程点或高程线,应通过另一高程基点进行检查。3.4.7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放样点测量限差、安装专用控制网、安装轴线点及高程基点的测设要求,按SL52有关规定执行。3.4.8测放的安装点经检查合格后,应填写安装测量放样成果单,提交安装单位使用,并上报监理工程师。3.5渠道施工测量3.5.1干渠工程施工测量包括渠道中心线定线、细部轮廓点放样、断面测量、工程量计算、以及工程的竣工验收测量等。3.5.2干渠中心线定线测量,中心桩和渠道转折点测定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不大于100mm(相对于邻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25mm(相对于邻近控制点)。所有中心桩应测有桩项和地面高程。中心桩间距应视地形变化确定,直线段一般为30〜50m,曲线段一般为10〜30m。3.5.3渠堤的边桩放样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100mm(相对于断面中心线)。3.5.4渠道混凝土衬砌立模、轮廓点平面中误差应不大于±30mm,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采用机械化衬砌应按混凝土衬砌机生产厂家要求进行基准线设置,其基准线的水平误差应不大±5mm,垂直误差应不大于土2mm。3.5.5横断面应垂直于渠堤的中心线,每一断面的测量范围宜超出挖、填区外边线3〜5m,断面点之间的密度与间距应能反映渠堤的实际地形和满足工程量计算的需要。3.5.6纵断面比例尺水平为1:1000〜1:5000,竖直为1:100〜1:500。横断面水平比例尺和竖直比例尺宜保持一致,一般为1:100〜1:500。3.6地下洞室测量3.6.1地下洞室测量包括下列内容:建立洞内、洞外平面与高程控制;进行洞室施工放样;测绘洞室开挖和衬砌断面;计算开挖与填筑工程量等。3.6.2地下涧室工程开工之前,应根据隧洞设计轴线、洞外施工控制网的网形和精度、以及规定的贯通中误差,通过精度估算,进行隧洞贯通测量设计。3.6.3洞口点应尽量纳入控制网内,也可采用图形强度较好的插点图形与控制网相连接。超长隧洞的洞口点应设置混凝土观测墩。每个洞口附近至少应有3个标示稳固的控制点。3.6.4应通过对不同的进洞方案的贯通误差估算进行优选来确定最佳的进洞方案。由洞口点向洞内传递方向的连接角的测角精度,应比洞外控制的测角精度提高一级,且不低于洞内基本导线的测角精度。3.6.5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可视隧洞的长度选择地下导线或导线网。地下导线分为用于贯通控制的基本导线(网)和直接用于施工放样或指导TBM掘进方向的施工导线。3.6.6洞内基本导线(网)设计时,应根据隧洞贯通设计分配给洞内控制的误差限差,通过误差估算来确定洞内基本导线(网)的形式、等级、桩点形式、观测纲要、检核方法等。3.6.7洞内基本导线(网)至少应独立地进行两组观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来评定测角精度、测距精度和基本导线(网)的精度,并以平差成果作为基本导线点的成果。3.6.8在进行超长隧洞洞内基本导线网设计时,除考虑洞内基本导线设计的基本问题外还应对以下重要问题加以研究。l洞内基本导线点的高精度要求对它的布设形式、观测纲要提出的特殊要求;2基本导线网的检核措施和平差方案;3桩点的形式和布设位置的特殊要求以及与其它洞内工程布设的关系;4基本导线网的边长设计及弯道前后边长衔接对导线精度的影响:5超长导线(网)复测的方法和周期问题:6超长隧洞洞内的通视与照明问题;7洞壁的旁折光问题等。3.6.9对于曲线隧洞及通过竖井、斜井或转向角大于30°的平洞贯通的隧洞,其洞内基本导线(网)精度应比相同长度的直线隧洞提高一级或作专门设计。3.6.10洞内高程控制,应根据隧洞贯通设计分配给洞内贯通高程误差的限值和隧洞的长度进行设计,通过精度估算确定其等级和观测纲要。在未贯通前,高程控制测量应独立地进行两组观测进行检核。3.6.11常规法开挖隧洞的细部放样是以施工导线标定的隧洞洞轴线为依据。在掌子面上,除标定中心点和腰线外还应标画出开挖轮廓线。洞轴线应测设于隧洞底板或顶板上,每隔10m(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间隔)用明显的标志加以标定,并将桩号明显地标记在洞壁上。并且应根据基本导线点和基本高程点测取中线桩的坐标和高程,将其与设计坐标和高程相比较,将结果上报给监理工程师。3.6.12盾构隧洞施工之前应进行贯通测量设计,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案,包括洞外控制网检测、联系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水准测量、TBM导向系统姿态定位和校核、贯通测量、竣工测量等工作的实施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3.6.13盾构隧洞竖井联系测量,坐标传递可采用投点仪或钢丝投点。钢丝投点时,其测角精度要求应高于地面测角精度要求。高程传递可采用钢尺直接导入法,即用一把经过检定的钢尺悬挂在井中,下面加挂重锤,用两台水准仪竖井上下同时观测,独立观测三次,三次高差互差应<±3mm03.6.14盾构隧洞洞内导线以竖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导线的起始边,沿隧道设计方向布设。由于起始边短,宜采用高精度的陀螺仪进行多次定向。洞内导线边也应渐进伸长,第一条边50m,第二条边150m...。在直线段上导线边长应不短于200m,半径1000m的曲线上边长应不短于100m,依现场实际情况尽量采用长边,同时保证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3的关系。角度测量中误差应小于±1.5〃;测距相对中误差应小于1/600000每次延伸导线测量前,应对靠近开挖面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检测。检测点如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3.6.15盾构隧洞洞内水准控制以竖井传递的水准点为基准点,沿隧洞直线段每150m左右布设一固定水准点,曲线段每100m左右布设一固定水准点,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其闭合差应小于±%,L24mm(L为全程长度,单位:km)。洞内水准测量在隧洞贯通前应独立进行三次,并与高程联系测量同步;重复测量的高程与原测高程之差小于5mm时,取其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水准控制测量的起算值。3.6.16盾构隧洞施工利用掘进机自带的导向系统和隧洞掘进软件全天候提供掘进机的三维坐标与定向的连续动态信息,供掘进机司机控制掘进方向。导向系统应每隔两天进行一次校核。安装盾构导轨(始发架)时,测设其坡度和高程,其高程与设计值(按抬高后的值)较差应小于2mm。精确测定盾构机零参考面的5〜8个点的坐标,使其零参考面位于设计里程和标高,盾构机零参考面应与始发里程相吻合。应进行洞门复核测量,检查洞门里程、中线、高程、预埋钢环的椭圆度。3.6.17隧洞在混凝土衬砌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及时在两侧洞壁上埋设一定数量的铜质(或不锈钢)永久标志,并测定其高程、里程等数据,以备运行期间使用。在衬砌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不得掩盖或破坏基本导线点和中线桩点的标志,以备基本导线的复测、贯通测量以及竣工验收时使用。3.6.18隧洞贯通之后,应及时进行贯通测量,并设计出贯通误差调整和分配的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施行。3.7资料整理3.7.1资料整理、归档要求如下:1施工控制网点成果表及略图。2每次测量放样作业结束后,作业组应及时整理测量放样记录手簿、放样计算数据资料、测量放样通知单、测量放样交样单或测量检查成果表,并按工程项目或工程部位归档保存。3每次测量收方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收方地形图、断面图、工程量计算表及外业数据资料整理保存。4单项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整理竣工测量记录手簿、各种竣工图表、使用的设计图纸和测量技术总结。5由电子记录器或计算机输出的野外观测记录、计算资料等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或整齐的贴于有关手薄或计算用纸上,并加注必要的说明。6地下洞室测量归档资料。1)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2) 控制测量平差计算成果。3) 洞轴线控制点与控制网联测的平差资料及进洞关系平面图。4) 洞内导线和高程计算成果和平面图。5) 开挖和混凝十竣工断面图、竣工工程量计算表。6) 贯通误差的实测结果和贯通误差调整的说明。7) 技术总结。3.7.2归档资料应包括相应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应采用.DOC、.XLS、.DWG、.PDF等常用文件格式。4竣工测量一般规定4.1.1竣工测量是一项贯穿于施工测量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图纸资料,是评定和分析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竣工测量资料必须是实际测量成果。4.1.2竣工测量包括下列主要项目:1主体建筑物基础开挖建基面的1:200〜1:500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2主体建筑物关键部位与设计图同位置的开挖竣工纵、横断面图。3地下工程开挖、衬砌或喷锚竣工断面图。4建筑物过流部位或隐蔽工程的形体测量。5建筑物各种主要孔、洞的形体测量。6收集、整理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埋件安装竣工验收资料。7其它需要竣工测量的项目(例如测绘高边坡部位的固定锚索、锚杆立面图和平面图、测绘施工区竣工平面图等)。4.1.3竣工测量的施测精度不应低于施工测量放样的精度。4.1.4应随着施工的进展,按竣工测量的要求,逐渐积累采集竣工资料。待单项工程完工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竣工测量资料整理。4.1.5对于需要竣工测量的部位应事先与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竣工测量项目。土石方工程4.2.1主体工程开挖至建基面时,应及时实测建基面地形图,亦可测绘高程平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其图上应标有建筑物开挖设计边线或分块线。4.2.2开挖竣工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包括主体工程建基面和地下洞室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1断面间距:直线段5〜10m,曲线段3〜5m。2断面方向:横断面垂直于建筑物轴线,纵断面重合或平行于建筑物轴线。3竣工断面的测点精度(相对于断面中心线)不大于1mm(图上)。4断面位置:首先应在设计断面位置布设断面,然后在建筑物结构变化处布设断面,最后按断面间距布设断面。4.2.3土石方单项填筑工程竣工时,应测绘建筑物的高程平面图或纵、横断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施工详图比例尺。4.3混凝土工程4.3.1要进行形体测量的部位有:进水口、过流面、出水口、支墩、门槽、闸墩等。4.3.2过流部位的形体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仪极坐标法或免棱镜全站仪坐标法测量散点的三维坐标。散点的密度可根据建筑物形体特征确定:水甲段可稀,曲线、斜坡段宜密。也可采用断面法(沿着某一条结构线或轴线),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断面点的三维坐标,用解析法建立断面数据文件,并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尺寸差值。4.3.3竣工测量的成果除了整理绘制成果表外,还必须按解析法的要求计算各测点的三维坐标。在提供成果时,除提供竣工测量图纸外,还应提供坐标实测值。4.4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4.4.1在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竣工测量实施前,施工测量人员应对安装测量的基准点进行复核、检测。4.4.2金属结构、机电埋件安装定位后,应由施工测量人员以安装基准点为依据,以不低于安装放样时的精度进行竣工验收测量。4.4.3金属结构、机电埋件安装体的定位和最后安装偏差的数据,由安装测量人员向质检部门提供。4.5资料整理4.5.1应整理归档的竣工测量资料包括下列项目:1竣工测量技术方案、测量记录手簿、技术总结。2主体建筑物开挖建基面竣工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3石方填筑竣工图。4过流部位及主要孔、洞的形体测量资料。5施工场地竣工地形图。4.5.2根据需要,部分资料还应整理成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和数据比较文件。5施工测量监理5.0.1测量监理是土建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建监理的工作大纲、细则、规划文件中应包含测量监理工作的以下主要内容:1施工测量方案审查,督促施工测量队伍严格执行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技术标准;2检查施工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质量及检验(率定)情况,检查安全防护设施;3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重要的、控制性施工部位的坐标、高程检测或复核,参与分部、分项及单元工程的验收及评定,审核测量工程计量,签署工程付款凭证;4督促整理合同文件和测量技术档案资料;5参与审查工程结算和项目验收。5.0.2测量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包括以下内容:l在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参与编写建设项目监理规划;2负责编制测量专业监理实施细则;3负责测量监理的具体实施;4组织、指导、检查和督促测量监理员的工作,当人员需要调整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报告;5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涉及测量专业的计划、方案、申请、变更,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报告;6参与测量分项工程验收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