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_第1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_第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_第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

张毅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博士兼硕士论手。他对中医治疗循环系统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笔者有幸随导师出诊,耳濡目染,收获颇丰。现就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胃虚不和胃阴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当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呃逆”等范畴,临床上以胃脘痞满、胀闷不舒、食欲不振、呃逆嗳气、消瘦疲乏为主要症状。吾师认为其病因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表现为素体不足,脾胃虚弱,或久病不愈,脾阳不足,寒从中生,或胃阴不足,胃络失养而痛;实者表现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导致胃气阻滞,和降失司,食滞不化,痞满疼痛。实多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气滞、寒凝、血瘀,因而形成了本病虚实挟杂,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另外,脾喜燥恶湿,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极易感受湿邪,且湿性黏滞,湿郁脾胃极易挟杂热邪。又脾胃虚弱与气滞血瘀常常互为因果,交错出现,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即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湿、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疾;治疗以扶正祛邪、协调升降、调理气机为大法,在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2慢性俄罗斯病变证吾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阴虚、气滞、寒凝、湿热、血瘀的病机特点,提出治宜益气养阴益胃、健脾温中散寒、疏肝理气和胃、清热化湿消痞、健脾活血祛瘀为主的治疗法则。本法适用于气阴两虚型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病程长,多由各种胃病失治、延治而成,即形成“久病多虚”的病理基础。气虚多表现为脾胃功能的虚弱和全身功能状态的衰退。临床表现为食少纳呆、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气短形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或少、脉细弱。乃脾胃气虚、气血化源不足所致。根据这一基本病机,吾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气虚常以异功散为基础方,再加以麦冬、沙参、生地等养阴之品。阴虚多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纳呆,口干恶心,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胃为阳脏,多气多血,易于化热伤阴,故“喜润而恶燥”,久病多耗损人体阴津,患者多表现胃阴不足之象。胃镜下胃黏膜色苍白或灰白,黏膜萎缩枯萎。“萎”者,津不滋润也,表现于外则口干、咽燥、肌肉瘦削、面色苍黄无光泽,舌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弱。吾师在以益胃汤为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人参、西洋参等益气之品,取得显著效果。在具体运用时,也要考虑虚不受补之情况,采用渐补、缓补之法。[例一]黄某,男,59岁。2006年12月14日初诊。胃脘灼痛,纳差20余年,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现症见:胃脘灼痛,嘈杂、纳呆、口干恶心,大便时干时溏,萎黄消瘦神疲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经胃镜及病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久病气阴两亏,胃失和降。治宜益气养阴益胃。方选益胃汤合异功散加减。药用沙参、玉竹、生地、淮山药各15g,黄芪、人参、麦冬、白术、茯苓各10g,大枣5枚,生姜5片。5剂后胃脘灼痛减轻,口干恶心消失,纳可。上方加减服药2个半月诸症消失。半月后查胃镜胃黏膜轻度红白相间,病检为轻度浅表性胃炎,再服补中益气丸2月余,随访半年未复发。本法适用于属于脾胃虚寒型者。症见面色白无华,乏力气短,畏寒重,胃脘时痛,中脘痞满,舌质淡胖,脉无力。治宜温中补虚,散寒止痛。以黄芪建中汤加味。其中黄芪配饴糖益气健脾;桂枝配饴糖、高良姜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常用药物有黄芪、桂枝、芍药、炙甘草、饴糖、高良姜、大枣等。其中黄芪配饴糖益气健脾;桂枝配饴糖、高良姜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黄芪加当归益气养血扶正;芍药配伍甘草治胃痛效果好,吾师经验,加大芍药剂量,镇痛效果更佳;藿、苏梗理气畅中。方药对证,疗效理想。[例二]程某,女,47岁。2007年3月2初诊。经胃镜及病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已4年,曾多处治疗,疗效不明显。现症见:面色白无华,乏力气短,畏寒重,中脘痞满,时胀时痛,食后尤甚。舌质淡、舌体胖有齿印、伸舌颤抖,脉无力。证属:脾胃虚寒。治宜温中补虚,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味。药用黄芪20g,当归、桂枝各10g,白芍25g,炙甘草6g,藿香、苏梗各9g,高良姜5g,大枣6枚,饴糖30g(冲)。服药6剂后胃脘疼痛减轻,但仍畏寒重。原方加制附片5g,续方7剂后畏寒症状基本消失。后又在此基础上加减治疗20天基本治愈。随访1年后未发。本法适用于肝胃不和型者。现症见:胃脘胀痛,痛连胸胁,嗳气频作,嘈杂泛酸,食欲不振,大便不畅,且发病与情志有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消胀。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木香、当归、白芍、佛手、陈皮、川芎、香附、郁金、半夏、槟榔、乌药、麦芽、莱菔子、甘草等。柴胡配白芍疏肝理脾、敛阴柔肝;香附配川芎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若胃脘痛甚加川楝、延胡索等;气郁化火加蒲公英、栀子;兼瘀血者加丹参。[例三]董某,女,56岁。2007年3月25日初诊。上腹部胀痛不适多年,加重1个月。现症见:胸部、胃脘、腹背部胀闷不适,嗳气频作,嘈杂泛酸,大便先干后溏,下之不畅,舌质微红,有裂纹,脉弦。B超示:慢性胆囊炎。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证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香附、郁金各15g,当归、枳壳、乌药、佛手、槟榔各10g,莱菔子、茯苓各20g,麦芽30g,炙甘草6g。服药7剂后胸部、胃脘、腹背部胀闷不适基本消失,嗳气减轻,但有大便时干时溏,加用白术、白扁豆各15g,服用10剂后上症基本消失,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后行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1年后未发。本法适用于脾胃湿热型者。症见胃脘满闷不适或疼痛不已,嘈杂嗳气,口臭,纳呆,便溏不爽,舌红苔腻,脉弦数或洪数。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化湿,方选三仁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薏苡仁、蔻仁、杏仁、厚朴、半夏、茯苓、佩兰、黄连、苏梗、竹叶、大黄、桑叶和石菖蒲等。薏苡仁配蔻仁健脾化湿,行气宽中;半夏配厚朴散结消痞,行气化湿又使寒凉不碍湿。[例四]赵某,男,62岁。2007年5月26日初诊。间断胃脘胀满2年,一直未行检查及系统治疗,遇饮食不节及情绪激动后症状加重,自服香砂养胃丸等症状时轻时重。5天前因生气后症状加重,上腹部胀闷不适,嗳气,口干口苦,恶心,欲呕,心烦,纳差,寐差,大便黏腻不爽。舌黯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刻诊:中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及。门诊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病理:窦、体小弯重度萎缩伴轻度肠上皮化生。辨证为:湿热中阻,胃湿和降。治宜化湿清热,和胃消痞,方选三仁汤和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薏苡仁20g,豆蔻仁6g,杏仁12g,厚朴8g,半夏9g,茯苓12g,佩兰9g,苏叶6g,生姜9g,竹叶8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服药7剂后,胃脘胀闷不适明显减轻,口干口苦基本消失,食欲增加,大便基本正常,因考虑患者有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舌草15g,蒲黄(包)20g,五灵脂4g。12剂后患者胃脘胀闷不适消失,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滑,以此方为基础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病理:窦、体小弯黏膜慢性炎症。本法适用于瘀血阻滞型者。症见胃脘痛经久时发,隐痛,刺痛,痛处固定,饮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舌质青紫,脉弱而涩。治宜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以金铃子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川楝子、延胡索、丹参、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佛手、砂仁、蒲黄、五灵脂、三七粉等。方中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川楝子、佛手理气止痛;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共奏健脾益气、化瘀止痛之功效,对虚实互见的脾虚血瘀证效果更佳。又因气为血帅,可适当加入理气之品。阴虚不足者,为防里热伤络,可加入牡丹皮、地榆、细生地等。[例五]冯某,男,36岁。2007年6月9日初诊。脘腹痞胀1年余,去年9月以来出现右腹刺痛,平素饮酒量多,形体丰腴。现症见:脘腹痞胀,右腹刺痛,时有上腹隐痛,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青紫,脉弱而涩。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肝脾不调,气血瘀滞。治宜理气活血,健脾和胃。方选金铃子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川楝子、延胡索各10g,党参、白术、茯苓、佛手各12g,枳实、厚朴各9g,炙甘草6g,三七粉1g,研末冲服,每日2次。服药7剂后脘腹痞胀明显减轻,右腹刺痛消失,偶有右腹隐痛,上方去枳实、加蒲黄6g服药12剂后上症基本消失,继续以原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巩固治疗1个月后,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半年未发。3标本治则,兼顾虚实从上述病例中体会,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湿、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疾;治疗宜扶正祛邪、协调升降、调理气机为大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必须重视标本治则。以优化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