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抗日军民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了解中国军民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历史,认识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不仅是必须打败的,而且也是能够打败的;认识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意义,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揭露日本灭亡中国的罪恶图谋和野蛮暴行,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说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实事求是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4、中国人民赢得反对外国侵略胜利的原因和历史经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视频录像计划学时:4学时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一)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明治政府一上台,就把武力扩张作为最高国策,就不断地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明治政府为实现其侵占朝鲜、中国,征服世界之野心,把所谓的“富国强兵”作为根本国策,一方面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充实国力;另一方面建立起一支由天皇直接掌握的名曰“皇军”的武装力量。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第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结果。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就提出了“大陆政策”的口号,把侵略中国作为它的既定国策。甲午战争后,日本—直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1927年六七月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了“东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所谓“满蒙政策”。会议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会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将会议讨论决定的方针政策,拟成了一个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文件,上奏日本天皇。奏折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更把日本的“大陆政策”具体化了,即以中国的东北和内蒙作为它侵略的初步目标。1931年7月,日本陆军省制订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决定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两个月后,日本帝国主义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第二,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统治集团为摆脱经济危机、转移国内视线而采取的行动。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以前历次危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时间更长,危害更烈。1930年危机波及日本,1931年进入最为严重的阶段。日本统治阶级把强占中国满蒙地区作为日本扩大海外市场、摆脱危机的重要出路,将发动战争视为转移人民视线的重要手段。日本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鼓吹:“我国几乎无路可走,人口粮食及其他重要问题皆无法解决,唯一途径就是断然开发满蒙”。第三,西方列强陷入世界性经济危机无力东顾,中国内战连绵,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造成了可乘之机。在上述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在1931年9月挑起了武装入侵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9月18日,日本关东平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南满路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事变前,蒋介石电令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事变后,蒋介石一再电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在日军的突然袭击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不战而溃。1933年2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全东北100多万余平方公里土地和3000万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和践踏。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正在江西“剿共”前线,闻讯回到南京。9月22日,他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称:“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决定采取不抵抗方针,把希望寄托于国联主持下“公理之判断”。九一八事变后,苏美英等国政府基于各自的立场,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苏联政府在道义上予中国以同情和支持。美英政府在事变开始时采取消极观望态度。1932年1月,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由英、美、法、德、意5国代表组成,英国代表李顿任团长。10月,报告书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等若干基本事实,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阴谋也作了一定的揭露,指出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满洲国”是日本一手制造的傀儡政权。但报告书也明显地暴露了殖民主义者的偏见。它诋毁中国,为日本的侵略罪行辩护;它“承认日本在满洲之利益”,又不甘心日本独占中国的东北,提出了所谓对中国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充分暴露了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中国东北的阴谋。(二)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1933年,随着《塘沽协定》的签署,日本的侵华重点开始向华北转移,其侵华政策由“九一八”以来的武力解决向非武力的“华北分治”转变。1935年通过《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日本侵略者已实际控制了冀察两省。此后,又进一步加紧策动河北、山东、山两、察哈尔、绥远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935年4月,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与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商定:“在内蒙和内蒙以外的华北地区制造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华北是要使这5省脱离南京政府,建立一个在日本领导下同‘满洲国’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区域,从而削弱南京政府对这个区域的影响和消除对‘满洲国’的威胁”。为了阻止华北“自治”,国民党中央政府一面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方声明“作为中国,对引起违反国家主权完整、破坏行政统一等之自治制度,绝对不能容许”;一面复电宋哲元,表示“如平津自由行动降敌求全,则中央决无迁就依违之可能,当下最后之决心”。在日本继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蒋介石决定采取敷衍妥协的政策。他既不能允许华北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管辖而宣布“自治”,又慑于日本的武力威胁,于是派何应钦赴北平,与宋哲元等紧急磋商解决华北危机办法。12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宋哲元任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名义上虽然仍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也没有公开挂“自治”的招牌,但却在实际上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至此,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使华北危机达到极点。(三)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1936年8月,法西斯军人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制定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当夜,驻丰台日军—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945年5月,德、意法西斯政权彻底垮台。日本法西斯企图继续顽抗,受到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配合的对日作战的坚决打击。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一)日本的残暴殖民统治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残酷统治日本占领台湾50年,派出19任总督,作为统治中国台湾地区、实施殖民统治的最高指挥。19名总督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掌握了当地中国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个个都是杀人魔王,手上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主要靠军队、宪兵、警察维持,更多的是靠权大无边的警察管制社会和民众。1897年,日本第三任总督乃木希典,制订了三段警备法。规定山泽地带的治安由军队及宪兵负责;村落的治安,由警察担当;山泽和村落之间,则由宪兵和警察共同戒备。这是一部由军队、宪兵、警察三者协力镇压统治台湾人民的殖民法。1896年,第一批日本警察到台。自此以后,以日本警察为主体的警察,成为伸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鬼魇,是直接屠杀台湾中国人的刽子手。日本警察遍及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台湾成为名符其实的警察社会。以1902年为例,全台设有10个厅警察课、97个支厅、992个派出所,以后最多时各类警察机构达到1500余处,警察18000余人。在台湾的经济发达地区,每隔2、3公里就有一个警察机构;每300人就配有一名警察。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可以说是日本警察的世界,在警察法西斯式的管制下,中国人的基本权利都被剥夺。血腥大屠杀日寇当局也对抗日起义用尽了各种手法进行残酷镇压。1902年5月25日,日本殖民当局在这些地方进行大扫荡。日本强盗为安定统治秩序,以给予官职、田产等奖励为名,将北部、中部等地区坚持斗争的林火旺、陈秋菊、卢阿爷、林少猫等38位抗日义军首领和5600多名抗日义军官兵,骗到斗六、林圮埔、土库、西螺、他里雾等地,举行总括性归顺仪式。当仪式第一项官民一齐摄影进行完毕,进行第二项鸣炮时,丧尽天良的日军和宪兵对毫无戒备的上当受骗的归顺者开枪射击,当场把他们全部处死。仅林少猫一家,被害的亲人、亲友就达231人,其中有40名是儿童。为了维持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当局随意屠杀当地中国人。在1896年大平顶事件中,屠杀中国人3万人,在1901年后壁林惨案中,屠杀中国人3473人,在1902年噍吧年事件中,屠杀中国人3万余人;在1913年12月间的苗栗事件中,屠杀中国人1200余人;在1915年西来庵起义中,屠杀中国人数万人。据有的学者统计,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被日寇残杀的中国人达60万人。这对当时最多只有500余万人的台湾来说,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大灾难,日本军国主义欠下了中国人民无数永远也无法偿还的血债。疯狂掠夺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实施超经济的剥削。殖民当局强占了绝大部分土地和山林后,对广大农民进行超经济的剥夺。就土地税一项,1905年收取地税300万元,1933年高达570余万元。就粮食来说,1900年稻米年输往日本1400公吨,占当年台湾米生产总量的0.46%;到1934年,年输入日本51.5万公吨,占当年生产总量的40%以上。大米主要输往日本,造成岛内粮食严重缺乏,因而有饥饿输出之称,无数中国人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台湾丰富的物产也成为日本掠夺的目标。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台湾的制糖业更是成为日本掠夺的对象。殖民当局规定,蔗农生产的甘蔗只能卖给当地日本控制的制糖会社,台湾蔗农成为日本糖业资本家的奴隶,每斤糖的价格从1921年的11.6钱,下降到1937年3.2钱;每年90%以上的台湾糖输入日本。因此人们说:一部台湾糖业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台湾糖的命运成为日本殖民掠夺下,台湾农业、工业、加工业的缩影。在日本殖民者的眼里,台湾的即是日本的,必须无偿提供。殖民同化日本占领台湾,在搜括和掠夺之外,就是图谋永久统治台湾,就是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动。任何一个中国人,谁也不会忘记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推行的皇民化运动。日本殖民当局从侵占台湾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做起永久霸占台湾的美梦,开始推行殖民强制同化政策。殖民同化政策之一是推行奴化教育。奴化教育主要措施有,一是推行差别教育和普及日语,在初级教育阶段,重视日本籍学童,就读的是小学校;轻视中国儿童,就读的是公学校和国(日)语传习所,高山地区的原住民儿童则进“教育所”,两类学校相差很大,无论在什么学校,都把日语当作基本语言。二是防止中国人接受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开始,限制中国学生所学专业;高等教育更是明显,主要由日本人独占,而且除了医学专门学校及台南高等商业学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学校都在日本国内举行考试。教学内容更是以传播殖民主义文化为主,有关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均在排挤之列,以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殖民同化政策之二是推行皇民化。日本占领台湾的还一个目的,是为了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的前进基地,为此它们进行了各种努力。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压制台湾民众的爱国热潮,培养忠良帝国臣民的素质,把台湾建成进攻华东、华南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第17任总督小林跻造在1936年9月到任不久,即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罪恶的皇民化运动,从一开始就遭到台湾人民的唾弃。要想禁止一种文化,首先必须禁止相应的语言、文字。禁止汉语,强制推行日语是皇民化的主要内容。就在七七事变前后,日本总督府下达了撤销全台学校汉文科、废止各种报刊中文版的命令,同时颁布相应的惩罚措施,强迫台湾民众学习、使用日语。在七七事变前后,台湾花莲厅发布训令,规定公务场合如果不用日语者立即解职。在台湾许多地区,规定不学日语者征收过怠金。各种苛刻的惩罚禁令数不胜数,甚至如果买车票时听不懂日语,得到的回答是:你不是皇民,买票要到后边去。在学校说一句汉语罚款一钱。禁止汉文汉字,是日本文化侵略中最毒辣的一招。日本殖民当局在禁止汉语汉文的同时,强行推行日语。到日本投降前夕,各地奉公班均开设夜间学习日语所,各类学生超过100万人,这在当时5名台湾民众中就有1人在被迫学习日语。对居住在山区的原住民,日寇也不放过,强行推行日语,仅1939年间就设立日语讲习所265处,设立日语普及会11处。2、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在日军扶持下拼凑的伪“满洲国”(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两年后改称“皇帝”),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复辟残余势力相结合而催生的一个怪胎。伪“满洲国”在“日满共同防卫”的借口下,确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益。中国东北三省成了日本的殖民地。3、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前后,日本加紧诱降活动。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关内占领区,日本军国主义者允许“中华民国”国号的存在,但是,这些地区实质上仍然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日军侵华累累暴行中,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731部队是突出例证。南京大屠杀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后,10万日军在松井石根统率下,分兵三路,围攻南京。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奉命匆匆弃守南京。12月13日南京陷落,数十万平民和来不及撤退的中国土兵落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嗜血成性的日本法西斯在全城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批大批的中国难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杀害。他们或者被机枪密集扫射,或者被活埋,或者被汽油活活烧死。除集体屠杀和任意枪杀外,还用尽了种种其它杀人方法:砍头、劈脑、切腹、挖心、水溺、砍去四肢、割生殖器、刺穿阴户或肛门等;手段残忍至极。这些灭绝人性的杀人狂,还以屠杀中国人来寻欢作乐。他们把许多难民绑到广场,浇上汽油,再以机枪扫射,油随弹燃,全场一片火海,浑身遍火的难民,惨叫奔跑,挣扎翻滚;痛苦至极,而人性泯灭的日军则鼓掌狂笑。法西斯兽军在光天化日之下随处强奸妇女,连8岁幼童和70岁的老妪都来能幸免。有的日军轮奸孕妇后,又剖出腹中胎儿,挑在刺刀上戏耍。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侵略军竟为取乐而举行“杀人竞赛”。少尉井敏明和野田岩在长官鼓励下,相约谁先杀100人,谁便夺取锦标。在这场惨杀中,仅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中旬六个星期里,就杀害中国同胞近35万余人,发生强奸事件2万多起,全市1/3的房屋被焚烧,各大公司、商店被抢掠一空。南京,这座繁华的六朝古都,尸骨纵横,血流成河,瓦砾成山,阴风凄凄,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皇道乐土”!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残暴、最可耻的纪录。“三光政策”在华北“治安强化”运动中,日军疯狂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以此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抗日的敌后军民。在这一血腥政策肆虐下,日军先后在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制造了无数起屠村、屠镇的大惨案。1941年1月25日,日军在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杀害村民1230余人,烧毁房屋1100多间,所有财物都被烧掠一空。1942年5月27日,日军在河北定县北疃对藏在地洞里的老百姓施放毒气,对中毒爬出洞口的复以惨杀。中毒者3000多人,被找见尸体的死难者1400人,还有许多未找见尸体及失踪者。同年10月28日,日军在河北滦县潘家戴庄杀死村民1200余人,烧毁房屋1000余间。被围群众中仅幸存4人,且成为残废。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共屠杀八路军敌后根据地人民318万人,抓走劳工276万人,烧毁房屋1952万间,抢走粮食1149亿斤,牲畜,家禽5431万头(只),衣被22963万件;损毁农具、家具22270万件。731部队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人民进行灭绝人性的毒菌战。731部队就是日军设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郊外的研究和培养致死致病毒菌、制造细菌和毒气武器的秘密部队。这个罪恶机构占地30多平方公里,拥有3000多名工作人员以及细苗工厂、飞机场、发电所和铁路专线等设施。731部队从事的细菌试验及培养有:鼠疫、霍乱、坏疽、炭疽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破伤风等。它拥有月产霍乱、伤寒菌各500公斤,鼠疫菌250公斤,炭疽菌200公斤的成套设备,还制造石井式陶瓷细菌专用炸弹。731部队在研制细菌时,把从各地抓捕的中国人(还有部分苏联人和朝鲜人)当作试验材料。在这个魔窟里,至少有3000人被残害而死。在这些活人身上做的试验有几十种,如毒气试验、冻伤试验、模拟实战条件细菌试验、活体解剖等。731部队还在各地同日本军队一起进行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细菌战,用以中国活人作试验材料研制出的毒菌,吞噬更多的中国人的生命。1944年7月,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发表声明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三年中八路军仅中毒官兵即达10475名。日军鲁西的“霍乱作战”,致使3万多村民死亡。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731部队只是日本把中国大片国土变成其肆行兽欲大屠场的缩影。在侵华战争中,日本法西斯何以表现出如此极端的野蛮与残忍,其原因是深刻而复杂的,决非日本右翼势力所谓由“激昂的情绪”导致所能搪塞的,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一》。其一,它由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日本垄断资本和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军阀相结合使其产生了特殊疯狂的侵略性和野蛮性。其二,它是日本反动的军国主义历史观的恶果。日本帝国主义狂妄地把日本说成是亚洲民族至高无上的“主宰”,把他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说成是亚洲的“解放”,其他国家应无条件地服从日本民族的征服与统治。在这种历史观支配下,日本法西斯高傲地藐视其他国家。别国的独立、别国人民的民主与人权,全都荡然无存。其三,它是日本长期进行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养成的毒痈。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法律上废除了武士阶层,但武士道精神仍为其训练国民和军人的信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帝国主义又把它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在忠君爱国旗号下,培训日本军人滥杀无辜的非人性精神,视野蛮为“武勇”,视疯狂为“无我”,视残暴为“美德”,在侮辱人、残害人中体验“武士”的“优越感”。加之日本军队中普遍实行冷酷无情的体罚训练,使几乎每个军人都成为虐待狂与被虐待狂——每个人都受着上司的虐待,反过来又以更残酷的屈辱加之他人。这种法西斯教育,使一个个和平善良的青年,人性退化,兽性十足,变成了一头头天良泯灭的战争野兽。其四,它是日本侵华战略的必然产物。战争之初,日本政府和军部梦想速战速决,在两、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因而就企图以血腥屠杀来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日本急于通过在这里实行血腥恐怖,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使中国人民停止抵抗。因此,日本统治集团在东京皇宫中策划了攻占南京的阴谋。日军到达南京城郊时,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发出了在南京“发扬日本的武威而使中国畏服”的命令。参加攻击南京的日军各级指挥官,也都逐级下达、执行对战俘和平民的屠杀令。继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望也曾亲自签发“杀掉全部俘虏”的命令。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根据日本侵华战略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驻南京日军当局,是这一血案的直接策划、组织者,而日本政府和军部是这一暴行的总后台。日本法西斯企图用血腥恐怖手段来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但事物的逻辑总是与侵略者的愿望相反。它只能唤起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以更坚强的意志投入埋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给伪政府,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往日本国内。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制华”政策和“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九一八事变后,9月20日,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党的各级组织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自己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满洲省委派出大批党员、干部到抗日义勇军中工作。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1934年,各抗日游击队先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以后,又陆续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在民族危亡时刻,北平、天津的广大青年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张平静书桌”的呐喊。1935年11月18日,北平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北平学联多次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救国示威游行。几千名大中学生,冲破北平当局军警的层层封锁和拦阻,聚集到新华门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国民政府行政院驻北平办事长官何应钦请愿。由于国民党当局无理拒绝了学生们的爱国民主要求,他们义愤填膺,立即举行游行示威。当游行示威的学生队来来到王府井大街南口时,遭到北平当局军警的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同手持大刀、水龙、皮鞭、木棍的军警进行了英勇的搏斗,有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12月10日,北平全市学生华行总罢课。北平学生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天津、上海、南京等各地学生先后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中国工人阶级也迅速行动起来,纷纷举行罢工,声援北平学生的救国运动。各地爱国人士、爱国团体也相继发表宣言和通电,成立抗日救国组织,出版抗日救亡刊物。一二、九运动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1、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酝酿⑴发表《八一宣言》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路线,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进程。1935年7月25日至8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7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反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决议。指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人民反帝阵线。中国共产党必须联合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首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中国仆从。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及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各党各派、各界同胞、各军队真诚觉悟,首先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说,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再一次郑重宣言,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的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其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携手共同救国。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愿意立刻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各名流、学者、政治家,以及一切地方军政机关谈判共同成立国防政府的问题。并愿在国防政府领导之下,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指挥全国抗战军事。中共的这一宣言,获得人民的广泛拥护。⑵召开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从而拒绝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表明党已经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不失时机地制定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表明党在继遵义会议着重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开始努力解决政治路线问题;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底,中共中央派刘少奇到华北重建和加强遭受严重破坏的华北各地党组织,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193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先后派人到上海,与那里的党组织重新建立联系,并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5月,爱国人士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⑶实现西北“三位一体”的联合1935年1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总司令部,自兼总司令,任命张学良西北剿总副司令,率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十七路军)进入陕甘地区剿共。剿共军事频频失利,战死的将领得不到抚恤,东北军军心浮动,张学良深感苦闷。周恩来致函张学良,指出蒋介石借剿共之名,欲使东北军和红军两败俱伤,惟有联合抗日,东北军方有返回故乡之望。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也认为整个中华民族眼看就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不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经济永无复兴希望,政治永无独立自主一天,中华民族的出路唯有抗日。有鉴于此,1936年1月25日,红军将领发表《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之东北军全体将士书》,重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提出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建议。随后,中共中央成立由周恩来领导、朱理治具体负责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9月,毛泽东与张学良分别代表红军与东北军在《抗日救国协定》上签字,红军与东北军的联合正式形成。在与东北军探讨合作之先,中共开展了对杨虎城西北军的统战工作。1935年11月,中共派汪锋给杨虎城送去了毛泽东关于实现西北大联合主张的亲笔信,经过汪、杨会谈,沟通了中共和杨虎城的关系。1936年5月,红军和西北军达成了互不侵犯,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互派代表、建立交通电讯联系等协议。1936年6月,西南方面发生两广事变,中共加紧对张、杨的统战工作。8月,中共中央派叶剑英到西安,作为中共常驻代表。张、杨在实现与共产党联合的过程中,双方之间也实现了团结。这样,西北地区的抗日力量形成了初步的联合。在1936年上半年,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已停止敌对行动。在华北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对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据此,中共根据共产国际指示,通过多种渠道向国民党方面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公开放弃反蒋口号,倡导国共两党重新合作。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这是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政策变化。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⑴“西安事变”的发生但是,蒋介石仍准备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新的“会剿”。1936年10月,两广事变结束不久,蒋介石于12月4日到达西安后,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在这种情况下,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同时,第十七路军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陪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张、杨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⑵“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在事变前没有与闻此事。事变一发生,张学良立刻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共的意见。应张、杨之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了大量工作。宋子文、宋美龄在得知蒋介石安全,了解张、杨和中共无意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12月22日到达西安。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与蒋介石的正式开始谈判。12月24日,双方达成了六项协议:(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和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其他具体的救国办法。在蒋承诺绝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之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自此以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1937年2月,国民党为商讨对共产党和日本的政策,决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2月10日,中共致电国民党,为实现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希望将以下五项定为国策:(1)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2)言论、集会、结社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3)召集各党、各派、各界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努力救国;(4)迅速完成对日抗战准备工作;(5)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提出四项保证:(1)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2)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只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3)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4)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通电最后指出:我辈同为炎黄的子孙,同为中华民族儿女,国难当前,惟有抛弃一切成见,亲密合作,共同奔赴中华民族最后解放之伟大前程。2月12日,作为回应,蒋介石宣布开放言论、集中人才、释放政治犯。为了早日实现其在五届三中全会上接受的抗日联共政策,从1937年2月开始到7月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共中央先后派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等,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和蒋介石、宋子文等,在西安、杭州和庐山举行了3次谈判。谈判中,周恩来等以五项要求四项保证为基本原则,主要围绕国共合作、红军改编、陕甘宁边区地位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提出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独立性;红军整编为3个师,朱德继任总指挥;陕甘宁行政区保持完整,不容分割;国共合作应建立一个共同纲领等要求。但国民党方面在谈判中多方刁难,拒绝中共提出的合理要求,企图通过和平方法限制、削弱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达到溶共之目的。尽管国共两党多次高层谈判未能达成实质性协议,但形势却在不可逆转地向着有利于实现全民族抗战的方向发展,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先后结为反共同盟,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战的情况下,蒋介石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准备抗战的决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企图。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把战火从华北烧到华东。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奋起抗战。国民党当局在其统治受到致命威胁时,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因而在国共谈判中表现出较多的合作愿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合作,推动了全国抗战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各进步党派、抗日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热烈欢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并以不同形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对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有重大意义。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得到全国人民和各党派的欢迎和支持。宋庆龄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中指出: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日,奠定了正式合作的基础。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邹韬奋在《全国团结的重要表现》一文中说:中共共赴国难宣言和蒋介石对这个宣言所发表的谈话,是全国团结御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所热烈欢迎的。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中国进入民族解放战争的新时期,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统一战线参加成分的复杂性,使其内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这也严重地影响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主要是: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决定了统一战线内必然存在阶级斗争。第二,这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都试图依靠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实现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因此,统一战线内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极为尖锐。第三,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采取遇事协商、临时解决问题的方式,统一战线是比较松散的、缺乏相互制约力。第四,处于一种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苏联、英、美都支持中国抗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