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习题_第1页
《沁园春·长沙》习题_第2页
《沁园春·长沙》习题_第3页
《沁园春·长沙》习题_第4页
《沁园春·长沙》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8沁园春长沙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橘子洲()百舸()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岁月稠()中流击水()百发百中()答案:júɡěliáozhēnɡqiúèchóuzhōnɡzhònɡ2.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1)百舸:许多船(2)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3)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4)挥斥:奔放(5)方遒:正强劲有力(6)激扬:激浊扬清(7)粪土:名词意动,把……当作粪土(8)遏:阻止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曼江寥廓鱼翔浅底峥嵘岁月B.遒劲激扬浪竭飞舟苍茫大地C.竟争义气书生意气百舸争流D.沉浮稠密风华正茂侯门似海解析:A项中的“曼江”应为“漫江”。B项中的“浪竭飞舟”应为“浪遏飞舟”。C项中的“竟争”应为“竞争”。答案:D4.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鹰击长空()A.搏击B.攻击C.抗击D.打击(1)“鹰击长空”,实际上是“鹰击(于)长空”的省略,整个诗句调整为正常语序应该为“鹰(于)长空击”,意思就是“鹰在天空中奋飞”,因此应选“搏击”。(2)怅寥廓()A.冷落稀少B.迷茫高远C.宽广辽阔D.稀少荒芜(2)“怅寥廓”中“怅”是由上文所描绘的景物引发的感慨,慨叹的对象是“宇宙”。“寥廓”的语意只能是“宽广辽阔”。(3)问苍茫大地()A.宽广辽阔B.空间辽远C.旷远迷茫D.苍翠迷茫(3)可与(2)做相同的推理(4)峥嵘岁月稠()A.山势高峻B.不平凡C.崎岖、嶙峋D.山高路远(4)“峥嵘”修饰的对象是“岁月”,由此可推出B项是正确选项。同样,(5)也可作出正确的推断。(5)激扬文字()A.激励表扬B.激烈昂扬C.激浊扬清D.激动昂扬1.简答题(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是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竞”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是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答: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恰”,该字主要统领了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几句,这几句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的修辞方法是设问句,该句虽属问句,实际上却是对上阕“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因此,词的下片意在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说明:主宰国家命运的,应该是我们,我们这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7)本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多”,“遍”字写出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写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近景,“漫”写江水溢满之状“透”现江水碧绿清澈之态,“百”写舟船之多,而“争”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昂扬奋进的气氛。“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勾画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2.分析题(1)对下面语句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说自己的看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指点,是评论之意;江山,指代国家;激扬,是批恶扬善之意;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把……视为粪土”。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敢于评论国家大事,并写出批恶扬善的文章,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跟粪土一样。答:(1)正确(2)“悲哉,秋之为气”,在更多的文人墨客笔下,秋,除了老木、寒云、归鸦,就是衰草、落叶、残荷,但是,在毛泽东笔下为什么会一扫悲秋之气,开拓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意境?答:(2)诗人壮阔的胸怀、激昂向上的情绪浸润了秋之万物,使“一切景皆着我之色”,这就是情之巧妙寓于景的缘故。3.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峥嵘(zhēngróng):不平凡,不平常苍茫:旷远迷茫寥(liáo)廓:空阔高远。词中指广阔的宇宙百舸(gě):许多大船B.方遒(qiú):正强劲有力遏(è):阻止风华(huá):风采才华携(xié):领着C.怅(chàng):失意,恼恨意气:志向和气概碧透:碧绿挥斥:放纵,此处有“挥发”之意D.指点江山:评论大好河山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粪土:视……如粪土激扬:激浊扬清(1)A(B、携:手拉着手;C、怅:这里有因深思而逐渐慷慨激昂的意思;碧透:清澈澄碧;D、江山:山河,引申为国家大事)(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2)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3)下边是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分类标准不一致的一项是()⑴《木兰诗》⑵《石壕吏》⑶《过零丁洋》⑷《天上的街市》⑸《大堰河——我的保姆》⑹《沁园春·长沙》⑺《周总理,你在哪里》⑻《致橡树》⑼《回延安》⑽《凉州词》⑾《敕勒川》A.(1)(3)(6)/(8)(9)B.(4)(5)(7)(8)/(9)C.(2)(4)(7)/(1)(11)D.(2)(10)(11)/(1)(3)(3)D(A、⑴⑶⑹是旧体诗;⑻⑼是新诗;B、⑷⑸⑺⑻是自由诗;⑼是歌谣体诗;C、⑵⑷⑺是文人诗;⑴⑾是民歌(4)选出与“粪土当年万户侯”句中“粪土”一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C.草菅人命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5)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5)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一、阅读刘过的《沁园春》,完成下列两题。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甲,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乙,且此徘徊。1.甲乙两处所缺文句依次是()A.皆掉头不顾;访稼轩晚B.皆掉头不顾;访稼轩未晚C.皆掉头;访稼轩未晚D.皆掉头;访稼轩晚2.词中“斗酒彘肩“的典故指的是()A.李白“斗酒诗百篇”B.“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的故事C.樊哙闯鸿门宴,项羽赐之“斗酒彘肩”的故事D.樊哙闯鸿门宴,食“斗酒彘肩”的故事二、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贺新郎·读史1964春毛泽东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是)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硚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不过几千寒热:寒暑,春秋,即“年”的意思骗了无涯过客:无涯:无数,很多盗跖庄桥流誉后:名声传播2.从人类进化、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看,下列诗句所指的含义是:人猿相揖别:远古人从猿人分化出来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石器时代铜铁炉中翻火焰:青铜器时代3.“铜铁炉中翻火焰”一句中的“铜铁”能否写成“铁铜”,为什么?不能。这里指人类的发展演化,人类学会青铜制器在前,使用铁器在后。4.“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一句中的“陈王”指的是谁?从句中的哪些词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他持有怎样的态度?答: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毛泽东对他是肯定的、赞赏、歌颂的,从“王”“奋起”这些词语可以看出。5.本词题为“读史”,诗人写历史,重点放在哪些历史上?这些历史中,又重点写哪些内容?答:重点放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写阶级社会,重点写阶级斗争。6.本词56字,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历史。这是高度的时间浓缩的艺术。指出词人用哪几个字成功地浓缩了时间。答:“揖”“磨”“翻”三、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填空(1)“忆秦娥”是这首词的词牌,它跟词的曲调有关;“娄山关”是这首词的词题,它跟词的内容有关。(2)这首词颇具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原因在押韵上,如上阕的“烈”“月”“咽”,下阕的“铁”“越”“血”;其次,作者使用了顶针修辞格,将每阕的中间部分紧密连接在了一起。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括号后打“√”或“×”(1)从“西风”“雁”“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3)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4)“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5)“漫道”,意思是道路漫长,“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作者用这两个词来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6)“雄关”点出了娄山关的艰险,“从头”一词,可见作者已经是再过此隘了。(√)3.关于这首词的基调,一般有三说:悲凄说、悲壮说、雄壮说,你认为哪种较合适,请申述理由(写自己的新认识也可)四、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概和开阔的胸怀。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诗人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C.“子在川上曰”的“子”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A.巫山上的云和雨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C.长江上游的水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写在大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五、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九派”,水的支流叫派,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中国”,就是国中。B.“沉沉”亦作“沈沈”,深远貌。“一线”指横在眼前的京汉、粤汉铁路。“穿南北”即横穿南北。C.“莽苍苍”,迷茫的样子。“龟蛇锁大江”,是说龟山和蛇山夹江对峙,制约着翻滚的江流。D.“酹”,用酒祭地。“把酒酹滔滔”是说把滔滔江水当酒,来祭奠大地。(持酒对着滔滔江水)2.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B.一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C.词的上片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茫茫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阔。下片言情:依危把酒,怀古思今,由境及心,豪放深沉。D.该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完全摆脱了晴川阁、鹦鹉洲这些已被说得滥了的景物,开首就从小处着笔,惊涛骇浪,泱泱大观;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小处”应为“大处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1.A(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沁园春雪-毛泽东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1.(1)答案:B解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与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不同。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本义,意思是低头弯腰。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引申义,是折服、倾倒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2)答案:C。解析:作者只是说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没有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二、2.B(18分)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词后习题沁园春长沙1925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1)答案:A。解析: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恰”字,而非“忆”字。(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2)答案:D。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让读者自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三、3.B(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1)答案:C。解析:C项中“‘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解释错误。“漫道”,即别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2)答案:C。解析:“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说法有误,这里“右”倾,应为“左”倾。4.B(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将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4.(1)答案:B。解析:B项中“‘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解说有误。词中“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作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雁群渐飞渐远,终于消失在南面的天际,可他还在久久地凝望着。寄托了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藐视一切困难和藐视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阕“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蓝天、白云、红旗,西风、雁群、浩荡的红军队伍,真是色彩鲜明,境界壮阔,表现出胜利在望的欢跃情调。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2)答案:A解析:寄托了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战友和人民的无限深情。5.B(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1)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横空出世”,横在空中,高出人世;“莽”,苍莽无际;“阅尽”,看尽了,经历了。首句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B.“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披雪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千条万条玉白色的巨龙在飞舞。“三百万”,数词虚指用法,形容很多。C.“安得倚天抽宝剑”,“安得”,怎么能。“倚天抽宝剑”,即抽出倚天的宝剑。“倚天”,形容剑极长,靠在天上。D.“把汝裁为三截”,形象地写出了改造自然的巨人形象。“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写昆仑山经过全人类的改造,化害为益,全世界人民“凉热”共享。(1)答案:A。解析:首句不仅从空间角度写昆仑山之高大雄伟,也从时间角度上写其历史悠久、历经沧桑。“阅尽人间春色”可证。(2)对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主要运用描写的手法,写昆仑山高、雪多、害大。而通过“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作结,过渡下文。B.词的下阕,描写、抒情、议论三者有机结合,展示诗人改造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勃勃雄心。C.此词借“昆仑”来喻帝国主义这座大山。通过对巍然出世、横亘太空的昆仑山的描绘与想象,以高昂激越的浪漫主义热情,抒发了改造旧世界、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壮志豪情。D.全词气势恢宏,想象奇特,感情奔放,风格豪迈,具有宋代豪放派词风的深厚底蕴。(2)答案:B。解析:词的下阕主要是抒情、议论。四、6.C(10分)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6.D。解析:这首词通过描写女词人对大自然的变化异常敏感,从而表现出她爱春惜春的情怀。词人清晨起来,残酒未消,忽忆起昨夜朦胧中的“雨疏风骤”,而产生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感叹。用语通俗,却情浓意深,含蓄丰厚。把握了词作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然后从微观上对词句进行分析鉴赏,就可以判断选项的正误。A项分析了“不消”二字的深层含义。从词作的“雨疏风骤”和“海棠依旧”等句中可体会到词人抒发的是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故A项是正确的。B项对“绿肥红瘦”的分析鉴赏侧重于炼字炼意方面,道出了词人炼字的新奇之处,也是正确的。C项是对词作思路的概括,也是正确的。D项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的,很明显,词人是寓情于事,融情于物,并非“真抒胸臆”。1.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C.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D.词牌就是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常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诗歌,首先要学习诗歌的基本常识,只有把握了这些常识,诗歌学习才能步入正轨。诗歌的分类复杂,现代诗是按照内容来分的,只要是现代人写的现代人的感情,就是现代诗,哪怕用古体的形式也是现代诗。答案:B2.本词中“看”字可称“领字”,它领起了下面的哪几句诗?解析:“看”字作为领字,阅读时要稍微停顿。有的同学找的可能不全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也应该是看到的景象。答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3.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句可以想到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解析:此题考查联想能力。答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本词上阕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意象鲜明。作者站在橘子洲头,远眺_岳麓山峰_,近观_滚滚湘江__,仰望_万里蓝天,俯察_清澈水底;看到的有红叶,有_绿水,有蓝天,有_白帆,有雄鹰,有游鱼;有动景,有__静景,有远景,有_近景_: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秋景图。5.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立、看、染、争B.染、争、击、翔C.立、透、竞、问D.看、流、击、竞解析:“染”字,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字用得也相当精妙,“鱼翔浅底”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翔”字不仅仅是用词的生动,更是一种意境的拓展。答案:B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B.上阕“怅寥廓”三句提出谁来主宰当时革命命运的问题,目的是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行为予以重击。C.下阕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引起了后面八句诗的铺叙。D.最后“曾记否”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解析:B项,文中没有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重击这个含义。答案:B7.下列对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D.本首词上阕集中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解析:D项,诗歌上阕不是全部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答案:D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中(zhōnɡ)中意中看恶语中伤中流砥柱B.劲(jìnɡ)劲敌遒劲疾风劲草刚劲挺拔C.应(yīnɡ)应届应许应对如流应有尽有D.鲜(xiǎn)鲜见鲜有寡廉鲜耻屡见不鲜解析:A项中“中意、恶语中伤”的“中”均读“zhònɡ”,C项“应对如流”的“应”读“yìnɡ”,D项“屡见不鲜”的“鲜”读“xiān”。答案:B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切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析:A项,“往昔”是个完整的短语,诵读时中间不能停顿。诗歌的诵读节拍有“二音节”和“三音节”之说,但诵读诗歌时,首先要注重诗句整体语意表达的完整,不可拘泥于音节的多少而把短语强行拆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教育部在2004年秋季全面实行了一项重大的政策措施,即对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的收费办法,并施行听证公开制度,把收费置于社会舆论的___________之下。(2)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3)发生在西班牙的“3•11”事件___________唤起了全欧洲对死难者的同情和对恐怖主义的憎恨,___________使欧洲停止了类似的“双速欧洲”A.监控亟待不但/反而B.监督亟待不但/也C.监督急需不但/也D.监控急需不但/反而解析:监控:监督控制;监督:查看并督促。据(1)句语意,此句应选用“监督”。急需:紧急需要;亟待:急迫地需要。解决“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的问题应是“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故本处应选“亟待”。(3)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应选“不但/也”;而“不但/反而”表示的是“反向递进”的关系。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改变,不仅使“国力牌名袜”在上海市场一鸣惊人,而且影响了上海人对袜品的消费观念,推动了上海袜品行业的革命。B.《2010年高考资讯》的主编人员是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高考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等组成的。C.2010年《断背山》获第63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类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歌曲四项大奖。D.教材既面向大多数学生,编得有适当的弹性,确保落实基本要求,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国力牌名袜”应放在“不仅”前,并去掉“使”。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由”和“等组成的”。D项语序不当,应将“编得有适当的弹性”提前,写成“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弹性,既面向大多数学生,确保落实基本要求,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答案:C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0年6月1日开始,北京公交、地铁将儿童免票线的标准提高到1.2米,建国以来一直沿用的1.1米儿童线同时成为历史。B.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着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死火》。C.200毫升38%的盐酸跟足量的大理石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38%盐酸的密度是1.19克/厘米)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解析:D项是一个连续问的句子,第三个问句中“心灵”后的问号把语气隔断,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将最后的感叹号改为问号。答案:D6.阅读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答案: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答案: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阅读理解(一)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7—8题。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两者描绘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解析:表达技巧是诗歌的又一个主要方面,诗歌不同。作者不同,所用的手法也不同。毛泽东诗词意境开阔,角度多;马致远主要是意象叠加。参考答案:毛泽东的词以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运用对照,从多角度集中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马致远的小令,主要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前三句九个名词排列,描写了九种富有特征的景物,动静结合,冷暖对比,和谐地组合成深秋夕照图。8.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毛泽东的词即景抒情,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