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4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会宁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化学试卷1.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则盐酸的浓度能影响产生氢气的速率,A错误;B.铝条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表面积能影响产生氢气的速率,B错误;C.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则溶液的温度能影响产生氢气的速率,C错误;D.加少量Na2SO4固体不能改变氢离子浓度,则不会影响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反应4NH3+5O24NO+6H2O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3mol/L,则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A。v(NO)=0。1mol·(L·s)-1B。v(NO)=0.02mol·(L·s)-1C。v(NH3)=0。01mol·(L·s)-1D。v(NH3)=0。2mol·(L·s)-1【答案】A【解析】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即v(NO)=3/30mol/(L·s)=0。1mol/(L·s),故A正确;B、根据选项A的分析,故B错误;C、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H3)=v(NO)=0。1mol/(L·s),故C错误;D、根据选项C的分析,故D错误。3。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ΔH为正值,ΔS为负值。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G=△H-T△S,△H为正值,△S为负值,则△G必定是正值,△G〉0,说明反应没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选D。考点:反应自发性倾向的判断。4。在一密闭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1,O2为0.2mol•L—1B。SO2为0。25mol•L—1C。SO2、SO3均为0。15mol•L-1D.SO3为0。4mol•L-1【答案】B点睛: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N2(g)和1mol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B。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反应N2+O2=2NO的△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依据A计算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C错误;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和判断【名师点晴】明确反应的焓变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是解题关键,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主要有:(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6。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S为液体,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应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故错误;B、因为S为液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分离出S,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C、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故错误;D、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正确.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等知识。7。氨气能发生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改变下列条件使反应速率加大,其中是由于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A。增加NH3浓度B。升高温度C。缩小体积增大压强D.降低温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增加NH3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A错误;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B正确;C.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C错误;D.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减小,D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名师点晴】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是通过影响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改变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我们可将其进行归纳: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0.5O2(g)SO3(g)△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196.64kJB。196.64kJ/molC.<196.64kJD。>196.64kJ【答案】C【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SO3(g)△H=—98.32kJ/mol的含义,可知SO2和O2反应生成1molSO3时放出的热量为98。32kJ,所以生成2molSO3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4kJ,由于是可逆反应,2mol

SO2和1molO2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kJ。C正确。9.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2(s)+2B2(g)2AB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每减少1molA2,同时生成2molAB2B.容器内每减少1molA2,同时消耗2molB2C.密闭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D。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答案】D【解析】A、减少A2,生成AB2,化学反应都是向同一方向,因此不能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故A错误;B、减少A2,消耗B2,反应都是向同一方向,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C、因为A2是固体,其余为气体,结合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因此压强任何时刻都相等,即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D、根据密度的定义进行分析,A2为固体,气体质量是增加,容器为固定容积,因此气体体积不变,即当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是选项A或B,用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反应达到平衡,要求反应方向是一正一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选项A,减少A2,生成AB2,反应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选项A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10。在一定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3H22NH3ΔH=-92kJ/mol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增多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热与反应的物质多少及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错误;B。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确;C。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因此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错误;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同时也增大逆反应速率,而且二者增大的速率相同,错误。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催化剂与反应活化反应速率的关系的知识。11。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故A错误;B.如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Z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Y的浓度不变,故C正确;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12.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kJ/mol2H2S(g)+O2(g)==2S(s)+2H2O(l)ΔH=-Q2kJ/mol;2H2S(g)+O2(g)==2S(s)+2H2O(g)ΔH=-Q3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答案】A【解析】H2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所以Q1最大;气态水的能量大于液态水,所以Q2>Q3,故A正确。13.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X)=2v逆(Z)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A【解析】A、平衡常数K值越大,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小,X的转化率越大,选项A正确;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2v正(X)=v逆(Z),选项B错误;C、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减小倍数更小,选项C错误;D、升高温度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增大压强,由于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平衡不移动,选项D错误。答案选A。14。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ΔH=(b+c-a)kJ·mol-1B.N2(g)+3H2(g)2NH3(g)ΔH=(a+b)kJ·mol-1C。N2(g)+3H2(g)2NH3(l)ΔH=2(a-b-c)kJ·mol-1D.N2(g)+3H2(g)2NH3(g)ΔH=2(b-a)kJ·mol-1【答案】C【解析】根据能量变化,生成NH3(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2N2(g)+3/2H2(g)NH3(g)△H=-(b-a)kJ·mol-1,或者为N2(g)+3H2(g)3NH3(g)△H=-2(b-a)kJ·mol-1,生成NH3(l)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2N2(g)+3/2H2(g)NH3(l)△H=-(b+c-a)kJ·mol-1,或者为N2(g)+3H2(g)3NH3(l)△H=-2(b+c-a)kJ·mol-1,故选项C正确。15.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若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则H2燃烧热为241。8kJ·mol-1B.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1,则20。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答案】B【解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H2O应是液态水,因此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1,故A错误;B、此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石墨具有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即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正确;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因此20.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8。7kJ,故C错误;D、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即△H<0,CO还能继续燃烧,即有△H1〈△H2,故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点是选项A,学生没有注意到燃烧热定义的延伸,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应注意的是C转化成CO2,H转化成液态水,S转化成SO2,因此选项A中氢气的燃烧热应大于241.8kJ·mol-1。16。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减小压强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1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为ΔH=-890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kJ·mol-1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kJ·mol-1C。已知:H2(g)+F2(g)=2HF(g)ΔH=-270kJ·mol-1,则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D.在C中相同条件下,2molHF气体的能量小于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热: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稳定的氧化物是指完全燃烧的最终产物,水指液态水,错误;B、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0.5molN2和1.5molH2,不知消耗反应物或生成物生成量,因此无法计算,错误;C、气体变成液体是放热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时放出热量大于270kJ,错误;D、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确.考点:考查燃烧热、反应热等相关知识。18.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x+y<z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两倍,如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1,实际A的浓度变为0.35mol·L-1,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A、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x+y>z,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B错误;C、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逆反应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D、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物质的量减小,故C的体积分数下降,故D错误;故选C.点睛: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两倍,如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1,实际A的浓度变为0.35mol·L-1,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建立恰当的解题模型,是快速解题的关键。19.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图19的是()A。CH3CH2OH(g)CH2CH2(g)+H2O(g)ΔH>0B。CO2(g)+H2(g)CO(g)+H2O(g)ΔH〉0C。CO2(g)+2NH3(g)CO(NH2)2(s)+H2O(g)ΔH<0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ΔH〈0【答案】C【解析】根据水蒸气、时间、温度的关系,T2先达到平衡,T2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比T1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快,即T2〉T1,随着温度升高,水蒸气含量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反应向消耗水蒸气的方向移动,根据水蒸气含量、时间、压强的关系,p1先达到平衡,说明p1>p2,随着压强的增大,水蒸气含量增大,即反应向生成水蒸气的方向进行,A、此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水蒸气的含量增大,反应前的气体系数之和小于反应后的气体系数之和,增大压强,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蒸气的含量降低,故A错误;B、此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蒸气的含量增大,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水蒸气含量不变,故B错误;C、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水蒸气的含量降低,反应前气体系数之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之和,增大压强,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蒸气的含量增大,故C正确;D、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蒸气含量降低,反应前气体系数之和小于反应后气体系数之和,因此增大压强,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水蒸气含量降低,故D错误。点睛:本题的图像应先看拐点,拐点说明达到化学平衡,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先拐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对应温度或压强大,然后达到平衡后,研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随着温度或压强的改变,平衡如何移动。20.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1)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870.3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1)的反应热为()A.-488。3kJ/molB。+488。3kJ/molC.-191kJ/molD。+191kJ/mol【答案】A【解析】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670。3kJ/mol,①C(s)+O2(g)═CO2(g)△H=—393。5kJ·mol-1;②H2(g)+1/2O2(g)═H2O(l)△H=—285.8kJ·mol-1;③CH3COOH(l)+5/2O2(g)═3H2O(l)+2CO2(g)△H=-670。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2)得CH4(g)=C(s)+2H2(g),△H=(—670。3KJ·mol-1)-[(—393。5KJ·mol-1)+(—285。8kJ·mol-1)×2]=-688。3KJ·mol-1;故选A.21。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2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B.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C.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D.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答案】C【解析】A、铅为固体,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平衡不移动,即c(Pb2+)不变,故A错误;B、升高温度c(Pb2+)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即△H〈0,故B错误;C、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0.22/0。10=2.2,故C正确;D、加入少量Sn(NO3)2固体,溶液中c(Sn2+)增大,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c(Pb2+)增大,故D错误。2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kJ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kJ·mol-1C.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D.反应②中当4.48L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mol【答案】D考点:考查了热化学反应及盖斯定律的相关知识。23.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C.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答案】B【解析】A、温度不变、容积不变,通入SO2,发生:SO2+2H2S=3S+2H2O,H2S浓度降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NH4HS是固体,浓度视为常数,移走一部分NH4HS,NH4HS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符合题意,故B正确;C、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恒压下,通入非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组分的浓度降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2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反应时间/minn(CO)/molH2O/mol01。200.60t10。80t2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减小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v(CO)=mol/(L•min),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CO)=mol/(L•min),故A错误;B.CO与H2O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与充入1.20molCO和0.6molH2O,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对应相同,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生成的n(CO2)=0.4mol,故B正确;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故C错误;D.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CO)=0。8mol/2L=0.4mol/L,c(H2O)=0。2mol/2L=0。1mol/L,c(CO2)=c(H2)=0.4mol/2L=0.2mol/L,则k==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25。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Ⅰ。配制0。50mol/LNaOH溶液(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字母):__________。(2分)名称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烧杯坩埚钳玻璃棒药匙量筒仪器序号abcdef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30.1________227.027.427.231.2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②近似认为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答案】(1)。5。0(2)。abe(3).环形玻璃搅拌棒(4)。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5)。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H=-57.3kJ·mol-1(6)。4(7)。-53。5kJ·mol-1(8)。acd【解析】试题分析:Ⅰ.配制0。50mol/LNaOH溶液(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应该配制250ml的溶液,所以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是0。50mol/L×0。25L×40g/mol=5。0g。(2)配制0.50mol/LNaOH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带砝码)、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Ⅱ.(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环形玻璃搅拌棒;其中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损失。(2)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ΔH=-114。6KJ/mol;(3)①这四次的反应前后的温度差是5、4.0、3.9、4。1度。第一温度误差较大,舍去。反应的平均温度是4。0;②近似认为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Q=cmt=4。18J/(g•℃)×80ml×4℃=1337。6J=1。3376KJ。由给出的酸、碱的物质的量可知,酸过量,所以反应应该以碱的物质的量为标准计算,n(OH-)=0.50mol/L×0.05L=0。025mol。所以该反应的中和热是△H=—1.3376KJ÷0.025mol=-53。5KJ/mol;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使热量损失,a正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使溶液的体积偏小,反应的溶质物质的量偏少,所以计算出的中和热判断,b错误;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使热量损失,导致中和热偏低;c正确;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导致温度差值太少,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少,因此反应热偏少,d正确。答案选ac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分析【名师点晴】中和热测定实验注意事项: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②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③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动,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26.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为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为________。(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ΔH3=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ΔH4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P(s)+3/2Cl2(g)=PCl3(g)△H=-306kJ·mol-1(2)。PCl5(g)PCl3(g)+Cl2(g)△H=+93kJ·mol-1(3).25%(4).-399kJ·mol-1(5)。等于【解析】(1)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关系,即P和Cl2生成PCl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s)+3/2Cl2(g)=PCl3(g)△H=-306kJ·mol-1;(2)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平衡的计算,依据图像,以及此反应是可逆反应,PCl5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Cl5(g)PCl3(g)+Cl2(g)△H=+93kJ·mol-1,PCl5(g)PCl3(g)+Cl2(g)起始:0.800变化:0。20。20。2平衡:0。60.20。2则PCl5的分解率为0。2/0。8×100%=25%;(3)本题考查盖斯定律,根据图像,△H3=△H1+△H2=(-306kJ·mol-1-93kJ·mol-1)=-399kJ·mol-1,根据盖斯定律,无论一步完成还是多步完成,只要始态和终态相同,热效应是相同,即△H4等于△H3.27.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0(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_________,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右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写编号).a.加了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c.降低温度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4)已知在600℃时,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19,若600℃时测得容器内c(SO2)=0.3mol/L,c(O2)=0.1mol/L,c(SO3)=0。4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_v(逆)(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增大(3)。增大(4).15min-20min,25min-30min(5).增大了O2的物质的量(6).a(7)。否(8)。〉(9)。Qc=160/9<K,平衡正向移动【解析】(1)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勒夏特列原理,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K值增大,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SO2的转化率增大;(2)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达到平衡组分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达到平衡的时间是15min-20min,25min-30min;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根据图像,20min时,SO3和SO2物质的量不变,O2物质的量增大,因此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增大了O2的物质的量,10min时,改变因素,组分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