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液体制剂-5-9节_第1页
第九章-液体制剂-5-9节_第2页
第九章-液体制剂-5-9节_第3页
第九章-液体制剂-5-9节_第4页
第九章-液体制剂-5-9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溶胶剂(ColloidalSolution)一、溶胶剂(sols)

1.定义(definition):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特点(characteristic):⑴多分子聚集体(1-100nm),分散度极大,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⑵水化作用弱,存在物理相界面。⑶药物被分散成溶胶状态,药效变化显著,易吸收。二、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StructureandCharacteristicofSols)

(一)溶胶的双电层构造粒子带电的原因:粒子本身解离或吸附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双电层

胶核带电吸附反离子扩散到溶液中的反离子

吸附层扩散层

双电层

电位差ζ电位例如:Fe(OH)3

溶胶的制备FeCl3+3H2OFe(OH)3+3HCl部分Fe(OH)3

与HCl反应:Fe(OH)3+HClFeOClFeOClFeO++Cl¯胶核优先吸附与其组成相似的离子。Fe(OH)3溶胶的结构:扩散层吸附层胶粒(二)溶胶的性质1.光学性质

(opticalproperty)当强光通过溶胶剂从侧面观察可看到圆锥形光束称为丁达尔效应(tyndalleffect)。胶粒小于自然光波长引起光散射造成的。2.

电学性质

(electricalproperty)

由于胶粒带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定向移动该现象称电泳现象。3.动力学性质

(dynamicalproperty)4μm以下的质点,具有自发的不规则运动称布朗运动。4.稳定性

(stabilityproperty)

胶粒表面荷电产生静电排斥,荷电后形成水化膜及具有布朗运动,阻止胶粒聚集,这些因素增加了稳定性。破坏: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或电解质

中和电荷,降低ζ-电位,同时荷电减少,水化膜变薄,胶粒易聚集产生沉淀

保护:加亲水性的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亲水胶体的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为保护胶体。

如具杀菌和消毒作用的蛋白银溶液,就是蛋白质作保护胶体的氧化银。三、溶胶剂的制备(一)分散法机械分散法、胶溶法、超声法。(二)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2.化学凝聚法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一、概述第六节混悬剂Asuspensionisaheterogeneousfluidcontainingsolidparticlesthataresufficientlylarge(usuallylargerthan0.5micrometer)

forsedimentation.粒度:0.5~10

m分散介质:水、植物油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非均匀分散体系液体混悬剂和干混悬剂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临用前加水振摇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1.混悬剂特征①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②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③两种溶液混合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④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2.适于制成混悬剂的药物应具备的条件注意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使用①化学性质稳定②微粒大小适宜③混悬物沉降速度慢,不结块,易再分散④粘度适当2.质量要求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Stokes定律:

V=2r2(

1-

2)g/9

沉降速度微粒密度介质密度微粒半径分散介质的黏度重力加速度物理稳定性增加混悬剂动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①尽量减小微粒半径;②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粉碎、研磨等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混悬剂微粒因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与ζ电位(主)双电层中离子因水化形成的水化膜,阻止了微粒间的相互聚结(疏水性药物弱)

向混悬剂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改变双电层的构造和厚度,使混悬剂的聚结并产生絮凝2.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3.絮凝与反絮凝絮凝----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程.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反絮凝.混悬微粒絮凝特点:沉降速度快沉降体积大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混悬状态20~25mV常用絮凝剂

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氰化物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不同价数的电解质

IlustrationofDLVOtheory:Theinteractionoftwochargedparticlesasafunctionofinterparticledistance.(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4.结晶微粒的长大小微粒↓大微粒↑放置过程中微粒沉降速度↑抑制剂阻止晶体变化.OstwaldFreundlichequation5.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同一分散介质中,浓度↑,稳定性↓。温度可影响药物的溶解度、溶解速度、沉降速度、絮凝速度、混悬剂的网状结构等。三、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1.助悬剂①增加分散介质黏度②增加微粒亲水性,形成保护膜,阻碍合并、絮凝,并防止结晶转型③触变胶具有触变性

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②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触变胶,硅皂土等作用品种2.润湿剂

↓界面张力,↑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促使疏水微粒被水湿润常用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Tween、泊洛沙姆、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等

作用品种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絮凝剂使混悬剂处于絮凝状态,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反絮凝剂可增加混悬剂流动性,使之易于倾倒,方便使用常用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作用品种四、混悬剂的制备关键:使混悬微粒具有适当的分散度且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方法:分散法凝聚法(1)分散法

1.工艺流程药物粉碎分散分散介质混悬剂2.操作要点: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再加液研磨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例复方硫洗剂的制备[处方]沉降硫30g

硫酸锌30g

樟脑醑250ml

羧甲基纤维素钠5g

甘油100ml

纯化水加至1000ml[分析]1)硫磺为强疏水性药物,加甘油作润湿剂,使硫磺能在水中均匀分散;2)羧甲基纤维素钠作助悬剂,增加混悬液的动力学稳定性;3)樟脑醑为10%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沉降硫甘油200ml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200ml

硫酸锌溶液樟脑醑【制法】

[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200ml水制成胶浆,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中研匀,移入量器中,搅拌下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2)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2.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五、混悬剂质量评价1.微粒大小的测定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等2.沉降体积比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及稳定剂的效果3.絮凝度的测定评价絮凝剂的效果、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4.重新分散试验考察混悬剂再分散性能5.ξ电位测定6.流变学测定—以粘度计测流动曲线沉降体积比F测定絮凝度β测定F值大混悬剂稳定β值大絮凝效果好混悬剂稳定第七节乳剂(Emulsions)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连续相)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分散一种液体另一种液体乳剂非均相Anemulsion

isamixtureoftwoormoreimmiscible(unblendable)liquids,andoneliquid(thedispersedphase)isdispersedintheother(thecontinuousphase).

根据内、外相不同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复合型乳剂(W/O/W,O/W/O)剂型Anintravenousanestheticagent.乳剂类型鉴别o/w型乳剂w/o型乳剂外观一般为乳白色接近油的颜色稀释性可用水稀释可用油稀释导电性导电(几乎)不导电水溶性染料外相染色内相染色油溶性染料内相染色外相染色滤纸润湿法迅速铺展不铺展O/W型与W/O乳剂的鉴别根据乳滴大小,乳剂可分为普通乳(emulsions)1-100

m亚微乳(submicronemulsions)0.1-1

m纳米乳(microemulsions)0.01-0.1

m分类①药物制成乳剂分散度大,生物利用度提高;②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③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易于服用;④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⑤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乳剂特点二、乳化剂基本要求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可以口服、外用或注射给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稳定性好。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乳剂的形成、稳定性以及药效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作用降低表面张力,有利于液滴的形成节省能耗,振摇、搅拌制稳定乳液(一)乳化剂的种类天然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类固体粉末类辅助乳化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Tween)脂肪酸山梨坦(Span)类毒性、刺激性均较小,性质稳定,应用广泛。HLB值8~16者为O/W型乳化剂。HLB值3~8者为W/O型乳化剂1.表面活性剂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亲油性,乳化能力强,容易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性质较稳定。LDL,硬脂酸盐,十六烷基硫酸化蓖麻油。2天然乳化剂

多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亲水性,能形成O/W型乳剂。乳剂形成时被吸附于乳滴表面,形成多分子乳化膜。多数黏性较大,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

宜新鲜配制或加入适宜防腐剂性质常用的天然乳化剂①阿拉伯胶适用于乳化植物油、挥发油。乳化能力较弱,常与西黄蓍胶、琼脂等合用②西黄蓍胶乳化能力较差,一般与阿拉伯胶合并使用③明胶两性蛋白质,作O/W型乳化剂,常与阿拉伯胶合用④杏树胶乳化能力和黏度均超过阿拉伯胶⑤磷脂乳化能力强,精制品可供静脉注射用3.固体微粒类不溶性固体微粉,聚集于液-液界面上形成固体微粒乳化膜而起阻止乳滴合并作用。θ<90°时形成O/W型。乳化剂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皂土、白陶土等

θ>90°时形成W/O型。乳化剂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等。固体粉末与水相的接触角θ决定乳剂类型4.辅助乳化剂

乳化能力很弱或无,但能提高乳剂黏度,并能使乳化膜强度增大,防止液滴合并。增加水相黏度: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西黄蓍胶、阿拉伯胶、黄原胶等增加油相黏度:鲸蜡醇、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醇等(二)乳化剂的选用原则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HLB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毒性、刺激性根据乳化剂性能选择---乳化剂性质混合乳化剂的选择---改变HLB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1.降低表面张力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3.乳化剂对乳剂类型的影响4.相比对乳剂的影响1.降低表面张力乳化包括分散、稳定两个过程指液体分散相形成液滴均匀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实质:借助乳化机械所作的功,使液体被切分成小液滴。此时,表面积和界面自由能均明显↑。乳滴愈细需要的能量愈多。而乳化剂使表面活性能降低。单分子乳化膜:表面活性剂类(强)多分子乳化膜:天然乳化剂类固体微粒乳化膜:固体粉末类2.形成牢固乳化膜亲水亲油性大小3.乳化剂对乳剂类型的影响①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HLB值乳化剂的溶解度②乳化剂的用量——影响液滴大小

常用量:5-100g/L;

4.具有适宜的相比分散相浓度一般在10%~50%之间,相容积比在25%~50%时乳剂稳定性好油、水两相的容积比称为相比四、乳剂的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酸败(一)分层

放置——出现分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