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你真好》习作评改升格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有你真好》习作评改升格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有你真好》习作评改升格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有你真好》习作评改升格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有你真好》习作评改升格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学情聚焦场景优化表达----六上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你,真好》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题目带有交际语境的写作特点。单元习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题目中的“你”是写作对象,可以是现实中的人物,也可是书中或历史上的人物;“真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基于学生文本阅读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和感悟那些打动自己的人、事和场景,并且能够用文字表达出真情实感,进而能够打动读者,与读者共鸣。基于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本节课教学设计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即先由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自主完成初稿,教师不加任何指导;然后教师通过学情诊断,梳理学生的共性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实现前置教学评价的价值功能。教学目标:1.选择印象深刻的“你”,运用个性化事例写一个人。2聚焦特定场景刻画人物,在习作中融入真情实感。3.多元评改作文,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流程:一、设置情境,温情导入1.配乐播放暖心图片导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表示冬天到了。提到冬天,大家总会感到寒冷,可是心里温暖,又何惧自然界的风雪呢!瞧,老师给大家送温暖了。2.学生自由谈感受:看完图片,你想说……3.教师板书作文题目:《有你,真好》【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一方面是营造温馨和美的氛围,为习作做情感蓄势;另一方面,选择典型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点,为学生个性化的选材悄悄地打开思路。二、触摸课题,轻叩心扉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读这个题目,说说读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觉?2.师生对话预设一:生:读这个题目的时候,感觉心里很温暖。师导:看来这个题目是有温度的走心的题目。所以要写好这篇文章,我们要融入自己的真情。(板书:融入真情)预设二:生:我觉得这个题目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好像在跟文中的人物对话。师导:你关注到了文章的人称,用第二人称“你”来写文章,自然亲切。习作时我们要注意人称的使用。(板书:关注人称)【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阅读学生初稿,发现学生的习作或是一味叙事,或是情感表达过度;关于人称的使用,不少学生出现人称混用或是通篇使用第三人称的现象。基于对学情的把握,教师通过指导审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明确问题所在。三、打开微镜头,优化选材1.赞优点:教师投示部分学生的初稿,肯定优点。2.明问题:出示选材柱状图,聚焦学生问题。你想对谁说“有你,真好”呢?(确定人物)你为什么会觉得他(她)真好呢?(聚焦事件)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场景设置)师小结:从人物的选择上,写妈妈的占绝大部分;从事件的角度看,同学们多聚焦生病这一素材,材料陈旧、表达雷同;而在场景的选择上,则多聚焦烈日和暴雨等恶劣天气。总起来说,选材还需优化,凸显个性。3.优化选材(1)教师提前一周下发写作素材观察单,学生体验和观察生活,完成观察单。《有你,真好》写作素材观察单观察人物“你”事件最动心的瞬间(50字描述)要求:打开生活微镜头,选择2位观察对象(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认真观察。友情提示:选材的时候,请大家尝试从自己的生活中选一些小事,与众不同的暖心小事。例如:天气晴好的日子,妈妈晒被子,总是把我的那一床放在阳光最灿烂的地带,让我生活在母爱的阳光里;失败的时候,老师耐心的开导鼓励我,让我重拾信心;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那个为大家传递乘车卡,串起爱心链的红衣女孩,让我感受到的人间美好……事件的场景可以是云淡风轻、春暖花开,秋光烂漫……(2)学生分小组交流写作素材观察单,优化自己的选材。(3)教师小结:要选择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素材,选点要真、小、新。【设计意图】选材(写什么)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难点:一是视野狭窄,选材集中在家庭生活;二是内容陈旧,集中在写生病、送伞等雷同、单一的素材。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课前通过任务单,帮学生打开视野,围绕主题来选取新颖、个性的具体事例。作文素材源于生活,又能反哺习作。四、直击问题,优化表达1.教师呈现学生典型问题作品,学生交流发现。“我记得那天大雨咆哮着,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从天空向地面狂奔而来。大雨把许多大树都毫不留情地劈倒,它们肆意地在地面上跳跃。我那天没带伞,迟迟不敢回家。老师,您当时毫不犹豫地将手中唯一的一把伞给了我,您自己却冒雨回家。您在雨中冻得全身发抖,你用牙齿紧紧地咬住嘴唇,您的眼镜被雾气模糊了视线,您的头发被雨水无情地打湿,您的耳朵被狂风刮红了,鼻涕也快出了,您经常打喷嚏,嘴唇被冻得发紫,您用衣服紧紧地裹住自己,双腿抖得站不稳。”明确:关于老师冒雨回家的描写,是小作者的想象,不是真实所见。我们要真实地写生活。2.推送名家作品资源包,学生自读赏析名家是怎样真实地刻画人物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片段节选;《理想的风筝》中“刘老师放风筝”片段节选;《老人与海鸥》中“老人喂海鸥”片段节选。3.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文段,交流写法。4.定格场景,自主修改。请你从自己的初稿中,找到那个最动心的画面,定格于此,真实刻画。你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直接用红笔修改,也可以用老师给你的作文纸,重新来写。请你直接切入场景来写:比如:窗外的阳光调皮的唤醒了我……厨房里,一缕饭菜的幽香悄悄的潜入我敏感的小鼻子……天色已晚,我背着小山一样的书包……此时的公交车,拥挤不堪…………【设计意图】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教是本堂课设计的出发点。从学生初稿来看,第二个问题聚焦点在于描写不真实,导致情感表达失真。本环节即是通过聚焦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然后推送名家作品引路,让学生回到“真”的写作上来。五、多元评改,升格作文1.动情读文: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假想“你”在跟前。2.组内互评,典型习作师生共评。3.教师下水文示范,学生第二次修改升格。评价标准:(1)人物刻画是否具体而真实。(2)作品是否抒写真情。可通过直接描写心理(或是与“你”对话)、对比写出心理变化、景物烘托渲染等方式表达真情实感。【设计意图】多元评改作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师下水文则从如何抒写真情的角度,给学生具体的示范引领,使学生的习作再度升格,彰显了课堂设计的梯度,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六、小结提升,布置作业“有你,真好”是相对的,我们接受关爱,也付出关爱。所以,这次习作引发我们去关注身边事、身边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爱,更多美好。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修改自己的作品,有条件的话,把自己的习作与文中的“你”分享。板书设计有你,真好关注人称融入真情写真实的生活(个性)真实的写生活(合理)定格画面《有你,真好》学情分析基于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本节课教学设计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即先由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自主完成初稿,教师不加任何指导;然后教师通过学情诊断,梳理学生的共性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实现前置教学评价的价值功能。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通过生活中的事情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这节课的习作标题是“有你,真好”,其中的“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要求学生通过事情,写出这个“你”的“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选择一个人,向他吐露自己的心声”。学生能根据老师的问题引导,打开记忆的闸门,锁定习作的对象,并能联想到与“你”有关的感人的、美好的,温暖的事情。但是,基于学生的初稿阅读,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三个共性问题:一、选材集中,陈旧。大部分学生的选材都是生病时亲人的照顾;风雨交加时,亲人来送雨伞;面对困难时,亲人的安慰等等,选材视角过于狭隘,不够开放。二、事件讲述不够具体,不能聚焦。大部分学生只关注整体事件的讲述,镜头不能聚焦,缺乏具体场景的描绘,致使事例不够感人,读者难题体会写作对象的“好”。三、表达真情实感时极易夸大,失真,不符合现实情况和现实逻辑。学生急于追求感情的表达,致使情感表达苍白,失真。基于以上学情分析,老师分别从打开选材视角、聚焦具体场景、和表达真情实感三方面展开引导和教学。《有你,真好》效果分析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孩子们只会固定在以往的生活动镜头里,如:生病的场景、下雨送伞等生活镜头,孩子们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董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生活感人画面,利用选材统计图对题材进行了梳理并分类。然后把引导学生将写作范围缩小到生活的微镜头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董教师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不失时机地给与指点。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为抒写真情实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消除了心理上压力。小而实、新而有趣的命题,有利于学生流露真情。在此基础上,董教师引用三篇素材,让学生明白在突出感人画面的时候,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董老师又将自己受感动的生活微镜头进行放大,孩子们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再次找到自己感动的生活微镜头进行细化,从而促使学生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在这堂作文课上,教师非常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董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句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董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有你,真好》教材分析《有你,真好》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是一个选材范围很广的题目,其中的“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要求学生通过事情,写出这个“你”的“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选择一个人,向他倾吐自己的心声”。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从选材与构思、表达、评改等角度给予了提示与指导。第一部分从解读“有你,真好”这句话入手,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并用“那人、那事、那场景……”三个词语,提示思路。接着,列举了四个具体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顺次推进,帮助学生借助问题完成构思。第一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锁定写作对象;第二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写作对象的“好”,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这里的“好”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帮助过自己或对自己产生了积极影响,还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创造了或美好或温暖的境界。总之,这个“好”字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第三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寻找能体现这个写作对象“好”的事例;第四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找寻事例中印象深刻的场景,从而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最重要的要求,强调要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人的真挚情感。接着,提示了达到这个要求可以采用的方法,也就是习作时要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自己正在用文字和这个人对话。第三部分是习作后的要求。提示学生写完后要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事情写具体,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为本次习作的评改提供了依据。有你,真好有你,真好班级姓名我来创作:定格一个画面,写好一个瞬间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摄影师,在那件印象最深刻的事中,你要选择最动心的画面拍下来,你会拍下那一幕?请你用生花的妙笔,记录下那个瞬间吧!友情提醒:请你直接切入场景来写:比如:厨房里,一缕饭菜的幽香悄悄的潜入我敏感的小鼻子……天色已晚,我背着小山一样的书包……此时的公交车,拥挤不堪……窗外的阳光调皮的唤醒了我…………我的修改:我的修改:

你的作文里藏着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或许是快乐,也有可能是泪水,然而给我的却是一份惊喜。小作家,为你的作文点赞!你的作文里藏着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或许是快乐,也有可能是泪水,然而给我的却是一份惊喜。小作家,为你的作文点赞!基于学情地教——《有你,真好》教学反思崂山区教科研与培训中心《有你,真好》是一篇命题作文,训练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且较为熟知的人、物、景的体验与感悟。文题中的关键词是“真好”。“真好”是一种自我心理状态,其表现出的内容应该是使人愉悦的,令人奋发的,激人向上的,引人向善的……一句话,是积极向上的。学生在生活中肯定能找到这样的材料,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思考,发现身边的感动。习作题目暗示了写作的人称——“你”,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所以,“你”的范围虽广,但本次习作主要要求写一个人,要选择具体的事情写出有“你”真好,表达出真情实感。我主要从关注人称、融入真情、定格画面这三方面进行执教的。回想整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力求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们对写作充满兴趣,愿意动笔,激发他们的热情。力求让学生们“快快乐乐上习作,轻轻松松写作文。”上课伊始,让孩子选择典型的生活画面,学生关注到了生活中的“美”点,为学生的选材悄悄的打开思路。利用选材柱状图,聚焦了学生问题。让学生明白了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是否能紧扣主题,又要考虑是否具体、新颖。课堂上,学生们选材的主要问题是选材面窄与陈旧。此时,我巧妙地运用了写作素材观察单,让学生重新优化了自己的选材。又通过推送名家作品引路,让学生回到“真”的描写上来。教会学生描写真情实感之后,还要教会学生自我修改。为此我利用下水文示范,将修改进行升格。在此基础上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给学生具体的指导。指导不是泛泛的,而是紧紧围绕本堂课的目标进行。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写作是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