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云南省迪庆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C.细胞分裂的间期D.细胞的分裂期2.下列叙述中与所涉及的植物激素对应关系一致的是()A.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提高棉花产量——生长素B.酿制啤酒时,人工处理大麦种子促进淀粉水解——细胞分裂素C.移栽番茄的根系比非移栽番茄的根系发达——脱落酸D.秋天成熟的柑橘掉落下来——乙烯3.南极磷虾是南冰洋食物链的关键物种,是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主要以南极冰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C)为食。研究表明,过去40年来,该地区海域磷虾相对种群密度总体下降趋势明显。导致磷虾相对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不可能是()A.人工过度捕捞B.海域变暖和海冰退却C.企鹅、海豹的优先捕食D.输入该海冰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下降4.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5.斯他林等在发现了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加入稀盐酸研磨后将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6.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图为某植物感知外界光照、温度等变化,通过调节激素的合成促进植物冬天休眠、夏天生长过程示意图.分析最合理的是()A.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B.10℃有利于过程②④,30℃有利于过程⑤⑥C.植物激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伸长、分化等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能调控衰老和死亡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表现为协同有利于调控生长发育,赤霉素与脱落酸表现为拮抗,不利于调控生长发育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见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号处理室温,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Ⅰ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Ⅱ浸润在等量河豚毒素中5min6565Ⅲ10min5025Ⅳ15min400(1)微电极刺激枪乌贼突触前神经元出现动作电位,此时兴奋区膜外为_____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出现这种“突触延搁”的原因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识别等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作用。已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结合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__________(多选)。a.降糖药b.麻醉药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8.(10分)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图中物质④是_____,物质⑦是______。(2)图中细胞a是______,细胞b是________,细胞f是_________。(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与胰岛B细胞膜的部分结构相似,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_。(4)对于动物的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5)初次免疫后,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机体会产生二次免疫。请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图中二次免疫的作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氮是对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元素。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浓度的氮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他们采用水培的方法培养植物。取若干植物幼苗均分成多组,每天定时浇灌含不同浓度氮素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植物幼苗叶片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羧化酶能催化CO2固定:气孔导度指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主要吸收_____光。光反应产生_____提供给暗反应利用。(2)据图可知,培养液中的氮素浓度在_____mmol•L-1范围内时,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如,叶绿素含量和羧化酶含量均增加,且_____增大,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3)培养液中的氮素浓度在8~16mmol•L-1范围内时,叶绿素含量增加,但净光合速率减小,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4)在培养液中的氮素浓度为4mmol•L-1的条件下,该植物幼苗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有进入_____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10.(10分)2020年12月8日,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正式公布——8848.86米。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登顶前需要在7500米无氧拉练,在拉练和登山过程中,队员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队员在寒冷环境下比炎热环境下兴奋性更高,更容易集中精力,主要原因是_____。(2)普通人初到高原,很容易因缺氧而头疼、恶心、胸闷。机体在缺氧环境下,肾脏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强,图示为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不适症状就会消失,原因是_____,从图示分析可知,机体红细胞数量的调节方式保证了体内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3)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登山队员在寒冷的环境中,_____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_____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到_____(填部位名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_____,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_____,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出现脸色苍白、汗腺分泌减少等反应。在此环境中队员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11.(15分)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完成下面问题:(1)A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2)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影响引起的突变称为基因突变,易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详解】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导致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该突变称为基因突变,易发生于DNA复制时期,即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A【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棉花摘心是去除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与生长素有关,A正确;B、利用赤霉素促进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可以酿酒,B错误;C、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错误;D、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D错误。故选A。3、C【解析】决定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密度。环境因素通过影响这些特征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人工过度捕捞会降低磷虾的种群密度,A不符合题意;B、南极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C,海域变暖和海冰退却,温度会升高,从而导致南极冰藻数量减少,南极磷虾的食物来源减少,从而种群密度下降,B不符合题意;C、企鹅、海豹捕食磷虾,企鹅、海豹的优先捕食,短时间内磷虾数量减少,但冰藻数量会增加,从而又会使磷虾数量增加,故不会使磷虾相对种群密度明显下降,C符合题意;D、输入该海冰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南极冰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输入该海冰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下降,南极磷虾的食物来源减少,从而种群密度下降,D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A、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的生长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一般都是曲线Y的趋势,A错误;B、依据图示可知,曲线X是表示的“J”型曲线,曲线Y表示的是“S”型曲线,故曲线X可建立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份,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B正确;C、在曲线Y上,BC段表示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只是比开始增长的要慢些,但仍然在增长,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那么,种群的出生率还是大于死亡率,C正确;D、K值是环境对该种群数量上的最大容纳值,对于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K值是不同的,D正确。故选A。5、B【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第一条狗的小肠黏膜注射到第二条狗体内,引发第二条狗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原因是小肠黏膜内含有相关物质或激素。【详解】A、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稀盐酸,控制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B、促胰液素是人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正确;C、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错误;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B。6、A【解析】据图分析:①②合成赤霉素,①③④合成细胞分裂素,①③⑤⑥途经合成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解】A、长日照(夏季)能促进过程②③④,生成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短日照(冬季)能促进过程⑤⑥,生成脱落酸,促进休眠,A正确;B、10℃有利于①③⑤⑥过程,合成脱落酸促进休眠,30℃有利于①②③④过程,合成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B错误;C、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C错误;D、在植物激素调节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而赤霉素促进生长,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生长,促进果实和叶子的脱落,它们之间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依靠各种激素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负②.胞吐③.(特异性)受体(2)①.抑制②.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或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补充答案河豚毒素能降低(抑制)膜上钠离子运输)(3)b、c、d【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3、题图分析:加入河豚毒素后,随时间的延长,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降低。【小问1详解】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导至神经元末端时,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接合。【小问2详解】由图中Ⅱ、Ⅲ和Ⅳ可知,加入河豚毒素后,随时间的延长,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即对受体无影响,则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减少神经递质数量而引起的,或河豚毒素能降低(抑制)膜上钠离子运输。【小问3详解】根据(2)的分析可知,河豚毒素可以抑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因此,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麻醉药、镇痛剂或抗肌肉痉挛剂,故选bcd。【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①.免疫活性物质②.抗体③.淋巴因子④.吞噬细胞⑤.T细胞⑥.浆细胞⑦.自身免疫病⑧.监控清除⑨.抗原→细胞g→②→细胞f→④物质【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可吞噬处理抗原、细胞b是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是记忆B细胞;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⑦是淋巴因子;④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详解】(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图中物质④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物质⑦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2)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淋巴细胞,细胞f是浆细胞。(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与胰岛B细胞膜的部分结构相似,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4)对于动物的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5)图中二次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是抗原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即抗原→细胞g→②→细胞f→④物质。【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及各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相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9、(1)①.(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②.蓝紫光和红光③.[H]和ATP(还原氢、还原型辅酶Ⅱ、NADPH、能量)(2)①.0~8②.气孔导度(3)在此浓度范围内,羧化酶含量减少,植物叶肉细胞固定的CO2减少(4)线粒体【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随着培养液中氮素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多,气孔导度先增加后不变,羧化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净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小问1详解】叶绿素能够吸收利用光能,其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反应可产生氧气、ATP和NADPH,而ATP和NADPH可用于暗反应的C3还原过程。【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培养液中的氮素浓度在0~8mmol•L-1范围内时,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和羧化酶含量均增加,且气孔导度增大,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增大,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大。【小问3详解】培养液中的氮素浓度在8~16mmol•L-1范围内时,羧化酶含量减少,而羧化酶参与暗反应CO2固定过程,虽然此浓度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增加,但植物幼苗固定的CO2减少,故净光合速率减小。【小问4详解】当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在4mmol•L-1条件下,该植物幼苗净光合速率大于0,故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的去路有进入线粒体用于细胞呼吸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两条途径。【点睛】熟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10、(1)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①.环境中缺氧气,能促进肾脏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加②.反馈调节(3)①.散热②.冷觉感受器③.下丘脑④.分析、综合⑤.毛细血管收缩⑥.减少【解析】1、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智能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标准
- 新质生产力之新
- 2025电缆买卖合同范本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 颈静脉球体瘤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疲劳强度研究》课件
- 沈阳市高中生物试卷及答案
- 上冈实中九年级试卷及答案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第五单元练习题评讲教案
- 南通2025年江苏如皋市部分事业单位招聘7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4S店整车采购业务会计分录及涉税事项
- 2024年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分校在职骨干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红酒加工合同协议
- 无学历求工作简历模板
- 职场沟通职场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山东管理学院
- GB/T 31997-2015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 IQC供应商品质管理看板
- 钢结构安装专项方案(电梯井)
- 他励直流电动机制动课程设计0430崔善泽(DOC)
- 生物工程设备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