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一调考试高二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上一个成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作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颜渊请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说:“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孔子家语·颜回》)所谓“成人之行”,就是一个成人应当具备的德行。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摘编自《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材料二:依照荀子的观点,政治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道义”的精神内涵,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荀子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道”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得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说,以“道义”精神教化民众。荀子在《王制》开篇讨论“为政”问题时指出:“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依这里的说法,为政之要务有多端,而“诛恶”“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种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礼法”并称是荀子论“政”“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法”代表了“礼”的规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礼”则代表了“法”精神化、内涵化的道义面向。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摘编自《〈荀子·王制〉篇的教化论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所谓“成人”,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B.孔子讲教化,着眼于“成人”;荀子论教化,则强调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C.孔子认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D.荀子认为政治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又须承载“道义”,因此单纯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标准。B.荀子认为“礼义”很重要,人无论贵贱,都要“属于礼义”,荀子这一思想具有进步意义。C.“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实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仍值得借鉴。D.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如果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的一项是(3分)A.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B.荀子《劝学》鼓励人们学习。C.孔子晒(笑)子路(仲由)。D.韩愈写《师说》表扬李氏子蟠。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三自然段的行文思路。(4分)5.实施教化的途径有哪些?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七根火柴王愿坚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战。他这才发现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我没有发现它!”已经是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得饿得难以忍受。他正要把它送到嘴边,蓦地听见了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合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睁开眼睛,习惯地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却没有动得了。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那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天气,也陈述了卢进勇行程耽误的原因,推动了情节发展。B.“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表现了卢进勇过分爱惜面团,可见艰难之中食物的珍贵。C.“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说明他认同无名战士的话,食物对一个垂死之人已经没有用处了。D.“他的眼睛模糊了”说明此时卢进勇悲痛难忍,这与后文“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并不矛盾。7.关于文中卢进勇赶上后卫部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进勇走得特别快不是因为小腿伤口好转了,而是因为受无名战士的精神鼓舞,无畏向前。B.天黑时追上了后卫部队一面说明他走得很快,只一天就追上了;另一面说明他没有落下太远。C.篝火、谈笑、野菜描绘了一幅风雨后的安适画面,是为了烘托卢进勇转交火柴时的沉痛心情。D.小说结尾部分在情节上与前文相呼应,如“他追上了后卫部队”,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8.小说中有两处数火柴的情节,卢进勇和无名战士在数数时的心理有何异同?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4分)9.有评论家认为,本文作者借鉴了雕塑和抒情诗的创作艺术,使小说人物有雕塑的分明线条,也使主题有抒情诗的深远意境。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长文,字德俊。父颙,字伯元,犍为太守。长文天姿聪警,高畅敏识,治五经,博综群籍。弱冠,州三辟书佐。丁时兴衰,托疾归家,察孝廉,不就,遂阳愚。尝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刺史胡罴辟从事祭酒,长文阳发狂疾,步担走出门。罴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著《春秋三传》十三篇。又撰《约礼记》,除烦举要,凡十篇,皆行于时。长文才鉴清妙,泛爱广纳,放荡阔达,不以细宜廉介为意,亦不好臧否人物。有孝子罗偶,事亲至孝,郡察孝廉,长文立表以旌之。元康初,试守江原令。县收得盗马贼及发家冢贼,长文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吏之过也。腊节庆祈,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群吏惶遽,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将丧去官,民思其政,时人爱而敬之。大将军梁王彤及诸府并辟,长文曰:“吾从其先命者。”遂应彤招,为从事中郎。诸王公卿慕其名,成与之交。愍怀太子死于许下,博士、中书论虞袝之礼①。长文议:“虞祭宜还东宫,以继太子者为主;配食②于颍川府君。”皆施行。除洛阳令,长文见彤曰:“主者不庶几③,奏长文为洛阳今。”彤笑答曰:“卿乃不庶几,非主者也。”固辞不拜。益州乱,拜蜀郡太守,暴疾卒。时年六十四。(节选自《华阳国志》)【注】①虞袝之礼:虞祭与祔祭,虞为葬后之祭,袝为合于先祖庙之祭。②配食: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③庶几: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罴A累B遣教请还C终不顾D还E家F养母G独讲学。11.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B.“皆行于时”与“跨者不行”(《老子》)两句中的“行”字意思相同。C.“时人爱而敬之”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意思不同。D.“固辞不拜”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长文多次拒绝接受征辟,为了逃避做官,他甚至不惜托病和装傻。B.王长文博爱众人,心胸宽广,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不好评论人物。C.王长文认为传和经不同,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D.愍怀太子去世后,朝廷采纳并施行了王长文提出的虞祔之礼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尝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4分)(2)寻有赦令,所有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4分)14.王长文对百姓进行礼法教化的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野老歌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直陈其事,语极平易却至为沉痛,与杜甫《登高》所抒发的情感相似。B.“岁暮”农事暂歇,锄犁闲置,但老农不得空闲,还要登山采橡果果腹。C.“呼儿登山”暗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D.这首农诗情感倾向鲜明,充分体现了“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乐府精神。16.本诗的前三联写“野老”,尾联转写“贾客”,似与山野老农全不相干,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2)《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的衣服。(3)李白《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己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领袖人物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对他们就像对待神灵那样___________,也不能因为他们的一些错误而彻底否定他们,不承认他们的伟大。②尽管这些书编得绝非无可商榷,甚至有不少方面颇须斟酌,但是它已然被___________,身价百倍,地位高于教师,学生不得不屈从于它。③青年应当懂得上下尊卑,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___________何罪之有?难道出言不逊、倨傲无礼、没上没下反倒是美德?A.顶礼膜拜 奉若神明 毕恭毕敬B.毕恭毕敬 顶礼膜拜 奉若神明C.顶礼膜拜 毕恭毕敬 奉若神明D.毕恭毕敬 奉若神明 顶礼膜拜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相关部门要坚持人民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乡村文艺积极、健康、向上发展。B.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即商业秘密的情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体范围,强化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体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观,又体现了人类普遍性价值观,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为人类其他文明体所认可和接受。D.党员干部在私下时、细微处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纪律定力,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体现了自律境界的高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①,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古风”文化深刻影响着音乐、舞蹈、美术等文艺创作。特别是近年来古风插画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所喜爱。相较于外国插画,中国古风插画②。一些作品从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以水墨淡彩营造意境;一些作品从书法作品中获得灵感,以书法笔势勾勒线条;一些作品从工笔画中寻得感悟,以细腻工整尽显传统美学意蕴。这些作品继承传统艺术的精髓,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绘出③的艺术形象。不少插画师从传统造物中提取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全新演绎,使古风插画风格日趋多样。当今科技飞速进步,不少插画师都以电脑为主要工具进行插画设计,使古风插画向着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对古风插画创作的发展来说可谓④。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欣欣向荣 不拘一格 栩栩如生 如虎添翼B.蔚然成风 别具一格 栩栩如生 如虎添翼C.欣欣向荣 别具一格 惟妙惟肖 为虎傅翼D.蔚然成风 不拘一格 惟妙惟肖 为虎傅翼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古风插画,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所喜爱。B.特别是近年来古风插画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喜爱。C.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古风插画,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喜爱。D.特别是近年来古风插画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为许多年轻人所喜爱。22.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不少人认为糖是甜蜜的“陷阱”。糖,①?其实,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身体每时每刻都需要糖,它既是人体构成的“砖块”,又是为各组织器官供能的“燃料”。由此可见,人体其实离不开糖。当然这不代表可以敞开吃糖,放任自己沉溺在香甜带来的快乐之中。众所周知,长期高糖饮食会引起种种健康问题。如果既过量饮用甜饮料或食用甜食、精制米面等,②,未能及时消耗的糖就会被人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久而久之会导致肥胖,还可能促进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高糖饮食更是绝对禁止的。因此,控制饮食中糖的总摄入量比单纯追求“无糖”食品、“0糖”饮料更重要。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医药临床学有“守方”“变方”的说法。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所谓“变方”,指对原方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无论“守方”“变方”,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如何选择,因人而异。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一调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A项,“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说“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选项是递进关系。C项,“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D项,“因此单纯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错误,原文是说“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单纯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曲解了文意。)2.D(D项,“如果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前后逻辑不成立。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此人未必不会变坏。)3.A(B、C、D三项侧重于“成人”教育。A项,“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侧重于“应试”教育。)4.①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②接着诠释了“礼义”的内涵。③再通过引证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④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每点1分)5.①在“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②依靠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③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健全的人格。④“为政”本身对民众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6.C(“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是因为他认为相比食物,无名战士更需要的是热水、温暖,现在的他因无法满足而感到失措。)7.C(篝火、谈笑、野菜的场面描写是为了说明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8.同:两人内心都有对火柴的珍视和面对严峻形势的沉重(2分)。异:无名战士心怀能为长征队伍带来温暖和生存的希望(1分);卢进勇内心有着对无名战士牺牲的沉痛,对战士无私精神的崇敬,及完成战士遗愿的欣慰(1分)。9.雕塑的分明线条:①无名战士那只高高擎起的紧握着党证和火柴的手指向长征方向,运用神态描写,线条分明,像一尊塑像,威严、刚劲。②无名战士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滴着雨水的脸颊,深深下陷的眼眶和干裂的嘴唇,运用肖像描写,使无名战士那生命垂危、饥寒交迫的形象如一人物雕塑,线条分明地跃然纸上。③卢进勇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了那同志的嘴边,运用动作描写,使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远胜于自己的形象呼之欲出,宛如雕塑。(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抒情诗的深远意境:①卢进勇映着火光转交“其余的六根火柴”,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递,激情饱满,寄寓深远。②在小说结尾,通过描写在无边的黑夜中燃起篝火,欢笑的战士群像,寄寓了革命火种必将燎原的革命乐观主义信念。(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0.CDG(原文标点:罴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11.B(前者为流行,后者为行走。)12.C(“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错误,原文“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意思是“认为《春秋》有三传,且传和经是不同的,每当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就依据经书,指摘传文”,句中的“生”意思是“产生”“出现”,“讼议”是“争议矛盾的地方”,“据经摭传”是“依据经书,指摘传文”。)13.(1)王长文曾经牵着猪到集市中乞讨,别人与他说话,他假装听不到。(“过”“乞”“伪”各1分,“人与语”省略句1分)(2)不久有了减免罪刑的命令,被宽恕的人没有不心怀感恩的,都停止作恶,说:“不能辜负了王长文。”(“寻”“宥”“辍”“负”各1分)14.①为孝子立表,弘扬孝道。②佳节时释放犯归家相聚,使其改过自新。(每点1分,两点3分)15.A(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不相似。)16.贾客“船中养犬长食肉”的极度奢靡,与老农家老小登山攀摘野果的极度贫困,构成鲜明对比。(2分)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2分)只摆事实,不加议论抒情,含蓄而发人深省。(2分)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18.A(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奉若神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灵一样地信奉或尊崇,多含贬义,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第一空,①句结合“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对他们就像对待神灵那样”可知,此处强调不可过分崇敬,要理性对待领袖人物,应选用“顶礼膜拜”。第二空,②句结合“身价百倍,地位高于教师,学生不得不屈从于它”可知,此处强调盲目崇拜,故选“奉若神明”。第三空,③句结合“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和后面的“难道出言不逊、倨傲无礼、没上没下反倒是美德”可知,此处强调恭敬有礼,故选“毕恭毕敬”。)19.C(A.结构混乱,“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句式杂糅,“以……为”“把……作为”杂糅,B.搭配不当“完善”和“情形”“主体范围”不搭配,可以改为“明确……情形”“扩大……主体范围”。D.搭配不当,“境界的高低”和“做到……心存……增强……不……”,两面对一面。)20.B(第一空,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语境强调的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件事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故应选“蔚然成风”,第二空,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语境强调与外国插画相比,中国古风插画是另一种风格,故应选“别具一格”。第三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语境的陈述对象是中国古风插画中的艺术形象,故应选“栩栩如生”。第四空,如虎添翼:像老虎长上了翅膀,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从感情色彩看,此处语境是褒义,故应选“如虎添翼”。)21.C(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中途易辙,“近年来古风插画的兴起”应改为“近年来兴起的古风插画”;句式杂糅,“受……所喜爱”句式杂糅,可将“受……所喜爱”改为“深受……喜爱”或“为……所喜爱”。)22.画线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三组“一些作品……以……”结构构成排比,(1分)从色彩、笔法、线条等角度详细阐述了中国古风插画作品从文人画、书法作品和工笔画中汲取了艺术营养,彰显了中国古风插画的艺术魅力。(1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2分)23.①真的如此令人望而生畏吗②又缺乏运动(每空2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24.【审题指导】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守方”象征着一种稳扎稳打、沉着保守、谨慎小心、不贪功不冒进的人生态度,哪怕短期内收效甚微、没有明显起色,也不会匆忙调整、随意变化,自乱阵脚。“变方”则象征着一种灵活变通、困辄思动、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