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_第1页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_第2页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_第3页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_第4页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整理ppt第一节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特点一、德国社会状况18世纪末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英国和法国已经在政治和经济上迅速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的高速增长期。德国却依然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封建国家。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是德国面临的历史任务。整理ppt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进程发展缓慢。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美国和法国革命对欧洲的巨大影响在德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全国范围看,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仍然是缓慢的。德国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得异常软弱无力,始终未能成为一支对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强大力量。整理ppt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德国,德国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曾一度感到振奋和鼓舞。他们由对革命的同情转变为对革命的厌恶。德国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希望变革社会,但又不愿付出代价,他们对法国革命所表示的向往和热情完全是德国式的,即只是向往它的自由平等原则,而不是革命行动,仅仅在思想上伴随了法国革命的进程。整理ppt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表示不满,要求废除封建关系和贵族特权,主张改革,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另一方面,由于对国家的依赖性以及对人民的畏惧,又拜倒在君主权利之下,希望在君主制的范围内实现某种改良,求得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这就突出的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整理ppt德国资产阶级“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19世纪中期以后,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建立起统一的帝国。民族统一了,专制制度却没有改变;国家统一了,军事官僚的传统却依然保留;经济发展了,无产阶级遭受的剥削和痛苦却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在德国,资产阶级除了与封建贵族的阶级对立之外,又开始了无产阶级的对立。整理ppt二、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的实际斗争中无所作为,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却创造了辉煌的成果。文学领域,产生了所谓的“狂飙猛进”的时代,出现了歌德、席勒等伟大的诗人。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理论表现,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洪堡、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德国古典哲学家并未得出革命的结论。他们把社会的进步理解为理性和道德的发展,要求在君主制范围内进行某种改良。其政治思想浸透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整理ppt在德国,与古典哲学同时代的还有历史法学派。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历史习俗的积聚,是历史传统的产物,是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所谓“民族精神”来抵制法国大革命对德国的影响,成为德国思想界保守势力的代言人。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家W.魏特林,“无财产者无祖国”。提出“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制度。首次提出,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可以有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两种可能性。整理ppt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在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用科学的方法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后创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标志着人类政治思想的伟大变革。整理ppt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家们作为德国资产阶级争取政治解放的理论表现,表现出与17、18世纪英、法等国家政治思想鲜明不同的特点。这些德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只是在精神生活领域追求美好的理想。具有鲜明政治内容的自由、平等、人权等要求,在他们那里都变成了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而且是用一种纯粹思辩哲学形式和抽象晦涩的语言表达的。整理ppt在德国古典哲学家政治思想中,近代关于国家本质以及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倾向都有所表现。如黑格尔便极力推崇国家,宣扬国家崇拜,认为国家本身就是目的,对个人具有绝对的权力,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国家。把人类历史理解为一个不断运动的发展过程,并用这种观点去考察政治和国家,他们用相联系的总体观点来考察国家以及国家与社会、民族、个人、宗教等等的关系。整理ppt他们把争取自由与民族统一联系在一起,成为其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复兴的根源和力量在于发扬“民族精神”。在这种唯心主义思想指引下,他们夸大了德意志文化的成就,甚至提出日耳曼是优秀民族,应当承担领导世界责任的荒谬见解,表现出某种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倾向。整理ppt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出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的家庭。曾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讲授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1770年以后,转向研究哲学和社会科学。恩格斯曾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18世纪启蒙思想曾极大影响了康德。卢梭的《爱弥尔》使他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出了应该始终把人看作目的而不只是手段的思想。康德对人性的自由的考察带有鲜明的社会色彩,是新兴资产阶级关于人权要求的理论表现。整理ppt他称赞革命可以摆脱专制和压迫,但革命本身仍然是一种偏见,只能产生混乱而不能导致理智的改革。他把革命同灾难和罪恶联系在一起。他向往革命的基本原则—自由和平等,但却又认为自由只是一种观念和理想,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实现,从而把这种美好愿望推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矛盾、调和、妥协成为康德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康德的政治思想主义要反映在他的《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等著作中。整理ppt二、伦理学说康德的伦理学说为他的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伦理学说浸透了近代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精神,以纯粹理性的道德词句阐释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康德的伦理思想的中心是“道德法则”。道德不能建立在经验上,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或快乐之上。人只要有善良意志,就是有道德的。整理ppt你的行为不能只根据个人意愿与爱好,而要与普遍道德法则一致去行动才是有道德的。这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实现道德法则是人们的义务。你要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把人当作实现目的手段。按照康德的观点,凡人都有意志自由,都知道什么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高法则,并按照它去行动。这样道德法则与意志自由便成为一体的东西了。人愈自由便愈能遵循道德法则去行动,道德就愈发展;一个人愈按道德法则去行动,道德愈发展,他也就愈自由。整理ppt康德以他抽象的语言阐述了18世纪平等、自由等人权原则。由于道德法则的普遍适用性,政治屈从于道德是十分必然的了。法律和政治都受“道德法则”(绝对命令)的指示,要符合它的要求。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待业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它依靠国家强制力量使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是道德的外壳,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表达了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上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的。整理ppt三、国家学说他对政治观念进行了哲学分析,探求一种与合理的、先验的原则相符合的理想国家。康德对先验理念中的国家起源与实际存在的国家起源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康德相信契约论的说服力,认为它可以说明国家的产生。整理ppt尽管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事实上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国家并不是人们实际需要的产物,而是抽象的“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国家建立在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之上,即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人都是自由的;作为臣民都是平等的;作为公民都是独立的。这种自由、平等、独立是每个公民在国家中承担政治义务的根本依据。整理ppt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国家权力源于公民的自由意志。国家的使命和目的并不是为了公民的幸福,而是维护法律秩序,维持国家本身的存在。国家的福址不是指的公民幸福,而是指国家制度和法律原则处于极其和谐一致的状态。他在注重个人权利的同时,强调了作为整体的国家的重要意义。国家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人类没有国家是不行的。因此,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整理ppt康德对国家起源和国家目的的阐述表现了他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的进步倾向,表明了他的国家学说是以自由主义的人权观念为基础的。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消极公民只拥有思想自由和投票自由没有反抗自由的限定,这又清楚地反映了康德思想的保守性和他对现实的妥协。整理ppt有两种划分国家形式的方式。第一种是按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数把政体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二种是按统治者运用最高权力治理国家的方式把政体划分为专制和共和两种形式。康德关注的是第二种划分方式。体现公共意志的国家权力可以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强调三权的关系既是从属的,又是协调的,借此以预防独裁和保障国家稳定和繁荣。整理ppt康德反对专制政体主张共和政体。共和制并不等于民主制也是不是没有君主,而是意味着分权、法治和政治公开。在国家制度上要消除专制独裁,重要的不是由谁来掌权,而是如何来行使权力,不是由人而是由法律来治理国家。只要开明君主实行分权和法治,真正体现“公民意志”,就是良好的国家形式。康德主张共和制国家,但在他看来,这种共和国虽然是唯一合理的国家形式,但又不是不能实现的理想目标。他认为在现实中虽不应放弃自己的共和国的信念,但沉默是一个臣民的义务。于是康德把共和国作为一个理想目标推到“彼岸世界”。整理ppt四、永久和平思想他把实现永久和平视为政治的最高目标,是最高的政治和道德的善。提出了一个消除战争、保障各国人民永久和平的计划和方案。这一方案包括六项预备条款和三项下式条款。预备条款是实现和平的前提,正式条款是实现和平的必要条件。整理ppt六项预备条款是:1、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进不应有引发战争的隐蔽的可能性;2、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继承、交换、买卖或让与等手段侵吞一个独立国家;3、以自由公民自己组织的民兵取代常备军;4、国债不得用于国家对外事务;5、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都不应受到他国的强行干预;6、相互交战的国家不得采用诸如雇用暗杀投毒者、违反投降条件、煽动敌国叛乱等敌对行为,这些行为会使在未来和平条件下建立相互信任成为泡影。整理ppt三项正式条款是:1、每个国家都应该是共和政体;2、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3、任何来到其他国土的陌生人都应受到尊重,这是世界公民法所保证的。按照道德法则的要求,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在各国间确立永久和平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