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_第1页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_第2页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_第3页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

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又是具体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道德义务。古今中外,关于医务人员的道德规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为病人保守医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正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医学院校非常重视此方面的工作。北京大学医学部有着近百年的医学教育历史,在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不断的探索,基本构建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一、以医生和医生为中心的大学规划设计,为新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是新生们去“健康”的基础医学生在选择医学院校的时候,往往是对医学有一定的向往的,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对医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填志愿时是自己选择决定的,2002、2003级八年制临床、口腔、基础医学学生中,76%的学生是由自己选择医学专业的;2006、2007级八年制学生中,55%的学生由自己决定选择了医学,34%是与亲友协商后再决定学习医学专业。他们在选择医学专业往往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他们的童年生活中有被疾病困扰的经历;二是在生活中出现亲友、身边亲近的人员疾病缠身或者因病去世等事件;三是被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感动,所以他们自小就立志学医,除人类之疾痛。高中生选择了学医只能说明他们对卫生事业初步的向往和憧憬,医学院校浓郁的医学氛围对他们是一针无形的稳定剂。如每年新生入学期间,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迎新条幅别具特色:“北医———等待你的加入”、“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医药卫生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守护生命健康我们任重而道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等,使医学生刚踏入校内对医学之神圣和凝重有了视觉效应。新生开学典礼仪式正式开始前,专门为医学生制作的纪录篇,北医历史、校领导、教师代表的祝愿、医学部医务人员在SAS战场上、抗震救灾现场的画面激发了新生和在场老师们的深深自豪感。新生开学典礼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高屋建瓴而又形象生动的报告使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北医人”报告和医学生誓词宣誓让新生初步体会北医人需具备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大学第一课更是医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一课,此课通常是由主管校长讲授,主讲者从北医的历史、医学及医学教育等方面向医学生展示了医学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凸显了学校和医学生在医学领域所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新生们有了如下的体验: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要做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在生与死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既然选择了学医,就要对生命负责任,竭尽所能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从踏进北医的第一步开始,我就开始肩负着责任。北医,一个幻想结束的地方;北医,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面对光荣与责任,希望做一个集“智者、仁者、勇者”于一身的医者,一个面对社会自信从容的人,一个面对人生诚恳淡然的人,一个当之无愧的北医人!二、医患关系未得到有效改善而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分析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是众所周知,这是由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即使如此,学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不容忽视,在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和寿命不断延长后,医患关系并未出现改善而不和谐现象反而不断增多,这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分别从社会、心理、经济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和探讨。这现象也也在医学教育界引起反思,并提出了医学生的培养在重视医学基础和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基础知识扎实、尊重病患、关爱他人、重视伦理道德的全面的医学人才。(一)高等教育的思维模式部分医学院校充分利用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有利条件,安排医学生到大学本部进行为期1—2年的大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医学生充分感受大学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多学科的知识,不过早陷入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模式,使学生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开阔的视野。如北京大学医学部自2002年起就安排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三个专业八年制医学生到北京大学本部进行为期2年的大学基础知识学习;2008年起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英语共7个专业的一年级新生全部到北京大学本部进行为期1年的大学基础知识学习。(二)熟悉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或一般的工作流程医学生在基础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学校会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医学生到临床医院或基础医学院进行参观,熟悉临床(实验室)工作环境及一般的工作流程,对今后他们将进入的学科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医学生肯定了学校的做法,认为早期接触临床(实验室)让他们对所学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强了专业的认同感。(三)职业道德规范的示范学校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始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其中职业道德章节中,结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讲授,深受医学生的欢迎;在全学程中,他们分别学习了《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及医院规章制度等,从理论上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四)注重对医学基础的理解,加强农村、社区的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有着非凡的意义,医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大众、服务大众的科学,医学生走向全国各地,深入农村社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和广大群众卫生保健情况,对他们对医学的深入理解非常重要,同时深入农村、社区,对他们的组织协调、团结协作、沟通等各项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催化和促进作用。北京大学医学部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医学生到农村基层卫生实践的传统。近年来,学校对此更加重视,此活动也深受学生的欢迎,节假日里社区义诊、健康知识宣教、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敬老院义务劳动等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的传统项目;暑期里,医学生参加学院组团或个人组队或单独行动,以医药企业参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高血压疾病状况调查、婴幼儿喂养情况、居民用药现状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到全国各地基层。(五)毕业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新认识榜样具有形象性、感觉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医学生在校学习尤其是进入临床见习、实习(或实验室)后,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非常关键。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具有个体生理、心理差异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复杂问题对学生的指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对1995—2002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毕业生共列举了112名“北医对你影响最深的老师”及其教书育人的典型事例,这些教师在学生脑海中的留下深刻印象,概括起来有如下特征:学识渊博、良好的医德、言传身教、工作精益求精、忘我、关心体贴学生、正直严谨。他们中既有著名的专家、教授,学校的领导,也有带教的中青年教师和临床医生、学生班主任。这些教师的高贵品质如润物无声地激励学生积极地面对他们的职业生涯。2007年对1994—2006届毕业生的调查中,毕业生共列出了545名他们印象深刻的教师,如他们提到:“王夔院士,学术严谨,勤于奉献,教书育人,身先表率。虽然年纪很大,地位很高,但是还在亲自为本科生上课,让我记忆颇深”;“郭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学术风气,谦虚的高尚品德,母子般的师生情谊令我终生难忘”;“北大医院消化科的张树基教授,精湛的医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也时时鞭策着我”;“吕厚山教授在讲授《创伤》课时体现出外科的魅力,是我对外科的向往”;“北大医院的李海潮老师,他的出色的思辨力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使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更多的认识”。(六)自我强化和启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从认识到践行是个质的飞跃,因此,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如近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学生中组织名师名医访谈、医学生人文素质征文、医学生眼中的名师名医征文、名师面对面等多项活动,促进医学生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反思,不断地促进他们将优秀的医者品德内化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并在医疗工作中表现出来。三、医学毕业生的良好评价,为减少社会矛盾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基础每年的七月,都有一批毕业生从校园毕业,大学最后一课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在毕业典礼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生接受的最后一节课,除了母校的祝福外,更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殷切希望,母校希望他们无论到哪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永不忘记自己的母校,他们从一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便有了两个身份,那就是“北大人”和“北医人”,便有了胸怀天下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要做到“为人,为民,然后为医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历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所在单位普遍反映北医毕业生素质水平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尤其在基础知识、业务能力方面比较突出,临床医学毕业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