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每课一练13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每课一练13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每课一练13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每课一练13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2·江苏学业水平考试·T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特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综合判断应该选择B项。【答案】B2.(2012·滨州高一测试)“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伟业的是()A.夏启B.嬴政C.禹D.黄帝【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答案】B3.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D.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最主要原因”。四个选项均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综合实力的强大。【答案】B4.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独裁统治、皇权至高无上。【答案】A5.(2012·黑龙江学业水平考试·T1)“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现象始于()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解析】秦王嬴政时称“皇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皇帝,皇权高度集中,其命令称为“制”或“诏”。【答案】B6.《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九卿【解析】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还负责掌管律令、图籍,群臣奏章即包含在律令之中。【答案】B7.2012年7月25日“秦朝文物展”在香港开展,在秦的政治体制中有关丞相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掌承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在秦朝“三公九卿”体制之下,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但要受到御史大夫的监督。【答案】C8..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D.废除了贵族特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涉及的事件是教材中的田氏代齐,这一事件反映了分封制已遭到破坏。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是通过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B项错误,C、D两项题干未反映。【答案】A9.(2012·浙江会考·T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解析】“事在四方”是指各级地方行政机构行使管理地方的职能,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君主专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答案】D10.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的有齐郡、琅邪郡等。下列关于琅邪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地方设郡和县,郡守和县令(县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地方行政。他们都由皇帝任命,并非世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郡守没有自己的封地。【答案】C11.(2013届广东惠州调研·T13)秦朝之后两千多年的王朝帝国。“历代都用秦政法”。这里的“秦政法”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专制皇权D.三公九卿制【解析】本题考查对整个封建王朝统治政策的审视和秦朝统治政策的影响。首先排除A、B两项,因为此两项不是秦朝时期的“政法”。其他两项均属“秦政法”,但被历代王朝所遵循的只有C项。【答案】C1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大意义是()A.长期维护了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B.使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C.王朝更替频繁,有利于打击地主势力D.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解析】秦朝短命而亡,排除A;B的叙述绝对化,始终领先世界不符合史实;C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3·青岛月考)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2)结合材料二、三,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可以看出是分封制。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的“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以看出皇位世袭;从材料三可看出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第二、三小问实际考查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及其特点。【答案】(1)周初实行的分封制。(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基本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一为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刀刻诏书版文,版文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图二为我国某一朝代的衡器和货币。材料二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请根据以上图片信息判断所在朝代,并说出判断的依据。(2)图一中的版文内容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3)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第(1)问通过两幅图片容易判断出是秦朝;第(2)问分析秦朝建立的历史背景;第(3)问在国家体制方面从分封制过渡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步建立。【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