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2.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3.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B.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的

D.麦田中的土壤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4.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性状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5.小科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科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一山不容二虎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7.“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反映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8.采用双名法统一动植物命名的科学家是()A.李时珍 B.亚里士多德 C.林奈 D.虎克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寄生关系 B.“蚂蚁齐筑巢”描述的是合作关系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生物影响环境10.下列关于生物生活的“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生活的空间 B.家养动物不需要环境

C.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D.包括生存空间及各种影响因素11.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改变生物1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A.有光干燥、无光湿润 B.有光湿润、无光干燥

C.有光湿润、无光湿润 D.有光有空气、无光无空气13.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观察法的是()A.用放大镜研究蝉的取食

B.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C.给金鱼喂食前用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

D.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方式14.某同学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无论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A.反光镜上有个污点 B.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

C.镜筒离载物台太远 D.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1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的偏右上方有一个数字“6”,那么实物及其实际位置分别是()A.“6”,偏向右下 B.“9”,偏向左下 C.“9”,偏向左上 D.“6”,偏向左下16.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A.叶绿体和液泡 B.细胞壁和线粒体

C.细胞壁和液泡 D.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17.在下列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存在的是()A.酵母菌 B.草履虫 C.黑藻叶片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18.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虽结构简单,但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变形虫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

C.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19.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

C.甲细胞中的①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有关

D.乙细胞中的②中含有叶绿素,使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20.指纹识别是多数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A.线粒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叶绿体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0分)2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地球上森林的面积每年都在减少。森林是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多种生物的天然家园,森林面积减少预示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基因资源。

(1)森林中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多种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__多样性。

(2)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__多样性。

(3)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多种生物成分,还包括______、______等非生物成分。

(4)地球上除了森林生态系统,还有各种生态系统,它们构成了______多样性,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5)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出怎样的行动?______。2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若出现图丙所示的情况,则可能是制作装片的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

(2)如图中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是图______;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在结构上区别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有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该同学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图甲中的细胞,那么他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______;整个视野的亮度会______,此时,应如何调节显微镜?______。2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的是图______。

(2)图中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②的名称是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

(3)我们在切西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通常是[______]______中的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填结构名称)

(5)[④]______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功能,主要作用是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24.为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图中有1处错误的实验设计,请把正确的写出来:______。

(3)完善实验设计后,甲、乙两侧就形成了______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4)完善实验设计后,在盒子中央放入10只大小、生活状况大致相同的鼠妇。静置一段时间后,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甲、乙两侧鼠妇的数目,统计10次,计算出统计数据的______。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会发现绝大多数鼠妇停留在盒子的______侧,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湿度对鼠妇的生活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代表岩石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的颜色,代表大气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答】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灰或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能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形,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故符合题意。3.【答案】A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4.【答案】D

【解析】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故选:D。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知识。5.【答案】A

【解析】解:AD、经实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说明猜想错误,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A正确、D错;

BC、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故B、C错。

故选:A。

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说明猜想是错的,应该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实验中猜想与实验结论的关系,要尊重实验结论、尊重事实.6.【答案】A

【解析】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A符合题意;

B、“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因此,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7.【答案】B

【解析】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大鱼、小鱼分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因此,“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揭示了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故选:B。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等几种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8.【答案】C

【解析】解:A、李时珍(1518年-1593年),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不符合题意;

B、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不符合题意;

C、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故符合题意;

D、虎克,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各位科学家的在科学上的成就有关知识。

只有多看书,多留意各科学家的重大成就,此类问题便能顺利解决。9.【答案】B

【解析】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错误;

B、“蚂蚁齐筑巢”,需要蚂蚁之间共同配合、彼此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B正确;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10.【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故生物生活的“环境”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D。

故选: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根据环境的定义分析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因素的含义。11.【答案】B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保护色,这是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

故选:B。

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环境影响生物,但是生物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12.【答案】C

【解析】解:A、有光干燥、无光湿润,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变量不唯一,A不符合题意;

B、有光湿润、无光干燥,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变量不唯一,B不符合题意;

C、有无光湿润,唯一变量是光照,C符合题意;

D、有光有空气、无光无空气,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空气,变量不唯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13.【答案】C

【解析】解:A、在观察蝉的取食用到的是放大镜来发现和考察的,属于观察法,故不符合题意;

B、是利用了望远镜来了解鸟类的飞行,属于观察法,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所以给金鱼喂食前用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属于实验法,故符合题意;

D、用摄像机来记录狮群的生活方式,属于观察法,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解答此题要掌握观察法的相关知识。14.【答案】D

【解析】解: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可能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与反光镜上污点、放大倍数、镜筒与载物台距离没有关系。

故选:D。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严谨、规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保护显微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5.【答案】B

【解析】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看到一个“6”,实物是“9”,物像偏于右上方,实物是偏向左下。

故选:B。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6.【答案】C

【解析】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除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区别。解此题运用比较法,比较人体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区别人体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依据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内具有细胞壁、液泡,而人体细胞不具有。17.【答案】C

【解析】解:A.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液泡,A错误。

B.草履虫是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B错误。

C.黑藻叶片属于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正确。

D.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掌握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区别是解题关键。18.【答案】A

【解析】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2、变形虫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之一它的结构由外到内: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3、变形虫的结构图如下:

掌握变形虫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D

【解析】解:A、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结构是细胞的基本结构,A正确。

B、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B正确。

C、①为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以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正确。

D、植物细胞的②液泡里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有大量水分、糖分、无机盐、色素等物质,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中,叶绿体内有叶绿素,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

故选:D。

(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图甲为动物细胞,①为细胞膜,图乙为植物细胞,②为液泡。

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20.【答案】B

【解析】解:A、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能量转换器。A错误。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故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正确。

C、细胞膜是一层极薄的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C错误。

D、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B。

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熟练掌握细胞内各结构的作用以及明确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答题关键。21.【答案】生物种类(物种)

遗传(基因)

土壤

温度

生态系统

生物圈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不吃野味等

【解析】解:(1)森林中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多种生物,种类丰富,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2)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它们共同构成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3)非生物成分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因此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多种生物成分,还包括土壤、温度等非生物成分。

(4)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5)为保护环境做出的行动: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不吃野味等。

故答案为:

(1)物种;

(2)遗传(基因);

(3)土壤、温度、水分等(写出任意两个;)

(4)生态系统;生物圈;

(5)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不吃野味等。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如阳光热能水空气等);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平时多练习。22.【答案】生理盐水

盖盖玻片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减少

变暗

换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解析】解:(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根据图丙可知,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气泡,造成盖玻片下出现气泡的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由近似长方体的细胞组成,故图中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是图甲。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故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在结构上区别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换用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视野范围就变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减少。整个视野的亮度会变暗,故此时应换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盖盖玻片

(2)甲;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至少答出两点)

(3)减少;变暗;换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23.【答案】甲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液泡

细胞液

叶绿体

细胞核

控制了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解析】解:(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植物绿色部分),而动物细胞内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