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吴有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16分)1.(2分)20m/s=km/h;36km/h=m/s。2.(2分)中考考场静悄悄,穿高跟鞋监考的老师在考场巡回监考,发出“咯哒咯哒”响声而产生的。为避免影响考生答题,监考时规定,老师不准穿高跟鞋来监考处控制噪声的。3.(2分)小军同学坐客车去我市某景区旅游,在旅途中,他看到路边的路灯急速后退为参照物的;以客车为参照物小军是(填“运动”或“静止”)。4.(2分)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不同。5.(2分)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6.(2分)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7.(2分)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8.(2分)渔船向海底发射探测鱼群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鱼群与渔船的距离是: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地面的监测设备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监控飞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9.(2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小明本人的身高约为165mm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d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0mm10.(2分)如图,该停表的读数为()A.10s B.0.1min C.40s D.0.4min11.(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12.(2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的量程为2℃﹣35℃ B.该温度计可以用沸水消毒 C.该温度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37.8℃(多选)13.(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B.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D.经过2分钟,乙和丙相距240m(多选)14.(3分)如图所示,为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信号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高于乙 B.甲的响度小于乙 C.甲、乙音调一样 D.15℃空气中,甲的声速大于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7分,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共22分)15.(7分)小娜同学从家中出发去超市,前25min步行,后改为骑自行车5min到达超市。全程运动可近似为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1)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2)小娜同学从家到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16.(7分)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已知车长150m。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小明测得动车车头从桥尾到桥头所用时间是20s。求:(1)动车速度;(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视动车整个运动过程为匀速)。17.(8分)如图,列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必须在A处鸣笛,司机鸣笛1.5s后声=340m/s)(1)列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行驶的路程s1;(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8.(7分)(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乙测量的结果是,尺测量较准确。(2)温度计是一常用的测量工具,同学们要能够正确使用。①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和。②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一处错误。(3)小强把体温计正确消毒后,没有甩就先后测量小明和小红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7.5℃、36.5℃℃。19.(7分)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为了方便实验,装置坡度应较(选填“大”或“小”);(2)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则由所拍摄的照片可知,小球经过AB段的路程为c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m/s;(4)实验中,测量小球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目的是。A.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B.探究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20.(7分)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实验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①实验中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②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③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2)实验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①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越大,发出声音的越大。②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21.(7分)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爱思考的小丽同学想知道物体由高处静止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小丽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室借来两个大小相同的铁球和铅球进行探究。实验序号材料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1铁球201.962铁球302.473铅球201.964铅球30(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小丽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和;(2)小丽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体,静止下落的高度越高;(3)比较实验序号为1和3的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时,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选填“有”或“无”)关。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结论是否正确,小丽进行了第4次实验,测得的时间为2.45s,为了便于得出结论,小丽将第4次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修改(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16分)1.(2分)20m/s=72km/h;36km/h=10m/s。【分析】本题根据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①因为1m/s=3.6km/h,所以20m/s=20×3.6km/h=72km/h;②因为6km/h=m/sm/s=10m/s。故答案为:72;10。【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2.(2分)中考考场静悄悄,穿高跟鞋监考的老师在考场巡回监考,发出“咯哒咯哒”响声振动而产生的。为避免影响考生答题,监考时规定,老师不准穿高跟鞋来监考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中考考场静悄悄,穿高跟鞋监考的老师在考场巡回监考,这是因为鞋跟敲碰地面振动而产生的,监考时规定,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答案为:振动;声源。【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3.(2分)小军同学坐客车去我市某景区旅游,在旅途中,他看到路边的路灯急速后退客车为参照物的;以客车为参照物小军是静止(填“运动”或“静止”)。【分析】判断时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解答】解:小军同学坐客车去我市某景区旅游,他以车为参照物时,所以他看到路边的路灯向后运动;以客车为参照物时,小军与客车的相对位置在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为:客车;静止。【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及其选择,并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4.(2分)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响度不同。【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弹的琴键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5.(2分)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分析】(1)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获取了信息;(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信息;空气。【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能够传播能量的特点,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6.(2分)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解答】解:(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距离发声体越远,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故答案为:音色;响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7.(2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22℃。【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读数时,应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再明确分度值即可读数。【解答】解: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图可知温度计面板上的示数上小下大,是零下,则从上往下数示数为﹣22℃。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22。【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读数,属于基础题。8.(2分)渔船向海底发射探测鱼群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鱼群与渔船的距离是:3000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地面的监测设备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监控飞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分析】(1)已知渔船向海底发射探测鱼群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可求得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鱼群的时间,利用公式s=vt算出鱼群与渔船的距离。(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1)已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鱼群的时间为t=×5s=2s;由v=可得。(2)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3000;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与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9.(2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小明本人的身高约为165mm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d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0mm【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1650mm,故A不符合实际;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故B符合实际;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2.3dm=0.26m,故C不符合实际;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0.3m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10.(2分)如图,该停表的读数为()A.10s B.0.1min C.40s D.0.4min【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0”和“8”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5min,4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故选:C。【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11.(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分析】(1)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频率要在20Hz~20000Hz,才可以听到声音;(3)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才可以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2.(2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的量程为2℃﹣35℃ B.该温度计可以用沸水消毒 C.该温度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37.8℃【分析】(1)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2)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解答】解:A.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故A错误;B.沸水的温度是100℃左右,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故B错误;C.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故C正确;D.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的示数是38.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正确读数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多选)13.(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B.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D.经过2分钟,乙和丙相距240m【分析】(1)从图中看出甲乙丙都做匀速运动,从图中找出甲运动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用v=计算甲的速度,再从图中找出丙的速度为4m/s,分析即可;(2)从图中找出乙的速度,然后判断与甲的速度的大小关系,并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的运动方向;(3)分别用s=vt得出在2min时乙丙的路程,再分析相距的路程。【解答】解:A、甲乙丙都做匀速运动,甲的时间是5s==7m/s,故A正确;B、三辆小车同时,甲的速度为4m/s,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车向西运动;C、从图中看出乙车速度为6m/s.而甲车速度为2m/s,故C错误;D、经过2分钟乙=v乙t′=6m/s×8×60s=720m,丙运动的路程为:s丙=v丙t′=4m/s×2×60s=480m,乙和丙相距:s″=720m﹣480m=240m,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有一定综合性。(多选)14.(3分)如图所示,为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信号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高于乙 B.甲的响度小于乙 C.甲、乙音调一样 D.15℃空气中,甲的声速大于乙【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在温度相同介质相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解答】解:AC、由图知,故音调相同,C正确;B、由图知,故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D、在温度相同介质相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选:BC。【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以及音色和声速,是一道综合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7分,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共22分)15.(7分)小娜同学从家中出发去超市,前25min步行,后改为骑自行车5min到达超市。全程运动可近似为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1)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2)小娜同学从家到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分析】(1)由s﹣t图像得出小娜同学骑行的路程、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2)由s﹣t图像得出全程的路程、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小娜同学从家到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s﹣t图像可得小娜同学骑行的路程s=3600m﹣1800m=1800m,所用时间t=5min=300s,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v===6m/s;(2)全程的时间t总=25min+5min=30min=1800s,总路程s总=3600m,全程的平均速度:v′===2m/s。答:(1)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为6m/s;(2)小娜同学从家到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难点是对s﹣t图像的分析。16.(7分)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已知车长150m。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小明测得动车车头从桥尾到桥头所用时间是20s。求:(1)动车速度;(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视动车整个运动过程为匀速)。【分析】(1)知道大桥的长度和通过大桥的时间,根据v=求出动车速度;(2)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动车长度与桥长之和,求出动车的路程;已知动车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动车行驶的路程为s=1000m,所用的时间为t=20s,由v=得,动车的速度:v==;(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为桥长L加车身长度L′由题意,s′=L+L′=1000+150=1150m,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由v=得t′==。答:(1)动车速度是50m/s;(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23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具有一定长度的物体过桥(或钻洞)的速度的问题,关键是该物体实际行驶的路程等于该物体的长度与桥(或洞)的长度之和。17.(8分)如图,列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必须在A处鸣笛,司机鸣笛1.5s后声=340m/s)(1)列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行驶的路程s1;(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分析】(1)已知火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列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行驶的路程s1;(2)由v=可得,列车鸣笛后1.5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3)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距离为s2,则有2s2=s声﹣s1,求出s2。【解答】解:(1)火车的速度v2=72km/h=20m/s,由v=可得s1=v7t=20m/s×1.5s=30m;(2)由v=可得s声=v空气t=340m/s×7.5=510m;(3)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得:2s5=s声﹣s1;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为:s2===240m。答:(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3是30m;(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声是510m;(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s2还有240m。【点评】用公式s=vt求列车和声音在2s传播的距离s1、s声是本题的基础问题,找到听到回声时的距离s声和s1、s2的关系,是解出本题的难点,也是突破口。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8.(7分)(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2.8cm;乙测量的结果是2.80cm,乙尺测量较准确。(2)温度计是一常用的测量工具,同学们要能够正确使用。①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3)小强把体温计正确消毒后,没有甩就先后测量小明和小红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7.5℃、36.5℃37.5℃。【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分度值和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3)体温计有缩口,将体温计拿离人体后,体温计能够保持示数不变,所以在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之前要用力向下甩。【解答】解:(1)图中甲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7cm﹣2.2cm=6.8cm;图中乙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7mm,物体长度为5.80cm﹣3.00cm=4.80cm;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①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如图6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3)只有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所以小明体温为37.5℃,小红的测量时的读数还是37.5℃。故答案为:(1)2.8cm;2.80cm;乙;分度值;(3)37.7。【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温度计的使用,属于基础技能的考查。19.(7分)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为了方便实验,装置坡度应较小(选填“大”或“小”);(2)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加速(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则由所拍摄的照片可知,小球经过AB段的路程为10.0c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1m/s;(4)实验中,测量小球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目的是B。A.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B.探究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分析】(1)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小球从斜坡滚下时速度较小;(2)相同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可知小球运动状态;(3)由图中可知,小球经过AB、AC段的路程,由可得,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4)实验中,小球在斜面不同位置的速度不同,测量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规律。【解答】解:(1)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小球从斜坡滚下时速度较小;(2)由图中可知,相同时间间隔内,故可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3)由图中可知,小球经过AB段的路程为:sAB=100.0cm﹣90.0cm=10.7cm,由图中可知,小球通过AC段的路程为:sAC=100.0cm﹣60.0cm=40.8cm=0.4m所用时间为:tAC=7.2s×2=6.4s,故由可得(4)实验中,小球在斜面不同位置的速度不同,可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规律,B符合题意。故选::B。故答案为:(1)小;(2)加速;1;(4)B。【点评】本题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速度大小的判断、平均速度的理解以及计算,难度不大。20.(7分)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实验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①实验中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②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③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实验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①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②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分析】(1)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我们常采用控制变量法;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计算机维修服务合同范本
- 高三入团考试题及答案
- 妇产科期考试题及答案
- 发型设计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硅酸铝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氯化镁(药用辅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地球的故事考试题及答案
- 德育课堂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汽车隔音材料项目投资计划书
-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演讲稿3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笔试备考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螺杆泵的原理讲解
- 广东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护士输液PDA扫码流程课件
- 202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梳理背默清单
- 市政工程交通导改与管理方案
- 科学拓展保温瓶课件
- 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