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3)_第1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3)_第2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3)_第3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3)_第4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1·淄博期末)“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答案:A2.(2011·乳山期中)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解析:通过对题干材料中两部著作名字的涵义的分析,可知李贽通过这些著作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故本题选A。答案:A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C.三种主张都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用排除法。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而不是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重视;董仲舒的主张“人君受命于天”并没有反映社会转型的巨变.答案:A4.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顾炎武列举出的这些史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答案:A5.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由题干中“明清之际"“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对王夫之的评价.答案:D6.(2012·淄博模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和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可知其学术研究是与现实政治相联系的,体现的是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7.(2012·广州期中)下列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是()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以致用,担负起服务于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物质追求,A项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因此不正确。答案:A8.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解析:抓住题干中“不同于前代"“时代特征"的要求。A项“法治”思想是由法家思想所提倡的,B项“唯物思想"是荀子曾经提倡过的,C项倡导天下人关心时局,先秦儒家积极倡导入世,只有D项既反映了明代封建制度的衰落,又有别于前代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故答案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2: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请回答:(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宏观把握能力。考查的主题是儒学的发展演变,学生要紧扣材料总结儒学各阶段的内容及其时代背景。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