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概括母亲的品格。
品读平实如话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
比较回忆母亲的文章,感受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概括母亲的品格。
(2)品读平实如话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
2.教学难点:比较回忆母亲的文章,感受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鲁迅将藤野先生放在“我"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中去回忆,用几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给我鼓励”“最使我感激"的伟大老师形象。同样是回忆性散文的《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情感态度,将母亲放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中去回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回忆我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将完成以下学习目标,齐读:
1.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概括母亲的品格。
2.品读平实如话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
3.比较回忆母亲的文章,感受本文的写作特色。
字词积累
溺(nì)佃(diàn)农劳碌(lù)私塾(shū)
周济宽厚仁慈连夜慰勉
不辍(chuò)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迁徙(xǐ)妯娌(zhóuli)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了解朱德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了解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
忆母念深恩
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默读课文,圈画各段的关键句,把握各段内容。
(学生默读圈画)
梳理内容,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具体展开来写母亲勤劳一生、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的特点,突出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支持。
第三部分(14-17自然段):概括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纪念之意。
(3)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来写,请问: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试着找出关键句,并将这个部分再分成两个层次,然后说说,分这两个层次来写母亲,在表现人物形象特点上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①关键句:第8自然段的“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这是一个过渡句,“但是”起转折作用,表示从一种环境背景转换到另一种环境背景。
②两个背景:一个是“我家是佃农"的贫苦家境,另一个是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我”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历程。
③人物的形象特征;第一层次,主要写母亲的勤劳和宽厚仁慈;第二个层次主要写母亲的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两个层次都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
感受“勤劳”,概括品格
问:母亲的“勤劳"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持续“一生”的“勤劳"的?请你找出关键语段进行品析。
要求:
(1)学生浏览课文,自主品读关键段。
(2)分组讨论,交流思考结果。
(3)教师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预设:
(1)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亿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春委,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这段话着力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一生”。第一,先用“议论句"总括了“母亲是个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再用“支撑句”具体展开来写母亲是如何勤劳的。第二。从劳动时间长的角度来表现母亲的勤劳。“从我能记忆时起"说明母亲一贯勤劳,扣住了“一生”。“天不亮就起床"说明劳动时间特别长。“总是”告诉我们没有例外,说明母亲的勤劳是常态。第三,从劳动量大的角度来表现母亲的勤劳。母亲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煮饭“种田“等很多种类。煮饭的量是“全家二十多口人"的,时间是“轮到就煮一年”。“还要"这个连词更是在强化母亲劳动的种类多、量之大。第四,从劳动强度上来表现母亲的勤劳。母亲不仅要做女性要做的“煮饭”“访棉花"等工作,还要从事“挑水挑粪”等高强度的男性工作,第五,作者用逗号延长停顿,目的也是为了谊染母亲从事的劳动种类多,我们将句子“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调整成“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用逗号的短句,停顿时间较长,更能凸现母亲所从事的劳动种类多,从而表现出母亲的勤劳。
(2)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错,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这一段话将母亲的勤劳放在家庭的勤劳中去写。先用“议论句"总括这一段的中心,然后一方面具体写家庭的勤劳,另一方面用家庭的勤劳来突出母亲的勤劳,从而表现出母亲的勤劳也是家庭的优良传统。“每天天还没亮”照应上文“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一生勤劳,一贯如此,没有例外。“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说明母亲在这个勤劳的家庭中是最勤劳的。“第一"“接着”和第二个“接着"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明“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喂猪的眼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表现出了勤劳家庭的忙碌氛围和一定的组织纪律性。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这一段,着力表现的是母亲“勤劳"的“一生”。先用议论句“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来强调母亲”一生“勤劳。“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一句,一方面表现出母亲勤劳至极,另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勤劳。“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是在表现母亲老年时的勤劳。母亲从“生我"时到“老年”都热爱劳动,突出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最后一句,作者又借外甥的另一封信来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一生":这一年,母亲八十五岁,虽“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镊劳作,尤喜纺棉",也突出表现了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
感谢母亲,收获教益
作为“回忆性散文",文章除了表现了母亲“勤劳一生”、“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的特点外,还写了母亲对“我"的影响。那么,母亲给了“我”哪些影响呢?请你浏览文章第2-13自然段,勾画写母亲在行动上影响“我"的句子,然后说说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预设: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地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以及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亲培养了“我”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品格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母亲的启发使“我"以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母亲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
(5)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母亲鼓励和支持“我"走革命道路
小结: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正因为如此,朱德母亲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齐读中共中央的挽联和毛泽东同志的挽联。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细读感深情
对“我”影响巨大的母亲逝世了,“我"怀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以下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预设:
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所写的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一分钟”说明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人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朗读14-17段,体会“我"的情感和议论抒情的作用。
要求: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的情感态度。
再次朗读课文。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名朗读。
讨论议论抒情的作用。
预设:
情感态度:感谢母亲;无法补救的哀痛:尽忠民族和人民以报答母亲;祈愿母亲安息。
作用:抒发了母亲逝世后的哀痛心情,表达了感谢和感恩之情;点明了文章的回忆性质和纪念目的;升华了主题,将纪念母亲之情升华为尽忠民族和人民之义。
比读学写法
任务:比较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这几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都是旧社会中母亲的形象,但也各有特点。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邹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忍刚强的母亲。
在写作手法上,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老舍的《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描写。
在作品的语言风格方面,朱德的《回忆我的每亲》于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老舍的《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
小结
母亲形象:“勤劳一生”是她最大的特点,她的这个特点表现在作者平实如话、饱含深情的叙述中,也表现在细节描写之中。
议论抒情: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常用议论句总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用抒情句表达哀痛、感恩、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购专员管理办法
- 园林施肥管理办法
- 固定资金管理办法
- 国企机电管理办法
- 国债质押管理办法
- 国外空间管理办法
- 国税微博管理办法
- 2025年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30题)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救灾物流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消防设备故障处理售后服务承诺及维保措施
- 纵隔子宫超声诊断
- 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课件
- 快递店运营管理制度
- 现场仪表维修课件
- 时空地理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指引
- 输血法律法规理论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磁性展示板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精细化物业管理手册(服务细节亮点及创新服务图集)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解读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中考诊断性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