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1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2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3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草船借箭【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走进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致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审美创造: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原著和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从改写到原著。【课前解析】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东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3)1.教师导入新课:你读过《三国演义》吗?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预设:《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如“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桃园三结义”等。3.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有一些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二、了解作者,知道背景1.(出示课件4)罗贯中(约1300-约1400),山西太原人,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2.(出示课件5、6)《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请同学们看到课件的背景介绍,指生读。3.围绕示意图再次分享背景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4.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一会儿大家来说说视频中有哪些人物,从视频中你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呢?(出示课件7)5.你对《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组织交流: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过渡:看,他们就是我们今天课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我们走进课文再去了解了解吧!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出示课件9)(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2.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10)出示词语:周瑜妒忌都督帷幔翎毛水寨擂鼓呐喊弓弩丞相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出示课件11)读准句中的会认的生字“瑜”“忌”“督”“幔”“擂”“呐”“弩”中的生字,发现它们的特点,都是形声字,指导识记。(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识记。)(3)(出示课件12)“丞”可与熟字“蒸”比较识记;“寨”可与“赛”“塞”比较识记。(4)(出示课件13-15)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的不同比例。知道“遮”不要写得太大,尤其是四点底不要写得太宽,既要被广字头盖住,也要被走之托住。“插”字的笔顺。(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以及对识字方法的掌握。)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16)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了解主要内容。预设:周瑜让诸葛亮去借箭。2.交流质疑: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出示课件17)预设:为什么要草船借箭?预设:怎样实施草船借箭?预设: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3.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流故事主要内容。(1)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交流,指生回答。(出示课件18)(2)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9)预设: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五、细读课文,解读对话1.(出示课件20)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默读课文,请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2.(出示课件21)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教师指生分角色朗读对话。(1)教师提出疑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课件22、23)(2)预设: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预设: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当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以为自己得逞了,所以显得很高兴。(3)(出示课件24)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发生的背景,作简要介绍,让学生读懂课文。3.在周瑜的算计下,诸葛亮明知是陷阱却还是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出示课件25)(1)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还立下军令状呢?(2)理解“军令状”?预设: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诸葛亮在立军令状前就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出示课件26)预设:诸葛亮看穿了周瑜对自己的妒忌,所以将计就计,不仅不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立下军令状,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出示课件27)4.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我们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吧!(出示课件28)(1)分角色朗读课文。(2)你觉得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预设:诸葛亮是一个气定神闲、应对自如的人。预设:周瑜是一个心怀妒忌的人。5.(出示课件29)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6.(出示课件30)文中还有哪些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并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1)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课件31-37)7.读完课文,你对诸葛亮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38)预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周密谋划具有非凡才干8.你对周瑜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39)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