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保存箱校准规范 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超低温保存箱校准规范 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超低温保存箱校准规范 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超低温保存箱校准规范 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超低温保存箱校准规范 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低温保存箱校准规范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3.1超低温保存箱ultra-lowtem一个具有适当容积和装置的绝热箱,箱内温度可控制在(-160~-40)℃温度区23.6特性点温度波动度tempera超低温箱是对箱内温度可控制在(-160~-40)℃温度区间内,用消耗电能的手-86℃、-140℃、-150℃、-160℃等类型。表1特性点温度要求序号超低温箱特性点温度类型特性点温度/℃1-40℃超低温箱≤-402-50℃超低温箱≤-503-60℃超低温箱≤-604-86℃超低温箱≤-865-140℃超低温箱≤-1406-150℃超低温箱≤-1507-160℃超低温箱≤-160注:生产商也可自行定义超低温箱类型,但限值均不应高于特性点温度。3表2特性点温度波动度要求序号超低温箱特性点温度类型设定温度/℃特性点温度波动度/℃直立式1-40℃超低温箱-402-50℃超低温箱-453-60℃超低温箱-554-86℃超低温箱-815-140℃超低温箱-1356-150℃超低温箱-1457-160℃超低温箱-155注:1)如制造商自行规定超低温箱特性点类型:特性点温度不低于-40℃,设定温度为特性点温度;特性点温度低于-40℃,设定温度为特性点温度+5℃。2)如制造商自行规定超低温箱特性点温度类型,则温度波动度应小于或等于本表相近超低温箱特性点温度类型温度波动度之间的值,其值可自行规定,但不应超过相近温度波动度的最大值。表3温度均匀度序号超低温箱特性点温度类型设定温度/℃温度均匀度/℃直立式1-40℃超低温箱-402-50℃超低温箱-453-60℃超低温箱-554-86℃超低温箱-815-140℃超低温箱-1356-150℃超低温箱-1457-160℃超低温箱-155注:1)如制造商自行规定超低温箱特性点类型:特性点温度不低于-40℃,设定温度为特性点温度;特性点温度低于-40℃,设定温度为特性点温度+5℃。2)如制造商自行规定超低温箱特性点温度类型,则温度均匀度应小于或等于本表相近超低温箱特性点温度类型温度均匀度之间的值,其值可自行规定,但不应超过相近温度均匀度的最大值。4为±(0.15℃+0.002∣t∣),温度记录仪扩展不确定度≤±0.5℃(k=2),一般应选mm的平面,处于最底部的间室选择距离最底部(75±25)mm的平面,其余间室选择b)每个平面对角线方向布置3个测量点,一个为每层平面的几何中心点,另外两个为在同一对角线以中心点为基准对称分布,距e)如果因为有阻碍物导致温度传感器无法放到要求的位置上,则所在平面要求图1立式分层超低温箱(四层)测量点的布置个为在同一对角线以中心点为基点对称分布,距两6e)如果因为有阻碍物导致温度传感器无法放到要求的位置上,则所在测试平面图2卧式超低温箱测量点位置校准前超低温箱在稳定状态下运行时间应不少于24h。在超低温箱特性点处放置tc=tcmin(1)tc——特性点温度,℃;tcmin——特性点处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最小值,特性点温度波动度的校准与特性点温度的校准同时fΔtf——特性点温度波动度,℃;7tcmax——特性点处温度传感器的最高测量值,℃;tcmin——特性点处温度传感器的最低测量值,℃。按照7.3规定布置温度传感器,根据校准点的选择,按说明书调节温控器,如超员应做好自身安全防护,避免超低温冻伤和交叉感染;布置温度传感器应准确快速,每次开门时间间隔20min以上。超低温箱到达稳定状态后开始记录各测量点数据,记这段时间不能包括化霜控制周期,在此期间同dndndmaxtdmintijtdmax——显示温度最高值,℃;tdmin——显示温度最低值,℃;8温度均匀度的校准与显示温度偏差的校准可Δtu=(timax-timin)/nΔtu——温度均匀度,℃;);),m)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9委托方被校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制造厂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校准员核验员依据的技术文件:校准地点标准器名称设备编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证书编号有效期至通道次数实测温度值显示温度12345678912n平均值计算结果特性点温度特性点温度波动度显示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不确定度U(k=2)校准员:核验员:显示温度偏差和温度均匀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dnΔt=t-tdnΔtu=(timax-timin)/nuΔt——温度均匀度,℃;uimintimin测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10℃(k=2),则u1=0.102=0.05℃C.4.2测量标准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2表C.1测量数据的实验标准偏差编号123456789i/℃0.430.330.370.420.340.340.420.370.36合并样本偏差可得sp==0.38℃计算温度显示偏差时标准器测量值取各测量点测得值的之差,则u2(偏差)=sp/=0.10℃计算温度均匀度时标准器测量值取各测量点测得值的算绝对值的最大值,则u2(均匀度)=sp/=0.10℃C.4.3测量标准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3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0.08C.4.4被测超低温箱引入的不确定度u4表C.2显示值记录测量次数12345678显示值/℃-145.0-145.3-145.3-145.5-145.7-145.5-145.3-145.2测量次数9/显示值/℃-145.0-144.8-144.7-144.5-144.1-1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