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_第1页
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_第2页
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_第3页
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_第4页
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

吉尔加美什史诗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史诗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本是公元前三千年代初期乌鲁克(1)城邦的国王,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只是后来才被演绎成为神话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2)吉尔伽美什和他的朋友恩启都形影相随,出生入死。恩启都死后,为了逃避死亡,吉尔伽美什决意去寻求永生,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他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在我们看来,结局当然会如此。这些情节始见于史诗流传的晚期。如果说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想通过这部史诗来表达死亡的不可抗拒,那未免太过于简单了。吉尔伽美什史诗取材广泛。经过许多阶段——至少在我们看来是这样——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标准”版本才逐渐成形。在此之前流行的只是单个故事文本,它们都是用古代两河流域的语言——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书写的。在我们所知的书面版本的最开始就已经存在一部苏美尔语的吉尔伽美什组诗,但它的各个部分独立成篇,尚未被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书面版本很可能不是最早的形式,在它之前,这些故事很可能就已经口头流传了几百年之久。我们知道,组诗中有一个“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的故事,现在,我就由此转入正题。“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这个标题是后来才有的,也就说,它是我们给起的。(3)它描写的是吉尔伽美什由乌鲁克到长满雪松的远方山区的旅程。(4)那里的雪松林由一个叫胡瓦瓦的阴森可怖的怪物——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个恶魔——看守着。起初,胡瓦瓦企图通过魔光使吉尔伽美什及其随从无法对他够成威胁。吉尔伽美什巧施妙计——他假装带来了礼物——成功地除去了胡瓦瓦的致命魔光。(5)这个可怕的、但同时又生性纯朴、涉世未深的森林恶魔中了计,逐渐丧失了抵抗力。(6)现在,胡瓦瓦只好求饶,吉尔伽美什也大发善心,准备饶他一命——他这样做不过是在遵循苏美尔英雄或战士的不成文的规定。吉尔伽美什的朋友和追随者恩启都怀疑其中有诈,恩启都顾意激怒胡瓦瓦,然后,借机杀了他。杀死胡瓦瓦,虽然这并非吉尔伽美什的本意,但还是触怒了众神。这时,苏美尔众神殿中的最高神恩利尔出面了。他明确表示:胡瓦瓦忠于职守,按照神意守护了雪松林。他被设计害死,成了狡猾的城市居民的诡计的牺牲品,他死得光明磊落。从表面上看,“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是一个精彩的古代冒险故事,但是,从文学素材上着眼,它又是个悲剧。胡瓦瓦非但不令人反感,反而让我们替他惋惜。只是在后来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胡瓦瓦才成了地地道道的魔鬼。吉尔伽美什长途跋涉,前往雪松林,其本意是为了追求现世的荣誉,更是为了青史留名。英雄壮举是超越生死而永存的。苏美尔语中的“成名”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另一首用苏美尔语书写的关于吉尔伽美什的诗是“吉尔伽美什与天牛”。爱神伊南娜(阿卡德语称之为伊施塔)向这位年轻的英雄吐露芳心,但被他断然拒绝,因为吉尔伽美什立刻意识到,伊南娜是在对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要杀杀他的威风。求爱不成,反受其辱的女神这时复仇心切,遂向他的父亲天神求助。她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头力大无比的巨牛,这头牛开始用鼻子拱,用脚踩,吸干了水渠中的水,把乌鲁克周围地区变成了不毛之地。这头牛最终被吉尔伽美什和他的朋友恩启都一起杀死了。这样,他虽然是出于自卫,但结果却再次触怒了众神。下面,我再举一例,也是用苏美尔语书写的关于吉尔伽美什的作品,即“吉尔伽美什、恩启都与冥府”。在结构和情节上它最为复杂。像“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一样,诗是以描写一棵树开始的,不过,不是雪松,而是橡树。(7)当树木成材后,女神伊南娜想用它做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但是,这棵树被邪恶势力所侵害:一条没有任何咒语可以制服的蛇,一个管风的女魔和安祖鸟——它是一种巨大的狮头鹰或胡兀鹫。当没有人愿意帮助惊恐万分、怨恨交加的伊南娜时,吉尔伽美什就成了最合适不过的救助者。他用巨斧把树劈开,使得其他居住者四处逃窜。(8)女神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椅子和床。吉尔伽美什用树枝给自己做了游戏用的球拍和木球或木轮从此乌鲁克人就沾染上了这种爱玩的习气。他强迫城邦中的青年男子从早到晚地参加游戏,结果,城邦和家庭的宝贵劳力都被浪费了。于是,怜悯妇女的母神大发慈悲,使得那些木制玩具一夜之间都掉入冥府。不过,现在我们还不十分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有人认为它有点像今天的曲棍球。克莱恩(J.Klein)认为,吉尔伽美什是骑马式坐在人的肩上,把人当作马,就像马球运动一样。“哦,我的肩,哦我的肋!”被骑的人这样喊。玩具不见了,吉尔伽美什找不回来,伤心不已。恩启都自告奋勇,愿意下到冥府取回球拍和球(或木轮)。吉尔伽美什为恩启都规定了详细的行为准则,告诉他活人应该如何在死人的世界里行事:不可出声,不可穿鞋,不可穿着整洁,不可投掷飞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神话古老和永恒不变的结构自然就决定了恩启都非但无视主人的忠告,反而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恩启都不得不留在冥府。他就这样死了。痛不欲生的吉尔伽美什得到智慧神恩基的同情。恩基请求死神内尔加尔裂地为缝,使恩启都能够尽早重返人间。这个故事以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之间的对话结束。吉尔伽美什问“某某人在阴间过得如何?”恩启都一一作答。现仅举两三组问答为例:“你见到那个有七个儿子的人了吗?”“是,我见到他了。”“他近况如何?”“他已与神为伍,坐庭听讼。”“你看见那些没出生就死了的小孩吗?”“是,我看见他们了。”“他们过得如何?”“他们坐在金桌银桌旁,在奶油和枣汁中玩耍。”真是个儿童乐园!再举一个反面例子,它更能说明冥府的阴暗面:你看见那个麻风病人了吗“我看见他了。”“他过得如何?”“他吃喝都远离他人,……他坐在城外。”这是人类痛苦在彼岸世界的反映,在那里也得不到解救。我们在“吉尔伽美什、恩启都与冥府”中看到了后来出现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关于死亡的典型主题,尽管它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我们也见到吉尔伽美什非典型和不符合统治者身份的一面:专横暴戾、荒淫无度。我们看到的根本不是一部所谓的英雄史诗,而是一个不断演变为神话的故事。事实上,依据现在通用的文学分类法则来给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进行分类绝非易事,因为所有这些文学类别,诸如史诗、诗歌、童话,都来源于古代希腊罗马,它们的定义也是如此。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共同生活了几百年,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接近,他们的语言——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也是相互借鉴。在这种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长期共生的情况下,苏美尔人的文学素材成为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共同财富就不足为奇了。就吉尔伽美什史诗而言,阿卡德人的伟大成就在于把独立成篇的苏美尔组诗变成了一部内容连贯的史诗。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整体构思,可以说,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一部全新的成功之作。阿卡德人并没有用剪刀加浆糊的办法把苏美尔语组诗的各个部分简单地拼凑在一起。但这项伟大的文学成就到底应该归功于谁呢?是否有一位特定的作者?很遗憾,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没有作者。我们在楔形文字泥板上见到的作者或诗人都是学校中的书写者。如果我们偶尔从泥板上读到一个书写者的名字——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我们无从知道他是一个今天意义上的作者,还是一个原文的抄写者。在后来所谓的十二泥板史诗中有一个极大的例外。这些泥板都署名为Sinleqe-unnini。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不知道此人具体的创作功绩表现在哪里我想简要提一下,有关口头文学,即“口头诗歌”的讨论,也进入了亚述学领域,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理论和建议,在此,我不能详细论述。下面我要较为详细介绍的是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这部宏篇巨制。其中的部分章节成文于公元前18世纪,也就是所谓的古巴比伦时期,许多残片属于公元前两千年代的后半期,有的出土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的埃马尔,有的出土于巴勒斯坦的麦基多,有的出土于赫梯都城哈图沙。但已被译成近20种现代语言的“标准版本”主要出土于位于尼尼微的新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前668-前627)图书馆。与广为流传的观点相反,我认为,我们所知的“标准版本”绝不是完整的,它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和明显的缺漏,我们可以称其为一部残缺不全的作品。像希腊的奥德赛一样,史诗的开头先是一段概括全篇的综述:他见过世间万物,(他也曾游历)海底,最神秘的东西他都见过,他揭示了世界的奥秘,他让臣民了解了洪水之前的世界,他跋山涉水,身虽疲惫,心却澄明,他在石碑上镌刻下一路的艰辛,他给周围遍布牧场的乌鲁克建造了城墙。序言之后,吉尔伽美什以一个暴君的形象登场了。他整日沉湎于玩乐,使百姓不得安生。这些我们从前面提到的“吉尔伽美什、恩启都与冥府”中已经有所闻知,现在,所有这些又被描述得更为详尽。众神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此进行了补救:在苏美尔语版本的史诗中一直以吉尔伽美什的仆人和追随者身份出现的恩启都,到了阿卡德语文本中却成了众神创造出来的吉尔伽美什的对手。他与羚羊为伍,生活在大草原上,以草为食,晚上与羚羊一起找水喝。他是荒野中的异类,不断激起人类的想象,人们甚至由他联想到喜马拉雅山雪怪如果他不具备野兽的特性,把猎人的网撕破,把陷阱毁坏,他可能直到今天仍在与野兽为伍。这里是他与文明,也是与吉尔伽美什发生关系的开端。为了平息猎人的不满与抱怨,吉尔伽美什派了一个年轻貌美、深谙与男人相处之道的妓女到草原。这个名叫莎姆哈特的妓女成功地把恩启都变成了文明人。恩启都与她同床共枕了七天七夜,后来当他再想回到大草原时,已是精疲力尽,双膝无力,无法再与兽群一道奔跑。文明使他的精力消耗殆尽,他穿上了衣服,学会了吃面包,学会了喝美索不达米亚的上等饮料——啤酒,当然他一次就要喝上满满七大罐。恩启都在这个妓女的陪同下到了乌鲁克。不过,吉尔伽美什通过他母亲的释梦已经对他的到来有所准备。一场决斗过后,他们两个人成了朋友,他们之间的友谊远远超出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程度。从现在起,恩启都成了吉尔伽美什最亲密的伙伴。据我们所知,任何与他发生关系的女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无足轻重。我们可以把他与恩启都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同性恋,不过,史诗对此从未做过任何明确交待。无论如何,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从现在开始就形影不离,难舍难分了。那种“玩耍暴政”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后来恩启都的死导致了吉尔伽美什生活价值观的全面崩溃。两首用苏美尔语书写的诗“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和“吉尔伽美什与天牛”也成为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胡瓦瓦与雪松林的这段故事几乎占了全诗的三分之一,当然,其中有许多新的细节,如大段的关于启程之前的准备、有关吉尔伽美什的梦和有关吉尔伽美什与胡瓦瓦之间对话的描写。这段故事以杀死这位森林守护者而结束。不过,胡瓦瓦这个形象在史诗的流传过程中经历了一番发展变化。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可怕的怪物,他现在成了恶的化身,至少在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的眼里是这样。胡瓦瓦的故事与接下来的有关天牛的故事衔接得非常美妙:掌管爱情与战争的女神伊施塔对吉尔伽美什一见倾心吉尔伽美什回来后如何沐浴更衣,换上崭新的王袍。她向他求婚,但遭到拒绝。吉尔伽美什预感到,伊施塔的承诺不过是让他命丧黄泉的委婉表示而已。与苏美尔语的原诗相比,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吉尔伽美什历数伊施塔的往日情人,他们个个结局悲惨,不仅如此,吉尔伽美什还破口大骂伊施塔,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你这个不能挡风的破珠帘!”,“你这座消蚀勇士斗志的宫殿!”,“你这只夹脚的(破)鞋!”,等等,这些污秽的言词没有全部保存下来。有时,我们对诗中某些地方——可以肯定地说是关于性的暗示——并不理解。我们已经知道,伊施塔弄来了天牛作为复仇的武器。天牛被杀死了,恩启都把它的内脏扔向伊施塔。由于吉尔伽美什犯下了渎神的罪行,谋害了雪松林的守卫者胡瓦瓦,杀死了天牛,天神决定置他于死地。其子恩利尔表示反对,结果使恩启都成了替罪羊:恩启都长期重病缠身,最终饮恨而死。临死的时候他恍然如在梦中。(9)恩启都在高烧之际,恍恍惚惚,对一生的恩恩怨怨作了了结:他大骂那个向吉尔伽美什告发他的猎人,又咬牙切齿地痛骂那个名叫莎姆哈特的妓女。一直被公认为主持正义的太阳神沙马什谴责了他,说他这样出言不逊毫无道理。于是,恩启都把谩骂变成了祝福——不过,这十分令人难以置信。他这样对妓女说:“过来吧,莎姆哈特,我这张曾经骂过你的嘴,如今要为你祝福!但愿王侯将相都对你宠爱有加,从十里之外慕名而来的人,一想到你就高兴得直拍大腿;从二十里之外慕名而来的人,一想到你就高兴得摇头晃脑;达官显贵一见到你就高兴得不能自持,他们要送你黄金和天青石;为了你,一个生有七个孩子的母亲也会被(丈夫)抛弃。”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吉尔伽美什为恩启都举行了国葬。在埋葬之前,他还一直在期待他的悲痛能使恩启都起死回生,他痴痴地一直等到尸体腐烂。恩启都之死对于直到那时一直生活得很单纯的英雄来说是个沉重打击。死亡也会降临到他自己的头上吗他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是的,如果他想不出办法的话,他也会落得同样的下场。传说中的一个人给他提供了一条出路,这个人就是乌特纳皮施提。此人在远古时代与家人一起乘方舟躲过了那场大洪水。现在人们私下传言,说他住在天涯海角,已获得永生。只有他能够帮助吉尔伽美什。于是,这位国王就离开了他的城邦乌鲁克。他是否一位勤政爱民的国王?也许是吧!不过无论史诗还是童话对这类问题都不感兴趣。吉尔伽美什开始了他那超越时空的旅行,直到天边的大海。乌特纳皮施提就住在海的那边。有两个情节对吉尔伽美什的旅行意义重大:一是他遇到了一对巨大的蜥蜴,它们守卫在那太阳升起的遥远的东方;它们被吉尔伽美什的哀述所感动,给他指明了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他必须穿过去。也许这就是那条太阳神在夜间——也就是在日落与日出之间人们都看不见他的时候——穿过的通道。遗憾的是,由于此处泥板损坏严重,所以我们不知道他穿过地道的详细情形。如果谁要把穿过地道理解为获得新生的自我折磨也未尝不可。在地道的尽头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座光芒四射、绚丽夺目的宝石园,与黑洞洞的地道形成鲜明对比。之后,他遇见了一位在海边开酒巴的女子,她的名字叫思杜丽。她谈吐不凡,想用其美妙的言辞使吉尔伽美什丢掉幻想,重返正路。她说:“吉尔伽美什啊,你想到哪里去?你要寻求的生命是永远找不到的。当众神创造人类的时候,同时也给人类创造了死,他们自己掌握着生死大权。你啊,吉尔伽美什,你还是先把肚子填饱吧,日日夜夜,快快乐乐,每天都像过节一样,从早到晚,纵情玩乐,换上新衣,洒浴净身,看一看拉你手的小孩,愿你的女人永不使你厌腻!”我们已经知道,这些话对他来说不过是耳旁风而已。酒巴老板娘到底是个有主意的人。除了理发师之外,就属她对周围情况最为熟悉。据她说,附近就住着一个名叫乌尔沙纳比的船夫,他定期摆渡去见乌特纳皮施提。他有一件具有魔力的石器,能使他安然无恙地渡过一段危险的水域。吉尔伽美什应该随同前往。为什么这个船夫总是要来往于海岸和远方的乌特纳皮施提之间?这个问题就像孩子们听童话时常爱提出的问题。但是,当我们追根究底,问一问为什么在遥远的海边竟会有个小酒巴时,就可能会这样猜想,这个船夫不仅仅是乌特纳皮施提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中介,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定期给乌特纳皮施提送食物。历尽千难万险——在此,我不想赘述——吉尔伽美什终于见到了乌特纳皮施提。吉尔伽美什现在了解到乌特纳皮施提是怎样获得长生不老之道的。他还听到了不少关于洪水的故事。10智慧神埃阿在灾难降临之前给乌特纳皮施提报了信。他建造了一艘巨大的、像大箱子一样的船,即方舟,带着家人、牲畜和其他财产,在方舟里面躲过了那场洪水。不久,众神就为毁灭人类而感到后悔。没有了人类谁来供奉他们呢?洪水退后,当乌特纳皮施提第一次让祭品的青烟和芳香升入云端时,就像这种渎神的说法所说的那样,“众神就像苍蝇一样围绕在献祭者的周围。”从《旧约·创世纪》中我们对洪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在那里,洪水故事被理想化,丝毫没有冷嘲热讽的意味。即使如此,那里也还是这样写道:“上帝闻着诱人的香味,由衷地说,为了人类我再也不诅咒大地了”。巴比伦众神之首恩利尔把众神召集在一起,决定让乌特纳皮施提永远地远离人类。谈话快结束的时候,乌特纳皮施提问吉尔伽美什:“但是,现在谁来为你召集众神呢?”这个乌特纳皮施提也是个愤世疾俗的人。随后,他将了吉尔伽美什一军:他问吉尔伽美什,为了获得永生能否做到七天七夜不睡觉。我们必须承认,对于一个精疲力竭的英雄来说,这个要求非常不公平。吉尔伽美什马上就睡着了。七天后,乌特纳皮施提把他叫醒,对他说,他妻子每天烤了一个面包,都留着呢。第七个,也就是最后一个面包还很新鲜,但第一个已经完全干硬了。吉尔伽美什深受打击,断了长生不老的念头。他在乌尔沙纳比的陪伴下,踏上了回乡的旅途。这时,乌特纳皮施提的妻子问道:丈夫是否尽了地主之益?是否客人走的时候送了什么礼物此后,故事情节再次发生转折。一切都会有个美好的结局吗?吉尔伽美什从乌特纳皮施提那里得知,海底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药草:“你若能采到它,你就能长生不老。”吉尔伽美什像采珠人那样在脚上绑了石头,在海底找到了这种药草,然后他剪断绑石头的绳子,带着这个终于找到的宝贝浮出水面。在休息的时候,他想洗个澡,于是把药草放在一边。这时,一条蛇偷偷地爬了过来,一口吞掉了这株草,立刻蜕去了一层皮,“返老还童”了。现在吉尔伽美什却一无所有了。他重返乌鲁克。他目睹了千种世象,经历了万般痛苦,他虽然疲备不堪,但心境却变得澄明如月。到达乌鲁克后,他带着同伴乌尔沙纳比参观了他的得意之作——比他更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乌鲁克城墙。以上便是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梗概,史诗原作属于阿卡德语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由十一块很大的楔形文字泥板组成,每块泥板有六栏(我没有把内容是附录的第12块泥板算在其中)。每块泥板有250到300行。整部史诗大概有3000行,篇幅相当于奥德赛的三分之一左右。楔形文字泥板易于损坏,考古学家或盗掘者发现的泥板常常都是残片。有时人们能幸运地把两三块碎片拼起来,专业术语叫“修复”。但像吉尔伽美什史诗这样的作品,就像古代和中世纪的手稿一样,一直被传抄。结果我们常常会发现内容相同的抄本,这样,一个抄本中的缺漏就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保存完好的抄本得到补充。尽管如此,还是令人痛心地存在着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漏,因此,我们只能期待着新的发掘或尚未公开的博物馆珍藏给我们提供新的“补给”。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信心地期待新的惊喜出现。我们接受吉尔伽美什史诗不完整这个事实,对已有的、完整的和可以理解的部分甚感欣慰。即便这样,这部作品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文学享受。对这部作品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发现一些新问题:影射、内容的有机联系、文字游戏节奏的平衡虽然它不押韵最重要的是美妙的音像。对我们来说,吉尔伽美什史诗完全可以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列,它和《奥德赛》、《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尤利西斯》一样,令人回味无穷。这次读完,下次再读时又会有新的心得。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在单个苏美尔语的诗歌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吉尔伽美什的素材对古代东方世界具有永恒的魅力。它的知名度已经不局限于巴比伦尼亚和亚述,它很可能曾经风靡一时。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也在公元前两千年中叶接受了吉尔伽美什史诗,接受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还有古代东方的其他民族,如胡里特人。甚至在巴勒斯坦的麦基多(位于拿撒勒西南约20公里处)也发现了一块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残片。残片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3世纪。吉尔伽美什的形象辗转流传,公元后也出现在希腊文学中,不过与他的史诗没有关系。生活于公元2世纪末罗马皇帝塞维鲁(SeptimiusSeverus193-211)统治时期的作家克劳狄·阿利安(ClaudiusAelianus)写了一部关于动物奇特行为方式的书,名叫perizoonidiotetos,更广为人知的是其拉丁语名称“动物的本质”(denaturaanimalium)。他写作了很多故事,其中一个情节如下:巴比伦的一个国王得到预示,说他的女儿会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外孙将来要夺取外祖父的王位。是一个不明身分的人让他女儿怀孕的。于是,他的父亲把她严加看管起来,孩子出生后,看守出于对国王的恐惧把孩子从卫城上扔了下去。孩子尚未落地就被一只山雕接住,轻轻地放在一个园子的地上,租园子的人收养了他,把他抚养成人,并给他取名为吉尔伽莫斯,后来,他自然当上了巴比伦国王。我的开头就说过,吉尔伽美什史诗取材广泛。一方面它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人不可能长生不老。这样的说法大概在三四千年前就已是老生常谈了。长生不老涉及到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