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野先生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作者介绍学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梳理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3)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4)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情谊作者简介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他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鲁迅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广大人民群众陷于苦难的深渊。鲁迅在日本留学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结构梳理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中串联线索的两个关键地点是什么?围绕这两个地点我们该如何划分课文内容?1-3东京所见所感4-35仙台学医生活36-38离开仙台以后往仙台缘由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作者对于藤野先生的怀念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样的开头十分别致,引发人深思。“无非”即“只不过”的意思,一个“也”字便说明在东京之前作者曾经求学的地方—南京也是这样乌烟瘴气。作者抱着抱着强烈的报国热望来到东京,见到的仍是“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也无非是这样”即点明了这一点,作者的失望、痛苦、愤懑的情绪也表露无遗,同时也为“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并在仙台遇上藤野先生这位终生难忘的好老师做了铺垫。“东京见闻”朗读1-3段,思考:鲁迅为何从东京去了不大的仙台?并拟一个小标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东京也是这样。东京无非是这样。无非,只不过。“也”表明作者的失望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道尽了鲁迅心中的失望、厌恶、嘲讽。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无非”一词流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憎恶的感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在仙台,作者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清国留学生”不是在学习,而是整天成群结队地在公园赏樱花;本来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有几本书可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然而一到傍晚就成了“清国留学生”学舞蹈的场所。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厌恶、失望、痛苦、愤懑的心情和强烈的报国热望,使他百感交集,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文中选取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几个事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外貌——举止——声调——目睹印象——耳闻亲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治学严谨生活简朴找一找: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默读24-31段,这部分写了哪两件事?带给鲁迅怎样的刺激?又写了哪两种人?这又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日本“爱国”青年: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中国看客: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24-26段,日本爱国青年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午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第29段,看电影事件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日暮里”这个地名和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水户”,让作者印象深刻,都说明“家国情怀”时刻萦绕在鲁迅心中。文中说藤野先生问“裹脚”让“我”为难,其实并不是指“我”不知如何描述裹脚这件事,而是因为“裹脚”正是中国文化中的糟粕。藤野先生这一问,问到了鲁迅心中的隐痛。“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好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自序》)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他们不学无术、令人厌恶,作者不愿与他们为伍,于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日本“爱国青年”的匿名信使作者愤怒;“看电影事件”深深刺痛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使他最终决心弃医从文。“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他们不学无术、令人厌恶,作者不愿与他们为伍,于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日本“爱国青年”的匿名信使作者愤怒(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看电影事件”深深刺痛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使他最终决心弃医从文。(与藤野先生吿别的直接原因)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弃医从文的原因⑴匿名信事件(导火线)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⑵看电影事件(主要原因)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两件事表达的思想各有不同的侧重。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揭示了这一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下决心弃医从文。从这两件事和弃医从文的改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暗线感情线索爱国主义思想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全文有两条线索:除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暗线:从作者的感情思考)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被称作“民族魂”的鲁迅为何称一位日本人“伟大”呢?伟大:超出寻常,令人敬仰的作者是怎么评价藤野先生的?为什么这么评价?

作为学者的藤野,他的目光望着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希望自己能为新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作者自言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藤野先生对作者保有同情与尊重,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学者的伟大性格,最集中的表现,也是他如此真诚待我的内在原因。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理是伟大的。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结构梳理藤野先生无比憎恶,另寻他处在仙台离仙台怀念先生(明)爱国之情(暗)离别初到仙台:受到优待,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相处弃医从文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求实问理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我”——说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