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1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2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4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同学们能举出哪些写“月”的诗词?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闲适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见。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水调歌头苏轼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诽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熟能成诵。2、把握词意,领略意境。3、理解苏轼,体会感情。学习诗歌:分五步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二、参考注释,疏通诗句(遇到疑难组内交流或问老师)三、研讨诗歌内容1、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2、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3、找出最能表现诗歌主旨的句子,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品析佳句:说说下列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五、探究写作特色你认为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训练:生字注音:宫阙(què)琼楼(qióng

)绮户(qǐ

)婵娟(chánjuān

)不胜寒(shēng

)丙辰(bǐngchén)字词解释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释下列词语:把:持朱阁:朱红的楼阁不胜寒:禁不住绮户:雕花的窗户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比得上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上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句解说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前两句化用唐代诗仙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后两句表面上好象是赞美月夜,也有对当时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义。后两句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而“何似在人间”则已表明作者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解说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我这个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该没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第三句话富含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不顺境遇的释怀,超然解脱的心境。最后一句是苏轼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的祝愿。表现了东坡不计个人得失,祝愿天下人的旷达胸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思考与讨论

1、这首词的小序写了什么?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小序的作用交代作词缘由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甲事物乙事物想到存在

存在想象: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甲事物乙事物存在

不存在创造出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天上宫阙琼楼玉宇实景:虚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我”天上宫阙琼楼玉宇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情感内涵: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上阕:月下饮酒(写景)下阕:对月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理交融思想感情:对政治失意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主题:表现了词人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赏析: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阳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词人希望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