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首页章节标题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明朝的兴亡教学周次7课堂类型理论课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1.通过了解明朝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认识明朝社会面临的危机,培养运用唯物史观的能力和社会忧患意识。2.通过了解明朝建立、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等史实,将明朝的发展与世界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通过归纳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认识明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弘扬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1.掌握明朝体制的变化,分析其影响;2.掌握郑和下西洋。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作业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教后小结审签教师授课设计方案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明朝的兴亡导入新课: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后因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他又削发为僧,外出游方乞讨。我们来看两幅画像,大家觉得是否是同一个人?这两幅图,一幅是明代官方朱元璋的画像,长相端庄,相貌堂堂;另一幅是民间朱元璋的画像,长相比较怪异,俗称“鞋拔子脸”。这两幅截然不同的朱元璋的画像,就像后人对朱元璋的统治,对明朝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评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不同的看法,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明朝,了解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历史。讲授新课:第一目:明朝的简历与统治的巩固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军将领朱元璋逐渐统一南方大部分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废宰相(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罪,被朱元璋抄家灭族,以胡惟庸之死为标志,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过渡:在中国古代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辅佐皇帝处理政事。1368年建立的明朝,十多年后,为何要废除宰相制度呢?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ehang,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皇明祖训·祖训首章》问题: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废宰相的理由。(历代多有宰相专权乱政;为加强皇权)你觉得他的理由充分吗?(结合课后问题探究)明太祖的理由并不充分,他把秦朝速亡的原因归咎于设置丞相,而且以“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将宰相制度粗暴否定,对于宰相的积极作用,仅以“虽有贤相”轻轻带过。而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批评有理有据,他首先强调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的基本道理,其次肯定了宰相作为官僚机构首长对皇权的制衡作用,最后指出,由于皇位世袭,皇帝治国的素质要求高。过渡:那么,废除宰相制度,会对明朝的政治局面产生什么影响呢?(阅读并分析材料),我们知道,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最高执政官,废除宰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工作压力成倍增加。(补充废除宰相制度的其他影响)此外,宰相制度的废除,虽加强了皇权,但皇权过于集中,教师授课设计方案在“人治”的封建时代,若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面对繁忙的政务,明太祖之时,设立了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明成祖时,形成了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这就是“内阁”。设内阁(明成祖)概况: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形成,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职能:大学士主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思考:票拟是否表示内阁大学士具有决策权?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具备宰相的职权。虽然后来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信任与支持。阁臣的升降是由皇帝决定的。(可以让学生体会教材上“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中比喻一词。)宦官专权(示意图展示明朝宦官专权的具体表现)①司礼监获得批红权②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强调:无论阁臣当政还是宦官弄权,其权力本质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权,如严嵩、张居正。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如王振、魏忠贤时期。【过渡】奏折制度始于康熙年间,定型于雍正年间。雍正帝即位后,为加强其专制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他还设置了一个中枢秘书机构来辅助他处理政务,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第二段来告诉老师,雍正设立了一个什么机构吗?【预设学生回答】军机处【讲述】是的,正是军机处。军机处起初名军机房,是雍正为了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不久后改名为军机房,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常设机构。那么军机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以下材料,概括出军机处的主要特点。【ppt展示】材料五: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时,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张启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7~278页教师授课设计方案【预设学生回答】成员少,机构简单;材料六:“凡有紧急要务,雍正则命张廷玉立刻入宫,自己口授大意,张廷玉则于御前伏地书写,或是隔着门帘在案几书写,文稿书写完毕即呈雍正御览,随即颁行。”——熊剑平:《权力的掌控——军机处》,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45页【预设学生回答】办事效率高,速度很快;材料七:“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预设学生回答】保密性高,外界干扰少;【讲解】是的,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军机处有简、速、密的明显特征,这使得中央的行政决策效率大大提高。那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了加强君主专制呢?其实答案也暗含在这三则材料之中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看第一则材料,它指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时,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军机大臣的选拔实际上没有规定的程序,脱离了吏部的选官体制,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和兼差性,体现了皇权独断。接着看第二则材料,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时,只能“跪承旨意”。我们可以一起看一看历代大臣朝觐皇帝的礼仪是怎么样的。在两汉时期,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宋代时,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向皇帝述职;明清时,官员上朝是跪着的。从对比历代大臣朝觐皇帝的礼仪也可以看出,清朝时皇帝的地位高高在上,达到了顶峰。第二目: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看课本总结郑和下西洋事实明成祖时命郑和七下西洋时间:1405--1433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成就: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开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交通线。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中,中国对亚非的友好和平访问,极大的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地区的交流,推动世界的发展,我们来对比一下新航路开辟中代表人物哥伦布。更加详细的了解郑和下西洋。教师授课设计方案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首航时间1405年1492年航行次数74船只数量最多有200多艘3—17艘船只大小大宝船长151.8米宽57米长24.5米,宽6米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美洲随行人数达27000多人1000多人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特点: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和平交往。说到和平我们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然后西方殖民者占据了这块大陆,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被殖民者血腥屠杀,后来劳动力不够他们又贩卖黑奴,新航路是一条密切世界的航路,可是也是一条鲜血淋淋的悲惨之路。而我们的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和亚非人民友好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之旅,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历来以和为贵,友好交往为主,像我们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一带一路”正是对郑和下西洋的延续,也是作为大国承担责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体现。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那我们来总结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积极:加强中国与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力,万国来朝。消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成本高于收益,给明王朝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代。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王权,推翻幕府,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除了南、北两个朝廷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守护大名。他们掠夺财富,除互相争战之外,还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消弥倭患。但由于日本处于分裂对抗状态,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倭寇侵扰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时侵扰中国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
戚继光抗倭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教师授课设计方案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戚继光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取得了一些成效。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次年率6000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第三目: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又称万历中兴),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改革自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结束。张居正改革,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集权,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改革却触动了大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的根本利益。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到废除,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第四目:明朝的衰亡万历末年,宦官专权,特务机关东昌和锦衣卫横行无忌,党争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APET包装盒行业现状规模及投资发展动向研究报告
- 邢台学院《国际文化贸易(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DSD酸市场投资规划及运营前景研究报告
- 甘肃省兰州市名校2024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番禺区六校教育教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培优)
- 2025年企业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完整版
- 2025年日常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试直接用】
- 2024-2025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突破训练
- 2025新入职工入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新
- 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 《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解读
- 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太空舱酒店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 预制梁场建设施工梁场建设规划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讲与精练突破专题强化一 杠杠和滑轮组作图问题(附答案)
- 2024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实心方桩
- (高清版)JTG 2111-2019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物业值班门岗5S标准检查
- 宣威区域地质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