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1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2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3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4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法不可违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初中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46-51,思考下面问题。(5分钟)1、违法行为的含义?P482、违法行为的种类?P483、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P494、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P505、我们怎样做到遵纪守法?P51(我们要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违法无小事案例分析:材料体现了法的哪些作用?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法律词典初识违法行为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法律的作用P463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同桌饮酒者承担什么责任?意外坠河身亡危害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后果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案例一: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近日判决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因霍某在两次饭局中大量饮酒致意外坠河身亡,其亲属将同桌饮酒者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霍某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注意啦!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下面通过三则案例分析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3

案例二:8月15日,新浪微博用户霍某某在微博发布“山东省菏泽市已有25人确定为新冠肺炎,目前已送往医院就诊!菏泽市教育局已发布公告,开学时间延迟至十月二十日”的涉疫情信息。警方于当日将霍某某带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霍某某对其散布谣言、谎报疫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警方决定对霍某某行政拘留五日。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扰乱社会秩序危害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后果行政拘留5日注意啦!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3

违法行为种类

案例三:许某通过网上搜索的核酸检测报告照片,将其仿制为可供编辑的模板,并将“客户”的有关信息及虚假电子印章合成到模板之中。经查,许某共制售虚假核酸检测报告6份。经法院审判被告人许某犯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制假售假,行为恶劣危害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后果有期徒刑、罚金注意啦!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下节课我们会重点讲解)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2.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重点知识理解——三种违法行为的判定技巧

违反的法律:(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刑法)▲违法者受到的处罚: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开除、记过、降级、开除;(P48)民事违法行为: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P54)

违法者的对象:行政违法行为:(民与官)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如:城管管理商贩);民事违法行为:(民与民)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如:某某借东西不归还)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犯罪(危害程度较重)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区别: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联系: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社会危害性举例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法规民事责任相对轻微捡到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履行合同义务、欠债不还、盗用他人照片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法规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相对轻微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机动车闯红灯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法律法规刑罚处罚最严重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抢劫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犯罪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酒驾。2、抢劫他人财物。3、欠钱不还。4、吸毒。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6、醉驾7、贩毒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小试牛刀: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Lawisasystemofrulesthatexertscoercivepowerandregulatesindividualbehavior.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01投放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02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03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04殴打他人05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扰乱公共秩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身边违法行为有哪些——①行政违法行为身边违法行为有哪些——①行政违法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相关链接P49违反合同法,侵犯他人的财产违反著作权法,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违反民法,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身边违法行为有哪些——②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活动常见行为法律民事权利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购置房产、签订合同、结婚等《民法》财产权人身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P51相关链接下探究与分享P50违反合同法,侵犯他人的财产违反著作权法,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违反民法,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小结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行政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活动:想一想:怎样避免自己或他人做违法的事情呢?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远离一般违法行为?针对民事违法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针对一般违法行为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法不可违的原因2.违法行为的含义3.违法行为的种类行政违法行为表现民事违法行为表现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4.法不可违课堂总结练习巩固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A.不违法B.不违纪C.不说谎D.不犯罪A课堂练习练习巩固2.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①行人闯红灯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③往他人水杯投毒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A.①②B.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