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_第1页
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_第2页
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_第3页
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_第4页
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及恩施硒资源开发前景恩施市硒资源研究开发检测中心彭祚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3年宣布硒是必需微量元素以后,硒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不断进步,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硒是微量元素研究中唯一一个进入分子水平的元素。二十世纪50年代前,人们研究的是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90年代以后研究硒与生命科学中的关系。在美国,硒被看作是与维生素、β-胡萝卜素同等重要的生命元素。在基础研究不断取得成果的基础上,90年代后,国内外相继对硒的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从添加无机硒到提取天然有机硒;从自然转化到人工转化、再到人工合成有机硒产品;从含硒农作物到高科技纳米硒,在各种层次、各种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富硒产品。科研带动了市场,市场推进了科研,国内最早进入市场的是北大富硒康,至今已有10余年,市场需求长久不衰,但市场销售最旺的是多元素复合的黄金搭挡,年销售额过亿元。现将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及恩施硒资源的开发方向进行一些介绍和探讨。一,国内有关硒的研究情况检索1958年来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关于硒的研究论文共6266篇,其中1958-1993年以来的36年,发表论文894篇,只占0·14%,平均每年2·5篇;1994年发表423篇,到2004年达到570篇,平均每年482篇,增长192。8倍;1994年基础性研究论文占87·2%,开发性研究论文占4·5%,预防疾病方面的论文占3·3%;2004年基础性研究论文占70·4%,开发性研究论文上升到17·9%,由1994年的22篇,上升到2004年的129篇,防治疾病方面的论文由14篇上升到46篇,达8·0%;在硒产品研发种类方面,1994年为17种,包括水稻、茶叶、中药材(黄芪、西洋参)、大豆、乳酸菌及饲料添加剂等,2004年达到37种,主要有中草药(灵芝、丹参,枸杞、天麻等)、水稻、蔬菜、大豆、大蒜、茶叶、食用菌、水果、玉米、油菜籽、硒肥及纳米硒、硒多糖等高科技产品。分析表明,文献研究的趋势为:从硒的毒性研究走向硒的营养研究;从基础研究走向产品开发;从硒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走向防治疾病的现场试验;从人工转化研究走向人工合成研究;从无机硒的研究走向有机硒的研究;从硒的物理学和化学研究走向硒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从硒的工业应用研究,延伸到硒的环境地质、土壤赋存、植物转化、动物营养、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微量元素中,没有那一个元素能够引起人们如此长期的关注和如此热衷的研究。围绕硒开发的产品不仅是所有微量元素中种类最多的、规模最大的,而且新产诸暨县、浙江台州等地生产的富硒大米,最低价格每斤3。3元。浙江欧海市自称为"富硒大米"之乡。江苏连云港五州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富硒香米、富硒牛奶、富硒鸡蛋、面粉、蔬菜、食用茵等10多种富硒食品。黑龙江方正县称为"富硒水稻之乡",有基地3乡20村共5万亩,生产"南天门"牌富硒大米,贵州榕江县生产的"锡利硒贡米",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3,富硒水果及杂粮的开发与生产情况山西朔州平鲁小杂粮开发公司生产富硒芥米、贵叶六盘水水城县生产富硒萝卜干,建有万亩基地,年产400吨富硒萝卜干,利润1260万元,税收217·6万元。山东乐陵舜翔富硒枣业有限公司,生产"圣西王"金丝小枣,获国家专利,年产5万吨。河北邯郸市富硒果品研究中心,生产的富硒冬枣,年产700吨,保鲜期延长100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3项专利,拥有3个商标,填补国内空白,获多项荣誉。此外,还有富硒灵芝、猴头菌、香菇、黑木耳、富硒杏、黄鳝、龙虾、螺旋藻、醋、酱油、葡萄、苹果等品种繁多的富硒产品,不少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安徽桐城紫云英富硒蛋白粉,含硒6·5mg/kg,年产500吨,并生产蛋黄派、雪饼、啤酒、饮料等系列产品,紫云英富硒茶和富硒干菜已通过省级鉴定,填补国内空白,居国内领先水平。安徽农科院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专家上书回良玉副总理,建议开发紫云英富硒产业,在回副总理的支持下,已在长丰县埠里乡建成了万亩紫云英富硒产品开发基地。湖南长垣县与湖南农大合作,实施"万吨富硒大豆产业化转化项目"开发硒蛋白、硒豆油、硒饲料三大富硒产品系列,并带动畜牧业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年销售额达9000万元。贵州开阳,土壤硒含量仅0·05-0·28mg/kg,2004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富硒产品之乡",产品有大米、茶叶、油料、猪肉等。河北牟平县的富硒苹果、富硒花生获农业部"富硒产品证书",年产富硒花生3500吨,富硒苹果5000多吨,销往韩国、德国和亚欧等国。山东省金乡县把富硒技术作为星火科技服务项目推广,促进产业化发展,建30多个基地,生产20多个富硒农产品。青岛啤酒公司,考察完恩施以后,也生产出了"富硒青岛啤酒。4,富硒茶开发与生产情况比较有名的是"紫阳富硒茶","恩施富硒茶",即将成名的还有贵州"开阳富硒茶"和安徽"云台富硒茶",后者获国家农业科技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无偿资助100万元。已经上市的还有"天宝贡茗富硒茶"、"天方牌富硒有机绿茶"、上海"特制富硒茶"、"水城春天然富硒茶"、"石台富硒有机茶"、"富硒乌龙茶"等品牌。此外,重庆云阳、巴县、江苏溧阳、安徽巢湖等地在大力开发和生产富硒茶,紫阳富硒茶2004年销售额已经过亿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5,硒肥的开发与生产情况,国内已有"硒霸牌"有机富硒叶面肥,浙江丰产农业科技公司生产有"稻多收增产剂"、湘西锰矿正在开发富硒复合肥,湘西州把该项目作为富硒产品开发示范项目,市售还有"富硒"牌多功能液体肥、富尔655、富硒康叶面肥等产品。6,其它富硒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情况江苏富硒紫砂杯系列和温州富硒康炊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富硒软具均已上市。浙江丽水的富硒铁锅经南京医大、西安医大检测,可长期均匀释放出四价硒离子。上海生产有富硒营养保健铁锅,上海富硒康实业公司生产有富硒康系列蒸锅、汤锅、奶锅等,还有企业已经申报了防癌硒铁锅制造方法的专利。浙江永康生产有富硒压铸锅系列产品等。硒与炊具、茶具的产品开发已成热点。二、恩施硒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景(一)开发现状1,第一代产品销声匿迹:90年代初开发的富硒板党酒,萝卜干、方便小食品、富硒菜籽油、刺梨汁、希友矿泉水等产品,由于科技含量低,上市后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其原因当然也包括当时的环境与机制问题。这些产品至今仍有深度开发的潜力和机遇。2,第二代产品名不符实:第二代产品的科技含量稍高,加工工艺得到了提高,采用了一些现代生物学技术,但其硒含量经不起检测,比如富硒茶及饮料。这一代产品在于提高质量,增加投入,因为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不要只看眼前小利,要有长远的谋划。3,第三代产品遭遇难产;这一代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比如硒蛋白多肽,富硒大蒜系列产品,富硒蕃茄红素,含硒植物多糖等,但存在原料中硒含量下降,含硒量不稳定,无法控制含硒量范围及均值。这就提出了一个人工控制原料生长环境条件的课题。4,对硒资源开发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比如低硒煤矸石的开发问题,应该与硒矿区别对待,鼓励开发。可以围绕要不要开发、怎样开发加以研究形成共识。5,对硒产品开发存在盲目性:如何开发硒资源,方向不清、目的不明;对资源状况缺乏客观真实的了解,还停留在70年代的印象中,对40多年来的各种变化没有足够的估计,也没有认真作细致的调查研究,因而使开发面临被动;在产品方面未找到理想的载体,资源无规模,品质无法保证,标准化生产存在困难;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没有带动产业化发展的能力。6,在困难面前信心不足:信心不足是由于情况不明,对资源状况、开发方向和市场需求都不了解。曾寄予厚望的企业由于决策上的失误对硒资源开发带来负面影响,挫伤了积极性,影响了对硒资源开发的信心,增加了对硒产品前景的疑虑。(二)前景与建议1,转变观念,从开发含硒煤矸石入手硒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衡,我国是缺硒大国,也是硒进口和消费大国,在已发现的4个富硒地区,除恩施以外,其它3个地区土壤硒都只在0·3mg/kg左右,恩施是唯一有硒矿存在的地方。硒矿的的存在已经有多少亿万年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480多位农民硒中毒,几十万头牲畜的生命才换来了"中国硒都"的称谓,并没有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幸福,带来的只是灾害,只有把它变成财富,有效利用,造福人类,硒矿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资源不可再生,并不是说永远就不能去开发,而是要综合开发,提高附加值,不浪费,不破坏环境。人们并没有因为石油的紧缺、并没有因为黄金的珍贵、并没有因为宝石的罕见而不去开采。含硒的石煤埋在山里,永远都只是石头。我们开发它是为了利用它。建议达到硒矿标准(800mg/kg以上)的,要综合开发,硒、钒、钼等元素都要提炼出来,不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固体物可以造水泥,热能可以发电等,在条件还不成熟时要予以保护,不得擅自开采。但对大量含硒在500mg/kg左右的煤矸石应鼓励开发利用,若有人能卖出去1亿吨煤矸石,可有几千亿的收入,利税也有几百亿,这个人应该是功臣。事实上,硒矿是鸡窝式的点状分布,周边及表层是大量的低硒煤矸石,应该把它和高硒矿床分别对待,限制性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含硒煤矸石不仅含硒,而且含有钼等必需微量元素,这正是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区土壤中所需要补充的元素,我们把低硒煤矸石加工成添加剂,卖到需要的地方,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物质不灭"的定律需要重温,恩施的煤矸石挖不完,既使挖完了,世界上也不会因此而找不到硒。我们只是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一种元素的平衡。2,把握方向,以资源开发带动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是勿容置疑的,但也是相对的,错过机遇优势也就不存在了。去年以来原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将大量硒粉走私入境,使国内硒的价格下降50%以上。硒矿的存在是经过国内外地质、地球化学及地质勘探部门专家确认的,土壤中的硒近年虽有下降,主要是水溶性硒的流失,但仍是低硒区的几十至几百倍,也是其它富硒地区的十几至几十倍。在恩施开发硒资源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技术问题。硒资源开发的方向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不能只寄希望于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产品,国内许多贫硒地区开发硒产品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能够称得上产业的唯有茶叶,但整体上还达不到富硒茶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规范、标识、品牌。林果业有一定规模,但没有深加工企业,更无深加工产品;富硒水果在外地开发得很好,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至今却无人来做。山野菜,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畜禽业由于分散种植、养植,未进行标准化生产,硒含量无法调控,未能打出"富硒"的品牌,有的企业甚至放弃打硒牌,主要是为了避免市场的麻烦。最有有希望成为产业的还有富硒中草药提取物,至今未被认识,据统计,我国共有134家中草药提取物生产企业,其中山西就有30家,其余分布在陕西、北京、天津、上海和湖南等地,湖南仅有两家,湖北一家都没有。恩施是"华中药库",药材品种多,许多是道地药材,有22多个GAP认证品种。中草药提取物是不仅是中药现代化的方向,也是中草药出口的最佳方式,只要产品纯度和质量达到标准,附加值会大大增加。在农业方面,"富硒香米"可望成为一个品牌,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综上所述,硒资源开发未能形成一个产业链,缺乏规模效应。现有企业块头小,无法带动基地,资源不能整合,一户几亩地,包谷、洋芋每样种一点,这样不收,那样收。建议政府选好一个企业和产品,加大投入发展基地,促使企业壮大规模。比如玉米爽、玉米乳产品,市场情况好,就要抓住机遇突破性发展,树立起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政府在基地上使一把力,解决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可望做大做强并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3,完善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仍然是薄弱环节,硬、软环境不如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少人还没意识到。上班时间过了半小时,工作人员才来签到,然后是吃早餐,边吃边聊家常,来办事的人站在窗外等,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公文旅行耗时费力,办事拖拉,效率低,使人对招商引资的诚意产生怀疑。为什么近些年来考察的多,投资的少?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服务跟不上也是重要的原因。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功夫,更要有选择性的招商,注重招商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企业的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只是代办一些手续,更重要的是提供宽松的环境,不仅仅只是企业办事的小环境,更要注重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比如一个产品的全面检测就存在困难,往往需要跑武汉,费工费时,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要努力为降低企业的非生产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创造条件,提供实质性的服务。4,坚定信念,打响"中国硒都"品牌在硒资源开发上,有人形象地说我们"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也有人说,如果从90年代初的热潮中趁势而起,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至今,或许又是加一番景象。但现在为时并不晚,或许正是时机。虽然在硒产品开发方面我们还没有突破,但我们的优势并没有全部丧失,天然的高硒环境无法被取代,"中国硒都"的无形资产已经拥有,交通条件即将彻底改善,我们所需要的是找到一个突破口。如果5300多亩"有机硒香米"示范成功,有机硒香米若能卖到泰国米的价格,硒产品的价值真正体现,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都可能被调动,2007年就可望形成产业,并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如果"活化硒复合添加剂"开发成功,我市10万亩茶园就能生产真正的富硒茶,再引进高档茶的生产设备及技术,富硒茶的身价就可高于普通茶,也将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富硒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