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第一轮复习史实、理解、表达整理课件1、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事件、人物、历史概念、阶段特征①时间、地点、背景、原因、经过(内容)、结果、性质、影响、评价等②除了正文以外要充分重视“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2、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3、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4、思维和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具体考核目标整理课件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整理课件(浙江2013)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浙江2013)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CA整理课件(2013浙江)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D(2011浙江).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C整理课件(2012浙江).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B整理课件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012浙江)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A整理课件(2013浙江)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A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整理课件(浙江2011)(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整理课件(2013浙江)(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整理课件(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整理课件(3)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理由:时代在演变,而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上国”的保守观念。赞成②主要是“西方腾飞”。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赞成③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依然故我。(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整理课件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整理课件史实理解表达史实的掌握和理解是第一位基础扎实了,才能谈得上运用在平时练习主观题中逐渐训练出来的整理课件如何做好第一轮复习?2.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全”即复习要全面,以课本为依据,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细”即注重细节,近年高考考查很细致,细节决定成败。1、注意历史复习的“两观”(1)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及规律(2)微观:把握历史史实、概念3、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新史观、时政热点焦点4、适量训练主干内容,掌握答题要领①时间、地点、背景、原因、经过(内容)、结果、性质、影响、评价等②除了正文以外要充分重视“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整理课件复习的基本要求:1、课后抽背或默写上节课重要内容,不会补背2、限时背诵课堂内重要内容3、晚上课代表抽背时间定为最后十分钟4、课后完成金榜练习5、测验一周一次整理课件三、历史现象、史料历史现象:历史运动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表现。任何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它们的发展变化无一不是通过历史现象表现出来的。史料: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①实物。如古迹、绘画、雕塑、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②文字。如史书、著作、文献、档案、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文学、铭刻等③口传。如传说、访问、民歌、史诗、神话、故事等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划分①第一手(原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②第二手(转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整理课件地位(价值):①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为最可信②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信③文学作品或小说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④要对多种史料进行客观、正确的甄选、辨别,不取孤证。影响历史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研究者的立场(阶级、政治)、方法、角度(史观)、选取史料的不同及时代局限。二、历史现象、史料整理课件一只燕子不能代表春天
(1)史由证来,论从史出(2)言而有据,推论得当(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史料”的概念及其分类
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直接史料的出处大致有二:一、地下,二、古公廨、古庙宇及世家之所藏。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从历史研究角度看,史料从内容方面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类。直接史料指会议记录、私人日记、各种文献和文告等。间接史料指各种史学专著、论文等。史料从其表现形式分为文字、实物、口碑三大类。文字史料泛指用文字记载的一切史料,包括各种文献著作和铭刻等;实物史料指各类遗迹和遗物;口碑史料指民歌、传说和录音等。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由于史料存在的形式千差万别,不同的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大小差异也就很不一样,文字史料尤其是如此。一般而言,史料的价值主要与是否真实、是否独特、是否内涵具体丰富这三大因素相关,其中是否真实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
史料的价值判断如是从真实性角度来判断史料的价值,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可靠,文物(档案)比史官(历史学家)的记载可靠,近人记载比远人记载可信,不经意记载比有意记载可信。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第17题图17。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14浙江卷)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考古它是一门根据实物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深藏于地下千百年甚至是数万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各种遗迹和遗物,是历史学家研究和阐明古代社会状况与风貌的有力证据。但是,各种遗迹和遗物既会“说话”,又不会直截了当地“说话”。为了“听懂”它们,历史学家们运用时就需要与其它手段配合,“两重证据法”就是影响极为深远的研究方法之一。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浙江13卷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
教材用过这些方法中的哪几个?介绍铁犁牛耕技术的采用和普及时,引入了《战国策》秦国“以牛田”的记载和《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
两重证据法“地下之新材料”(即考古发现之文物)与“纸上之材料”(即古代文献记录)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
造纸术的发明“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考古成果;《天工开物》的造纸工序示意图;西晋文人傅咸的《纸赋》;教材正文对蔡伦造纸的介绍,是根据《后汉书·蔡伦传》改写的。
组合地运用了多类证据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12浙江卷)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史法类选择题整理课件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两个核心要素。地理环境,人口以及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物质要素。①文明史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以生产力为标准),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石器→青铜→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手工工场--酝酿→蒸汽→电气→信息时代)。多样性:可从社会形态、政体、宗教文化、生产力水平等角度观察。三、史观整理课件②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③全球(整体)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把新航路的开辟作为整体世界形成的标志,强调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④革命史观(阶级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整理课件⑤社会史观:从衣食住行娱习俗等社会生活角度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⑥史学史观: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客观记载的历史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史论: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史识: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后得出的科学结论。⑦比较史观:含同类不同期的纵向比较、同期不同类的横向比较。⑧生态史观: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进行历史考察。整理课件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例6:整理课件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B.社会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例7:整理课件例8:“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文明史观C.近代化史观 D.全球化史观整理课件例9:“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整理课件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智识的发见,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见发明致之予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A.全球化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社会史观例10:整理课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例11:整理课件“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例12:整理课件史观举例13:案例:《罗斯福新政》江苏08—13年年高考(苏08)全球史观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整理课件(苏09)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社会史观)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苏10)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苏11)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苏12)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整理课件1、近代化史观: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社会救济工作,强化了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缓和了社会的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减少耕地面积,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放任政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史观总结整理课件辛亥革命可以从哪些史观去评价?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T企业部门岗位职责与组织架构设计
- 2026年安徽省巢湖市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电梯自检自查报告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土家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建筑服饰特色美食土家风情前年传承课件
- DL-T5493-2014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 JTS-201-2011水运工程施工通则
- SL 288-2014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胆囊切除术同意书
- 《水电工程岩爆风险评估技术规范》(NB-T 10143-2019)
- 气保焊常见的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止措施
- 职业生涯规划剪辑师
- 《异常血细胞形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