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绪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1页
(14)-绪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2页
(14)-绪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3页
(14)-绪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4页
(14)-绪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3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出乎史,入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4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创未来。一个不懂历史、不珍惜历史、不学习、不研究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是得不到世界人民尊重的。第一,资政。为什么要开设本课程?2005年10月17日小泉在保镖的簇拥下前去参拜靖国神社。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悍然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10年9月钓鱼岛事件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第二,育人

一是通过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二是通过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救妄图存的奋斗历程和经验教训;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共产党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三是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培养学生珍惜历史、尊重历史的意识,从中感悟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智慧。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明辨历史是非。

第三,正误。

(1)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2)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3)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如粟裕(4)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

第四,考研、学位,就业,等等。这门课已经作为考研的重要一个内容,约占15%-18%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1)必修课纲要总学时32学时(共16周)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2)考查课—最后一周考试出勤20分期末考试50分(16周)纲要网上作业10分平时成绩50分课堂表现10分小考10分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1)必修课思政总学时32学时(共16周)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期末考试50分(16周)出勤20分思政课堂表现20分平时成绩50分(2)考查课—最后一周考试小考10分(3)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2——100分17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18绪论以史为鉴知兴替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历史线索和逻辑结构三、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规律20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任务、历史脉络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规律,从而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3、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要线索;4、分析中国近现代各阶段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阶级状况。21视频22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

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历史性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与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所区别,它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讲述与分析,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23教学任务1、使大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2、使当代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3、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24了解国史、国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一条主线两个了解四个选择25(一)一条主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江泽民“鸦片战争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26振兴中华,维持国体团结起来,振兴中华27视频:香港的百年沧桑28香港沧桑史1、1842年8月签订的《南京条约》正式把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割让给英国。

2、英国强迫清朝政府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九龙司”的中国领土(约47平方公里)给英国。3、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约976平方公里),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

29中国收回香港的历史1、1919年巴黎和会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收回包括香港“新界”在内的一切西方列强在华租借地的要求;2、1921年华盛顿会议,提出取消和早日停止使用所有的租地;3、1942年11月13日中国政府《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提出收回“新界”的要求,但英国政府提出,新界为英国扩大的领土,与治外法权无关,因而不属于新约谈判范围,英国愿意在战后与中国讨论这一问题;4、1945年抗战胜利,美支持英继续占领香港,国民党政府不敢与之决绝;5、新中国成立后,“暂时不动”、“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一国两制”。30讨论1、香港为什么会一步步变成英国的殖民地?2.邓小平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怎样理解这段话?31(二)增进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32(三)领会“四个选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2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4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3一首经典红歌

曹火星借用当地民间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在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满怀激情地创作了代表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此歌曲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看后建议添加上“新”字,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存在的。”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名字。讨论:曹火星为什么要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4

1943年,19岁的曹火星目睹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挽救苦难的中国。35“四个选择”第一,“四个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第二,“四个选择”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四个选择”是一个长期的、曲折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36第一,“四个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四个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四个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四个选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37第二,“四个选择”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关系选择马克思主义,在“四个选择”中处于前提和条件的地位。

选择中国共产党在“四个选择”中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四个选择”中处于目标和归宿地位。选择改革开放在“四个选择”中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38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历史线索和逻辑结构上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中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民族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下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2011)39上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1840-1919)该篇有三章内容,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一个部分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0中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民族主义

革命阶段(1919——1949)该篇有四章,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中国人民怎样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怎样与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一个层面是中国人民怎样历史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41下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2011)该篇有三篇内容.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中国人民怎样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第二个层面是中国人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历史地选择了改革开放。42三、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规律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阶级状况43(一)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演变1949.10-19561957——1840-194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4(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演变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一矛盾也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5(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解放两大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461.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体现;2.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紧密联系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然归宿。

47(四)中国近现代阶级关系及各阶级历史地位的演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48(四)中国近现代阶级关系及各阶级历史地位的演变1.中国近现代地主阶级的分化与历史地位的演变19世纪60年代20世纪50年代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抗战时期鸦片战争后洋务派、顽固派工商地主消极抗日被消灭城居地主军功地主地主阶级49(四)中国近现代阶级关系及各阶级历史地位的演变2.中国近现代农民阶级的贫困化与历史地位的演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世纪下半叶工农联盟,主要劳动者翻身做主人革命的主力军,非领导反帝反封建50(四)中国近现代阶级关系及各阶级历史地位的演变3.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性格与历史地位的演变:

资产阶级地主买办商人官僚513.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性格与历史地位的演变: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与官僚资本主义相联系,是革命的敌人。新中国成立后,该阶级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退出历史舞台。52(四)中国近现代阶级关系及各阶级历史地位的演变4.中国近现代工人阶级的特点与历史地位的演变(1)工人阶级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外资企业工人(最早)→19世纪60年代洋务企业工人→19世纪70年代后民族资本企业工人(2)中国工人阶级特点:革命性最强;分布集中;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组成工农联盟。(3)工人阶级的地位: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共和国的领导阶级53【课后思考题】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怎样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阶级状况?主要参考书目(课后自己阅读)1、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2002年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