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型桩在软土地基上的应用
1单桩+群桩ccs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日益增加。目前,软土地基中杆塔基础的主要形式是扩展式基础。扩展式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简单,但基础方量和开挖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大,施工机具笨重,搬运困难。微型桩(Micropile)一般指桩径小于350mm,长细比较大(一般大于30),采用钻孔、压力注浆工艺施工的小直径桩。这种桩型具有施工场地小、钻孔适用各种类型的土、布置形式灵活、与同体积灌注桩相比承载力较高等特点,主要用于基础工程。通过二次注浆,大大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微型桩的上述特点,在软土地基杆塔基础中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研究单桩和群桩的荷载-沉降特性,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已经做了一些现场试验、模拟试验和数据分析,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普通桩型的,不适宜指导微型桩的设计和施工。为了了解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传力机理、荷载-沉降特性,对现场施工的单桩和群桩,进行了抗压、抗拔和水平试验,揭示了微型桩的工作特性,以期为其在杆塔基础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2试验总结2.1主要物理性能试验场地位于某变电所东北侧。场地埋深在17m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可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层:(1)塘泥,深度范围为0~1.0m,饱和、流塑、新近回填、性状极差;(2)淤泥质黏土,深度范围为1.0~10.0m,软塑状态、饱和、高压缩性;(3)粉土,深度范围为9.0m以下,稍密,饱和,中等压缩性,并夹有粉质黏土薄层。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地质剖面图如图1所示。2.2群桩抗压强度设计本次试验包括单桩和群桩的抗压、抗拔和水平荷载试验以及成孔质量检测等。限于篇幅本文介绍了单桩和群桩的抗压试验和抗拔试验成果。单桩试验布置了6根,群桩试验布置了两个(分别是3×3和4×4群桩)。桩长15m,直径250mm,通长配筋,3~10m部分桩身配筋率为2.5%,10~15m配筋减半,斜桩的倾角都为10°。G1群桩承台下布置了土压力计。群桩G1、G2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如图2所示,群桩承台埋深0.3m。单桩抗压试验采用堆重平台反力法,单桩抗拔试验反力由地基提供,在地基上放置两根7m长、450kg重的钢梁作为反力支撑。群桩抗压试验以采用可以承受1000t、直径14m的伞形架装置作为反力架,一台高压油泵供压,一台600t液压千斤顶加载。群桩抗拔试验同样由地基提供反力,由于地基土体相对较弱,事先打了4m长的木桩。测量系统事先均进行了标定,试验设备的安装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规定进行。3骨料的清孔、注浆和钻孔微型桩施工时,首先用地质钻机成孔,成孔完毕后,插入初次注浆管(作初次注浆使用),吊放绑扎有二次注浆管的钢筋笼,同时利用初次注浆管进行清孔,清孔完毕后倒入粗骨料,继续用清水清孔,直至孔口出来的水中不含泥砂为止。然后用初次注浆管注浆,注浆压力为0.3~0.5MPa,浆液的水灰比为0.5,至孔口溢出浓浆为止。间隔4~6h用二次注浆管注浆,注浆压力为0.8~1.0MPa。为了检测成孔情况,采用JJY-2井径仪测试了钻孔直径,实测孔径均大于250mm,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完成后,对桩顶混凝土取芯进行室内抗压试验,结果表明桩身混凝土的平均立方体强度为11MPa。4单链试验的结果分析4.1桩身抗压强度单桩抗压试验,直桩和斜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看出,直桩S3、S5和斜桩S1的荷载-沉降曲线基本相同,都属于缓变型。荷载加到约429kN时桩顶沉降约33mm,完全卸载后回弹变形约13mm,桩顶回弹率近40%,桩顶残余变形达到20mm,采用注浆工艺成桩的混凝土强度较低,这一点通过钻芯取样试验也得到了验证,试样的平均抗压强度仅11MPa。因此,微型桩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桩身抗压强度较低的特点。现行桩基规范规定,采用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对于荷载-沉降曲线属于缓变型的,可取桩顶沉降为40~60mm对应的荷载作为试桩的极限承载力。而图3表明,桩顶沉降为20~30mm时,桩顶荷载-沉降曲线有加速下降的趋势,可以以20~30mm对应的荷载作为桩的极限承载力。按此标准确定的单桩S1、S3和S5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363kN、363kN和330kN,所对应的沉降分别为18.04mm、22.13mm和20.24mm。具体见表2所示。4.2单桩抗拔承载力单桩上拔荷载试验曲线汇总于图4。从图4可以看出,三根直桩的上拔曲线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最大试验荷载分别加载到185kN和202kN,所对应的上拔量约为27mm和33mm,回弹率约为35%。斜桩S2的上拔量小于直桩S3、S4、S6的上拔量,说明斜桩可以更好地承担上拔荷载。这主要是由于斜桩在上拔荷载的作用下,桩身周围的土体可以提供竖向压力,而直桩仅提供摩擦力,因而斜桩比直桩可以承受更大的上拔荷载。单桩抗拔承载力见表2。根据上拔荷载试验曲线的形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上拔极限承载力。对陡降型的上拔荷载试验曲线,取上拔量明显增大的前一级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对缓变型的试验曲线,取上拔量达到20~30mm对应的上拔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小直径桩取小值。斜桩S2的试验曲线为陡降型,取220kN作为上拔极限承载力,对应的上拔量为16.0mm。直桩S3、S4、S6的试验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结合曲线形状,以20~30mm上拔量对应的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分别为185kN、185kN、202kN。5公共桩试验分析5.1承地面下土压力图5为群桩G1和G2的抗压试验曲线。群桩的荷载-沉降曲线表现出陡降型的特征。群桩G1桩顶荷载达到4642kN以后,位移随荷载增加而增加得更快。因此,群桩G1的抗压极限承载力为4642kN。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群桩G2的抗压极限承载力为2923kN。群桩G1的承台下埋设了土压力盒,测试承台下土压力。图6为地基反力-沉降曲线。从图6看出,随着承台的下沉,地基反力在不断增大,但是,当承台的沉降达到20mm以后,地基反力的增加幅度很小,地基基本达到塑性状态,承载力不再随外荷载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由于承台下地基土体主要是塘泥,地基承载力很低,因此最大反力仅为5kPa左右。分析承台下地基土压力曲线(图7),图中土压力曲线,是群桩G1承台I-I剖面下(图2)地基土压力随外荷载变化曲线。当荷载较小时,地基反力表现为刚性基础反力的性质,中间小、边缘大,呈马鞍形;随着荷载增加,承台边缘土体逐渐塑性破坏,承台中间位置土反力增加,地基反力趋于均匀,呈线性分布;当荷载继续增加时,中间土反力增加得较快,地基反力表现出锅底形分布。5.2群桩3g的抗拔承载力群桩G1和G2的抗拔试验曲线如图8所示。分析群桩G2的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在桩顶上拔荷载达到1523kN以后,荷载-位移曲线的变化速度更快,曲线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拐点。因此,群桩G2的抗拔承载力确定为1523kN。对群桩G1采用类似的分析,得到抗拔承载力为3020kN。由于地基反力不够,群桩抗拔试验上拔量比较小。6单元绩效分析6.1抗压及拔正率分析群桩抗压效率ηd=PunQuk(1)ηd=ΡunQuk(1)式中,ηd为群桩抗压效率系数,Pu为群桩抗压极限承载力,n为桩数,Quk为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单桩抗压承载力取为330kN,计算得到16桩的群桩抗压效率系数为0.88,9桩群桩的抗压效率系数为0.98。为了分析群桩效应,这里把群桩各级荷载按总桩数平均,以单桩或者群桩中平均单桩的荷载为横坐标,变形为纵坐标,分析比较单桩和群桩的荷载-变形规律,分别研究群桩抗压、抗拔承载力试验中群桩与单桩的区别(图9、图10)。从图9可以看出,群桩中单桩的平均竖向荷载-沉降曲线和单桩相比较,在竖向荷载比较小时(低于200kN时),两种曲线基本是重合的,在竖向荷载继续增加时,群桩中的单桩平均沉降量增加得更快。分析原因,是由于群桩在下压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产生叠加效应,随着外荷载的增加,地基逐渐达到塑性破坏,使得地基压缩更大,因而群桩基础的沉降更大。在设计计算群桩的承载力时,都是以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相应状态下的群桩效率系数进行计算的,而工作荷载下群桩的效率系数比极限状态下大,这样计算得到的群桩设计承载力偏低,因而从承载力方面看设计偏于保守。6.2抗压、抗拔承载力群桩荷载-拔拔量计算群桩抗拔效率系数计算ηu=VunUk(2)ηu=VunUk(2)式中,ηu为群桩抗拔效率系数,Vu为群桩抗拔极限承载力,Uk为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单桩抗拔试验承载力取为202kN,计算得到16桩群桩抗拔效率系数为0.93,9桩群桩抗拔效率系数为0.84。本次试验所在地基是软弱地基,实测表明承载力很低,在计算群桩效率系数时忽略了承台下地基反力。把群桩抗压、抗拔承载力群桩效率系数计算结果列于表3。从表3可以看出,群桩的抗压、抗拔效率,基本上在0.85以上,还是比较大的。从图10可以看出,群桩中的单桩平均上拔荷载-变形曲线,同单桩相比较,基本上是接近的,没有抗压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群桩中的单桩更早出现塑性。这同群桩抗拔试验中,群桩的最后上拔量比较小有关(群桩试验中,最大上拔量G1为16mm,G2为24mm)。从图10还可以看出,群桩的平均上拔荷载-变形曲线同单桩中的直桩更接近,而单桩中的斜桩S2,在同样的上拔荷载作用下,桩顶的上拔量比较小,其荷载-变形曲线表现出更大的抵抗上拔荷载的能力。所以,在上拔荷载的作用下,群桩和单桩中的直桩表现出相似的荷载-变形关系,而斜桩表现出比较大的抵抗上拔荷载的能力。7桩身强度特性本次现场试验,对微型桩基础的单桩和群桩进行了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上拔荷载以及倾斜荷载试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数据,本文对单桩和群桩抗压试验、抗拔试验的桩顶位移以及土压力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对这部分试验数据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单桩荷载-沉降曲线是缓变型,属摩擦桩,可以以20mm沉降量对应的荷载作为桩的极限承载力。采用注浆工艺成桩的混凝土强度较低,微型桩设计时需要考虑桩身混凝土强度较低的特点。单桩抗拔试验表明斜桩可以更好地承担上拔荷载。(2)在竖向荷载继续增加时,群桩中的单桩平均沉降量增加得更快,表现出更大的塑性。根据极限状态群桩效率系数设计计算群桩承载力偏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进展报告
-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16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冲刺高考20题(含解析)
- 急诊进修护理培训体系
- 2025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模拟题: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试题
- 2025年小学数学应用题(工程问题)专题训练卷:解题技巧与实例分析
- IB艺术与设计HL2024-2025年模拟试卷:视觉传达与创作实践题库深度解析
- 高中生物课堂检测卷:2025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基础概念掌握测试(含答案)
- 急腹症诊断及护理
- 2025年考研数字系统设计VerilogHDL押题卷(含高频考点及解析)
- 2025年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中级考试模拟试卷:线路设计中的自然教育
- 产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 星河季度工作总结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2023年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MOOC 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板式换热器、半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器面积计算表(自动计算)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工程测量收费标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承诺函
- 精选的女人征婚内心独白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