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治教类散文探析_第1页
苏轼治教类散文探析_第2页
苏轼治教类散文探析_第3页
苏轼治教类散文探析_第4页
苏轼治教类散文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苏轼治教类散文探析摘要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也发表过许多的有关教育的散文。本文尝试使用现有资料,分析苏轼治教类散文之中教育部分的内容,探究苏轼的教育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治教类散文概况。首先是分析苏轼职官与教育的关系,其次是分析北宋时期的教育状况,最后是分析苏轼治教类散文的类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探析苏轼治教类散文的思想内容,主要从苏轼的治教类文章中探析苏轼有关学校建设,科举考试,人才培养这三方面的思想。第三部分是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艺术风格,着重从有情,有理,务实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一个部分是对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评价及其意义,主要是对他散文的评价和思考对现代的启发。关键词:苏轼教育散文AnalysisofSuShi'sProseofGoverningEducationABSTRACTSushiisafamouswriterinthehistoryofourcountry,andoneofthe"eightgreatwritersofTangandSongDynasties".Sushihasalsopublishedmanyeducationalcomments.Basedontherelevantmaterials,thispapertriestoanalyzetheconnotationofSushi'sProsesofgovernanceandeducation,andknowSushi'seducationalview.ThispaperfirstdiscussesthegeneralsituationofSuShi'seducationalproseandmainlyintroducesitfromtwoaspects.First,it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officialandeducationofSuShi,andsecond,theeducationalsituationinthenorthernsongdynasty.Thesecondpartisthetypesofsushi'seducationalprosefromthestyleofsushi'seducationalproseandthegeneralsituationofhiscreation.Thethirdpartisthefocusofthispaper,whichmainlyanalyzestheideologicalcontentofsushi'seducationalprose,mainlyfromthemedicalandeducationalarticlesofsushionthestudents,examinationproblems,talentselectionproblemsofthesethreeaspectsofsushi'sthoughts.ThefourthpartistheartisticstyleofSuShi'sprose,whichfocusesonthethreeaspectsofsentimentality,rationalityandpragmatism.ThelastpartistheevaluationandsignificanceofSuShi'seducationalprose.Fromthelatergenerationstohisproseevaluationandthemoderneducationenlightenmenttwoaspectsanalysis.Keywords:SuShiEducationProse 目录引言 5一、苏轼治教类散文概况 5(一)苏轼职官及与教育的关系 5(二)北宋时期的教育状况 5(三)苏轼治教类散文类型 6二、苏轼治教类散文的思想内容 7(一)有关学校建设问题 7(二)关于科举考试问题 8(三)关于人才培养问题 9三、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艺术风格 10(一)有情 10(二)有理 11(三)务实 11四.对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评价及对现代的启发 12(一)对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评价 12(二)现实启发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引言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非常夺目,也正是因为苏轼的文学成就过于光彩夺目,苏轼有关教育的观点就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而且有关苏轼治教类散文研究的资料的非常少。鉴于此,本文搜集了苏轼的治教类散文,对苏轼治教类散文进行整理和归类,力图在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于苏轼教育思想的研究,把苏轼治教类散文分析完全且透彻,还原出一个教育家苏轼。一、苏轼治教类散文概况(一)苏轼职官及与教育的关系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四川省眉山市人,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因为得罪新党而被贬官到南方,宋徽宗时获大赦得以返回北方,返回北方的途中苏轼在常州因病去世,谥号“文忠”。苏轼自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初授凤翔签判至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复职担任朝奉郎宦海沉浮40年。苏轼在官场生涯中做过有关教育的官是监试官,也就是监管科举考试的官员,苏轼还担任过知贡举,也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官员。(二)北宋时期的教育状况在人才培养方面。宋朝既有官学,即国子监与太学培养人才。也有书院培养人才,宋初出现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嵩阳书院四大书院,这四大书院代表了宋初教育的最高水平,在宋初教育领域占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机构设置方面。北宋初期的学校教育以及学校建设并不发达,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宋朝统治者开始实行教育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兴建太学和国子监。经过数次的改革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国子监和太学为中心,以诸多专科学校以及地方学校为辅的全国性官学教育系统。在科举制度方面。宋朝在隋唐科举考试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了革新。宋朝学子通过科举考试之后可以直接做官,而不像在唐代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还需要经过吏部的审核方可为官。宋朝科举制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确立了殿试制度,殿试制度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当时并没有把殿试制度正式定型,北宋时期才正式将殿试制度定型,最终确立了殿试制度。(三)苏轼治教类散文类型苏轼创作了大量的的治教类散文,这些散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体多样。苏轼所创作的治教类散文包含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有关学校建设方面、有关科举考试的方面、有关学子的方面等,可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下面我将介绍苏轼治教类散文类型。苏轼所创作的治教类散文的文体主要有“状”。状是一种公文文体,是一种官府上行类公文。状是由“奏”演变而来,是给没有资格使用札子的官员上奏使用的公文,所以又被称为奏状。上行类的状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状,一类是呈状。本文属于呈状这一类,是一种上行类的文书,呈状起源于汉代,是下级向上级做汇报的时候使用的。苏轼创作的有关教育的状有《议学校贡举状》、《乞赐州学书板状》等,《议学校贡举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书”。是一种奏议类公文,可以用来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主张,平行、下行和上行用途的都有。书这一公文类型的特点有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生动等。苏轼创作的书类公文有《答王痒书》、《上神宗皇帝书》等,《上神宗皇帝书》是其中的佳品。“札子”也称“札”,是古代朝廷官府的一种简便公文,是自南北朝开始使用,一直到清代才停止使用的公文文种。札子既可作上行文也可作下行文。上行的札子既有奏议文书,也有上达官府的文书。用作朝廷和官府发布命令的下行文“札”则被称作“御札”、“省札”、“札子”等。札子仅限于在政务部门禀报事情、在京城的官员进入大殿奏事,知州以上的高级别官员上朝向皇帝述职或官员离京时候向皇帝告辞这几类情况下使用。苏轼创作的札子是三种文体之中最多的,如《贡院札子四首》、《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省试放榜后札子三首》、《御试札子二首》《大雪乞省试展限兼乞御试不分初覆考札子》、等,在这些札子之中,《大雪乞省试展限兼乞御试不分初覆考札子》是其中的佳作。苏轼创作了大量的治教类散文,如前文所提到的《议学校贡举状》、《上神宗皇帝书》、《大雪乞省试展限兼乞御试不分初覆考札子》等。苏轼所创作的治教类散文可以从整体的层面和具体层面来介绍创作情况从整体的层面。这一层面的散文苏轼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在整体上为北宋的教育现状提出建议。苏轼所创作的这一层面的散文共计有三篇,其中赋有一篇《复改科赋》,状文有一篇《议学校贡举状》,书有一篇《上神宗皇帝书》。在具体层面。这一层面的散文苏轼主要是就某个具体的方面对北宋的教育现状提出建议。苏轼所创作的这一层面的状文只有一篇,是《乞赐州学书板状》。札子有四篇,分别是《贡院札子四首》、《省试放榜后札子三首》、《大雪乞省试展限兼乞御试不分初覆考札子》和《御试札子二首》。二、苏轼治教类散文的思想内容苏轼所创作的治教类散文表达了自己对北宋教育的许多看法,比如上文提到的对于学校建设的看法。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治教类散文的思想内容,来分析苏轼治教类散文的深层次内涵。(一)有关学校建设问题北宋时期的学校建设体现在整顿太学方面。王安石变法对学校进行的改革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教学层面,王安石变法使用以上、中、下三种制度进行教学的三舍法制度。学子入仕层面,王安石变法以太学生在学校的综合成绩来取代科举考试,其中的佼佼者可跳过科举考试这一环节直接做官。还有在教材层面,太学的官方教材用的是在王安石变法之中王安石派人编撰的《三经新义》。而苏轼在学校建设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他不完全同意王安石变法之中有关学校的改革。苏轼认为“故臣以谓今之学校,特可因循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724页],提出了与王安石变法之中的教育改革争锋相对的观点,王安石变法是希望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而苏轼则认为可因循旧制,只要让过去的制度不在本朝荒废即可,不需要做出无意义的改革。苏轼对王安石教育改革提出了批评,还说到庆历时期的改革到现在只剩下空名并没有对现实起到改革作用。苏轼还认为王安石变法之中的教育改革是在患苦天下,给天下人添乱,让天下人受苦,并认为此番改革最终还是会和庆历新政一样,毫无作为然后消失。苏轼还关心学校的教育经费问题,苏轼观察到杭州州学之中人人都热爱学习,而且前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可学校的粮食储存并不充足,如果粮食一直处于亏空状态,那么就会导致学校的学子渐渐离开。苏轼为了避免这个现象的出现,苏轼提出了让州学借钱周转的法子来缓解州学的窘境。此举表现了苏轼对学校建设的关心[]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724页(二)关于科举考试问题科举考试的取士标准。苏轼曾担任过监试官和知贡举,在此期间苏轼积极向朝廷提供了许多关于科举考试的建议,并且针对王安石变法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驳斥。苏轼自己也认为“取士之道,古难其全,欲求倜倘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或至于无度;欲求规矩尺寸之士,则病其龌龊,而不能有所为。”[[]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1820页]。但针对王安石变法之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比如废除明经科,以经义和策论来取士等做法苏轼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苏轼说到“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1980页],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以经义取士的直接抨击,苏轼认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会让学子们只想着做官而不专心于学习。苏轼还对王安石变法废除以诗赋取士提出了批评,苏轼认为“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723页],苏轼认为唐代因诗赋出彩而成为名臣的人不可胜数,而今朝却要废除诗赋取士,这有负于天下。苏轼还直接指出了王安石以经义取士的弊端,认为王安石变法以经义取士会造成世人投机取巧,导致天下学子会为了顺应朝廷的改革而改变自己的外在表现以达到取士的标准,然而内里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只是为了敷衍朝廷而作出表面的变化。以经义取士是在教天下人一起作假欺瞒朝廷,选拔的都是狡诈奸猾之徒,这就完全和选拔人才的目的相违背,达不到取士的目的,所以苏轼认为以经义取士弊大于利。而苏轼所认为的取士的关键在于知人,关键在于君主和宰相的知人和责实,而不在于以何种方法取士。为了和不专以经义取士这一建议相匹配,苏轼还提出了要把经义和诗赋的考官分开的建议,苏轼认为如果选择诗赋和经义策论通考,就需要分别设置试官,经义、策论、诗、赋都需要单独设置试官,如果用本科,难免会出现偏颇。试官也要选择得当,要专务选择善文之士担当,要重视试官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选拔出来的士子的水平。苏轼在《御试札子二首》中建议放榜的时候让在管阁之中任职的官员站在金銮殿内,说到这是老祖宗的所遗留下来的老制度,应该再次使用,来表现国家人才济济,尊重知识分子。《御试札子二首》一扎两奏,第[]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1820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1980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723页科举考试中的问题。苏轼在《省试放榜后札子三首》提到了某一些士兵为了领取六百贯的赏钱,不惜非理罗织,冤枉考生。苏轼认为这一现象是在多辱士类,亏损国体,并建议裁减赏钱的数目以及巡查士兵的人数。如果是蓄意罗织罪名污蔑考生,就重行责罚,以显示朝廷礼待士子之意。苏轼还检举巡捕官郑永崇举觉不当,污蔑举人,其他巡捕官随意逮捕,罗列罪名污蔑举人。命令巡捕官宣德郎王厚将逐人卷子与众官点对,郑永崇两次三番要将举人扶出,剥夺举人参加考试的权利,而贡院都不敢依随。苏轼还对陈慥号令众卒,齐声髙叫以摧辱举人,以立威势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认为这种做法是伤动士心,损坏国体的恶劣行径,希望皇上能够下令禁止这种事情的发生。有关学子考试问题。苏轼为那些因为大雪而无法按时到达京城参加考试的考生做了辩解,说到“臣窃见近者大雪方数千里,道路艰塞,四方举人赴省试者,三分中未有二分到阙。”[[]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806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806页(三)关于人才培养问题苏轼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全才,诗词文样样精通,他发表过许多有关教育的散文,只是由于他的文学成就太过炫目,以至于他的人才培养理论并未得到重视与发扬,通过苏轼的人才培养理论,我们约莫可以看到一个在文学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教育家苏轼。苏轼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分重视诗赋的作用,苏轼说“赋之兴也,本自两京之世。迤逦陈、齐之代,绵邈隋、唐之裔。故遒人徇路,为察治之本;历代用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29页],苏轼想用诗赋教育延续的时间之长来侧面表现出诗赋教育的优越性。苏轼说到诗赋教育为唐朝培养出了许多的名士,诗赋教育对于唐朝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在宋朝重视诗赋教育想必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苏轼既然推崇诗赋教育,当然也有反对的教育模式,那就是王安石在王安石变法之中所提出的经义和策论教育。苏轼认为学子如果学习经义和策论会使学子变得虚伪和欺上瞒下。苏轼还认为皇上任用贤才有助于学子优良品行的培养,让这些贤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苏轼列举王衍好老庄、王缙好佛这两个反面例子来论述当世上的名士行为不端正时,那么社会风气会出现大问题,人们就会盲目从众,尤其是学子们的行为举止会受到影响,进而给社会造成恶劣的[]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29页三.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艺术风格苏轼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风格也各有不同。如苏轼所写的《祭欧阳文忠公夫人文》这一篇祭文情感深长,辞情并茂。苏轼的治教类散文也有着不同的风格,表现了苏轼创作风格的多样,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艺术风格。(一)有情苏轼在他创作的众多治教类散文之中,传达出来的最突出的艺术风格就是有情,充满着对举子的关爱之情。在《大雪乞省试展限兼乞御试不分初覆考札子》之中,苏轼在为那些因大雪导致道路不顺,无法按时到达京城参加考试的举子求情,请求朝廷在原来三月放榜的基础上再顺延十五天,来让更多的举子参加到考试之中,苏轼说到若依旧按照旧例举行考试不等那些未到的考生,恐怕会寒了举人的心,也有损于朝廷的形象,不能传达出朝廷的爱才惜才的意思。苏轼还在《贡院札子四首》中对那些蓄意罗织罪名污蔑举子的巡捕官和蓄意影响举子考试,摧辱举子的巡捕官点名批评,还对那些故意污蔑举子作弊来获得赏钱的巡捕兵士做出了批判,他们这种行为伤动士心,损坏国体,不利于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和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苏轼还积极为国建言献策,在推恩制滥行的当时,苏轼一针见血的指出推恩制所造成的冗官现象。冗官已经成为当时的宋朝官场的毒瘤,人人都知道冗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然而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冗官现象,而苏轼提出了解决方法,即选择其中词理优长的人做官,其他人则派去修撰文献,不必等着候补一个官位。这个办法既让真正有才学的人出任官员,也为编撰书目提供了保证,真可谓一举两得。苏轼在科举过程中,提出殿试的时候让馆职人员站在大殿之上,以彰显国士之风,彰显大国风范,表现出国家的文化实力深厚,尊重知识分子,举子看到馆职人员自然会对国家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苏轼的这些建议处处为国着想,处处维护国家的形象与权威,避免小人恶徒的所作所为影响了国家在举子心中的形象,表现了苏轼的爱国之情。这些建议都苏轼的治教类散文充满着苏轼的爱才惜才之情以及苏轼对国家的尽忠尽职,鞠躬尽瘁的爱国忠君之情。(二)有理苏轼治教类散文有理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写作时的引经据典,善于举例分析。苏轼用孟子所说的“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著.顾长安整理.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200页]”来说明皇帝是天下万民的模范,皇帝不仁,天下就没有有仁之士,皇帝不义,天下就没有有义之士,用孟子的话来劝谏皇帝要起到表率作用,教化万民,以身作则。苏轼还举了王衍和王缙的例子来论述大人长者对普通民众尤其是读书人的影响。而在驳斥王安石变法之中专以经义、策论取士之时,苏轼用杨亿文章虽然奢靡但杨亿却是一个忠清鲠亮之士和孙复、石介虽然精通经义但是在政治上却毫无作为这两个例子来反驳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措施。他针对新党所说的以诗赋取士是不合理的这一观点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苏轼认为并不能依据人所写的文章来判断别人的品质,人的品质如何并不能从文章风格上表现出来。所以新党为他们以经义和策论取士所给出的理由是不合理的,是存在问题的,是不正确的[]孟子著.顾长安整理.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200页(三)务实苏轼在其治教类散文之中有体现出务实的精神,而务实精神具体则体现为专注于某件事或者追求真实,苏轼在他的治教类散文之中的务实就体现在苏轼积极献言献策以解决因为推恩制而造成的冗官现象,还体现在对学子的关心和保护上。因为推恩制的实行,高官的子弟可以依据先祖的荫勋做官,这对官员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纨绔子弟并没有真才实学却因为祖宗荫勋而承袭为官,这直接拉低了宋朝官员的整体素质与形象。某些官宦子弟上任之后,并不会勤勤恳恳,为官一任,进而造福一方,而是会为了自己膨胀的欲望搜刮民脂民膏,剥削广大百姓,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形象。苏轼为解决这个问题向朝廷建议,选择那些词理优长的人去做官,其他人则去修撰史籍。苏轼在教育方面专注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不断为举子着想,尽全力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声誉。苏轼在《大雪乞省试展限兼乞御试不分初覆考札子》之中向朝廷建议再顺延十五天以方便那些因大雪而无法按时到达参加考试的举子。苏轼检举了数位巡捕官的渎职行为,如蓄意诬陷举子,造势影响举子考试,也举报了某些巡捕士兵为了得到高额的赏金而故意罗织罪名诬陷举子作弊的行为。苏轼关心,保护举子还体现在《乞赐州学书板状》、《贡院札子四首》之中,可以说每一篇苏轼治教类散文都或多或少表现了苏轼的爱才惜才之心。苏轼对举子的爱护还体现在苏轼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上,冗官将减少举子们做官的机会,这对举子们来说是极不公平。还有一件事就是苏轼极力地反对王安石变法之中以经义,策论取士的方法,认为全盘否定以诗赋取士和完全以经义策论取士是辜负举子和辜负时代的行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行为。四.对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评价及对现代的启发前文已经分析了苏轼治教类散文的类型、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分析了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我想对苏轼治教类散文进行简单的评价,并且总结苏轼治教类散文所带给我们的启发。(一)对苏轼治教类散文的评价苏轼一生之中著述繁多,诗词文成就都很高,其在治教类散文上的成就只是其总成就皇冠上的一个点缀,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评价苏轼散文。苏轼治教类散文风格的评价。由于苏轼本人的正直不屈,他的治教类散文大多敢于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不害怕得罪权贵,所以苏轼的治教类散文大部分读起来都富有气势,让人感受到苏轼雄辩的艺术。苏轼的治教类散文因为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和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所以苏轼的治教类散文逻辑很明确,说理很清晰。苏轼能针对一个观点多次举例分析,反复且深度地剖析内涵,甚至还会运用到修辞手法。如《议学校贡举状》之中苏轼运用了举例子、引用和对比手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这让读者能够很明确的知道苏轼的观点以及苏轼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苏轼的治教类散文还大都是在表现实事,反映的问题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观点也是切实可行的观点。如苏轼在《贡院札子四首》之中就反映了巡捕官以及巡捕士兵失职这一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也都是实际可行而且很容易实行的。苏轼治教类散文类别的评价。苏轼创作了许多有关教育的散文,文体也比较全面,如状、书和札子。不同的文体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分门别类,绝不交叉使用,则表现了苏轼散文创作的专业。苏轼能掌握这么多种公文文体也表现了苏轼的博学多识与笔力深厚。(二)现实启发教育需要公平,公平的教育有利于人才的涌现与人才才能的发挥。在其治教类散文之中,苏轼多次表达了对教育公平的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