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思考_第1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思考_第2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思考_第3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思考

1以区域整体学习资源建设为中心,构建以“量”为导向的教学评估体系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高等教育,我们必须是多层次、多类型、多样性的。我国有2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实力、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相差很大,特别是经费投入、地理位置、环境资源、文化差异十分悬殊。尤其是近年来,东部地区兴起建“大学”的热潮,使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表现为学校层次上的差别(如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办学层次上的差别(如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别(如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以及农、林、医等)。用一个统一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去规范不同类别的高校,一切服从统一指标和等级标准,其结果就容易导致千校一面,就会扼杀一些高校的特点和特色,扼杀不同类别高校的个性与特殊性,评估就起不到推动高校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各类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等级标准时,应分类指导,突出各类高校个性化与多样性特点,使教学评估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局面。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2产业升级与品质认证的关系随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开始转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专家提出了引用工业企业的ISO质量标准或套改质量标准认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作者认为,ISO质量标准是工业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法则,套改或硬性照搬认证高等教育是不合适的。高等教育是事业,不是企业,输出的是人才,不是产品,以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来衡量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是不合适的。况且高等教育不是产业。尤其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物化高等教育过程有悖于我们人才培养的初衷。作者认为,高等教育要有自己的质量标准,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从培养人、发展人、造就人的角度出发,可由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提出一个总的基本原则框架,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由各高校制定细则,做到既有统一的宏观标准,又有各地、各校灵活的、有特色的标准。3级指标等级的确定随意性较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1号)(以下简称《评估方案》)可以看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评估结论是根据二级指标等级的数量来确定的。二级指标的等级是由观测点的等级及其权重值经过综合考虑而得出的。而现行评估方案中观测点的累计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在观测点的等级(A、B、C、D)未赋值的情况下,二级指标等级的确定随意性较大。因此,笔者认为,应简化观测点的累计过程,并对观测点的等级(A、B、C、D)进行科学赋值,通过计算得出二级指标的等级,避免个别专家人为的随意性,使评估结论更科学、更准确。4高校的定位。高校定位学校定位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拟定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学校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估方案》对学校评估考察的重要指标。然而,事实上学校定位并不是由学校自主制定的,而是由政府教育方针和政策所指引形成的。这使得我国高校定位先后出现两种趋势:一是高校定位的缺失。高等学校定位应该是高校主体行为,但是我国自建国初学校与政府就形成了一种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学校没有充分的自主权,造成高校定位的缺失。二是高校定位的趋同。随着扩招与合并等高等教育政策措施的实行,我国为数众多的高等学校在办学定位上出现了较大偏差。许多高等院校定位趋同、职能错位。具体表现为职业性的往学术性上靠,专科的升本科,教学型的取向研究型,招了硕士的一定还要招博士,有博士点的还要招博士后,还要成立研究生院等等。究其原因,是国家对学校的投入及其社会地位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层次,从而强烈地激发了学校的升级情结。另外,人才市场的发育不充分、不健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难以从人才市场上得到充分的反映。可以说,学校在上挤下压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定位并没有多少发言权。因此,避免千校一面的状况任重道远。5学状态整体评估,突出学科特点特色项目是《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在评估结论的“良好”等级条件中要求有特色项目,“优秀”等级条件中要求特色鲜明,否则不能被评为“优秀”。因此,特色项目对于学校取得优异成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教学评估是对学校教学状态的整体评估,就一般性挖掘学校的整体特色,如办学传统、大学精神等,而忽视人才教育模式、学科、专业等方面的特色。评估方案中也明确界定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它学校的独特风貌。对于办学时间长,有历史积淀的学校,这样做并不难,而对于新建立的或新升格的或新合并的院校则难以有明确的整体特色。尤其在当前办学中同型化趋势严重的形势下,多数学校难以说明自身的独特之处,对于自身特色的挖掘更是难上加难。这就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同模式:一是某些知名学校的人文精神、行知精神、名人效应;二是部属学校培养精英人才;三是省属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四是一些老字号大学的优良传统;五是革命老区学校的爱国主义;六是边远地区学校的艰苦奋斗精神等等。上述特色已不再是某个学校特有的优于其它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评估方案》对于特色的界定有待商榷。6学校对两大经费的内涵的理解问题教学经费中的四项教学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在具体统计时,财务统计科目与评估统计的口径并不完全相符。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对学费收入与四项经费的内涵进一步理解,以便对财务科目进行正确分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财务分类和统计的工作量。作者建议可否将教学经费与财务科目协调一致,由评估专家在财务报表中直接查看,没必要反复确认和争论哪些该统计哪些不该统计的问题。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工作量、明确统计范畴,还可避免非教学经费项目混入教学经费中统计,如实验室和实习场所的水电费和灌溉费,以及教师讲课酬金和学生奖学金等。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经费统计的准确性和统一性。7背景材料的定义材料展示是专家进校考察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按照评估指标体系,依据评估等级标准,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撰写陈述性文字材料,即自评综述或自评依据。作为说明的支撑材料一般都附在自评综述后面。作为支撑材料依据和来源,叫背景材料。背景材料是不需要加工的原始材料,可放在展室内展出,有的则放在原处,只提供材料的目录和存放地点。背景材料是专家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核实时才调阅的材料或学校不便对外公开的材料。背景材料包括党政重要文件与论著、校舍平面图、经费账目、专业与课程相关材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等。背景材料面广量大,名目不确定,收集和统计的工作量大,国家评估部门是否考虑予以限定,明确背景材料的纲目。对哪些要集中展示,哪些要放在原处进行考察予以说明,这样做可减少被评学校的工作量,减少对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的影响。8考察对象是学校主要学三个符合度是评估方案的指导思想,也是专家组进场考察学校的指导思想,评估的实质就是检验学校的三个符合度。作者质疑仅通过国家专家组对学校几天的评估考察能否认定学校的三个符合度。根据三个符合度的内容和要求,国家专家组对学校进行考察的内容涉及面广,考察项目的时间跨度大。既要对学校现阶段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考察,还要对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进行考察;既要考察社会在特定阶段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还要考察毕业生的质量是否符合社会某一阶段的需求。实际上,学校现有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工作状态培养出的人才质量,要等待一个培养周期后的若干年才能得到反馈。因此,笔者认为,对学校三个符合度的认定至少要通过一个培养周期的考察才可以认定。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考察的只是学校近三年的教学情况。这样的考察范围及其结果不可能全面检验学校三个符合度的真实情况,可信度不高。建议国家评估部门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发展沿革、各个发展阶段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通过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进行全面考察。9评估方面的特殊性《评估方案》已经对医药类、财经类和师范类高等学校部分评估指标进行了调整说明。调整说明部分纠正了对于艺术类、体育类和医学类评估的偏差,但还是有更多的问题有待提出和解决,还需要有较大的说明和解释。如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估的特殊性。到目前为止,国家评估部门对艺术类、体育类和医学类的评估标准还没有明文确定,只给出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对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类、体育类和医学类专业的评估,已经涉及到师资共享、教学设施共用和科研仪器共享等问题。如何确定相应的共用和共享比例,是按照学生人数和课时比例?还是学生对相应条件和设备仪器的使用百分率?不明确这些问题,就会增加各被评高校人为因素对统计范畴、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影响,从而影响国家对艺术类、体育类和医学类评估信息的准确把握,也最终将会影响国家的政策导向。10最终评定的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1号文件)说明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通过学校自评,专家组进校考察后给予评定等级,最后经过国家评估中心大评委确定给出最后结论。无论是学校自评,还是专家组进校考察,其依据都是上述方案及其标准。自评是学校按照方案及其标准进行自我评定,国家专家组也是按照同一标准对学校进行全面考察并集体讨论后给予评定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