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1·min-12、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3、常温下,将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A.c(CH3COO-)>c(Na+) B.c(CH3COO-)<c(Na+)C.c(CH3COO-)=c(Na+) D.无法确定c(CH3COO-)与c(Na+)的关系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Fe B.BaSO4 C.NH3 D.C2H5OH5、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3 C.1s22s22p2 D.1s22s22p63s23p46、鱼雷采用Al-Ag2O动力电池,以溶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2Al+3Ag2O+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g2O为电池的正极 B.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Al极C.Al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 D.溶液中的OH-向Al极迁移7、机动车尾气中含NO,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CO可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②则,x为()A.-744 B.+744 C.–372 D.+3728、K2FeO4是新型的净水剂与消毒剂,它属于A.化合物 B.氧化物C.单质 D.混合物9、最近《科学》杂志评出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仅适用于纯水 B.水的电离需要通电C.升高温度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 D.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10、已知:△G=△H-T△S,当△G<0,反应能自发进行,△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生产合成气的反应:C(s)+H2O(g)=CO(g)+H2(g)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下列对该反应过程的ΔH、ΔS判断正确的是()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11、常温下,CO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0.03mol·L-1,其中三分之一的CO2转变为H2CO3,H2CO3仅有0.1%发生如下电离:H2CO3H++HCO3-,该则溶液的pH值约是A.3B.4C.5D.612、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信息科学、航空航天、建筑及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含硅材料的是A.水泥 B.钢化玻璃 C.光导纤维 D.铝合金13、常温下,pH=8与pH=10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1:100混合后,溶液中c(H+)接近A.10-10B.10-8C.2×10-10D.2×10-814、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A.Na+的轨道表示式:B.Na+的结构示意图: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D.Na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s115、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A.amL B.(50―a)mL C.大于(50―a)mL D.大于amL16、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g)和O2(g),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196kJ/mol。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反应时间/minn(SO2)/moln(O2)/mol02151.2100.4150.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υ(SO2)=0.08mol/(L·min)B.保持温度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2molSO2(g)和0.2molSO3(g)时,υ正>υ逆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5mol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SO3的转化率为40%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78.4kJ的热量17、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苯酚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乙醛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酸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8、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I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υ(B)=0.04mol•L-1•min-1B.图Ⅱ所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C.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重新达到平衡前υ正>υ逆D.200℃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小于50%19、下图A、B是等体积容器,K是开关,活塞可以左右移动。在一定温度下,关闭K,向A中通入一定量的NO2。发生:2NO2(g)N2O4(g);△H<0。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打开K,体系中气体颜色先变浅、然后略加深B.打开K一会,再关闭它,向右推动活塞,最后A容器的气体颜色比B的浅C.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打开K一会,再关闭它,把A容器加热,A中气体颜色比B中深D.打开K一会,再关闭它,向B中通入氩气,B中气体颜色不变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C.用0.20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mol/L盐酸、③0.1mol/L氯化镁溶液、④0.1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21、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要释放20m3的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 B.“可燃冰”是水变油,属于化学变化C.“可燃冰”将成为人类的后续能源 D.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巨大体积的“可燃冰”2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1LpH=1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的个数为0.1NAB.25℃时,浓度为0.1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HCO3-数小于0.1NAC.标准状况下,NA个HF分子所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D.1mol(NH4)2Fe(SO4)2·6H2O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5N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1)写出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2)B中官能团名称_______。(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检验C中官能团的方法是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B与D制取乙酸乙酯需要三种药品①浓硫酸②乙酸③乙醇,加入三种药品的先后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24、(12分)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C、E同主族。(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2)E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元素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C、D还可形成化合物D2C2,D2C2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实验小组探究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设计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1】装置实验现象左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灯泡亮右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镁条、铝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1)实验1中,电解质溶液为盐酸,镁条做原电池的________极。【实验2】将实验1中的电解质溶液换为NaOH溶液进行实验2。(2)该小组同学认为,此时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实验2实际获得的现象如下:装置实验现象i.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镁条表面无气泡,铝条表面有气泡ⅱ.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经零刻度后继续向左偏转。镁条表面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逸出,铝条表面持续有气泡逸出(3)i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O2,则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4)ii中“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3和实验4】为了排除Mg条的干扰,同学们重新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3和实验4,获得的实验现象如下:编号装置实验现象实验3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10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实验4煮沸冷却后的溶液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3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5)根据实验3和实验4可获得的正确推论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上述两装置中,开始时铜片表面得电子的物质是O2B.铜片表面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长短与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关C.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为H2D.由“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能推测H+在铜片表面得电子(6)由实验1~实验4可推知,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与________等因素有关。26、(10分)硫代硫酸钠又称大苏打,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现有某种硫代硫酸钠样品,为了测定该样品纯度,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配制:称取该硫代硫酸钠样品,用________(填“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或“自来水”)在烧杯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再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全部转移至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处,改用______定容,定容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切。(2)滴定:取的(硫酸酸化)标准溶液,加入过量,发生反应:,然后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重复实验,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为。①取用硫酸酸化的标准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②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3)样品纯度的计算:①根据上述有关数据,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②下列操作可能使测量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盛装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B.锥形瓶中残留少量水C.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27、(1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请填空:(1)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3)试管b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A.中和乙醇和乙酸B.反应掉乙酸并吸收乙醇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4)试管b中的导管未插入液面下,原因是_______,若要把试管b中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28、(14分)已知H2O2、KMnO4、NaClO、K2Cr2O7均具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Cu2+、Fe2+、Fe3+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别为6.4、9.6、3.7。现有含FeCl2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________(填序号)。A.K2Cr2O7B.NaClOC.H2O2D.KMnO4(2)物质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氧化剂X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氧化剂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____________。29、(10分)已知t℃时,0.01mol/LNaOH溶液的pH=11,0.1mol/L的HA溶液中c(H+)/c(OH-)=109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_____,0.1mol/L的H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_____。(2)在室温下,将pH之和为14的NaOH溶液和H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_____(填“酸”“碱”或“中”)性。(3)在室温下,蒸馏水稀释0.01mol/LHA溶液时,下列呈减小趋势的是_____。A.水的电离程度B.c(HA)/c(A-)C.溶液中c(H+)和c(OH-)的乘积D.溶液中c(A-)·c(HA)的值(4)室温下,取pH=2的盐酸和HA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①图中表示HA溶液pH变化曲线的是____(填“A”或“B”)。②设盐酸中加入Zn的质量为m1,HA溶液中加入Zn的质量为m2,则m1_____m2(填“>”“<”或“=”)。(5)室温下,取0.01mol/L的盐酸和HA溶液各100mL,分别滴加0.01mol/L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前者____后者(填“>”“<”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题目详解】A项:根据图示可知:在50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是相等的,故A正确;B项:溶液酸性越强,即pH越小,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C项:根据图示可知: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C错误;D项:pH=10时,在20-25min,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D错误;故选A。2、C【题目详解】某反应的ΔH=+100kJ·mol-1,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100kJ·mol-1,正反应的活化能应大于100kJ·mol-1,无法确定逆反应的活化能大小,故选项C正确。3、C【题目详解】常温下,将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H+)+c(Na+),溶液pH=7,c(OH-)=c(H+),因此c(CH3COO-)=c(Na+),故C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题目点拨】应用电荷守恒和溶液pH=7结合思考。4、B【题目详解】A.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B.BaSO4是盐,属于电解质,故B符合题意;C.NH3是非酸性气态氢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D.C2H5OH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5、A【题目详解】核外电子排布:A.1s22s22p63s23p1B.1s22s22p3C.1s22s22p2D.1s22s22p63s23p4,则A为Al、B为N、C为C、D为S,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l>C>N,Al>S,故Al原子半径最大,即A的原子半径最大,故选A。6、B【分析】A.该原电池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为负极,则AgO为正极;B.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C.失电子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题目详解】A.该原电池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l为负极,Ag2O为正极,A正确;B.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Al是负极、Ag2O是正极,所以电子由Al通过外电路流向Ag2O,B错误;C.失电子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l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C正确;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OH-向Al极迁移,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正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各个电极发生的反应、电子流向、离子流向即可解答,易错点是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判断。7、C【题目详解】已知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可得的,故答案为C。8、A【题目详解】根据物质分类,K2FeO4是高铁酸盐,属于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9、C【题目详解】A.水的离子积适用于一切水溶液,不光适用于水,故A错误;B.水的电离不需要电,但是电解过程需要通电,故B错误;C.水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升高温度使水的离子积增大,故C正确;D.不水解的盐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C。【题目点拨】考查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向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向溶液中加入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能促进水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溶液的pH变小;注意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10、C【题目详解】反应C(s)+H2O(g)=CO(g)+H2(g)该反应熵增加△S>0,根据△G=△H-T△S,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选C。11、C【解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饱和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计算生成的碳酸的浓度,根据碳酸的浓度和电离度计算氢离子浓度,pH=-lg[c(H+)]。【题目详解】CO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0.03mol•L-1,其中1/3的CO2转变为H2CO3,而H2CO3仅有0.1%发生如下电离,所以氢离子的浓度为:0.03mol/L××0.1%=10-5
mol/L,所以pH=5。故选C。12、D【题目详解】钢化玻璃、水泥中含有硅酸钠、硅酸钠,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都含有硅材料,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不含硅材料,综上所述,答案为D。13、A【解题分析】先计算混合后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再根据c(H+)=Kwc【题目详解】常温下,pH=8的NaOH溶液中c(OH-)=1×10-6mol/L,pH=10的NaOH溶液中c(OH-)=1×10-4mol/L,设两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L和100L,将两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OH-)=1×10-6mol/L×1L+1×10-4mol/L×100L1L+10014、A【解题分析】A.轨道表示式用一个方框或圆圈表示能级中的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2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内,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Na+的轨道表示式:,选项A错误;B.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选项B正确;C.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写为[Ne]3s1,选项C正确;D.Na为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1,选项D正确;答案选A。15、C【题目详解】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满刻度在下端,滴定管刻度值从上到下刻度逐渐增大,滴定管满刻度以下还有一段空间没有刻度,50mL滴定管中实际盛放液体的体积大于50mL,因此,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还有满刻度以下的溶液一并放出,总量超过(50–a)mL,故选C。16、C【解题分析】根据第10、15分钟SO2和O2的量确定此时反应达到平衡。【题目详解】A.前5min的平均速率为v(SO2)=(2-1.2)÷2÷5=0.08mol·L−1min−1,故A正确;B.保持温度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2molSO2(g)和0.2molSO3(g),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故B正确;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与上述平衡为等效平衡,SO3的转化率为40%,现加入1.5molSO3,压强减少,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SO3的转化率大于40%,故C错误;D.此情况与上述平衡为等效平衡,生成0.8molSO2,根据反应2SO3(g)2SO2(g)+O2(g)∆H=+196kJ·moL−1可知,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的热量196÷2×0.8=78.4kJ,故D正确。故选C。17、C【题目详解】A.-OH与苯环相连,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够与NaOH反应;而-OH与-CH2CH3相连,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不与NaOH反应,能够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故A不选;B.苯不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当苯环上连有甲基时,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由于苯环影响使侧链甲基易被氧化,故B不选;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而乙烷中是碳碳单键,是化学键的不同,而不是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故C选;D.乙醛中,碳氧双键和H原子相连,能发生加成反应,而在乙酸中,碳氧双键和-OH相连,由于羧羟基对碳氧双键的影响,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够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故D不选;故选C。18、D【题目详解】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υ(B)=(0.4-0.2)mol÷2L÷5min=0.02mol•L-1•min-1,A错误;B.据图Ⅱ可知温度升高时C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由图I可知0~5min内A、B、C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依次为0.4mol、0.2mol、0.2mol,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当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投料,达到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最大,故a=2,B错误;C.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因为容器的体积没有改变,且He是稀有气体不参与发应,反应中A、B、C的浓度不变化,故速率不变,C错误;D.图Ⅰ中平衡时混合物中A的体积分数为×100%=50%,200℃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假设容器体积可以变化,将与图Ⅰ所示的平衡构成等效平衡,A的体积分数仍为50%,但容器体积不变,故须将容器体积缩小,相当于增压,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体积分数将变小,即小于50%,D正确;故答案选D。19、B【解题分析】A.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打开K,各物质浓度同倍数瞬间减小,体系中气体颜色变浅,此时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NO2浓度略有所增大,颜色再略加深;B:向右推动活塞,相当于增大各物质浓度,A体系各物质浓度增大,颜色加深,即使平衡右移,颜色略微变浅,但也不能改变“最后A容器的气体颜色比B的深”这个结果;C:A容器加热,平衡左移,A中气体颜色比B中深;D:向B中通入氩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所以B中气体颜色不变20、C【题目详解】A、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所以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A错误;B、NaHA溶液的pH<7也可能是弱酸,因为HA-离子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当电离平衡大于水解平衡时,溶液也显酸性,B错误;C、NaOH与CH3COOH完全中和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如果溶液呈中性,说明碱的量少,所以酸未被完全中和,C正确;D、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可知,溶液中c(Ag+)或c(Cl-)越大,AgCl的溶解度越小,所以Ag+浓度:①>④=②>③。答案选C。21、B【题目详解】A.甲烷是碳氢化合物属于烃,正确;B.水不能变油,违背了客观事实,水中不含有C元素,错误;C.可燃冰贮量大,为人类的后续能源,正确;D.属于基本常识,正确。【题目点拨】22、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1LPH=1的HCl中,由HCl电离出的H+个数为0.1NA,而H2O电离出的H+可忽略不计,A项错误;B.没有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溶质微粒数,B项错误;C.在标准状况下,HF为液态,无法通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体积,C项错误;D.1mol(NH4)2Fe(SO4)2晶体中包含有2molNH4+,1molFe2+和2molSO42-,共5mol离子,即离子数为5NA,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有关计算。【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有关计算等知识。该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①只给出物质的体积,而不指明物质的状态,或者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不为气体,所以求解时,一要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不为标准状况无法直接用22.4L·mol-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n;二要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态,若不为气态也无法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得n,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②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质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③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过程。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加成反应羟基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③①②【分析】由转化可知,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B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C为CH3CHO,B与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可知D为CH3COOH,制备乙酸乙酯时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后加乙酸,提高乙酸的利用率。【题目详解】(1)反应①是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是,碳碳双键转化为-OH,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2)B为乙醇,官能团为羟基;(3)C的结构简式为;(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5)检验C中官能团醛基的方法是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醛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制备乙酸乙酯时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后加乙酸,提高乙酸的利用率,则加入三种药品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24、二ⅤAH2SO3、H2SO4S2-O2-Na+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分析】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为氢元素;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说明其最高价为+5,为氮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说明为氧元素;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说明D为钠元素;C、E同主族,说明E为硫元素。【题目详解】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为氢元素;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说明其最高价为+5,为氮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说明为氧元素;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说明D为钠元素;C、E同主族,说明E为硫元素。(1)B为氮元素,在第二周期第VA族;(2)E为硫元素,其氧化物由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2SO3、H2SO4;(3)氧离子、钠离子和硫离子中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分析,半径顺序为S2->O2->Na+;(4)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表示为:;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题目点拨】掌握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注意离子化合物的书写方法,左侧写原子的电子式,右侧写化合物的电子式,并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向。25、负指针向左偏转,镁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O2+2H2O+4e-4OH-Mg放电后生成Mg(OH)2附着在镁条表面,使Mg的放电反应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或:随着反应的进行,铝条周围溶液中溶解的O2逐渐减少,使O2放电的反应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ABC另一个电极的电极材料、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溶解的O2【解题分析】(1).Mg的活泼性大于Al,当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时,Mg为原电池的负极,故答案为:负;(2).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Al为原电池的负极,Mg为原电池的正极,镁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再结合实验1的现象可知,电流计指针由负极指向正极,则实验2中的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故答案为:指针向左偏转,镁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3).i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O2,在碱性溶液中,氧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O2+2H2O+4e-=4OH-;(4).因Mg放电后生成的Mg(OH)2附着在镁条表面,使Mg的放电反应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铝条周围溶液中溶解的O2逐渐减少,使O2的放电反应也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故答案为:Mg放电后生成Mg(OH)2附着在镁条表面,使Mg的放电反应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或随着反应的进行,铝条周围溶液中溶解的O2逐渐减少,使O2放电的反应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5).根据实验3和实验4的实验现象可知,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说明铜为正极,A.上述两装置中,开始时溶液中溶解的O2在铜片表面得电子,导致开始时铜片没有明显现象,故A正确;B.因开始时溶液中溶解的O2在铜片表面得电子,所以铜片表面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长短与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关,故B正确;C.当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反应完后,氢离子在铜片表面得到电子,产生的气泡为H2,故C正确;D.因铝条表面始终有气泡产生,则气泡略有减少不能推测H+在铜片表面得电子,故D错误;答案选ABC;(6).由实验1~实验4可推知,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与另一个电极的电极材料、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溶解O2的多少等因素有关,故答案为:另一个电极的电极材料、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溶解的O2。26、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胶头滴管甲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94.8%A【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溶解样品时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配制过程中将溶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溶液至容量瓶中,然后加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2)①具有氧化性,用酸式滴定管盛放;②滴定到终点时,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到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3)①依据,得关系式进行计算。【题目详解】(1)由于硫代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故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溶解样品时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配制过程中将溶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溶液至容量瓶中,然后加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2)①具有氧化性,用酸式滴定管盛放,选仪器甲;②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3)①据,得关系式,n()===mol,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94.8%;②A.盛装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直接盛放硫代硫酸钠溶液,使所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偏大,使测定结果偏低;B.锥形瓶中残留少量水,不影响滴定结果;C.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使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偏低,样品总质量是10.0g,使测定结果偏高;故答案为:A。27、加碎瓷片,防止暴沸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取代反应)BC防止倒吸分液【分析】(1)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2)试管a中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为酯化反应;(3)根据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进行解答;(4)乙酸和乙醇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插入液面以下容易发生倒吸现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混合物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将其分离。【题目详解】(1)加热液体混合物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试管a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为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所以BC正确,故答案为:BC;(4)吸收乙酸乙酯的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应该放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若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混合液分层,可以利用分液操作分离出乙酸乙酯,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分液。28、C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Fe3++3H2OFe(OH)3+3H+、CuO+2H+===Cu2++H2O[或Cu(OH)2+2H+===Cu2++2H2O等]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因为CuCl2溶液直接蒸发会因铜离子水解而得不到CuCl2·2H2O晶体【解题分析】(1)根据再氧化亚铁离子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则最适合本实验的氧化剂是双氧水,K2Cr2O7、NaClO、KMnO4均会引入杂质,答案选C;(2)物质Y是消耗氢离子,调节溶液的pH,同样是不能引入新杂质,则Y可以是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3)加氧化剂X与氢离子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是:CuO+2H+=Cu2++H2O或Cu(OH)2+2H+=Cu2++2H2O或CuCO3+2H+=Cu2++CO2↑+H2O或Cu2(OH)2CO3+4H+=2Cu2++CO2↑+3H2O、Fe3++3H2OFe(OH)3+3H+等;(4)加氧化剂X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5)因为CuCl2溶液直接蒸发会因铜离子水解而得不到CuCl2·2H2O晶体,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机构安全教育课
- 2025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租赁合同
- 2025订购茶叶合同模板
- 2025版合同:国内许可合同的格式
- 2025年房屋买卖合同
- 2025建筑工程补充合同
- 2024-2025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供气合同常用范本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
- 2025标准技术咨询合同范本
- GB/T 4909.2-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 DB11-T 065-2022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肌肉注射操作评分标准
- 配电箱验收记录表
- DB11-T1788-2020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
-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课件讲解
- GB∕T 23524-2019 石油化工废铂催化剂化学分析方法 铂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宝宝生日祝福可爱卡通电子相册PPT模板
-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应注意的问题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人一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