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儒、墨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儒、墨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为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摘编自冯立鳌《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材料二: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儒家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子以及儒家的小旮旯。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摘编自宋志坚《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守护主流社会贵族阶层家族利益的需要,儒家制定礼仪制度,提倡崇拜祖宗先圣,倡导平等仁爱。B.墨家主张利人利他,倡导非攻,主张尚贤使能,都表达了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C.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王充抓住该核心问题,揭示了墨家思想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D.孔子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态度来对待“鬼神”,这充分表明他并不是一个很坚定的无神论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墨两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因而使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B.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由此可见,儒墨两家在思想上也有相同之处。C.无论是对于儒家还是墨家,就有鬼无鬼、厚葬薄葬之事,王充《论衡》的《薄葬》篇对他们均有批评,但批评的问题不同。D.以丧葬问题为焦点儒墨之争,在中国思想史上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3.中华文化充满了辩证智慧,辩证思想倍受诸子推崇,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这一点的一项是()A.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D.二道相因,生中道义。4.简要分析材料二论证特点。5.结合材料,试探究“墨术”难以流传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鼠疫(节选)加缪里厄的妈妈像平常一样静静地靠在客厅一角的椅子上,她喜欢在做完家务后来这里歇着,只剩团黄光微微闪烁在马路延伸的尽头,给深夜增添了一丝温暖。里厄的母亲静静坐着,望着窗外那空无一人的街。忽然她开口问道:“街灯会随着这场鼠疫一盏一盏熄灭掉吗?”“应该是的。”“哎,要是这样的话,冬天该多凄清啊!真希望能在那之前摆脱掉这场瘟疫。”“嗯,我也希望如此。”里厄附和道。听到里厄开口,母亲的视线转了过来然后凝视着他的额头。里厄意识到自己疲惫的脸色引起了母亲的担心,这段时间的劳累让他瘦了很多。“白天不顺吗?”“没,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和往常没什么不同!意思是来自巴黎的新型血清效果比第一批更差!死亡人数的统计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当天的会议上,疲惫不堪的医生提出:想要预防肺鼠疫的口对口传染必须要采用新的举措,省长批准了这项提议。其实他也不知道做什么是最好的,和往常一样,没有人知道这次会有什么效果。这时传来了门铃声。里厄朝母亲笑了笑,便开门去了。光线昏暗,里厄看到一个披着灰衣、狗熊模样的人站在灰暗的楼梯台前,那是塔鲁。里厄站在安乐椅后,示意塔鲁坐在书桌前。他们两人中间隔了一个电灯,除此之外,房间里再没有别的光源了。“我听说省政府准备搞一个市民救助组织,每位身体素质不错的男性都得参与进来。”塔鲁说。“情报搜集得不错呀。只是这组织能不能建成还不一定呢,大家意见很大,省长下不了决心。”“那如果采取自愿的形式呢?”“已经试过了,没什么成效。”“我的想法是超过政府,自行组织一个志愿防疫队。其实政府已经无法顾及我们了。我的朋友遍布很广,我和他们可以作为队伍的先期主力。”“我是肯定不会拒绝你的邀请的。我们现在急需专业人员打下手。我会帮你去省政府提议的。他们现在也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应该不会拒绝的。只不过……”里厄顿了下,清了清思绪,“只不过,您也知道,这是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我一定得问清楚了。您是否已经真的下定决心了?”塔鲁起了起身,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重新坐下,发丝在灯光下微微闪光。“那您是否信仰耶和华?”这并不算突兀的问题,可里厄没能马上开口回答。“我并不信仰他,不过这什么也说明不了。”塔鲁没有说话,只是倚在凳上笑了笑。“我想用问题来回答您的问题。”里厄轻轻一笑,算是同意了:“这确实是您的风格,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嗯。我想说的是,里厄,你明明就是一个拥有奉献精神的人,但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信耶和华呢?”里厄的脸依然处在灰暗之中。他告诉塔鲁,如果他相信耶和华是万能的,那可能就不会费力去干这些事了。其实,没有谁真的至死不渝、全心全意地信仰耶和华,大家内心深处都不相信有这样的耶和华存在。所以,里厄觉得自己正在逐渐接近真理,起码是这一点的真理:不要屈服于外界客观事物。里厄抬头望着塔鲁,塔鲁噘起嘴吹了个口哨。“我知道你肯定会觉得我口气太傲了。不过我没有骗你,这点骄傲是我仅剩的东西了。我根本不清楚最后会发生什么,更不清楚以后的路会走向何方。我现在所能看到的都是患病的人,我必须先赶快把他们治好。至于思考什么的,等病治好了再说吧,那时候我也自然会去想。没什么比治病更要紧的了。我所能做的就是保卫他们。”“可是,我还是想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场瘟疫的。”“就像您所说的那样,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失败。”塔鲁没有答话,默默看了里厄很久,接着站起身往门口走去,每一步都显得不轻松。里厄见状,马上起身走上去送他。楼道里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楼梯口处的灯不知怎么不亮了。还有一个小时就到凌晨了,此时城里除了点细微的动静和远处救护车的声响、安静得让人有些发毛。里厄把车发动,塔鲁也钻了进来。“塔鲁。我告诉您,您做这个事业有三分之二的概率会丧命。明天还是来我这打疫苗预防一下吧!”“医生,其实您也不是不知道,这是没说服力的。在一个世纪之前,波斯有座城市也染上了鼠疫,结果您也知道,除了那个日夜给尸体擦洗的人,没有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只是运气好,躲过了三分之二的死亡率。不过,我们确实要重新研究下这个问题了。”里厄的音量瞬间降了下来。车已经驶入了郊区,这里的街灯还是亮着的,但路上空无一人。(有删改)【注】耶和华,基督教崇拜的上帝。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里厄与妈妈的对话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人们盼望鼠疫早日结束的心理。B.里厄不相信耶和华是万能的,认为不应屈服于外界客观事物,这源于他面对灾难强烈的抗争精神。C.里厄一再强调“没什么比治病更要紧的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只顾眼前,没有长远眼光的人。D.省长“也不知道做什么是最好的”,一句话突出了鼠疫背景下人们手足无措和无计可施的现状。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采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里厄与塔鲁的对话让读者看到鼠疫下他们义无反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伟大形象。B.文中塔鲁“那您是否信仰耶和华”这一问题,既回答了里厄“是否下定决心组织志愿防疫队”这一问题,也引出下文对里厄的剖析。C.“塔鲁噘起嘴吹了个口哨”,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里厄医生关于“耶和华”的回答的认可,也从侧面衬托出里厄医生的伟大。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述,既有利于多角度展现鼠疫时期的社会图景,也便于真实直观地再现里厄医生的内心世界。8.小说首尾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9.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也再次面对新的挑战。面对战争、瘟疫等灾难,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一谈我们该如何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B.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C.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D.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室即周王朝,是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东周”,本文指东周。B.子是古代对对方敬称,有时也用以称呼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老子”。C.其实,古今同形异义,与《六国论》“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意思相同。D.稽首,跪拜礼,是九拜礼节中的一种,跪并拱手至地,头至地,通常为平辈之间日常礼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想要向东出兵进攻韩国的三川,进而取代周王室,他希望甘茂能够助他实现这一夙愿,并且表达出了实现想法的强烈愿望。B.在甘茂看来,要进兵三川,须先攻下宜阳,宜阳处在上党和南阳两地间,积聚了两地人力和财物,跋涉千里攻打宜阳十分困难。C.甘茂的一番说辞获得了武王的认可,武王表态说不会轻易地听信别人的议论,愿意和甘茂订盟,最终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D.甘茂虑事深远,出兵前已充分考虑到有可能面临的困境、危险,且未雨绸缪,这使得他不但保全了自己,并且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仪而贤先王。(2)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14.文章通过张仪、乐羊两个事例,想要说明什么?用曾子事例又想要说明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寻郭道士不遇白居易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①去不逢。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惟见一青松。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欲问《参同契》②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注]①朝元:道教徒朝拜老子,唐初追号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②《参同契》:指《周易·参同契》,是包含着系统的内外丹理论的养生著作,有明显的黄老道家特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特意从繁忙公务中抽身告假去访郭道士,可见对道家学说的痴迷。B.院中有白鹤,入门有青松,即使郭道士未出场,其不俗风骨已见一斑。C.这首诗以明白如话语言描绘道观清幽闲适的环境,清新又不乏飘逸。D.本诗以发问的方式结尾,表达出对道家从容的生活状态及心境的羡慕。16.有人说本诗寻人不遇,写满了遗憾之情,也有人说虽寻人不遇,亦已有所感悟,你支持哪种说法?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阐释。(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2)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山,指关塞山河,也指遥远的地方。该意象在唐宋诗文中经常出现,诗人往往借此抒发愁苦悲凄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盛金章,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大家。他在长兴灰岩中建立的蜒类化石带的研究,全面破解了二叠世碳酸盐岩划分和对比难题。在与国际学术界的交往中,盛金章一直秉持①的态度,他曾纠正了日本学界在地层工作中的错误。盛金章是一个②的人,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对于科学问题他从来不含糊,在科研方面永不止步。他③,被推荐为院士的时候,几次婉拒,他的信念就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不给别人找麻烦”。虽然自己不计名和利,但盛金章很愿意推荐学生和同事去争取一些奖项。很多得到过盛金章培养指导的科技人员,成为他的终生合作者和朋友。1991年5月15日,盛金章在自己70岁生日时曾写诗一首:“淡淡平平七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新苗喜看年年绿,万马奔腾蹄不休。”金章很喜欢数学家华罗庚生前说过的话:“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在于实。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也是盛金章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将毕生献给科学事业,不断追求进步、创造革新、求真务实。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