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老子》四章 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老子》四章 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老子》四章 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老子》四章 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老子>四章》第1课时总第____课时课标核心素养要求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以喻说理的论证方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等的关系,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老子凝练精妙、如歌如诗的语言。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传承其中的积极优秀之处。学习目标1.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并结合语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理解老子的思想。3.辩证分析道家文化在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意义。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老子的思想。学习过程教学笔记【课前演讲】【知识梳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车轮的中心位置,与辐相接),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和泥)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译: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企(踮起脚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显露)者不明,自是(正确)者不彰。自伐(自我夸耀)者无功,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长(长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通“形”,形体),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为,做)。(第二十四章)译: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刚强)。知足者富,强行(勤勉而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译:认识、了解他人叫作聪明,而认识、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明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其安易持(持守),其未兆易谋(谋划),其脆易泮(通“判”,分离),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细微的事物。);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蔂”,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动乱未发生时就治理。两臂才能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极高的土台,是从一堆泥土开始构筑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跨出第一步开始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慎(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译: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二、理解性默写:(1)《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三、文学文化常识1.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2..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3..毂,车轮中心的圆,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学习内容:《<老子>四章》第2课时总第____课时课标核心素养要求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以喻说理的论证方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等的关系,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老子凝练精妙、如歌如诗的语言。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传承其中的积极优秀之处。学习目标1.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并结合语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理解老子的思想。3.辩证分析道家文化在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意义。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老子的思想。学习过程教学笔记【课前演讲】【知识梳理】阅读课文,归纳概括每章内容。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第二十四章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第三十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第六十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告诫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靠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2.《<老子>四章》中提到了几组矛盾统一的概念,思辨性强,请尝试找出它们,并从中分析老子的态度及他对社会的辩证思考,完成下面的表格。矛盾统一的概念老子的态度相关章句“有”和“无”“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能发挥大作用,但被人忽视了。“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知人”和“自知”“知人”是智慧,“自知”是通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和“自胜”“胜人”是有力,“自胜”是坚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老子>四章》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①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②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③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强大的毅力。⑤做事要脚踏实地,从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始终如一。【拓展延伸】儒道之别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明确:结论不同。①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②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2.知识补充(1)《老子》在论述上的风格特点:①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抽象的哲理。作者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毂、陶器和房屋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②善用逆向思维,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这一特点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其逆向思维的体现。③行文简洁凝练,句句精警,如歌如诗,显出独特的魅力。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寥寥数语,即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哲理。(2)儒道互补是中国人的生存常态: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很好阐述儒道的关系。历史上历朝历代,大多数统治者,都以内用黄老,外示孔孟的治国方针,其实道家的无为思想一直影响着历朝历代,就好像每天都要喝水一样,因为每天都喝水,水就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常常只会欣赏到山的壮美,却忽略了水的智慧。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素材积累】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逝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先手棋”等。《老子》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