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检验-煤的元素分析测定_第1页
煤炭检验-煤的元素分析测定_第2页
煤炭检验-煤的元素分析测定_第3页
煤炭检验-煤的元素分析测定_第4页
煤炭检验-煤的元素分析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境二:煤炭检验任务七:煤的元素分析测定知识点:氮元素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氮元素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引言

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一、方法原理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加入混合催化剂和硫酸,加热分解,氮转化为硫酸氢铵。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氨蒸出并吸收在硼酸溶液中,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用去的硫酸量,计算煤中氮的含量。

1.混合催化剂:将分析纯无水硫酸钠32g、分析纯硫酸汞5g和分析纯硒粉0.5g研细,混合均匀备用;2.铬酸酐:分析纯;3.硼酸:分析纯,3%水溶液,配制时加热溶解并滤去不溶物;

4.混合碱溶液:将分析纯氢氧化钠37g和化学纯硫化钠3g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100mL溶液;

二、试剂

5.甲基红和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

a.称取0.175g分析纯甲基红,研细,溶于50mL95%乙醇中;b.称取0.083g亚甲基蓝,溶于50mL95%乙醇中;将溶液a和b分别存于棕色瓶中,用时按(1+1)混合。混合指示剂使用期不应超过1周。6.蔗糖:分析纯7.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0.025mol/L。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约40mL蒸馏水。用移液管吸取0.7mL(相对密度1.84)分析纯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振荡均匀。标定时称取0.05g预先在130℃下干燥到恒重的优级纯无水碳酸钠放入锥形瓶中,加入50~60mL蒸馏水使之溶解,然后加入2~3滴甲基橙,用标准硫酸溶液滴定到由黄色变橙色。煮沸,赶出二氧化碳,冷却后,继续滴定到橙色。三、仪器、设备1.凯氏瓶:容量50mL和250mL;

2.直形玻璃冷凝管:长约300mm;

3.短颈玻璃漏斗:直径约30mm;

4.铝加热体:使用时四周围以绝热材料,如石棉绳等。5.凯氏球;

6.圆盘电炉:带有调温装置;

7.锥形瓶:容量250mL;

8.圆底烧瓶:容量1000mL;

9.万能电炉;

10.滴定管:10mL,分度值为0.05mL。

四、分析步骤1.在薄纸上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0.2g,精确至0.0002g。把煤样包好,放入50mL凯氏瓶中,加入混合催化剂2g和浓硫酸(相对密度1.84)5mL。然后将凯氏瓶放入铝加热体的孔中,并用石棉板盖住凯氏瓶的球形部分。在瓶口插入一小漏斗,防止硒粉飞溅。在铝加热体中心的小孔中放温度计。接通电源,缓缓加热到350℃左右,保持此温度,直到溶液清澈透明、漂浮的黑色颗粒完全消失为止。遇到分解不完全的煤样时,可将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磨细至0.1mm以下,再按上述方法消化,但必须加入铬酸酐0.2~0.5g。分解后如无黑色粒状物且呈草绿色浆状,表示消化完全。2.将冷却后的溶液,用少量蒸馏水稀释后,移至250mL凯氏瓶中。充分洗净原凯氏瓶中的剩余物,使溶液体积为100mL。然后将盛溶液的凯氏瓶放在蒸馏装置上准备蒸馏。3.把直形玻璃冷凝管的上端连接到凯氏球上,下端用橡皮管连上玻璃管,直接插入一个盛有20mL、3%硼酸溶液和1~2滴混合指示剂的锥形瓶中。玻璃管浸入溶液并距瓶底约2mm。4.在250mL凯氏瓶中注入25mL混合碱溶液,然后通入蒸汽进行蒸馏,蒸馏至锥形瓶中溶液的总体积达80mL为止,此时硼酸溶液由紫色变成绿色。

5.蒸馏完毕后,拆下凯氏瓶并停止供给蒸汽。插入硼酸溶液中的玻璃管内、外用蒸馏水冲洗。洗液收入锥形瓶中,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由绿色变成微红色即为终点。由硫酸用量(校正空白)求出煤中氮的含量。

6.空白试验采用0.2g蔗糖代替煤样,试验步骤与煤样分析相同。注:每日在煤样分析前,冷凝管须用蒸汽进行冲洗,待馏出物体积达100~200mL后,再做正式煤样。五、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中:N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氮含量,%;

c——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2——空白试验时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mL;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m——分析煤样的质量,g。空气干燥煤样的氮含量按下式计算:

六、氮含量测定的精密度氮含量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下表规定:表

氮含量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要求重复性限(Nad)/%再现性临界差(Nd)/%0.080.15情境二:煤炭检验任务七:煤的元素分析测定知识点:碳、氢元素的测定(重量法)碳、氢元素的测定(重量法)引言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图煤的结构模型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程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程度高的煤,氢含量小。图高岭土一、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图碳氢元素分析仪二、反应方程式1.燃烧反应2.对CO2和H2O的吸收反应煤+O2CO2+H2O+SO3+SO2+Cl2+NO2+N2+800℃催化剂…2NaOH+CO2=Na2CO3+H2OCaCl2+2H2O=CaCl22H2O.CaCl2

2H2O+4H2O=CaCl26H2O..Mg(ClO4)2+6H2O=Mg(ClO4)26H2O.3.消除硫、氯、氮对测定干扰的反应①三节炉(燃烧炉、催化炉、转化炉)4PbCrO4+4SO24PbSO4+2Cr2O3+O2

600℃4PbCrO4+4SO34PbSO4+2Cr2O3+3O2

600℃2Ag+Cl22AgCl180℃②二节炉(燃烧炉、催化转化炉)AgMnO4AgMnO2+O2

.2AgMnO2+2SO2+O2

Ag2SO4MnO2+MnSO4

500℃..2AgMnO2+2SO3

Ag2SO4MnO2+MnSO4

500℃..2AgMnO2+Cl2

2AgClMnO2

500℃..在燃烧管外部,用粒状二氧化锰去除氮氧化物MnO2+H2OMnO(OH)2

MnO(OH)2+2NO2

Mn(NO3)2+H2

O三、试剂和材料1.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2.无水氯化钙:分析纯,粒度2~5mm;

或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3.氧化铜:分析纯,粒度1~4mm,

或线状(长约5mm);

4.铬酸铅:分析纯,粒度1~4mm;

5.银丝卷:丝直径为0.25mm;6.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7.氧气:不含氢;8.三氧化钨图无水氯化钙9.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和化学纯高锰酸钾制备。

制法:图二氧化锰称取25g硫酸锰(MnSO4·5H2O),溶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之后加入100mL(1+1)硫酸,将溶液加热到70~80℃并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150℃左右干燥,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2mm的备用。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150℃左右干燥,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2mm的备用。10.氧化氮指示胶

制法:在瓷蒸发皿中将粒度小于2mm的无色硅胶40g和浓盐酸30mL搅拌均匀。在沙浴上把多余的盐酸蒸干至看不到明显的蒸气逸出为止。然后把硅胶粒浸入30mL、10%硫酸氢钾溶液中,搅拌均匀取出干燥。再将它浸入30mL、0.2%的雷伏奴耳(乳酸-6,9-二氨基-2乙氧基吖啶)溶液中,搅拌均匀,用黑色纸包好干燥,放在深色瓶中,置于暗处保存,备用。11.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当使用二节炉时,需制备高锰酸银热解产物。

制法:称取100g化学纯高锰酸钾,溶于2L沸蒸馏水中,另取107.5g化学纯硝酸银先溶于约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倾入沸腾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搅拌均匀,逐渐冷却,静置过夜。将生成的具有光泽的、深紫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在60~80℃下干燥4h。将晶体一点一点地放在瓷皿中,在电炉上缓缓加热至骤然分解,得疏松状、银灰色产物,收集在磨口瓶中备用。未分解的高锰酸钾不宜大量贮存,以免受热分解,不安全。1.碳氢测定仪四、仪器、设备碳氢测定仪包括净化系统、燃烧装置和吸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1)净化系统:包括以下部件:鹅头洗气瓶:容量250~500mL,内装4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气体干燥塔-1:容量500mL2个,一个上部(约2/3)装氯化钙(或高氯酸镁),下部(约1/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另一个装氯化钙(或高氯酸镁);流量计-2:量程0~15mL/min。(2)燃烧装置:由一个三节(或二节)管式炉及其控制系统构成电炉-15:三节炉:第一节长约230mm,可加热到(85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330~350mm,可加热到(800±10)℃;第三节长130~150mm,可加热到(600±10)℃。二节炉:第一节长约230mm,可加热到(85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130~150mm,可加热到(500±10)℃。每节炉装有热电偶、测温和控温装置。橡皮帽-3:(最好用耐热硅橡胶)或铜接头。燃烧舟-5:瓷或石英制成,长约80mm;燃烧管-6:瓷、石英、刚玉或不锈钢制成,长1100~1200mm(使用二节炉时,

长约800mm),内径20~22mm,壁厚约2mm;保温室:铜管或铁管,长约150mm,内径大于燃烧管,外径小于炉膛直径;(3)吸收系统:包括以下部件:吸水U形管-10: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进口端有一个球形扩大部分,内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除氮U形管-11:同二氧化碳吸收管图。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前2/3装二氧化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12:2个。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前2/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气泡计-14:容量约10mL。3.贮气桶:容量不小于10L。

2.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下口瓶:容量约10L。图分析天平图下口瓶1-气体干燥塔;2-流量计;3-橡皮帽;4-铜丝卷;5-燃烧舟;6-燃烧管;7-氧化铜;8-铬酸铅;9-银丝卷;10-吸水U形管;11-除氮U形管;12-吸二氧化碳U形管;13-保护用U形管;14-气泡计;15-三节电炉及控温装置吸收系统U形管连接顺序吸水U形管除氮氧化物U形管吸二氧化碳U形管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U形管中的氯化钙开始溶化并阻碍气体畅通;粒状二氧化锰一般使用50次左右应进行检查或更换;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的U形管做一次试验时其质量增加达50mg时,应更换第一个U形管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五、结果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碳、氢含量按下式计算:Cad----空气干燥基煤样的碳含量,%;Had----空气干燥基煤样的氢含量,%;m1----吸收二氧化碳管的增量,g;m2----吸收水分管的增量,g;m3----水分空白值,g;m----煤样的质量,g;0.2729---将二氧化碳折算成碳的因数;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