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根底理论1编辑ppt导论目的要求1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2了解中医根底理论的组成局部3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开展简史4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5了解病、症、证的概念与区别2编辑ppt中医学是发祥于xx古代,建立在xx传统文化根底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根底,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3编辑ppt在世界医学史上,xx医药学有着辉煌的历史,16世纪之前一直遥居世界医学之先,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4编辑ppt华佗在东汉末年,约公元2~3世纪就创造了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成功进行腹部肿瘤和胃肠吻合术,而西方医学在19世纪40年代才使用乙醚全身麻醉,外科手术那么更晚,比华佗足足晚了1600余年。5编辑ppt华佗创制“五禽戏〞开创体操健身先河

6编辑ppt西晋时葛洪在?肘前方?中,就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7编辑ppt

xx最早记载用大豆、牛乳、松叶等富含维生素B1的天然物质治疗脚气病,比欧州人早1300多年;xx最早发现恙虫病,比日本人桥本伯寿1810年的发现早1400多年;8编辑ppt

xx最早用疯狗脑髓捣烂外敷防治狂犬病,而法国人巴斯德在19世纪的1885年才制成狂犬疫苗,比之晚了1500余年;xx的炼丹术,也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声。9编辑ppt中医学不仅在过去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年代,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而且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开展的今天,仍然发挥了西医无法替代的作用,其重要原因就是东方文化的魅力,中医学蕴藏着许多西方医学无法破解的科学内涵,如经络现象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其中包含了许多“超前科学〞的内容。10编辑ppt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患了“股骨头坏死〞,当时她在法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就诊,那边西医就建议说这个骨头已经不行了,应该换一个人工的髋关节。那时候,斯琴高娃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行走但考虑到西医治疗的创伤很大,为了能够继续从事演艺工作,斯琴高娃找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教授黄枢。黄教授运用中医手法为斯琴高娃实施治疗,再经过一些中药的调理和手法配合,斯琴高娃很快就能活动了,治好后又拍了?大宅门?等影响很大的影视剧。11编辑ppt2002年5月,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xxx在英国采访时因火车出轨而严重受伤,送进英国皇家自由医院的第一天,医院便发出病危通知,并诊断刘海假设“脑死亡〞。随后,xxx的家人将其转往北京宣武医院治疗。住院以后的两周,出现了败血症,高烧不退。因为她服用了大量的西药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只能停用抗生素而选用中药。中医给她用了醒神开窍、活血化瘀的中药,3天后高烧就退下来了;随后,由昏迷转向苏醒、会说话、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xxx感慨地说:“对于中医这次我感受很深,我觉得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我要好好看中医方面的书,多了解中医。〞12编辑ppt

我国当代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20多年之前曾说过:中医的合理内核一旦被揭破,整个现代科学都要改写。虽然改写的时代远未到来,可是,从中却透出了一线亮光。13编辑ppt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科学成就都被淘汰殆尽,成了明日黄花,唯一没有被淘汰、完整保存至今、仍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只有中医学。14编辑ppt

中医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自然科学仅存的熊猫,活的化石,它具有古代自然科学的全部本质特征,它完全未受近、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不依赖现代科学成就和手段,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仅凭自身在两千年以前创造的理论体系和两千年来不间断地积淀下来的经验,即能把握生命的规律,有效地治疗疾病。15编辑ppt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2)根底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3)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4)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16编辑ppt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开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1)古代解剖及生理现象的观察(2)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3)古代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渗透(4)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17编辑ppt2.中医学理论体系确实立战国,秦汉时期〔形成时期〕1.?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扁鹊?难经?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外感病〕?金匮要略?〔内伤病〕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4.?神农本草经?--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根底18编辑ppt1.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2.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李杲〔东垣〕—补土派张从正〔子河〕—攻邪派朱震亨〔丹溪〕—养阴派金元四大家(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开展19编辑ppt姓名派别学术观点代表著作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倡“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素问玄机原病式》张从正攻下派祛邪论“邪去则正安”《儒门事亲》李杲补土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朱震亨滋阴派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格致余论》20编辑ppt3、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开展时期〕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清.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张景岳:“阳非有余〞,“真阴缺乏〞;赵献可:重视“命门之火〞&.温病理论的创立明·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清·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薛生白?湿热条辨?&.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解剖错误、开展瘀血理论4、近代和现代21编辑ppt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2编辑ppt(一)整体观念

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对生理、病理、疾病防治的影响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生理、病理、诊治方面。以五脏为中心,以气血津液精为物质根底,以经络为联系通道,以心神来统驭。体系内/体系间、形神一体观。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对生理、病理、疾病防治的影响23编辑ppt道家的宇宙观如同老子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上不皎,其下不昧〞,“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都是在说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形而上者的“道〞。古人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24编辑ppt?黄帝内经?的元气说?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如?天元纪大论?:“臣積〔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珝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那么。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开展。

25编辑ppt气的特征古代哲学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形成和构建,同时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局部,使中医理论体系具有浓郁的古代哲学思想气息。气的一元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世界的本原,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到现在认识也不能说出世界的组成的均一,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等,别说什么暗物质等,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人之生,气之聚也〞〔?庄子·知北游?〕①抽象的概念。气是表示一切客观存在着的物质本体,是“体用不二〞和“实用理性〞的反映,这是气一词具有虚玄性和模糊性的原因。②化学物质概念。气与血同义,它就是蛋白质、气是由ATP聚集的能量物质。③物理概念。气是速度趋于无穷大的物质是光,是不受电磁干扰的场是电磁波,是能量流。④其他。气就是人自身所具有能力的表现,就是功能26编辑ppt黄帝内经的人与自然观?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相参相应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发生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那么而生长的,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那么伐其本,坏其真矣。〞27编辑ppt黄帝内经的人与自然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生天地之间,人必须要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滋养才能生存,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28编辑ppt黄帝内经的人与自然观人的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同样是由于人体气血对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响,以此到达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如果人们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就有可能产生病变。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那么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那么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那么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那么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就是一日之内、日夜之间,人体也会随天阳之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也会受到损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29编辑ppt30编辑ppt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观1、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2、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生理:春温、夏热—腠理开—汗多、尿少;秋凉、冬寒—腠理闭—尿多病理:春多温病、夏多泄泻;秋多疟疾、冬多伤寒。31编辑ppt3、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生理:人身的阳气早晨——生发日中——旺盛日西——渐衰夜半——入里病理: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32编辑ppt中医不仅认识到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以及昼夜晨昏給人体带来的影响,在一月之内,也同样受到影响。如?灵枢·岁露篇?说:“月满,那么海水西盛,人血气积,……月郭空,那么海水东盛,人气血虚……。〞指的是海水受月球绕地球旋转时产生吸引力的影响,出现潮汐涨落,而人体气血盛衰,亦受其影响。33编辑ppt中医学这一理论,逐步被现代“生物钟〞、“时间生物学〞所证实。如妇女月经周期平均是29.5天,一个朔望月是29.53天。卵巢黄体的形成也呈现出14左右的半月周期。34编辑ppt近年来时间生物学研究说明,日月的阴晴圆缺、昼夜的晨昏更替、四季的寒暑迭换,对人的血压、体温、情绪、智能,内分泌的调节、生老病死、药物作用的发挥等都有明显的影响35编辑ppt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的五大系统2、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气血津液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36编辑ppt3、功能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 脏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 脏的活动密切相关。 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37编辑ppt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依据。朱丹溪:“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有诸内必形诸外〞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上病下治,下病上治。38编辑ppt39编辑ppt

循心包经的神经性皮炎40编辑ppt41编辑ppt

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给以影响,常引起一些医学问题。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的心身健康亦有较大影响,常可引起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生。42编辑ppt中医学还揭示了许多疾病的社会根源,认为社会动乱,政治腐败,饥荒战乱,经济萧条,以及不良的习俗风气,都是导致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原因。这些都说明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43编辑ppt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1、社会的治与乱对人体的影响社会安定,有益健康:“太平之世多长寿人〞。社会动乱,有害健康:大兵之后必有大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2、人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影响身心健康:?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44编辑ppt

今天,随着工业的开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人类对自然宝库的大量开掘和利用,人类正面临着大气污染、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等问题。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古人所说的四时、地理环境变化的范畴。因此,我们应该在前人认识的根底上,结合今天实际,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及如何维持人与自然平衡的问题。

45编辑ppt另一方面,当今社会,随着交通、通讯事业的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变得非常方便;人们的物质生活〔包括夜生活〕、精神生活十分丰富;公司与公司之间,人与人之间竞争剧烈等等,与中医理论产生的年代相比,社会环境要复杂得多。因此,研究当今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如何适应这个社会环境,取得平衡,亦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46编辑ppt(二)辨证论治病—病:疾病,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邪正交争,阴阳失调,出现了具有一定开展规律的病理变化的全过程。如:肺痈等。症—症:病症、体征。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自觉或他觉的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即单个病症或体征,是疾病的现象而不是本质。如:头痛、发热、脉浮、舌淡苔白。证—证:证候,机体在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等要素,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如:风寒表实证。47编辑ppt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