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扬州慢》(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写作素材等) 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_第1页
《望海潮》《扬州慢》(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写作素材等) 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_第2页
《望海潮》《扬州慢》(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写作素材等) 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_第3页
《望海潮》《扬州慢》(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写作素材等) 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_第4页
《望海潮》《扬州慢》(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写作素材等) 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扬州慢》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情境默写、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形胜之地:指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2.柳烟花雾:形容春色迷濛的景象。3.参差错落:形容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错相间的样子。4.长江天堑:意思是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5.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练有力。6.桂子三秋:桂子的味道可以保留三个秋季。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人才等具有持久影响力和价值,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事物、技能、经验等具有长期稳定性和价值。7.高牙大纛: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8.竖卧烟霞:形容隐士的悠闲生活。9.烟霞痼疾: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10.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11.飞瓦清角:借指悲凉的乐曲。12.豆蔻词工:古文中用以表示文字功底好的优雅词汇,常用于书面语。13.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14.残垣断壁:垣,围墙。残存的、倒塌了的墙壁。形容衰败破旧的景象。也作断壁残垣。15.满目疮痍:疮痍,创伤。眼前看到的都是创伤。比喻到处是遭受破坏或灾害的景象。也作“满目疮痍”。二、文化常识1.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2.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代表作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4.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5.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6.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7.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8.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9.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10.姜夔,南宋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因曾居邻溪白石洞天,而自号“白石道人”,人称姜白石。他年轻时在诗、词、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尤以妙解音律填词著名。姜夔词具有“清空”和“骚雅”的特色,这首词正体现了姜夔作词追求“清空”“骚雅”的特色。张炎曾喻其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可见其词之精工天成。11.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12.至日:意思是指冬至、夏至,本词指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13.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14.淮左:淮河以东地区。宋在苏北和皖北(江淮及沿淮地区)分别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右多山,淮左多水。15.维扬:扬州的别称。《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后因截取二字以为名。16.豆蔻年华: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17.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18.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1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20.后人评《望海潮》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清·王闿运《湘绮楼评词》:此则宜于红氍上扮演,非文人声口。此时风池可望江潮。21.后人评姜夔及《扬州慢》近人王国维曾给予姜夔很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清人陈廷焯认为此词写得“兵燹后情景很逼真”;又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22.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李清照等。三、重点词语形胜:地理形势重要。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巘:山峰。清嘉:秀丽。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霁:雪过天晴。弥望:满眼。度:谱曲。少驻:稍作停留。工:工巧。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四、诗歌参考译文望海潮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烟雾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树木茂盛如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扬州慢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五、易错字挖空练习望海潮东南(),三吴都会,()自古繁华。烟柳(),风帘(),()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无涯()。市列(),户盈(),()豪奢。重湖()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弄(),泛夜(),()钓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夸。扬州慢()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初程。过春风十里。尽()青青。自胡马去后,()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吹寒。都在空城。杜郎(),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词工,()梦好,()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年年知为谁生。答案形胜钱塘画桥翠幕参差天堑珠玑罗绮竞叠巘羌管晴菱歌嬉嬉叟箫鼓吟赏凤池淮左少驻荠麦窥江废池清角俊赏豆蔻青楼难赋红药六、情境默写1.《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抓住“”和“”这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3.《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柳永认为,应该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有朝一日孙何应召进京,足可以在朝廷上向人夸耀自己的政绩。有关句子是“,”。4.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6.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7.《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都写到树木,而意境各异,前者“”写杭州之柔美清丽,后者“”写扬州衰败荒凉。8.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两句运用移情、拟人的手法表达人们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兵事的心情。9.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两句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莲的歌声。10.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用对比手法描写扬州,一边是昔日杜牧眼里的繁华,一边是自己眼前的凄凉,比如杜牧诗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眼前却是“”;杜牧称赏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如今却是“”。11.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扬州芍药甲天下”反衬“寂寞开无主”的荒凉,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12.古代诗人(词人)想象丰富,把汹涌波涛卷起的浪花比作雪,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又如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一句。答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2.市列珠玑户盈罗绮3.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4.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6.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7.烟柳画桥废池乔木8.废池乔木犹厌言兵9.羌管弄晴菱歌泛夜10.尽荠麦青青冷月无声1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2.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七、主旨归纳《望海潮·东南形胜》主要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扬州慢·淮左名都》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八、表现手法望海潮铺叙手法。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全方位展示杭州的繁盛、安乐、壮美、秀丽。点面结合。既有整体介绍,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又有细部聚焦,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读者对杭州的美好形成感性而深刻、全面且深入的认识,进而产生对杭州热爱、羡慕、向往之情。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虚实结合间展现了柳永式的豪放词风。互文的手法。“泛夜”“弄情”,互文见义,栩栩如生地描绘市民的欢乐神态,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扬州慢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情景交融。移情入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化实为虚。下片写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用典。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余音缭绕,余味不尽,《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九、相关名言1.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汉书)2.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书)3.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宋祁)4.惧危者,常安者也;忧亡者,恒存者也。(晋书)5.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6.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7.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白居易)8.有道之世,以人与国;无道之世,以国与人。(淮南子)9.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韩婴)10.存在得道而不在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淮南子)11.危亡不可以怨天,微弱不可以尤人。(葛洪)12.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13.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14.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15.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三略)十、素材运用1.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业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2.以史为鉴不忘本来矢志复兴开创未来今天是9月18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响起防空警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89年前,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拉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89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要铭记那段特殊的历史,加倍珍惜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信心和意志开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不忘历史,以史为鉴。俗话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屈辱,中华儿女从心底里发出了“不愿做亡国奴”的呐喊,十四载的浴血奋战,造成中国3500余万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元。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慷慨赴死,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上演了一幕幕英雄赞歌。中华民族历经了千难万险后,终于迎来了涅槃重生。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今天我们每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就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居安思危继续奋斗。增强实力,捍卫和平。“落后就要挨打”。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安不忘战,忘战必危。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才能捍卫和平。中国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国新办发表的《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中指出,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16名中国官兵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国军队始终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义力量。以史为鉴,就是要继续警钟“常”鸣,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将先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历史的悲剧不再发生。汲取力量,矢志复兴。“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纪念“九一八”、缅怀先烈,就是要从那段凝重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从那场悲壮的奋斗中获得深刻的警示与启迪,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铭记“九一八”,就是要汲取力量,矢志复兴,开创未来。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强大的正能量,把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片丹心化作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基因,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每个人的火热青春和智慧力量!“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历史的天空里,中国不屈不挠的精神光芒熠熠生辉;时间的长河中,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历久弥新。让我们铭记“九一八”,激荡爱国情,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实现,一定会实现!3.勿忘国之殇,吾辈当自强民族之殇,祭之以国。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了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惨痛的记忆。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南京大屠杀84周年祭,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永恒的国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百年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中国人民任人欺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烽烟虽散,但仍需警钟长鸣。每年的12月13日,全国各地都会以不同形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