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浙江省高三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_第1页
2021年6月浙江省高三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_第2页
2021年6月浙江省高三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_第3页
2021年6月浙江省高三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_第4页
2021年6月浙江省高三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6月浙江省高三高考真题

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2.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土壤

C.地形D.光照

【答案】1.B2.C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

作用下使得黄土高原产生崎岖不平的景观;黄土高原崎岖不平主要是受到外力侵蚀作用,B正

确。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到冰川侵蚀影响不大,C错误。与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无关,A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受到地形影响,植被多集中分布在

水土保持相对较好的低洼处,C正确。该处植被呈斑块状有序重复出现,与气温、土壤'光照

等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3.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

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

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地降水

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图层中,④⑦发生指示发生地质

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图层中④⑦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

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故答案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70080°

10°

图例

。水域

—板块边界

n岛屿

4.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A.生长边界海岭B.消亡边界海沟

C.消亡边界海岭D.生长边界海沟

5.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渔业资源枯竭③森林面积减少④两极冰川消融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4.A5.D

【4题详解】

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

边界处,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破坏对低地岛国的影响不大,①错误,AC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

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②错误,B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

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上升,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增加,

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低地岛国被淹没,③④正确,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全国甲乙丙T

人口增长率(%)3.4-1.74.52.64.2

第一产业7.213.24.68.211.0

三次产业

第二产业39.134.438.941.837.0

结构(%)

第三产业53.752.456.550.051.1

6.甲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7.四大地区中()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丙、甲、丁、乙

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答案】6.D7.B

【6题详解】

甲地区人口增长率最低且为负值,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是四个地区中最大的,说明该地区农业

在全国中地位比较重要,且2012-2919年间人口数减少的,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是负值,因此其人口减少应该是人口迁出导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甲地是东北地区,

D符合题意,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符合题意。故选D。

【7题详解】

结合表中数据,丙地人口增长率较低,说明人口增长较慢,结合上题分析,由于我国计划生育

政策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丙地经济应该不发达,对人口吸引力不大,丙应该是西

部地区;东部地区对人口吸引力大于中部地区,乙是东部地区,丁是中部地区。主导东部地区

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A错误。东部地区是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

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地区一乙'中部地区一丁、东北地区一甲、西部地区一丙,

C错误。东部地区一乙、西部地区一丙,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轻重工业较均衡,东北地区一甲

以重型工业为主,D错误。故选B。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

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一中游一下游一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

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景滩涂沙洲

百~1~+1~~1~~下游‘滨海

8.该类型小流域内()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

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9.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

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答案】8.C9.D

【8题详解】

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

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

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多沙地,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

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

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故选D。

【点睛】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要素,使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

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要素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

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流域的开发方向:基本原则一因地制宜、发

挥优势'注重环保。不同河段开发重点不同:上游河段注意水土流失情况,植树造林,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可发展旅游业;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可

布局高耗能产业;中游河段同样保持水土,兴建水库,防洪;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发展航运,灌溉农业'养殖业的开发,注意水污染问题。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A.柑橘'水稻B.苹果、小麦

C.甘蔗、玉米D.葡萄、土豆

11.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粮食危机

C.农业科技D.经济效益

【答案】10.A11.D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柑橘、葡萄和水稻属于亚热

带作物,因此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柑橘、水稻'葡萄,A正确。苹果、小麦、玉米、

土豆是温带作物,甘蔗是热带作物,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该农业带作物产量大,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能够提高经

济效益,D正确。国家政策和农业科技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C错误。美国经济

发展水平高,并没有出现粮食危机,B错误。故选D。

【点睛】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

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12.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

13.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2.C13.D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

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

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斐源开发,①正

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

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

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

确。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

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

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

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14.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

化有利于上海()

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②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

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详解】读图分析,长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上海集聚资金、技术和

人才等斐源,①正确;上海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并不会迅速扩大,②错误,AC错误。

区域间联系加强,会增强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即①③正确,B正确。长

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强化上海的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④错误,D错误。综上所述,

故选择Bo

【点睛】

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

图例*对外依存度口石油消耗总量

15.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B.生产量大幅提升

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D.生产量大幅减少

16.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5.A16.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X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A对,C不对。图中反映

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直接反映生产量的变化,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

提升或者减少,BD不对。故选A。

【16题详解】

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减少石油净进口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

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

降低对外依存度;②④对。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不能减少进口量,故①③不对。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X100%,

并且要注意设问中的“逐年”“大幅”等关键词。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

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个血白垩纪

M侏罗纪

区三叠纪

曲二叠纪

匚"1石炭纪

老巨泥盆纪

飞卜等高线

—断层线

17.该溪流()

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

18.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图例云白垩纪瓜侏罗纪衣三叠纪隧二叠纪匡固石炭纪日泥盆纪"断面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7.C18.B

【17题详解】

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读图,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

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C正确。该地形图等高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河流流向自北

向南,A错误。河流只会侵蚀地表,而断层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B错误。河流东西岸等高

线疏密程度接近,两岸地势接近,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18题详解】

读图,断层西侧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断层东侧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

造。向斜与背斜均经过三个岩层。B项'C项,②'③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东

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②图所示向斜经过三个岩层,③图所示向斜经过四个岩层,B正确,

C错误。①图所示岩层没有褶曲,不表示向斜与背斜构造,A错误。④图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

上凸,为背斜;东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

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

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圈。下图为某日杆影变化图,

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9.甲地位于()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

20.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一年中某时刻地面上昼夜状况与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

A.①B.②D.④

【答案】19.A20.B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描述,半圆以杆长为半径所绘,故可以得出其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影

子的方向,可得出,此时为二分日,则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可推得当地的纬度大约为45°N;

根据东北平原在40°N以北,华北平原大部分位于40°N以南,四川盆地位于30°N附近,珠

江三角洲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以推得答案为东北平原,A对,BCD不对。

[20题详解】

由于甲地位于45°N,则相同经度差之间的纬线长度往北逐渐减小,①④不对,②对;③不是

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③不对;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其左右两侧的经线应该是对称的,

②对。故选B。

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购物中心是集零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其内部布局除中高档品牌店、专卖

店外,一般还有大型超市。完成购物中心内布局大型超市的主要作用是()

A.提升服务档次B.增加消费客源

C.改善消费环境D.扩大服务范围

【答案】B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购物中心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大部分以全客群为消费群体,

故除了中高端商品及专卖店外,还需布局大型超市以增加客群覆盖,增加消费客源,B正确。

购物中心提升服务档次,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服务范围,但不是完成购物中心内布局大型超

市的主要作用,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图为战略性新

兴产业重点领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A.更加灵活和复杂B.更凸显交通运输的作用

C.更依赖自然资源D.更趋向市场广阔的地方

23.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影响有()

①减少政府投入②扩大进口规模

③促进科技创新④推进产业升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2.A23.C

[2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战略新兴产业包含多种工业门类,在产业布局上更加灵活和复杂,A正确。战

略新兴产业对于运输时效性的要求不紧迫,交通运输的作用并不凸显,B错误。战略新兴产业

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门槛,对自然资源依赖较小,C错误。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品并非完

全面向大众消费者,故无需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及政策支持,而战略新兴产业的

培育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及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进而拉动出口增长。综上所

述,①②错误,即ABD错误;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及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有利于促

进科技创新及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

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

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25.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A.①

【答案】24.D

[24题详解】

锋面位于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锋;乙地近地面是

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冷锋。“位于锋面上下的风

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甲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1.5米-2.0米之间,乙锋面风

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2.0米-2.5米之间。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以东北风为

主,不是西北风,锋上是西南风,A错误。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由偏北风变为西南

风,锋上西南风,B错误。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C错误。暖

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为暖锋过境,乙地为冷锋过境。由图中等压线a>b>c可知,③图中天气

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

正确;①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

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②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由④图

可知时乙风向为东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

【点睛】锋面气旋:通常是在中高纬度近地面,在地面上形成的低压受陆地物理性质等因素的

影响,其气压中心分布并不均匀和规则,这样在槽线的两侧必然出现风向并不一致的情况,因

此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的识读方法:1、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2、锋面只

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的

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

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

确定是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4、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

的判定:以上图为例,首先确定冷暖气团,在一个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

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然后再根据气旋

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

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图例

。城市

-----国界

-----省界

O水域

河流

沙漠

ao山脉

材料二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省级行政耕地面积(千公人均粮食产量(公

人口(万人)

区顷)斤)

甘肃26475377.0440

青海608290.1174

宁夏6951289.9540

数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

(1)与甘肃、宁夏相比,简析青海人均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2)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o从生产活动角度,说

明该问题的发生过程。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人均耕地少;高寒区域,耕地生产力低。

(2)荒漠化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在风力、流水的侵蚀下沙化。

(3)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优化配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局部地区略图、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

统计表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考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青海省耕地面积仅为290.1千公顷,远小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人口总量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致相等,说明人均耕地资源少;青海省位于地势海拔较高的青藏

高原,受到地形影响,气候以高寒为特征,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较为贫瘠,生产力低。

(2)图示地区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

漠化;当地居民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防风

固沙功能不断削弱,使地表岩石裸露,气候干燥条件下,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同

时流水侵蚀作用也进一步加剧荒漠化现象。

(3)图示地区深居内陆,大气降水较少,水资源紧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

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斐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在不同农业类型之间合理分配水资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

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图一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二为图一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三为西北太

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图例

----航线

O水域

、义河流

Q、七月

,玮加等压线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0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

,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_________(填方位)移动。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

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答案】(1)西南;南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理由:夏季航运

繁忙;海雾范围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海雾的形成及分布为材料,涉及雾的形成及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可知,当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根据

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月-6月,成雾

频次的等值线向低纬弯曲,即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

(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

冷却凝结成雾。当风力过大时,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输送的水汽量有限,

不利于形成海雾。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

水汽增多;且根据图中7月等压线可知,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流经北侧较

冷的海面易形成海雾,因此甲地夏季海雾频发;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

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结合上题可知,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南界往低纬延伸,表明夏季海雾范

围扩大。因此,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二

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城市

铝土矿

铁矿

常年河

时令河

降水量(mm)降水量(mm)

400

300

200

100

0

1357911(月)

巴马科达喀尔

图二

(1)从支流流量变化看,①河丁城以上河段支流多河,以下河段支流多

—河。从河流补给角度,说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

(3)指出图示区域矿产品运至港口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常年;时令;以雨水补给为主;丁城以上河段雨季较长,以下河段雨季较短。

(2)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3)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