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五第3课战国策目录序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五第3课战国策目录序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五第3课战国策目录序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五第3课战国策目录序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五第3课战国策目录序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战国策目录序1.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录序》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3.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辛弃疾《鹧鸪天》一、字词积累1.字音阙(quē)失谬(miù)误笃(dǔ)商鞅(yānɡ)孙膑(bìn)寤(wù)疵(cī)戒(jiè)泯(mǐn)2.通假字①而俗犹莫之寤也寤,同“悟”,醒悟,觉晓②《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阙,通“缺”,缺少,空缺3.一词多义(1)始eq\b\lc\{(\a\vs4\al\co1(①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副词,才,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动词,开始,③始余信圣贤之道,乃今知其不诚也名词,,当初,最初))(2)阙eq\b\lc\{(\a\vs4\al\co1(①《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动词,缺少,,空缺,②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名词,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损害))(3)尽eq\b\lc\{(\a\vs4\al\co1(①始尽得其书副词,全部,都,②草尽水竭则移动词,完,没有了,③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动词,达到顶点,④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动词,尽可能,尽量))(4)因eq\b\lc\{(\a\vs4\al\co1(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介词,依照,根据,②因其无备,卒然击之介词,趁着,③周因于殷礼动词,沿袭,④秦军解,因大破之连词,于是,就))(5)莫eq\b\lc\{(\a\vs4\al\co1(①莫善于是动词,没有什么,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4.词类活用邪说之害正也形容词作名词,正义的。5.古今异义①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古义:离,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②盖法者所以适变也古义:用来……的东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③不知道之可信古义:知,知道,懂得;道,规律,道理,思想。今义:懂得。④偷为一切之计而已古义:苟且。今义: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⑤偷为一切之计而已古义:暂时,权时。今义:全部;全部的事物。⑥其设心注意古义:措意。今义:把心思、思想放到某一方面。6.文言句式(1)状语后置句莫善于是(状语“于是”后置)(2)宾语前置句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宾语“自”前置)(3)被动句①而仁义之路塞(被堵塞)②则可谓惑于流俗(“于”表被动)(4)省略句臣访之(于)士大夫家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三《越州赵公救灾记》”2.写作背景《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代策士言论、活动的一部书,经西汉学家刘向整理编订,编为三十三篇。曾巩于嘉祐五年经欧阳修举荐充馆职,编校史馆书籍。作为儒家学者,曾巩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谋诈之行。基于这一思想,尽管是“目录序”,曾巩对于篇目的诠说却很简单,他把重点放在对战国策士谋诈之行的批判上。曾巩认为战国乱世,就是因为“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造成的。曾巩校勘《战国策》,其目的就是要拿它做一份反面教材:“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让世人对谋诈之术引为警戒。当然,曾巩之说不无偏颇,如忽视商鞅强秦之功,孙膑、吴起用兵之长、李斯的逐客之谏,他对于历史人物,有点“一言以蔽之”的味道,对于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用“一言以蔽之”的方法,就未免太简单化。3.相关知识曾巩为文的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先道德而后辞章,这是曾巩的一贯主张。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曾巩的文章同韩、柳、欧、苏各家相比,便显得质朴少文。韩、欧诸公虽也说过先道后文一类的话,但他们毕竟还是重视文采,曾巩则不很讲求文采。当然,曾巩虽然不讲文采,而文章却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曾巩文章的特色: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的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再有,曾巩的文章又是善于记叙的,其特点是条理分明,无不达之意。曾巩生前与身后,都不曾以诗见称。但他一生作诗也并不少,而且在有些诗中还抒发了不见于文的思想和情感。在文章里,曾巩不像欧阳修那样指陈时弊,而在诗中却有所涉及。如《胡使》诗中“斗食尺衣皆北输”“胡骑日肥妖气粗”,这是对北宋朝廷刮民髓赍盗粮的苟安政策的生动概括。剥夺百姓的衣食,养肥入侵的军马。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曾巩循循儒者,于此也不能不慨乎言之。曾巩一生,历任地方官职,鞠躬尽瘁,似乎没有什么抱怨。但在诗中,有时微露不满。如《人情》诗云: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天禄阁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早晚抽簪江海去,云将风月上扁舟。在这样一些诗里,曾巩流露了更真切的情感。曾巩不是诗人,但在诗里却更体现了他的“全人”。一、结构图解eq\a\vs4\al(战国策,目录序)eq\b\lc\{(\a\vs4\al\co1(一、简言全部校勘经过,言刘向持论之误,二、从正反两面论述驳斥刘向《书录》中的观点,驳,毁书论者,三、写《战国策》高诱注本的情况,仁政礼治))二、内容研读1.曾巩和刘向观点的异同点分别是什么?[明确]“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这个观点,曾巩是同意的,他夸赞刘向这样持论是“美矣”。意见相左之处在于:刘向认为,战国策士们是考虑在当时的形势下国君所能够做的,也就是所能选择的,不能不用谋诈,这样,刘向的“不得不然”说,事实上,就为谋诈之用做了一种开脱。2.曾巩举孔、孟二人的例子对本文的论证作用是什么?[明确]曾巩以孔、孟二人为例,否定了刘向的“不得不然”说。孔、孟也生于策士活动的时代,也是“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为什么人家就能“明先王之道”呢?既然刘向说,战国策士们在当时情势下只能这样做,即“不得不然”,那孔、孟不是成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即强迫天下的君主,做办不到、行不通的事了吗?这一段论证,以孔、孟之行,驳“不得不然”论,十分雄辩。因为,孔、孟是为封建社会恭奉的楷模。3.“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刘向为什么认为“不得不然”?请结合历史谈一谈。[明确]战国时期,秦变法致强后,打破与六国的均势,蚕食诸侯。纵横势力的消长,关系着诸侯国间的胜负。所谓“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胜负的关键,常常决定于政治的巧妙运用。于是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这就是刘向所说的“不得不然”。4.结合历史事实谈谈文中的“亡其身”和“灭其国”。[明确]苏秦亡于刺客;商鞅死于车裂;孙膑黥面膑膝;吴起卒于乱箭;李斯腰斩于市。齐楚燕韩赵魏秦,用策士谋诈之术,都不能立国持久。三、主旨归纳本文作者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尽管是“目录”序,作者对于篇目的诠说却很简单,他把重点放在对战国策士谋诈之行的批判上。以孔、孟之不惑于流俗而笃信先王之道来批判战国策士对时君的苟且投合。四、写法鉴赏作为儒家学者,曾巩有很好的“论风”。他与刘向意见相左,但能充分肯定刘向的长处,讴颂“其说既美矣”。驳论时,遣词相当委婉,他并不指斥刘向的错处,而是说其“惑于流俗”“不笃于自信”。特别是“不笃于自信”,等于肯定了刘向,倘“自信”,就会持论正确,错仿佛在“流俗”身上,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通篇没有自以为是的傲气,也没有放言高论的慷慨,只是娓娓而谈,事理俱在,说服力很强。本文采用正面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正面,以孔孟二帝三王为例,来证明时势变化,易法可以,但先王之道不能改,意在言谋诈不可用;反面,以苏秦、商鞅等谋士和战国诸侯“亡其身”“灭其国”之史实,亦言谋诈不可行。一正一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基础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理之不易者也(改变)B.不必尽同(完全)C.不可不一(统一)D.能勿苟而已矣(苟且)解析:选C。一:一样。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eq\a\vs4\al(A.放而绝之,莫善于是,觉今是而昨非)eq\a\vs4\al(B.所以大治,二帝三王之治)eq\a\vs4\al(C.请略陈因陋,其变因殊)eq\a\vs4\al(D.乃独明先王之道,亦又明死生之大)解析:选D。明,阐明、表明。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及罪至罔加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三餐而反D.见狱吏则头枪地解析:选B。A.“罔”同“网”;C.“反”同“返”;D.“枪”同“抢”。4.与“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急于星火B.妪,先大母婢也C.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D.则众何为而汹汹然解析:选C。被动句。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________________。(2)而不胜其失也 胜:________________。(3)因时适变 因:________________。(4)然后以禁,则齐 齐:________________。(5)莫善于是 莫:________________。(6)载其行事 载: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苟且(2)胜过、超过(3)依照,根据(4)周全,齐全(5)没有什么(6)记载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B.意气勤勤恳恳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沐浴清化解析:选D。A.古义:暂且。今义:全部;全部的事物。B.古义:情意。今义:意志、志趣;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C.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A.皆者而非之 B.死而有知,其几何离C.位尊而无功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解析:选C。表转折,A.表并列,B.表假设,D.表目的。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译文:(2)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译文:答案:(1)因此,只说诈术的便利好处,而隐瞒其不利之处,只谈战争之利而隐匿其后患。他们竞相为之,当然有利处,然而却抵不过其害处。(2)最终到了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等人因游说而死亡,各诸侯国和秦国因为利用他们也亡国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选自《宋史·娄机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解析:选C。从语法、虚词、句式、文言知识等判断。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即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