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第1页
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第2页
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第3页
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第4页
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摘要自1978年以来,新疆入境旅游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势头,逐渐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乃至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1997-2016年的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探讨新疆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冲击程度,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冲击效应。关键词: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增长AbstractSince1978,theinboundtourismindustryinXinjianghasmaintainedasteadygrowthmomentum.Ithasgraduallybecomeanewgrowthpointofthenationaleconomyintheautonomousregion,andevenanimportantpillarindustry.IthasmadeagreatcontributiontotheeconomicdevelopmentofXinjiang.Basedonthedataof1997-2016years,therelationshipbetweenXinjianginboundtourismandeconomicgrowthisdiscussedbyusingthevectorautoregressivemodel(VAR).Theresultsshowthatthereisalong-termcointegrationrelationshipandatwo-waycausalrelationshipbetweeninboundtourismandeconomicgrowth.Impulseresponseanalysishasasignificantimpact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Keywords:Xinjiang;inboundtourism;economicgrowth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2新疆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概况 32.1新疆入境旅游发展简介 32.2入境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32.3入境旅游的其他积极影响 43新疆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3.1研究方法 73.2数据平稳性检验 73.3协整检验 73.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83.5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94结论建议 104.1结论 104.2建议 11参考文献 121绪论1.1研究背景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的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的范畴。197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0.9万人次,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旅游开始成为一项产业,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至2016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471.9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由1978年的2.63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419.19亿美元,占到旅游总收入的31.49%。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30倍和160倍,居世界位置也由第48位上升至第5位。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挤身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产业规模完备,旅游经济效益显著,入境旅游收入在GDP中的百分比从2000年的1.35%上升到2016年的7.36%。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在赚取外汇和平衡国际收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日益受到旅游学术理论研究的普遍重视。计量经济学方法也逐渐被用于旅游产业发展对国家以及地区层级经济影响的研究中。国内外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着重于旅游产业的前后向联系,研究方法多趋向于用乘数理论、投入产出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新开发的旅游卫星账户。以下为各种旅游经济研究方法简单概述。1982年,西方学者马西森(Mathieson)和沃尔(Wall)最初提出了旅游乘数概念的雏形,即“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收入效应”。1991年我国学者李天元又提出另一旅游乘数定义,该定义间接说明了旅游乘数种类的非单一性及各个乘数值之间的差异。随后,费莱彻(Fletcher)等将旅游乘数区分为产出乘数、营业额或营业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收入乘数、政府收入乘数和进口乘数等六大类,使旅游乘数理论形成较完备的框架体系。随后,国际上许多知名的旅游经济学者均利用乘数理论研究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经济影响,其它学者提出评价各种旅游乘数的理论模型,测算出当地的旅游收入乘数、旅游就业乘数等。由于乘数关注的只是某一变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实际过程并不在它的研究视野之内。因此,旅游乘数分析并不能展现旅游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全貌,而只是反映出一种不对等和不完整的宏观经济影响景观,投入产出模型因能展示具体的变化过程而成为旅游经济影响研究的另一种方法。最早进行旅游投入产出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amston和Archer,他们在1970-1982年间先后在英国的Andlesey,Gwyned等地区运用由他们本人提出的旅游投入产出模型对旅游经济效应进行测算。我国也有众多学者将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于实证研究,如左冰[ys〕运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做了初步的定量估算。还有部分学者将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于地区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如李江帆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法以标准产业分类(ISIC)为基础,主要为产业的生产特点而设计,未能考虑购买者的购买目的,但旅游恰恰是在购买目的的意义上定义的经济活动类别。体现需求目的的旅游活动在生产者方面是无法单独识别的。因此,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分析的目的,结合其他数据来源,对投入一一产出表的数据加以再次开发,其结果就是旅游卫星帐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旅游组织(WTO)等是旅游卫星帐户体系最早的开发者,此后许多国家曾经尝试编制了旅游卫星帐户,为将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应用于旅游主题的核算与分析提供了实践经验。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有关旅游卫星帐户的研究较少,主要关注理论方面的探讨,如赵丽霞从国际角度阐述了旅游卫星帐户的创建过程,康蓉探讨了旅游卫星帐户对发展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邹炜、李兴绪在分析云南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旅游统计核算方法体系一一旅游卫星帐户,并结合云南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说明了建立云南旅游卫星帐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利用卫星帐户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有:李志青运用旅游卫星帐户研究了上海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随后广西旅游局与统计局构建了广西的TSA,进一步丰富了卫星帐户的构建体系。1.2研究意义新疆旅游业与全国旅游同步发展,三十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更由于社会和谐因素的不断增长,新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由1978年仅接待88名海外游客,创汇4.6万美元发展到2016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3.84万人次,创汇24.62亿美元的业绩。新疆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具备较为完备的产业规模,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乃至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总税收持续稳定增长,旅游创汇占进口总额7.3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6%,并有效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选择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入境旅游对哪些经济指标具有影响,同时分析哪些经济指标对入境旅游有促进作用,以为新疆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共同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借鉴。2新疆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概况2.1新疆入境旅游发展简介1978年夏天,古城喀什接待了第一批海外游客共88人次,当年仅创汇4.6美元。随后的20年里,新疆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91.96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47.4%,累计创汇5.315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5.4%。到2000年底,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5.61万人,国际旅游收入9494万美元,分别比1978增长14%和10.6%;随后逐年递增,2001,2002年新疆旅游总收入分别为79.79,92.2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9856.48、9942.41万美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82%和4.72%,接待海外游客27.3、27.54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了6.59%和7.54%02003年,受非典事件的影响,入境旅游收入有所回落,当年接待入境游客仅14.9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4857.63万美元,但经多方面的调整,迅速恢复并振兴了新疆入境旅游市场,2004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1.6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5%,较1978年增长1977倍,年均增长35.5%,以后出现逐年递增的局面,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138亿元人民币,接待入境游客33万人次,旅游创汇1亿美元;2006旅游总收入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全区共接待入境游客36.2万人次,旅游创汇1.2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和28%。2007年旅游总收入205.27亿元,同比增长28.29%,全区共接待入境游客43.84万人次,旅游创汇1.62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10%和26.56%。2010-2016年新疆入境旅游业处于飞跃式发展阶段。入境旅游人次由106.5万上升到2016年的210万,入境旅游收入由2010年的3.6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9.01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次增幅与旅游创汇增幅拟合程度较高。2017年接待入境游客234.82万人次,增长17.1%;入境旅游消费10.54亿美元,增长17.0%。2.2入境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2.2.1旅游创汇推动贸易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外来宾增加了对新疆的了解,提高了新疆的知名度,而且还带来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大流动,形成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局面,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旅游总收入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13年的244.26%上升至2017年的881.88%,其中入境旅游收入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2.12%上升至5.10%,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3%上升27%,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从36.2%上升至45.2%。虽然入境旅游业本身创造的经济总量很小,所占比重很小,但由于其波及的行业众多,入境旅游业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是其它行业所无法替代的。旅游业己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强劲势头发展,尤其是入境旅游的发展更是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逐步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支柱产业。2.2.2旅游发展推动区域投资建设首先,新疆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吸引了大批资金注入新疆的经济建设,“十五”期间,投入到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达到130.33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投资29.46亿元、企业投资80.39亿元、银行贷款17.12亿元、争取国债资金3.36亿元,分别占“十五”期间旅游投资规模的22.6%,61.7%,13.1%,2.6%。其中旅游业主要服务与基础设施投资总额42亿元,占总投资额33%,旅游饭店投资38亿元,占总投资额30%,旅游景区投资40亿元,占总投资额31%,其他投资11亿元,占总投资额6%。预计在“十一五”期间,用于旅游发展的各类资金投入将在170亿左右,其中,2006,2007两年累计投入84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建旅游项目1353个,旅游业投资总规模为1183.71亿元。其中,各援疆省市投入旅游援疆资金50多亿元,建设旅游项目近200个。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厕所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在全区A级旅游景区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464座。2017年,新疆拟建旅游项目达436个,2017年内计划投资253亿元。2017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73个。至2017年7月31日,已完成投资106亿元,投资总量、规模等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新疆旅游投资重点投向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规划、旅游公共公益设施、重点景区(景点)交通、通信、环保、卫生、供排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改善景区(景点)旅游环境,创造了吸引外部资金的有利条件。其次,从投资主体结构所占比例来看,主要围绕“政府主导、企业跟进、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效果逐渐明显,有力加快了旅游开发的步伐。①政府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旅游厕所)建设、旅游规划编制(包括红色旅游规划)和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新疆入境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招商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己成为投资来源的主体,通过一批市场前景较好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一些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参与旅游业的开发与经营,提高了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水平。③投资旅游业的主体趋向多元化,社会参与企业投资旅游业意识明显增强,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良性循环投资模式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新疆旅游产业规模扩大。2.3入境旅游的其他积极影响旅游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传导带动作用,产业效应波及面广、影响大。息、物资的流动的同时族手工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外贸、新疆入境旅游在有效促进资金、人才、信商业、餐饮、运输、轻工业,以及传统民起到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活跃区域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的作用,充分发挥了旅游业的多米若诺股牌效应,为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注入新的活力。2.3.1入境旅游发展刺激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入境旅游消费作为拉动旅游总收入增长的动力之一,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随着边境购物数量的增加,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1999年,新疆旅游商品销售总额为32964.19万元,餐饮销售总额为5753.42万元,占到全疆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26%和0.39%,到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上升至1276.85%和196.81%。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应也层出不穷,旅游业发展拓宽了就业领域,维护了社会安定团结。2000年全疆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1.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8万人,2002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上升到2.6万多人;间接就业人数16万人次。至2007年,全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己达15万余人,间接从业60万人,己有旅行社32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4家,旅游星级宾馆277家,旅游汽车5000余辆,旅游培训机构20多所,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10家,这些旅游企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至2013年,新疆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3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20万人。2017年新疆全年新增创业7.68万人,带动就业16.5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6%、184.3%。可以看出,在新疆旅游业己成为吸引人员就业、农牧民脱贫致富、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主要行业。2.3.2入境旅游发展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攘旅游开发扶贫是指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发达国家地区的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使旅游资源产生效益,使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新疆贫困地区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而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民族风情内涵之丰富、宗教文化之浓郁、历史之悠久、风光之独特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因此,通过在这些地区发展入境旅游业,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就地销售农、林、牧、渔业和手工业等生产的旅游商品,使当地人民致富受益,加速区域脱贫致富的速度。除此之外,入境旅游还能够传递友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民相互了解、理解与信任,从而推动国与国的关系。旅游还使人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3新疆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建设围绕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总体构想,不断向外延伸,丰富和发展,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2003年开始,GDP增速摆脱了近10年来一直在9%以下低速徘徊的局面,以11%的速率增长。2005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建设再创新举。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发展,经济格局的演变,新疆也审时度势的调整经济发展战略,2007年新疆经济增长动力发生了新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轻工业和地方工业发展迅速,拉动经济整体向前推进,消费的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需求结构从“单引擎”到“双引擎”,也就是主要靠投资拉动转向消费与投资的双向拉动,生产供给坚实有力,经济运行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企业增利、财政增收、居民收入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时期,以优势资源产业为基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链环节向中高端迈进,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积极推进民生工业发展,构建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入境旅游业作为新疆的优势资源产业之一,对新疆国民经济的乘数效应作用显著,旅游乘数效应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直接、间接以及诱发影响,入境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而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式为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份,增强了入境旅游发展的硬环境。一些学者曾经对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基于先验性假设,即入境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且从理论层面进行的分析,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只对二者发展中单方面关系的研究不能全方位的反映入境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因此,以下选取衡量入境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两者在发展中互助角色,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今后入境旅游产业的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本文选取了新疆2007-2016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国民收入总值来衡量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其中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折算为人民币来计算,用IR表示,经济增长水平用新疆的名义GDP衡量。考虑到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异方差,我们分别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因为对数变换不会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和基本性质。对变量两边取对数后得到LNGDP,LNIR,其中它们的一阶差分分别记为DLNGDP和DL-NIR。所有数据都均来自于2007-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3.1研究方法本文运用2007-2016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中的单位根检验,确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来估计两者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并且研究了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冲击。通过对新疆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能够充分把握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对数据进行处理。3.2数据模型3.2.1变量的选取本文研究的是新疆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指标选取上选择当地的每年旅游总人次与当地总人口的比值来进行分析。这是由于这一比例可以表明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对于经济增长的情况则通过该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进行衡量。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指数均取对数,回归系数为旅游发展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当旅游业增长个百分点时,人均GDP也将增加个百分点。对比指标变量包括:1.新疆财政支出与GDP的比值,用其来对一个地方的地方财政支出对当地经济造成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衡量;2.中高校学生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被用来衡量地方人力资本的积累。3.2.2数据的来源本文数据如表所示:表3-1新疆入境旅游经济指标统计指标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GDP(亿元)35.2341.8342.7754.3766.1075.0585.10116.4124.51132.02人均GDP(元)16999.0019797.0019942.0025034.0030087.0033796.2237847.0040648.0040036.0040427.00入境旅游总收入(亿元)2.72.93.23.64.665.515.854.976.089.10总人口(万人)86.0684.1282.1079.6976.1079.9478.4578.4780.1078.51入境旅游总人口(万人次)56.56160.00180.30200.59132.50150.00156.73150.17168.36210.11财政支出(亿元)8.4712.6216.2122.3427.0236.8842.7739.1847.5149.76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万人)5.956.076.136.296.587.027.608.078.187.86数据来源为新疆的统计公报、统计局数据。将解释变量以及被解释变量进行对数变换,以此来增加模型的说服力。此模型中主要用到的原始数据包括:表3-2指标选取指标名称变量计算公式变量类型经济增长GDP/总人口被解释变量新疆入境旅游发展旅游总人次/总人口解释变量新疆入境旅游发展旅游总收入/总人口解释变量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人口控制变量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GDP控制变量人力资本积累中高等校在校生数/总人口控制变量3.3平稳性检验为了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首先需要对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测试,以避免对非固定面板数据的直接估计,从而出现“伪回归”现象。所以,在对回归模型建立时,我们必须先测试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本文采用基于齐次单位根的LLC检验和非均质单元根的ADF检验,检验了新疆的经济增长和旅游的相关指标。运用EVIEWS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检验结果如下表:表3-3各变量单位根检验LLCIPSADFPPL(Y)-0.843442.264273.142480.76353DL(Y)-2.49857*-2.17470**17.3990**18.0637**L(rjtours)2.73544.70160.416210.43429DL(rjtours)-9.45387*-5.74285*39.0907*22.1800*L(rjlysr)2.120514.368690.776020.72257DL(rjlysr)-4.15009*-2.58157*20.4045*24.1996*L(czexp)-1.69753**0.299685.118445.05621DL(czexp)-3.99720*-3.75841*27.4975*27.7074*L(rjinfixa)3.469725.621060.318890.27331DL(rjinfixa)-2.19562**-2.33588*19.0492**19.4327**L(rzjl)-3.72134*-0.302017.2924917.6446**DL(rzjl)-4.72089*1.72119**15.7185**16.7110**注释:(1)无*数据代表着其接受原假设,带有*的数据表示在1%水平下拒绝元假设,带有**的数据表示在5%现往水平下拒绝原假设。(2)原假设为存在单位根。DL(Y)、DL(czexp)、DL(rjlysr)、DL(rjtours)、DL(rjinfixa)、DL(rzjl)表示人均GDP、财政支出、人均旅游收入、旅游业总体规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累计的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从ADF单位根的检验结果来看,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L(Y)、L(rjtours)、L(rjlysr)、L(rjinfixa)、L(czexp)和L(rzjl)均不能拒绝原假设,此序列中至少存在一个单位根,认为此序列是非平稳的。所以就需要将此序列进行一阶差分的计算。结果显示DL(Y)、DL(rjtours)、DL(rjlysr)、DL(rjinfixa)、DL(czexp)和DL(rzjl)在5%显著性水平下均可拒绝原假设。因此五个指标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此序列为平稳的。模型的选取针对于本文所需要用的模型则是:(3.1)其中rjlysr为人均旅游收入,rjtours为旅游业发展规模,czexp为财政支出规模,rjinfixa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rzjl为人力资本积累。3.4协整检验通过上述的ADF检验,可以得出L(Y)、L(rjlysr)、L(rjtours)、L(czexp)、L(rjinfixa)和L(rzjl)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这就满足了协整检验的前提。协整检验的目的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通过kao检验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旅游业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3-4各变量协整检验结果检验方法统计量名统计量P值kaoADF-5.247322*0.0000Panelv-Statistic0.3278710.3715Panelrho-Statistic0.9532560.8298pedroniPanelPP-Statistic-3.407373*0.0003GroupADF-Statistic-1.70524**0.0441Grouprho-Statistic1.814430.9652GroupPP-Statistic-7.513513*0.0000GroupADF-Statistic-2.716089*0.0033注释:(1)无*数据代表着其接受原假设,带有*的数据表示在1%水平下拒绝元假设,带有**的数据表示在5%现往水平下拒绝原假设。(2)原假设为存在单位根。3.5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1.新疆入境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经过了平稳性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后,可以确定模型的公式为:(3.2)其中表示新疆在第t年的人均GDP,表示新疆在第t年的旅游总人次与当地总人口之比,表示新疆在第t年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新疆在第t年的财政支出,表示新疆在第t年的人力资本积累,代表残差项,t表示从2007-2016年的时间。运用EVIEWS8.0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3-4新疆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估计结果VariableCo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3.980950.31253512.737630L(rjlysr)0.110168***0.0610661.8240740.0767L(rjtours)0.282633*0.0745323.5237420.0009L(czexp)0.267442*0.0840833.1807090.0024L(rjinfixa)0.270904*0.0470045.7633990L(rzjl)0.128571**0.0514032.5012280.0154FixedEffects(Vross)SC--C0.142855CQ--C0.157523GZ--C-0.242765YN--C-0.057613R-squared0.994432Meandependentvar9.42946AdjustedR-squared0.993622S.D.dependentvar0.766961S.E.ofregression0.061249Akaikeinfocriterion-2.618033Sumsquaredresid0.206330Schwarzcriterion-2.31444Loglikelihood92.77704Hannan-Quinncrikter-2.498432F-statistic1227.926Durbin-Watsonstat1.346047Prob(F-statistic)0注释:(1)无*数据代表着其不显著,带有*的数据表示在1%临界值下显著,带有**的数据表示在5%临界值下显著。从表3-4中,修正面板数据的回归数据可决系数可以得出,变量的所有参数估计都具有显著的10%显著性水平。根据上表的输出结果可以得出新疆的具体的面板数据回归方程:(3.3)上述(3.3)可以看出,新疆入境旅游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一,人均GDP增长百分之零点一一。当旅游业规模提升百分之一时,新疆的生产总值将上升百分之零点二八。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财政支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也有助于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若增长百分之一,地方人均GDP将增加百分之零点二七。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上升百分之一,人均GDP上升百分之零点二七。当人力资本上升百分之一时,当地人均GDP将上升百分之零点一三。3.6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这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分析继续进行研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阶数的选择很敏感,滞后阶数会影响到检验模型的样本容量和残差的平稳性,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根据AIC、SC、HQ、LR、FPE等信息最小准则作为判断滞后期的标准,经检验发现,最优滞后期为2。根据协整检验理论,我们建立以下模型:通过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得到检验结果。由表2可知,在10%的置信水平下,检验结果显示:拒绝了LNIR不是LNGDP的原因的原假设,同时,也拒绝了LNGDP不是引起LNIR的原因的原假设。因此,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我们可以认为新疆在2007-2016年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表2Granger因果关系桧验结果3.7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上面我们已经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下面我们着重研究一下两者之间短期互动关系,根据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理论建立以下模型:其中,滞后期为2%通过计量软件得到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图和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图。从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实施的冲击情况来看,在第一期的时候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的冲击几乎为零,在以后的各期中呈现出负向响应,从本期开始到第七期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在一定时候内,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呈负向影响%最后维持在-3%左右。从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实施的冲击可以得到,当在本期入境旅游给一个正冲击后,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反应迅速,在前2期增长较快。第二期达到峰值,而且从第2期开始逐步下降并在第三期后基本保持稳定,但一直呈现正向响应%入境旅游的增长会在第3期后对国内生产总值收入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这是因为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本身也是一个长期投资和产出的过程。结论:第一,从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说明入境旅游可以带动新疆经济增长,同理经济增长也会促进入境旅游业发展;第三,根据脉冲响应函数曲线结果示,新疆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在短期内有负面影响作用,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4结论建议4.1结论新疆入境旅游分别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均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将这种均衡关系分解为短期的动态关系和长期的静态关系,研究结果如下:短期内,入境旅游发展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呈现同方向增长,而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变化方向不明显。但在长期内,若系统偏离这种均衡状态,入境旅游收入会对偏离的经济指标进行反向修正,其中对其修正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而最小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过来说在短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均与入境旅游收入呈同方向变化,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入境旅游的变化方向不明显。在长期内,若旅游发展系统偏离长期均衡,那么在下一时期,经济指标会对这一偏离度做出修正,其中主要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的修正作用最大,最小的则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此可知,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在这种均衡关系中,短期内,入境旅游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呈同方向变化,而与其余经济指标变化方向不明显,反过来说,在所有的经济指标中,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格外,其余经济指标的变化均会引起入境旅游的同方向变化。但在长期内,若系统偏离这种均衡状态,则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指标会根据不同的偏离作出相应的修正。入境旅游与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前期均呈现波动状态到后期才达到平稳。其中第三产业与入境旅游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最大,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其的相互影响程度最小。总的来说,新疆入境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均衡联系,且在这种均衡关系中存在前后向的因果关系,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入境旅游的前后向因果关系最明显、其次为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但就其存在于这种因果关系中的相互作用程度大小来说,则属第三产业与入境旅游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最大,其余经济因素则次之,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入境旅游之间在长期内虽然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但其相互的影响力却最小。4.2建议以上分析显示,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作用时滞的不同而不同,原因可能是,入境旅游发展首先引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然后通过产业波及链渐次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长期内对第三产业产生影响作用最大,然后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然后通过乘数效益的发挥带动新疆国内生产总值的总体增长。入境旅游的发展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不管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相互作用效果均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边境购物部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数量中所占比重较小所致,因此后期可通过大力发展边境购物,以提升与入境旅游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同时本文主要以研究新疆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对具体的经济效益影响未作研究,若今后能继续深造,将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1]詹军.辽宁省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27-31.[2]郝金连,林善浪,王利.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时空格局动态性——基于ESDA&GWR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0):1498-1507.[3]余升国,李成蕾,李雪.中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7(27):6-7.[4]孙荣蔚,张艳娥,杨小杰.广西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西14个市域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9):129-131.[5]马丽君,龙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性[J].地理科学,2017,37(11):1705-1711.[6]黄春兰,陈光春.入境旅游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中国市场,2017(25):239-241.[7]把多勋,温倩.“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入境旅游趋势与发展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7(08):64-73+136.[8]周海洋,张遵东.云贵川渝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15):35-36.[9]吴源.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非线性转换机理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7(04):53-58.[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