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荒漠化的防治(一)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2、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一、荒漠化概述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荒漠化的含义?其实质是什么?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荒漠化现象主要的分布在什么地区?4、荒漠化的表现有哪些?1、含义:2、荒漠化的原因:3、荒漠化的分布:4、荒漠化的表现:一、荒漠化概述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现象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
中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28%。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DCAB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草原沙化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在哪里?土壤盐碱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地理位置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2.西北地区的范围:a.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大兴安岭古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b.行政范围: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气候区范围:3.西北地区的地形
西部贺兰山
东部地形特征地形区3、西北地区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高原辽阔坦荡内蒙古高原4.西北地区的气候4.西北地区的气候(1)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2)特点:冬冷夏热,干旱少雨(3)成因:b.地形:a.海陆位置:受山脉、高原等地形阻挡远离海洋、深居亚欧大陆腹地5.河流: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水量小6.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西部东部距海远近
远近降水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湿地区农业类型【总结】多少大小荒漠草原、草原沙漠、戈壁半干旱干旱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山地畜牧业2.地形:高原、山山地和盆地1.地理位置:远离海洋,深居内陆。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4.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5.植被景观:草原和荒漠,植被稀疏小结: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干旱1、自然原因三、西北荒漠化的原因——物质条件③大风天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生态脆弱易失衡①气候干旱————基本条件②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主要因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2)人类的活动不当(具体原因)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荒漠地区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外来引水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盐渍化灌区放弃次生盐碱化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人为因素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最主要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主要因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二)——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复习:
1、什么是荒漠化?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是主要是什么?
4、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复习:
1、什么是荒漠化?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什么?
4、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2.地形:高原、山山地和盆地1.地理位置:远离海洋,深居内陆。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4.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5.植被景观:植被稀疏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干旱复习:
1、什么是荒漠化?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什么?
4、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自然原因西北荒漠化的原因——物质条件③大风天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生态脆弱易失衡①气候干旱————基本条件②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主要因素复习:
1、什么是荒漠化?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什么?
4、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荒漠化的人为因素阅读思考:
1、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2、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和有效措施是什么?
3、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我国在荒漠化防治中取得了那些成功的经验及措施?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①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②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2、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和有效措施(1)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2)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沙拐枣梭梭3、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灌溉技术、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蓄大量无序增长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农耕区:牧区:干旱内陆区: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绿洲地区(生物措施)外围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绿洲内部:封沙育草营造乔、灌结合的防护林带农田防护林网缺水源地区(工程措施)设置沙障、拦截沙缘、固阻流沙(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灌木草地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土地的适应性自然条件的差异(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过度樵采能源问题缺乏解决措施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风能、太阳能(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草方格固沙今日沙坡头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2315)一个重点两条原则三项内容一项有效措施五项具体措施小结: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华北平原——石漠化
D、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CD达标练习3.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C4.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端木质中国象棋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创意小吃DIY工坊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主题烧烤派对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政府投融资平台AI应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创意设计茶馆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高精度半导体缺陷检测算法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乡村露营烧烤基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珠宝运输塑料包装箱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陆生伊萨酵母发酵树莓叶提取液生产树莓酮的研究
- 二年级阅读能力评估与提升计划
- 2025-2030年中国海岸监视雷达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国内烟雾报警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费调整及监护权变更公证申请书
- 物流仓储行业智能化转型政策解读与市场趋势报告(2025年)
- GA/T 2158-2024法庭科学资金数据获取规程
- 2025届高三押题信息卷(一)地理及答案
- 2025南京房屋租赁合同
- 新型伤口敷料应用于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 生产线对外承包合同协议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2办公建筑设计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