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性能研究_第1页
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性能研究_第2页
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性能研究_第3页
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性能研究_第4页
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性能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性能研究

与普通低合金高钢相比,抗逆性低合金高钢具有cu、cr、ni等元素的添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力学。研究普遍认为Cu和Cr元素对合金耐腐蚀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其中Cu元素的作用最为显著,其可通过在钢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性锈层,从而提高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郝献超等研究发现,Cu和Cr元素协同作用明显改善了合金在含Cl-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然而,虽然Cu元素在提高合金耐蚀性的作用已经十分明确,但关于Cu与Cr协同加入时,尤其在模拟酸性的内陆大气环境中的作用,尚缺乏详细的探讨。同时文献中研究Cu元素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均在Cu含量大于1%时,而对于Cu含量相对较低的耐候钢,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却鲜见报道。因此,研究Cu和Cr元素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不仅可对二者各自的作用机理起到补充的作用,同时对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生产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普通的低合金高强度耐候钢为基础,设计了不同Cu含量和Cr含量的耐候钢,研究Cu和Cr对耐候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二者协同作用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1实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结果及化学成分设计了具有不同Cu含量和Cr含量的耐候钢各4种,其中一种元素含量变化时,另一种元素含量保持不变。冶炼不同Cu含量合金时,首先利用真空感应熔炼冶炼50kg的母合金,然后等分成4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Cu再重新熔炼,制备成4种不同成分的铸锭;采用相同的方法冶炼不同Cr含量的合金。得到8种合金主要的化学成分见表1。将打磨后的铸锭在1050℃锻造成35mm厚的板坯,并在1050℃下轧制成14mm厚的钢板,然后在650℃进行保温20min空冷的退火处理。1.2试样的制备采用OlympusDP12型光学显微镜对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试样用砂纸逐级打磨至2000号后抛光,浸蚀剂采用8%的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8s。采用HITACHIS-3400型扫描电镜对合金拉伸断口及冲击断口进行观察。1.3冲击性能测试参照国家标准GB/T228-2002制备M10mm×55mm的拉伸试样,试验设备为AG-100kN电子万能试验机。试验温度为室温(约为25℃),拉伸速率为2mm/min。每组试验进行3次,试验结果取平均值。根据国家标准GB/T229-2007进行冲击性能测试。实验设备为RKP450型示波冲击试验机,试验标准打击能为450J。冲击试验的试样尺寸为10mm×10mm×55mm,V型缺口。对于低温冲击试验,试样浸入由无水乙醇和液氮所配制的一定温度的溶液中保温10min,以保证整个试样达到所要求的温度。1.4周期浸渍试验周期浸润试验的试样尺寸为100mm×50mm×2mm,经磨床加工表面精度Ra达到0.7μm。试验前打孔打号,然后用丙酮和酒精清洗后称重,质量精确到0.001g。周期浸润试验在DW-UD-3型浸渍干湿复合循环试验机内进行。浸润溶液为0.01mol/L的NaHSO3,每个循环周期为60min,其中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浸渍6min,再湿润6min,然后在温度为50℃干燥48min。试样加速腐蚀72个周期。试样腐蚀后按如下方式计算失重率:式中:W为腐蚀失重率,单位g/(m2·h);G0、G1分别为试样原始质量和腐蚀除锈后质量,单位g;a、b、c分别为试样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单位mm;t为实验时间,单位h。每组取5个平行试样,取其平均值。2结果与分析2.1cr含量对金室温下金合金组织的影响分别对不同Cu和Cr含量的实验室冶炼合金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其组织形貌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合金室温下的组织均由黑色的珠光体和白色等轴状的铁素体组成。随着Cu含量的增加,珠光体形态略有变化,合金中铁素体的含量减小;而随Cr含量的增加,珠光体含量略有增加,横向带状组织也更为明显。同时,不同Cu和Cr含量的钢的铁素体晶粒大小相对比较均匀,都保持着较高的晶粒度,晶粒尺寸约为20μm。2.2cu和cr0.65合金的拉伸断口观察对不同Cu和Cr含量的合金的进行拉伸性能测试,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合金力学性能与Cu元素含量关系图,如图2所示。从图2(a)中可以看出,当Cu含量为0.11%时,合金的屈服强度只有339MPa,随Cu含量增加,合金的屈服强度逐渐升高,超过了350MPa,虽然伸长率略有下降,但是都超过30%,说明合金具有优良的强度及塑性。而Cr含量从0.26%变化到0.85%,钢板的屈服强度均超过了350MPa,并且略有上升,这是由于Cr的固溶强化所致。由合金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经过转化可得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然后对该曲线求导则可得到合金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图3和图4分别为不同Cu含量和不同Cr含量合金的拉伸真应力应变曲线和加工硬化率曲线。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相对应,合金的加工硬化率曲线也分为几个阶段,如图3和图4所示。A之前对应弹性变形阶段,AB间对应屈服阶段,BC对应加工硬化阶段,C之后对应塑性失稳阶段。其中BC段用以表征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从图3中可以看出,Cu0.11和Cu0.52两种合金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几乎重合,即Cu含量从0.11%增加到0.52%,合金的加工硬化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同时Cr含量从0.26%增加到0.85%,合金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同样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Cu含量增加还是Cr含量增加,合金的加工硬化率曲线波动更为明显,应该是合金元素引起应力集中所致。利用扫描电镜(SEM)对Cu0.52和Cr0.85合金的拉伸断口纤维区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两种合金的断口并没有明显差别,断口中均呈现韧窝形貌,表现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这与合金具有较高的伸长率一致。2.3cu含量对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分别在RT、0、-20、-40、-50和-60℃6个温度对不同Cu和Cr含量的合金进行冲击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及表3所示。表2为不同Cu含量合金的冲击性能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室温至-60℃的温度范围内,不同Cu含量合金的冲击韧性值都比较高,达到300J左右,仅有Cu含量为0.11%的Cu0.11合金在-60℃时的冲击功较低,但也超过了100J,这说明合金具有优良的低温冲击性能,这一方面是由于合金的晶粒比较细小(如图1所示);另一方面,合金在断裂前产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图6为合金冲击断口纵截面的形貌图,可以看出在裂纹尖端附近,铁素体和珠光体都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吸收了冲击过程的大部分能量,因而使得合金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虽然合金的冲击功均比较高,没有明显的脆性断裂,但是随测试温度降低,合金的冲击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且合金Cu含量从0.11%到0.52%,韧脆转变温度从-60℃上升到了-20℃,这说明Cu元素的加入,使得合金的冲击韧性有了一定的损失。这是由于随Cu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珠光体含量也增加,如图1(a)、1(b)所示。作为合金的强化相,珠光体在合金塑性变形时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高Cu含量合金的冲击韧性对温度更为敏感,即在较高的温度就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功下降。同时由二元相图可知,室温下Cu在Fe中的溶解度为0.3%左右,因此随Cu含量增加,超过基体的溶解度,则会有部分Cu以ε-Cu的形式析出,这也会使得合金在冲击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导致一定的塑性损失。因此随Cu元素含量增加,合金的冲击韧性逐渐下降。表3为不同Cr含量合金不同温度的冲击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Cr含量的钢冲击吸收功都比较高,室温下超过300J,-60℃也能达到200J,并且数值间的稳定性也比较好。当Cr含量为0.85%时,合金的韧脆转变温度为-20℃左右;而当Cr含量较低时,合金韧脆转变温度都在-30℃以下。一般认为,当合金中加入Cr含量小于1.2%时,能够提高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本研究发现,随Cr含量增加,合金韧脆转变温度的升高,可能是由于Cr元素固溶于铁素体中,塑性变形时产生应力集中,因此低温冲击时更容易发生断裂。图7为Cu0.11合金在室温和-60℃的冲击断口宏观形貌。其中图7(a)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剪切唇和撕裂棱,表面合金断裂前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吸收了较多的能量,因而冲击功比较高;而在-60℃的冲击断口图7(b)则较为平坦,出现了明显的解理断裂的特征。图8为该合金分别在室温和-60℃的冲击断口的微观形貌,可以看出,当测试温度为室温时,合金纤维区由大量拉长的韧窝组成,这是其冲击韧性高的主要原因;而-60℃时的断口则出现了明显的河流花样,为解理断裂,同时断口中没有出现沿晶裂纹,这与其100J左右的冲击功是相对应的。2.4cu和cr元素的联合应用不同Cu和Cr含量的合金经72h的周期浸润腐蚀后所测得的腐蚀失重对比如图9所示。当合金中的Cu含量较低时,合金的腐蚀失重率高达1.73g/(m2·h),但是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失重率明显降低,当合金中的Cu含量达到0.28%时,腐蚀失重率为仅为1.20g/(m2·h),不足Cu0.11合金失重率的70%。这充分说明Cu元素具有提高合金耐腐蚀性的作用,同时从图9(b)中可以看出,随Cr含量从0.26%变化到0.85%,合金的腐蚀失重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维持在1.20g/(m2·h)左右,这表明单独增加Cr元素的含量对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只有通过二者的联合加入才能大幅度的提高合金的耐蚀性。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腐蚀失重率在一定Cu含量范围内逐渐保持稳定,但当Cu含量达到0.52%时,合金的腐蚀失重率进一步下降,仅为1.00g/(m2·h)。图10为Cr0.26合金和Cu0.52合金的锈层截面形貌图,该合金Cr含量分别为0.26%和0.41%,Cu含量分别为0.29%和0.52%。从图中可以看出,Cr0.26合金锈层厚度超过30μm,并且锈层与基体减产生了明显的裂纹,而Cu0.52合金锈层厚度仅为20μm左右,并且沿长度方向比较均匀,这与其较低的腐蚀失重率是一致的。同时,合金锈层比较致密,可以有效地防止基体受到进一步的侵蚀,这也说明Cu和Cr两种元素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u和Cr元素的联合添加可以大幅提高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这是由于合金在腐蚀过程中,基体逐渐被腐蚀介质侵蚀,Cu元素从基体中脱离出来,在基体表面沉积并逐渐积累,这便形成了Cu元素在锈层内部的富集,阻塞腐蚀介质直接接触基体的通道,降低了腐蚀速率;Cr元素在腐蚀过程也富集于基体表面,形成铁铬铜的多元合金氧化物,填塞锈层的微裂纹和孔洞,从而增加锈层的致密度。在钢表面富集的Cu和Cr元素协同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