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数量特征》相关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问题分析2、一个超市怎样进行物品的采购来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呢?问题分析1、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为3000吨,且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容纳量为4200吨,为充分利用该资源,又不影响其持续发展,你认为目前最合理的捕捞量为多少?为什么?目前最合理捕捞量为3000-2100=900吨,因为种群数量维持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才能确保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且能持续发展。需要研究当地常住居民数量、人口迁入与迁出情况、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及出生率与死亡率等,即需要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很高种群密度一般种群密度较高——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

种群个体总数(1)定义:种群密度=———————

面积或体积一、种群的数量特征(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①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②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法(抽样调查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逐个计数法(直接计数法)(2)规律①同一地区,不同生物种群的种群密度在相同季节不一定相同②同一地区,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也不一定相同(3)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解读1、样方法:(1)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步骤:选取样方→计数→求所有样方平均值(3)适用范围:多用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昆虫卵、树叶上的蚜虫、跳蝻等)和植物,但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从地上部分难以判断是一株还是多株,所以不能用该方法调查。等距取样法①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一般而言,种群个体数量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样方的大小:草本植物为1m2,灌木为16m2,乔木为100m2②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样方的大小、多少和取样的关键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5)取样的常用方法:(根据调查地块确定)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如何处理边缘上的个体?(6)计数方法:样方内部+相邻两边和顶点

边缘的处理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例:估算一块100m2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11+13+12+14+12+10+13+17+11+1510株/m2选取样方(1m2)样方12345678910数目111312141210131711152、标记重捕法(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在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为M),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捕(数量为n),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数量为m)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N)。(2)原理:总数中标记比例=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计算公式:

N

==(3)统计数据的误差分析N

=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M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n只调查期间,若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迁入或迁出,则会导致估算出现较大误差。第二次被标记的m偏小①标志物脱落②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③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天敌发现④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会导致估算值偏大第二次被标记的m偏大①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②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会导致估算值偏小例析:“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M)321418重捕36(n)4(m)1818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M)321418重捕36(n)4(m)181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M×n)/m144高8:9:3、黑光灯诱捕法(去除取样法)原理:黑光灯发出的紫外光能吸引一些昆虫(紫外光在肉眼可见范围之外,故称“黑光”),常用于调查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捕捉,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造成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则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1)计算=单位时间内出生(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2)类型: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种群密度增加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种群密度降低例析、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出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年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10%2.出生率和死亡率(1)计算=单位时间内出生(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2)类型: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种群密度降低3、迁入率和迁出率(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1)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老年(丧失生殖能力)4.年龄组成:(2)三种类型图解及特点①图解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增长型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种群密度保持稳定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②特点(3)研究意义: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例析、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年龄(岁)甲(百万)乙(百万)≥701.917.860~692.715.450~593.821.640~496.538.430~399.739.620~2913.836.210~1917.437.60~929.738.4B点评:甲国幼年个体比例占5.3%,成年个体比例占55%,属于增长型种群;乙国幼年个体比例占13.5%,成年个体比例占31%,属于稳定型种群。(3)应用: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1)定义: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1:1,♀:♂>1:1,♀:♂<1:15、性别比例(仅具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种群才有)(4)研究意义: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二、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联系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种群数量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预测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反映决定大小迁入率、迁出率影响影响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随机分布水稻的空间分布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瓢虫的空间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二、种群的空间特征2、基本类型:例析1、下列有关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这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都要采用标记重捕法B.选取的样方一般呈长方形,样方面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大小C.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D.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且要计算样方边线上的所有个体三、实例分析C点评:标记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选取的样方一般呈正方形;边缘的处理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例析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有1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20个个体,死亡8个个体,则年出生率约为18%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点评:若某种群有1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20个个体,死亡8个个体,则年出生率约为20%;种群的数数量不但与种群数量有关还与空间大小有关;衰退型的种群数量将来实际变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性别比例仅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例析3、(多选)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该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B.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C.某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致使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D.为避免某地豹种群消亡,由另一地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该地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E.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F.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BCE例析4.某科技小组调查一块方圆为16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C.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D.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捕获总鸟数灰喜鹊画眉第一次捕捉30648(标记后放生)37(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29843(其中6只标记)32(其中8只标记)D例析5、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只/公顷 只/公顷只/公顷 只/公顷B点评:应该将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减去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死亡的5只鼠,即第一次捕获总数应计为34只,算出约为77只/公顷。例析6、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