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1古诗词三首总课时三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一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重点1、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2、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检查自学。①指读全诗。(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3.背诵全诗。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作业:1、背诵这首诗。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三课时忆江南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介绍作者。(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2.简介时代背景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4.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忆江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2桂林山水总课时二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一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1.背诵课文2.抄写字词板书设计2
桂林山水水美
山美静
清
绿
奇
秀
险甲天下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总课时二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一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3.检查自读情况。(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2.探究2、3自然段。(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1.自学4-7自然段。(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乘船出洞)三、总结全文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拓展延伸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3.读写词语。板书设计3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小黑
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
大矮奇
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4*七月的天山总课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一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二、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三、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四、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摘抄优美词句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六、作业复习词语卡。板书设计4*七月的天山走进天山
雪峰
溪流
再往里走
森林
走进天山深处
野花
奇异风光天山景
生机无限七月情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语文园地一总课时五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一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教学重点1、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2、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难点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2-氯-4-氟甲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阻尼高压线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钳型仪表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车用芳香剂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红霉素A-9肟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相机锂电池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球型封头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性PU浸掌手套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拉孔模具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平屋避雷针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保健按摩试题+答案
- 全屋定制培训
- 《提高团队战斗力》课件
- 神州数码行测题
- 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 2024年中国灯影牛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考及答案
- DB61∕T 1856-2024 国土调查成本定额
- 出版业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 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至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 离散装配行业MES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