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B)地理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二个大题,满分50分。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姓名、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称之为地理第二语言,读图、用图,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信息,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读图指向标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乙村在甲村的()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2.绘制本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为1:400000,在地图上量算出甲、乙两村的距离为3厘米,那么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A.5千米 B.8千米 C.12千米 D.400千来【答案】1.A2.C【解析】【分析】1题详解】按原图上方位标记以甲地为中心建立如下图的坐标系,就可看出乙村在甲村的西北,故答案选A。BCD错误。【2题详解】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值,此时有图上已知距离3厘米,假设实际距离为X,就可列出等式1/400000=3/X,算出X的值,再把单位由厘米换算为千米,结果为12千米,故答案选C。【点睛】一般地图上没做任何方位标记时,默认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值。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列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4.图中④地的海拔为()A.小于200米B.200-500米C.大于500米D.海平面以下【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从图中看出,①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较小,面平边陡,为高原地形;②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崎岖,高而陡,为山地地形;③处海拔在500以下,坡度和缓,低而缓,为丘陵地形;④处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低而平,为平原地形,D正确。故选D。【4题详解】从图中看出,图中④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200米,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和缓;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B.乙、丙两地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D.丙地位于最大的纬线圈上6.图中甲地的坐标是()A.(30°N,90°W) B.(30°S,90°W)C.(30°N,90°E) D.(30°S,90°E)【答案】5.B6.C【解析】【分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北纬30°,乙位于赤道上,纬度是0°,丙位于南纬15°,纬度越大,纬线的长度越短,纬度越小,纬线的长度越长。乙位于最大的纬线圈上,乙所在纬线长度大于乙纬线长度。所有的经线都相等,所以丙和乙所在经线等长。甲在乙的东北方向。所以ACD不正确,B正确。根据题意选B。【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所位于赥以北的的纬线,纬度是北纬30°,图中经线度数是向东增加的,甲所在的经线是东经90°,所以甲点的经纬度是30°N,90°E。故选C。【点睛】在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叫做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经纬网可以确定点的位置和判断方向。读图分析解答即可。在黑暗的实验室,同学们用电灯作为光源,演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左图中小明同学拨动地球仪转动,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变化 B.昼夜更替C.昼夜长短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8.右图中A点此时正处于()A.日出时刻 B.正午时刻C.日落时刻 D.子夜时刻9.右图显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答案】7.B8.A9.C【解析】【分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左图中小明波动地球仪运动,是地球绕地轴转动,可以看到地球上昼夜是交替变化的,所以可以演示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故选B。【8题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读图可知,A点是白昼刚刚开始,所以是日出时刻。故选A。【9题详解】读图可知,由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相反。故根据题意选C。【点睛】本题考查昼夜交替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读图解答即可。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0.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A.山谷 B.山顶 C.陡崖 D.鞍部11.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15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答案】10.B11.A【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表示某个区域的地形地势状况,包括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五个地形。【10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地等高线是中间大、四周小,等高线呈闭合状况,是山地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顶,故选B。【11题详解】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A地的海拔是750米,B处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等于150米,故选A。读不同半球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图,完成下列各题。12.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的是()A.南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13.图中数码表示太平洋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2.C13.C【解析】【分析】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12题详解】读图可知,从南北半球来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远远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从东西半球来看,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所以,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北半球东半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从空间定位来看,图中,数码表示太平洋的是①③,②④都是印度洋。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海陆面积和四大洋的相关知识。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由于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得多,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因此,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一点儿也不过分。2015年4月25日14时,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级地震,强震使交通受阻,珠峰登山队员出现死亡,并被迫撤离.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内部B.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C.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内部D.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15.地震能诱发许多次生灾害,本次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①雪崩②滑坡③海啸④台风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16.地震发生时,可采取的自我保护应急措施有①乘电梯逃命②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③迅速跑到高大建筑物④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14.B15.D16.D【解析】【14题详解】由题目可知,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尼泊尔发生地震,这是由于尼泊尔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故选B。【15题详解】地震能诱发许多次生灾害,本次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雪崩、滑坡等灾害,因为这里地势高,气温较低,落差大,①②正确;与海啸、台风无关,③④错误;故选D。【16题详解】地震发生时,可采取的自我保护应急措施有:迅速跑到开阔地带和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②④正确;乘电梯逃命和迅速跑到高大建筑物底下是不可取的,①③错误;故选D。【点睛】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读北半球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7.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相对稀少的是()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18.图中①~④地区中,黄种人主要分布在()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答案】17.C18.B【解析】【分析】【详解】1.从北半球人口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中四个选项中,①位于北美洲东部,人口稠密;②位于亚洲东部,人口稠密;③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人口稀疏;④位于欧洲西部,人口稠密,所以①~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分布相对稀少的是③地区,C正确。故选C。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过去叫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色人种。①位于北美洲东部,②位于亚洲东部,③位于非洲北部,④位于欧洲西部,所以图中①~④地区中,属于黄色人种的是②地区,B正确。故选B。【点睛】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图中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得出结论,人种的分布则要依赖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同学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比如: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矗立着十字架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读宗教建筑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中国的张明三人分别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三人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你认为对应正确的是()A.汤姆——A B.汤姆——B C.穆罕默德——C D.张明——D20.据材料推测:汤姆、穆罕默德、张明三人对应的人种可能正确的是()A.汤姆——白色人种 B.穆罕默德——黑色人种C.张明——紫色人种 D.都无法确定【答案】19.C20.A【解析】【分析】【19题详解】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英国的汤姆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典型建筑教堂,A、B错误。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典型建筑清真寺,C正确。张明信仰道教,典型建筑道观。依据题意,故选C。【2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以及亚洲南部和西部;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属于白色人种;中国的张明属于黄色人种。依据题意,故选A。【点睛】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世界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传播范围很广,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二、读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30分)21.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____C____。(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3)判断C点在D点的____方向,D点在A点的____方向。【答案】21.①.(0°,60°E)②.(70°S,180°)22.①.A、B、D②.C、D③.B④.C、D23.①.东北②.东南【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经纬网定位、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判读、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和纬线特点、方向判定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判读,A点的经纬度是(0°,60°E),B点的经纬度是(40°N,70°E),C点的经纬度是(70°S,180°),D点的经纬度是(80°S,140°E)。【小问2详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读图可判读,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A、B、D三点,位于南半球的是C、D两点;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判读,A、B、C、D四点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B点,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C、D两点。【小问3详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判读,C点在D点的东北方向,D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22.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1)甲图表示的是____半球。(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____C____D____(3)图中a处为____运河,b处为____运河。【答案】22.北23.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24.①.巴拿马②.苏伊士【解析】【分析】本题以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分布、大洲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依据大洲大洋的海陆轮廓特征,可判定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我国在北半球。【小问2详解】依据位置,结合各大洲的海陆轮廓特征可知,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为:A是亚洲,B是欧洲,C是非洲,D是北美洲,G是南极洲。亚洲面积最大。【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图中a处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b处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2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____米。(2)该图的等高距为____。(3)甲山在乙山的____方向。(4)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是____。(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原因是____。(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E____。【答案】23.10024.100米25.西南26.400~500米27.295米28.B处容易些,B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29.①.鞍部②.陡崖【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七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距、方向、相对高度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小问1详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中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100米。【小问2详解】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小问3详解】读图分析,图中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指示北方,甲山在乙山的西南方向。【小问4详解】读图分析,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山顶甲的海拔是400~500米。【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