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必考(高频)实验探究题-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考备考题型专训(浙教版)(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6必考(高频)实验探究题-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考备考题型专训(浙教版)(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6必考(高频)实验探究题-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考备考题型专训(浙教版)(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6必考(高频)实验探究题-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考备考题型专训(浙教版)(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6必考(高频)实验探究题-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考备考题型专训(浙教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必考(高频)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1.(2023九上·定海月考)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中一种方法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某探究小组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装置如图甲所示。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且pH等于11.6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①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②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③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根据以上现象和信息,小组同学展开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产物是什么?【建立假设】假设1:只有碳酸钠;假设2:碳酸钠、碳酸氢钠:假设3:只有碳酸氢钠;假设4:…小敏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实验过程】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丙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交流评价】①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②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2.(2023九上·定海月考)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溶液白醋盐酸食盐水草木灰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①图1中放置试管的仪器名称是。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2)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填“A”、“B”或“C”)。3.(2023九上·定海月考)有许多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比如氢氧化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就是如此,如何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如下探究:【分析讨论】同学们认为,如果氢氧化钙和盐酸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实验方案】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小明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反应物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方案二小嘉向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新物质生成,二者发生了反应【评价交流】小明认为小嘉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拓展延伸】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4.(2023九上·定海月考)《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文中的“石”指石灰石),拓展课上,小康对其展开如下探究:如图甲所示,先利用煤气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煅烧石灰石,然后完成后续操作;最后又补充做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①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试管A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试管B中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1)能作为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现象(选填“①”“②”或“①和②”)。(2)继续向试管A上层清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A,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此时试管A红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除指示剂外)。(3)为检验图甲所示实验中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小康同学取一定量煅烧后产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先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溶液,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石灰石已经完全分解。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5.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猜想四:NaCl、Ca(OH)2和HCl同学们马上否定了猜想四,请问他们否定的理由是什么?(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①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②_(填名称)。产生气泡猜想三成立6.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1)检验物质:按图1实验,可确定X是盐酸,则Y可以是。(2)确定溶质成分:由图2实验,A中固体全部溶解,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A中溶质只有硫酸铁。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接着向试管B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且产生沉淀的量随氢氧化钠溶液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实验中,a~b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溶质可能的组成有。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错误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猜想二正确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填字母)8.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对实验的干扰。若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已知以下三个实验:(2)若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已知以下三个实验:实验甲中的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填”乙”或”丙”)。(4)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另一种试剂是。(5)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的试剂是(用化学式来表示)。9.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实验方案:剑蝴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交流讨论:小邵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填序号);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0.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法:物理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用砂纸打磨,除尽表面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化学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⑴经讨论,同学们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过程中。⑵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认为化学方法可行。(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它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①图C、D虛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②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填字母)。③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A.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B.装置气密性不好C.反应结束,立即读数11.酸碱灭火器是利用两种”灭火剂”混合后喷出液体来扑灭火灾的一种灭火器。小金拟制作一款简易酸碱灭火器,进行了如下探究。(1)实验一:灭火剂的选择可供选择的试剂:20%的盐酸、20%的硫酸溶液、20%的硫酸钠溶液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小金为了寻找反应最快的”灭火剂”组合,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和如表所示试剂进行实验,装置A和B中的注射器、橡胶塞、U形管、气球的规格均相同,装置A和B的气密性良好,初始状态均相同。装置AB注射器内试剂10mL10mL20%的盐酸U形管内试剂10mL饱和碳酸钠溶液10mL饱和碳酸钠溶液装置A中注射器盛放的试剂为。(2)若实验中同时将装置A和B的注射器内试剂全部推入U形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观察(填写现象)比较两组”灭火剂”反应的快慢。(3)实验二:灭火器制作及使用小金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灭火器,推动注射器活塞,喷嘴喷出液体将燃烧的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12.某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牙膏除主要活性成分外,还有约占牙膏成分50%的CaCO3[或SiO2、Al(OH)3、CaHPO4]等摩擦剂和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于是他们对自己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什么产生了兴趣。[建立假设]我家牙膏中的摩擦剂有碳酸钙。[进行实验]①取2厘米长牙膏于小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段时间,分离上层清液和沉淀,待用②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③敢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结论]我家牙膏中的摩擦剂一定有碳酸钙。[反思交流]有同学指出上述实验没有对碳酸钙中有存在进行检验,因此,实验结论”一定有碳酸钙”不成立。[拓展延伸]资料表明可以利用钙离子与草酸根离子(C2)结合产生草酸钙沉淀。请写出草酸铵[(NH4)2C2O4]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选填”分解”或”化合”或”复分解’或”置换”)13.(2023九上·拱墅期末)小乐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验证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及药品如图所示,实验前后测定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问题:实验前实验后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U形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1)为了实验安全,在开始加热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铜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2)实验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验证水的组成的原理为:根据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1,U形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2,可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用m1、m2等表示)。若实验过程中小乐操作无误,依据实验数据,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写出1点)。14.(2023九上·拱墅期末)为了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NaOH溶液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和如下实验步骤:步骤1:打开活塞①,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后关闭活塞①;同时打开K1,鼓入N2(起搅拌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步骤2:关闭K1,打开活塞②,将足量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活塞②。步骤3:一段时间后,打开K2。(1)在步骤1中,能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2)在步骤3中,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溶液倒吸进入B,B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仅凭“A中溶液倒吸进入B”这一现象,能否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15.(2022九上·镇海区期末)“氯碱工业”指的是工业上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小科对“氯碱工业”产生的氢氧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提示: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2)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量测定CO2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填“D”或“E”)。(3)若不用装置E,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填“大”或“小”)。16.(2023九上·拱墅期末)从废旧的某些部件中可回收金属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步骤①②③中均涉及的实验操作是和洗涤。(2)操作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粗产品中的完全反应。(3)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4)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的质量,则加入的金属X可能是(选填“铁”“锌”或“铜”)。17.(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中除含有Na+、CO32−(1)产生气体真的是氢气吗?小敏选用图甲中的(选填“A”或“B”)作为反应装置,将适量镁条、Na2CO3溶液置于其中,按图乙所示方案进行检验。他根据“C中不变浑浊;D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的现象,确认产生气体为氢气。小组同学讨论认为,要确认烧杯内壁的水珠是由氢气燃烧产生,需要对图乙装置进行的改进是;(2)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按图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E、G中缓慢产生气泡,F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同学们由此得出:是(CO32−18.(2022九上·安吉期末)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后的产物。(2)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3)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写出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19.(2021九上·舟山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编号操作现象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选填“甲”或“丙”)可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强。(3)查阅资料得知:CuSO4溶液中有Cu2+、SO42、H2O三种粒子,CuCl2溶液中有Cu2+、Cl、H2O三种粒子。下列是某哦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的分析,你认为下列猜想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H2O破坏了氧化铝膜 B.Cl破坏了氧化铝膜C.Cu2+破坏了氧化铝膜 D.SO42破坏了氧化铝膜20.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22能与Zn反应生成CO气体信息3.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500℃,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左右(1)D装置的加热必须在A和B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这样做的原因是;(2)装置C的作用是,从实验安全或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在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溶解,无气泡溶解,有气泡2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变红无现象则乙组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3组实验来验证锌、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所提供试剂为锌、铁、铜、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实验编号123实验操作(1)写出化学兴趣小组实验编号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3组实验还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所提供试剂中选择,需要补充的实验是.实验后,同学们按老师要求将废液都倒在指定的大烧杯中,小科猜想该烧杯中的废液可能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应该可以从中提炼出铁和铜.经思考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2)回收铁和铜的过程中,实验中所加的过量金属粉末是,操作③的名称是.2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装置丙装置丁反应前48.8克161.2克反应后46.5克163.9克(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右上表: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1.5克,纯度为76.7%.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23.某化肥KNO3样品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可能混进了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如下探究进行检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一】取少量化肥样品与熟石灰在研体中混合研磨,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2)【探究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白色沉淀E是.(3)小明认为由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NH4Cl和(NH4)2SO4、一定没有K2CO3,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2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为确认其中的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到其中去,回答有关问题。[进行猜想]猜想Ⅰ.该溶液的溶质是NaCl;猜想Ⅱ.该溶液的溶质是NaOH;猜想Ⅲ.该溶液的溶质是Na2CO3;猜想Ⅳ.该溶液的溶质是NaHCO3。(1)[查阅资料]常温下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该溶液的溶质不是NaHCO3.[进行实验]测定溶液的pH大于7,该溶液的溶质不是。(2)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实验可以判断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3)[获得结论]该瓶原来装的无色溶液的溶质是NaOH,并且(选填“没有”“部分”或“全部”)变质。25.(2021九上·淳安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鉴定某一溶液中是否含有SO4,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小英:取样品,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如果没有明显现象,在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SO小红:取样品,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没有明显现象,在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S小王: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硝酸,如果滤渣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S(1)请写出稀硫酸和Ba(NO3)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对比小英和小红的实验方案,你认为谁的方法合理并说明理由:。(3)小王的方案,向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的干扰。26.(2021九上·淳安期中)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提出问题]气泡是怎么产生的?[猜想假设]猜想1:;猜想2:铁与水反应;猜想3:铁锈与水反应。[实验过程]为了验证假设,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甲现象结论试管1有气泡产生猜想(1)正确试管2[反思]⑴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于是他们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对照实验,这样设计实验的目的是:。⑵还有同学想: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27.为探究某物质X对钢铁在潮湿环境下的腐蚀的影响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择6个容量相同的烧瓶,分别编号为1~6,加入规格、质量相同的铁丝;②向1~3号瓶中放入2mL清水,向4~6号瓶中放入2mL10%X的水溶液,将铁丝润湿;③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将导管末端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记录导管内液面的初始位置(如图所示);④放在室温环境下,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周期为3小时,记录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表放置过程中导管内液面上升情况(单位:cm)时间(小时)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5号瓶6号瓶0000000100023(1)6号瓶的数据明显与4、5号瓶不同,可能原因是;(2)通过本实验,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3)该项探究的设计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28.(2021九上·洞头期中)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探究过程】步骤活动内容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一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②取锡纸反复折叠锡纸未破损锡纸中金属不是锌二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锡纸中金属不是?三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1)步骤二的结论是:锡纸中金属不是,步骤三①观察到现象。(2)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29.(2021九上·台州期中)在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2)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3)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0.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联盟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来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实验方案】小联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交流讨论】小盟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该缺陷会导致CO2质量测量结果如何变化并请阐述理由。【方案改进】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应在何时鼓入空气为宜。【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相关化学方程如下:2Na2CO3+H2SO4=2NaHCO3+Na2SO4,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31.图甲装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情况。其中的压强传感器能够测出密闭容器内的气压大小。现将等质量的镁、铝、铁与等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相关数据记录如图乙。已知在等温、等体积条件下,装置内气压与气体的量成正比。(1)实验中还要控制成一致的变量是(2)分析乙图,根据得出三次实验的盐酸都已反应完全。(3)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测得的装置内压强的实际值。都比计算得到的理论之大。如图丙所示。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2.(2021九上·余姚期中)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1)【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2)【查阅资料】⑴BaCl2溶液显中性;⑵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⑴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不正确⑵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3)【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台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思交流】①某同学认为用Ba(OH)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直“不正确”)。②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步骤可以先滴酚酞,再加过量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正确结论。你是否同意(?33.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由Ca(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反应流程如图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图中的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操作1”的名称是,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填字母)。(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34.(2020九上·温州期末)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及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实验设计】步骤Ⅰ:关闭K1、K2,快速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A中。步骤Ⅱ:打开K1,C中红色液体流入A中。步骤Ⅲ:打开K2,风哨鸣叫,B中稀盐酸流入A和C中。【表达交流】(1)该组某成员观察了步骤Ⅱ之后的现象,得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一定反应了的结论,你认为是否可以得到该结论,并说明理由:。(2)进行了步骤Ⅲ之后,若C中溶液呈无色,则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情况是(除酚酞以外)。(填化学式)(3)进行步骤Ⅲ之后,若最终A中溶液呈红色,要验证溶质成分,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5.(2020九上·上虞期末)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