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完整版课件_第1页
民法完整版课件_第2页
民法完整版课件_第3页
民法完整版课件_第4页
民法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法 第一章 民法概述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第三节 民法的性质与任务第四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 民法的法源和效力 一、民法的含义 二、民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从语源上说,民法来自罗马市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民法的含义 一、民法的含义民法有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之分。形式民法是指系统编纂的民法典,即冠以民法名称的法律。民法通则)属于形式民法。实质民法是指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实质民法既包括以“民法”命名的法律,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广义民法为私法的全部。在民商分立的国家,私法包括民法与商法,广义民法即为商法

2、以外的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国家,广义民法即为私法的全部,民法与私法为同一含义。狭义民法为私法的一部分。狭义民法包括民法总则、人身权法、亲属法、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债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继承法等。但本书所述民法不包括亲属法、知识产权法和继承。 一、民法的含义二、民法的历史发展古代民法是指简单商品生产者社会的民法。古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代表。近代民法是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法。近代民法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为代表。近代民法以权利为本位,以人格的平等为基础,确立了“私法自治”、“私有财产神圣”和“过失责任”等原则。现代民法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以来的民法。现代民法可说始于

3、1897年颁布、 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现代民法从权利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从私权神圣转向对私权予以一定限制,确立了 诚实信用、无过失责任等原则。二、民法的历史发展我国近代民法始于清末民初。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该法典已被废除,现仅在台湾地区继续有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制定过一些有关的民事法规,并进行过民法典的编纂,但并未成功。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初步确定。之后,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基本确定。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二、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

4、对象【实例】(一)张甲因外出打工,在人代会换届选举中未被登记为选民,张甲回村后提出要求进行选民资格登记。同时张甲发现同村的张乙冒其名在外骗吃骗喝,要求张乙赔偿。(二)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租赁合同,约定甲公司租赁乙公司的库房,月租金1万元。后因乙公司收回库房,双方发生纠纷。同时,甲公司因不同意税务局所确定的应缴纳的税款额,与税务局发生争执。上引实例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民事关系?这涉及民法的调整对象。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是指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不具有经济内容而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1)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2)不具

5、有经济内容;(3)主体的地位平等。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人格关系是指基于主体的人格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主体正是在人格关系中体现出其为独立的“人”,因此,人格关系是随主体的产生而当然发生的关系。民法调整人格关系,保护主体的人格利益,从而使其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人格关系经法律调整体现为人格权关系,如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关系等。人格权是主体固有的权利。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身份关系是指基于主体的一定身份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这里的身份是指主体在特定的关系中所处的一种与主体不可分离的地位或资格,具有不可让与性。身份关系经民法调整则表现为身份权关系,如荣誉权关系等。二、平等主

6、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又称为经济关系。有的财产关系的主体双方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命令与服从关系。这是一种纵向财产关系;有的财产关系的主体双方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是一种横向财产关系。只有横向财产关系才是民法调整的对象,而纵向财产关系则不为民法所调整。二、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支配、命令另一方;(2)当事人的意思自由;(3)价值规律起作用。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商品经济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利用关系和流转关系

7、。第三节 民法的性质与任务 一、民法的性质二、民法的任务一、民法的性质【实例】某建筑公司与某水泥厂签订合同,由水泥厂按月供应水泥100吨,每吨价格280元,水泥厂送货,货到付款,期限为1年。合同履行半年后,因市场水泥紧张,水泥厂提出每月只能按原定价供应50吨,另外50吨需加价。双方发生争议,建筑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确认双方之间的合同有效,判决水泥厂按原合同履行。上引实例中,法院依据民法规范对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处理,涉及民法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一、民法的性质民法以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为调整对象,为调整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私法。此外,民法还具有以下主要性质。(一)民法是调整市

8、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二)民法是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所谓行为规范,是指人的行为准则;所谓裁判规范,是指法院裁判案件的准则。(三)民法是实体法民法是规定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因而属于实体法。二、民法的任务(一)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法规范着市场主体,保证合格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不合格的主体则不能进入市场。民法规范市场活动的规则。(二)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民法不仅确认和保护主体的各项财产权,而且确认和保护主体的各项人身权。民法为人权保障法。第四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二、平等原则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四、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的

9、民事权益的原则五、公序良俗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实例】 张某与孙某协议离婚,协议书中约定:全部家产归孙某,孙某不再结婚。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两年后,孙某与王某相恋并登记结婚。张某得知该消息后,即以孙某违反约定为由,要求孙某将离婚时所得财产返还。 上引实例中,张某的要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取决于张某与孙某双方的协议是否有效。这涉及民法的基本原则问题。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其效力贯穿于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规则,是民法立法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这表现在:(1)它是民事立法必须遵循的准则;(2)它是任何人进行民事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

10、本行为准则,若违反基本原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3)它是解释民法的基准,有解释权的机关在解释民事法律规范时必须以民法基本原则为准绳;(4)它是在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时,裁决民事案件的依据。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评价功能和补充功能。评价功能表现在,民法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民法的精神实质,正确地评价民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以便正确地适用民法。补充功能表现在,民法基本原则可以补充法律漏洞。对于法律没有规定的民事关系,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就需要依民法的基本原则来解决。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法的最基本的首要原则。民事关系本身就要求当事人地位平等,没有平等也就没有民法。平等原则是

11、民法与其他法的根本区别。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2)民事关系的当事人各自独立,相互间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3)民事关系当事人平等依法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4)当事人平等地自愿协商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不是依命令的方式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5)当事人间的民事责任是平等的,不存在相互惩罚的关系;(6)法律平等地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一)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愿确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自愿原则是平等原则的表现和延伸。自愿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当事人自主自愿地决定民事事项。

12、(2)当事人对于自己真实意思的行为负责。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以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念指导自己的民事活动,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处理当事人间的纠纷。公平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2)在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应均衡,应兼顾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合理分配权利义务;(3)责任面前应合理负担,公平合理地处理民事纠纷,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三)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要求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要诚实,讲信用。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诚实,

13、童叟无欺,正当竞争;(2)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应以善意为之,不以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私利;(3)在履行义务时,要信守诺言,不擅自毁约,并兼顾各方利益;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4)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依诚实信用的要求来确定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当事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准则,也是法院解释行为当事人的意思,调整当事人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间利益关系的基准。四、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的原则民法本身就是一部权利法,以确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为己任。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一方面是确认了民事主体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和合

14、法利益;另一方面是规定了权利受到侵害时的各项救济措施,任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都有权请求国家给予法律保护。五、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公序良俗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2)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权利。一、民法的法源二、民法的效力第五节 民法的法源与效力第五节 民法的法源和效力【实例】 张甲与张乙同为北京市人,2003年5月1日两人同乘中国民航的班机到日本旅游。飞机抵达东京机场后,张甲与张乙因一小事在机上发生争吵,张

15、甲用拳打了张乙头部,经他人相劝,两人不再争吵,各取行李下了飞机。5月7日回国后,张乙经常头痛,经医院检查,脑中有淤血。张乙即向法院起诉,以张甲在飞机上将其打伤为由,要求张甲赔偿。 上引实例中,法院应以何国法律裁判该案?这涉及民法的法源及效力问题。民法的法源亦即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制定的各种有关民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一)宪法宪法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财产制度的规定,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等,是民事立法的基本依据。一、民法的法源一、民法的法源(二)民事法律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国家权力机构制定的

16、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是民法主要的和基本的法源。民事法律包括民法典和单行民事法律。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担保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一、民法的法源(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有关民事的部分是民法的重要来源。(四)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为贯彻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统称为规章。规章虽一般不能直接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但在没有法律、法规具体规定时,可作为处理纠纷的重要参照规范。(五)有权解释法律的机关作出的法律解

17、释法律的有权解释是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有权解释法律的机关作出的关于民事法律的有权解释也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包括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法律的意见、适用法律的解答、就具体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解释等。一、民法的法源(六)习惯和国家政策习惯是一定范围、一定地域的人们长期形成的为多数人认可并遵从的行为规则。习惯作为法源须具备以下条件:(1)须经国家法律认可的;(2)所规范的事项须为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3)其适用须不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的法源一、民法的法源民事活动中,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审理民事案件中适用政策须具备以下条件:(1)须为国家政策,而不能是地方政

18、策;(2)其规范的事项须为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项;(3)其适用须不违反法律、法规关于民事基本权利的规定。二、民法的效力民法的效力又称民法的适用范围,指的是应在何时、何地、何人间的关系适用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一)时间上的效力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即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何期间内有效,也就是在何时间内可适用该法律规范。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有两条规则:第一,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第二,新法改废旧法的原则。二、民法的效力(二)空间上的效力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即民法在地域上的适用范围,指的是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何地域内发生的关系。我国民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依据国际法和国际

19、惯例视为我国领域的一切领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1)全国性的法规适用于全国。(2)地方性的法规仅适用于该地区,而不能适用于其他地区。(3)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法律仅在本辖区内有效,而且我国民事法律也不适用于这些地区。二、民法的效力(三)对人的效力民法对人的效力即民法对人的效力,指的是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哪些人。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以下情形:(1)我国民法适用于我国公民和法人;(2)我国民法适用于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及外国法人在我国设立的分支机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重要名词】民法 形式民法实质民法成文民法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公平原则自愿原则 诚实信用

20、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的法源 民法的效力【思考习题】 1如何理解“民法”的含义? 2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有哪些?各有何特 点? 3民法的性质与任务有哪些? 4何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各有何表现? 5民法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如何理解民法的效力?【自测案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欲在海边开发两座高层住宅楼。其中A号楼是正对大海的,B号楼则将受A号楼的影响,其中大部分住户不能看到大海。为了保障住宅楼的销售,该房地产公司先开发了B号楼,在销售过程中,该公司并未说明A号楼的开发计划,许多人以为B号楼之外不会再有其他建筑了,于是争相购买。 B号楼完全售出后,该房地产公司便开始着手开发A号楼,引

21、起了B号楼住户的强烈不满。问:本案中房地产公司与住户间的纠纷应否适用民法规范处理?房地产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民法的规定?民法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第四节 民事权利第五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实例】某甲修建了一所房屋并已取得房产证,一日,某乙开车不慎将该房屋撞坏。某甲要求某乙赔偿,而某乙则认为自己不是故意的,不同意赔偿。双方发生争执,某甲诉至法院。处理上引实例中的纠纷,需要先分析甲与乙间是何种关系。这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22、和特点。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简单说,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第一,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社会关系。第二,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第三,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实例】(一)某公司将自己的公司名称进行了工商登记。(二)王某完成了一篇论文的写作。(三)甲新购得一辆自

23、行车,并与百货公司订立了购买一台电视机的合同。上引实例是否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这决定于是否具备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必要的构成因素或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缺乏其中的任何一个,法律关系就不能成立;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发生法律关系的变更。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凡是法律规定可成为民事主体的,在民法上通称为“人”。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双方的,享受民事权利的一方,为权利主体;负担义务的一方,为义务主体。在一些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双方既为权

24、利主体,又为义务主体;在一些法律关系中,一方仅为权利主体而不为义务主体,另一方仅为义务主体,而不为权利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但在法律关系的双方主体中,权利主体只能是特定的人,而义务主体可以是特定的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的一切人。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两个方面。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权利的内容是通过相应的义务来表现的,义务的内容是由相应的权利来限定的。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中具有主导地位,决定着法律

25、关系的性质。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的,没有对象,权利义务也就落空,也就失去了意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智力活动的创造物)、人身利益,以及其他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财富。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实例】(一)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合同中约定甲应于7月30日前交付给乙钢材1 000吨。甲于7月29日前交付给乙钢材1 000吨。(二)某甲的朋友丙来访,甲恰好不在,甲的同事乙接待了丙。(三)某甲立有遗嘱,其中指明死亡后房屋由其子乙继承,现甲死亡。上引实例中的各种现象是否

26、会在当事人间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发生?这主要涉及以下问题: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规范是据以认定法律事实和法律效果的依据,而民事法律事实为民事法律后果发生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实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客观性。即法律事实为客观的现象,而不是主观的现象。第二,法律性。即民事法律事实须为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一)自然事实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

27、果的客观现象。所谓与人的意志无关,是指该现象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而不是指该客观现象的出现与人的意志无关。自然事实又可分为事件与状态。事件是指偶发的客观情况,如人的出生、死亡,洪水、地震的发生等。状态是指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如人的下落不明、时间的经过等。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二)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与人的意志有关,直接体现人的意志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人的行为既包括当事人自己的行为,也包括他人的行为。当事人自己的行为,是指由当事人实施的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他人的行为是指非由当事人实施的但在当事人间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可分为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是指不以发生民事

28、法律后果为目的但却可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是指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第四节 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的含义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民事权利的行使四、民事权利的保护第四节 民事权利【实例】(一)甲有一所房屋,共4间。甲将其中两间出租给乙使用。因甲不在此房屋内居住,乙又擅自占用1间。甲要求乙将其多占的1间交回。(二)甲发现乙将自己发表的论文作了某些改动在另一杂志上发表。甲以乙侵犯其著作权为由向法院起诉。(三)甲死亡,其子女要求继承遗产,乙占有甲的自行车以该车归自己为由而不交给甲的子女。甲的子女要求乙交出自行车。(四)甲发现其曾在某照相馆照的一张照片展示在该馆的橱窗中,遂请求该馆赔偿。

29、上引实例涉及当事人的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含义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民事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但民事主体只有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才能享有具体的权利。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可以请求予以救济。民事权利是以利益为内容的,是民事主体利用各种社会财富以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法律形式和手段。民事权利是权利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现某种利益的限度。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人身权与财产权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人身权的特点:(1)不以财产利益为内容,因而不能以财产价值估价;(2)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因

30、而不具有可让与性。人格权是基于主体的存在而当然享有的权利。身份权后者是基于一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人身权与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直接体现物质利益的权利。财产权的主要特点:(1)以财产利益为内容,因而可以财产价值估价;(2)一般具有可让与性。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继承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二)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支配权是指对权利客体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支配权的特点:第一,权利人可直接支配客体,以满足其利益需要;第二,权利人可禁止他人妨碍其对权利客体的支配。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二

31、)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请求权是由一定的基础性权利而派生的权利。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存在的权利。抗辩权可分为一时抗辩权和永久抗辩权。一时抗辩权仅有能一时阻止请求权的效力;永久抗辩权有能永久阻止请求权的效力。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可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绝对权与相对权绝对权是指义务人是不特定的,权利人可以向任何人主张权利的权利。绝对权的根本特点在于可以对抗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又称为对世权。 相对权是指义务人是特定的,权利人只能向特定义务人主张的权利。相对权的主要特点在于义务人是特定

32、的,只能对抗特定的具体义务人又称为对人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四)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指在两项相互联系的权利中,不依赖他项权利而可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则是指在两项相互联系的权利中须依赖于主权利,其效力受主权利制约的权利。主权利与从权利须为同一主体享有,否则不发生主权利与从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五)原权与救济权原权为基础权利。救济权是由基础权利派生的、只是在原权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才发生的权利。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与救济权相对应的义务人的义务是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三、民事权利的行使 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主体为实现其权利实施一定的行为。权利的行使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事实方式是

33、指权利主体通过某种事实行为来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主体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来行使权利。权利的行使应依权利人的意思决定,但权利人须正当行使权利。四、民事权利的保护民事权利的保护分为自我保护与国家保护。自我保护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其权利。因自我保护是由权利人自己采取的措施,因此又称为私力救济。国家保护是指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的保护。因国家保护是由国家机关采取的权利救济措施,所以又称为公力救济。第五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一、民事义务二、民事责任第五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实例】(一)甲为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购买了一辆捷达轿车。后因家庭发生变故,甲决定将轿车出卖。经协商,甲与

34、乙签订了买卖合同,随后甲就将轿车交给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但乙迟迟没有支付价款。(二)甲与乙素有矛盾。一日,甲趁乙不在家之际,将乙家院中果树上的桃子打掉。乙回家后,双方发生争执。上引实例涉及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问题。 一、民事义务(一)民事义务的概念民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义务人为满足他人的利益需要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二)民事义务的分类1.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指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发生的而非由当事人自己约定的义务。约定义务是指由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义务。一、民事义务2.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积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为一定积极行为(即作为)为内容的义务。消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不为一定

35、行为(即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3.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 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不得将其移转给他人负担的义务。 非专属义务是指的义务人可将该义务移转给他人承受的义务。二、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第二,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权利为目的。第三,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但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二、民事责任(二)民事责任的分类1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根据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是因债务人不履行已

36、经存在的债务而发生的民事责任。 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发生的民事责任。二、民事责任(二)民事责任的分类1.债务不履行责任和侵权责任债务不履行责任是指因债务人不履行已经存在的债务而发生的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责任。2履行责任、返还责任和赔偿责任履行责任是指责任人须履行自己原负担的债务的责任。返还责任是指以返还利益为内容的责任。赔偿责任是指以赔偿对方损害为内容的责任。二、民事责任3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财产责任是指直接以一定的财产为内容的民事责任。非财产责任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责任。【重要名词】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民

37、事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构成 民事权利 人身权 财产权 支配权请求权 抗辩权 形成权 绝对权 相对权 原权 救济权 民事义务 民事责任【思考习题】1.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什么?3.何为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有何特点?有哪些分类?4.民事权利的分类主要有哪几种?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有哪些?5.民事义务的分类有哪些?6.民事责任有何特点?【自测案例】1个体户张某在上班途中被甲撞伤死亡,张某的儿子提出要求肇事者甲赔偿10万元,后经双方协商,甲实际赔偿了8万元。张某的两个儿子作为继承人继承了张某的遗产。问:本案中引起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有哪些?分别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何种类型?

38、张某的儿子要求甲赔偿的权利属于何种性质的权利?2甲在一商场订购了一台电冰箱,约定由商场送货。甲从商场出来时因楼梯太滑,不慎摔倒。商场怀疑甲偷了商场的商品,将甲带进保卫室查问。问:本案中因何法律事实产生哪些法律关系?民法 第三章 自 然 人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三节 监 护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第五节 自然人的住所与身份证明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实例】(一)某甲有二子乙、丙,乙因故意伤害他人致死而被判刑。在乙服刑期间,甲死亡。在

39、处理甲的遗产时,乙妻主张应有乙的一份;而丙主张应由他继承全部遗产,因为乙被判刑,不能继承。(二)张某因车祸死亡,张某的配偶王某与张某的父母在处理张某的遗产上发生纠纷。王某提出自己怀有张的孩子,孩子也有权继承,而张的父母不同意。上述实例主要涉及以下问题: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才有资格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也才能成为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成为法律上的人。在现代社会,凡自然人均为民事主体,必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

40、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主要特点:第一,平等性。平等性,是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根本特点。第二,内容范围的广泛性和统一性。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是指自然人可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总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既包括财产权利方面的能力,也包括人身权利方面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享有权利的资格与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自然人从其出生开始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即以出生为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能力的法律事实。我国司法实务中认定出生的时间一般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

41、,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为保护胎儿在将来出生后的利益,对于个别事项作出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自然人死亡时,其民事权利能力即终止。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惟一法律事实。死亡包括自然死亡与宣告死亡。自然死亡又称生理死亡,是自然人生命的终结。自然死亡一般以医学上认定为死亡的时间为死亡时间。自然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又不能确定每个人的死亡的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先死;各自都有继承人的,辈分又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辈分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三、自然人的民事

42、行为能力状况的宣告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实例】 中学生李某,现年14周岁,放学后常到游戏厅玩游戏,欠下游戏厅店主人民币2000元,因李某无钱,店主孙某即向李某的父亲索要。李某的父亲提出,其子还是个孩子,他身上没有钱,孙某就不应让他玩游戏机,这笔钱不能还。双方发生争执。 上引实例中,李某的父亲应否偿还李某欠下的2000元?关键在于确定李某能否独立进行有偿玩游戏机的活动,这笔债务是否为合法债务。这主要涉及以下问题: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状况的宣告。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

43、自然人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去取得和行使民事权利、设定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一种资格,而不是由其自己的主观意思所决定的;(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以自然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即意识能力为根据的;(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可以完全独立地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44、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具有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

45、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其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受利益的行为可以是有效的。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状况的宣告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状况的宣告是指对成年人中的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状况依法定程序作出确认的判决。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宣告的条件和程序:(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2)被申请人须为精神病人;(3)须由人民法院经法定程序作出宣告。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其精神健康状况好转或者恢复时,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法院根据其健康

46、恢复状况,可宣告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民事权利能力为基础,以意思能力为根据,于死亡时终止。 一、监护的概念和特点二、监护人的确定三、监护人的职责四、监护人的更换与撤换五、监护的终止第三节 监护第三节 监 护(一)张女的丈夫因病死亡。现张女又与李男结婚,张女欲带3岁儿子一起生活。但张女的公、婆不同意张将儿子带走,认为张女既改嫁,就须将他们的孙子留下,由他们抚养,而不能带给“外姓人”。(二)王某现年25岁,患有精神病。一日,王某将邻居的门窗全部损坏,邻居找王某父母,要求其赔偿。而王某的父母则说,孩子大了,管不了,王某有精

47、神病,你们愿意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好了。上述实例主要涉及以下问题:监护的概念和特点;监护人的确定;监护人的职责;监护人的更换、撤换;监护的终止。一、监护的概念和特点监护是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置保护人的制度。监护具有以下特点:(1)被监护人只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监护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具有监护能力;(3)监护人的权利义务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而不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二、监护人的确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只有一方生存的,生存的一方为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

48、姐;(3)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没有上述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确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没有上述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三、监护人

49、的职责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四项:(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和健康,维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益,以使其免受自然的或他人的侵害。(2)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维护被监护人的各项合法财产权益,以免受来自各方面的损害。(3)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四、监护人的更换与撤换 监护人的更换是指在监护人无力承担监护责任时,经其请求由有关单位或者人民法院更换他人为监护人。请求有关单位更换监护人,对有关单位另行指定监护人的指定不服的,可向法院起诉

50、,由法院裁决。四、监护人的更换与撤换监护人的撤换是指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经有关人员或有关单位的申请,由人民法院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监护人的撤换要件有三:(1)经依法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人员或者单位申请;(2)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3)须由人民法院撤销监护。法院在作出撤销原监护的判决时,应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五、监护的终止 监护的终止因监护的原因消除而发生。未成年人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精神病人恢复健康被宣告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监护即终止。一、宣告失踪二、宣告死亡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实例】 孙某自1996年离家出

51、外打工,开始还与其父母有书信来往,但自1999年7月2日起再没有与家人联系。孙某在家留有4间房屋和部分动产,同时也欠他人的债务。债权人经常找孙某的父母索要,而孙某的父母则以孙某不在为由不还。孙某的父母也欲将孙某的房屋卖掉,但因房屋为孙某所有,无人愿买。 上引实例中,对孙某的债务应如何处理?孙某的父母如何才能取得孙某的房屋所有权?这涉及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一、宣告失踪(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自然人宣告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宣告失踪制度的目的,在于对失踪人的财产设立代管人,结束失踪人与相对人间的财产关系的不确定状态,以保护失

52、踪人与相对人的财产权益,从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一、宣告失踪 (二)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第一,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所谓利害关系人,是指被申请人的近亲属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财产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第二,被申请人下落不明须满法定期间。所谓下落不明,是指离开住所无任何消息。第三,须由人民法院经法定程序宣告。宣告失踪为人民法院的职权,只能由人民法院为之。一、宣告失踪 (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为失踪人的财产设立代管人。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没有上述规定的代管人或者上述代管人无能力代管,或者代管有争议的,由法院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但失踪人为

5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监护人即为代管人,无须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为失踪人追索债权或清偿债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扶养费、代管财产的费用等,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一、宣告失踪 (四)宣告失踪的撤销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其下落,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其失踪宣告。失踪宣告一经撤销,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应当停止代管并报告代管情况。对于已经支付的费用,除能够证明代管人主观上有恶意外,所有权人不得要求代管人偿还或追回。二、宣告死亡 (一)宣告死亡的概念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自然人宣告为死亡的

54、法律制度。设立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是为结束因自然人长期下落不明而使其参与的法律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二、宣告死亡(二)死亡的条件和程序第一,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和顺序为:(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的人。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有的同意宣告失踪,有的同意宣告死亡的,可以宣告死亡。二、宣告死亡(二)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第二,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间:(1)下落不明满4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第三,须由人民法

55、院依法定程序宣告。二、宣告死亡(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自然人被宣告死亡的,发生与其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自确定的死亡之日起,被宣告死亡人所参与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终止。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仍然有效。二、宣告死亡(四)宣告死亡的撤销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者有其他证据确知其并未死亡的,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原来的宣告死亡的判决。死亡宣告的判决撤销后,在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方面均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1)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2)被撤销死亡宣告人的配偶未再婚的,其婚姻关系可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动恢复;但若其配偶已经再婚,即使再婚后已经

56、离婚或者再婚配偶已死亡,也不得自行恢复婚姻关系。二、宣告死亡(四)宣告死亡的撤销(3)被撤销死亡宣告人的子女在其受死亡宣告期间被他人依法收养的,该收养关系仍然有效,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不得以未经其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其他的父母子女关系可自动恢复。一、住所二、自然人的身份证明第五节 自然人的住所和身份证明第五节 自然人的住所与身份证明【实例】 (一)某甲在村务农时,曾从本村村民乙处借得5000元,后某甲离开本村到外地某城市开了一家饭馆,两年未回村,乙多次给甲写信,让甲还钱,甲一直未还。现乙准备到人民法院起诉甲,但不知应到何地法院起诉。 (二)李某欲将摩托车卖给杨某,但杨某提出李某未成年应经其父

57、母同意。李某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依身份证记载,李某为1988年12月1日出生,已经成年。于是,杨某买下李某的摩托车。 上引实例(一)涉及自然人的住所问题,实例(二)涉及自然人的身份证明。(一)住所的含义和确定自然人的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基地和中心场所,是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地方。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治病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迁至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一、自然人的住所(二)住所的法律意义第一,确定民事主体的状态,如

58、自然人是否为失踪即以其离开住所后有无消息为基准。第二,确定债务的履行地。第三,确定诉讼管辖。在一般情形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第四,确定法律文书的送达和某些特定行为的实施地。第五,确定涉外关系的准据法。一、自然人的住所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身份证明的,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等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二、自然人的身份证明【重要名词】自然人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宣

59、告失踪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住所【思考习题】1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有何不同?胎儿有无民事权利能力?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民事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有何联系与区别?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几种情形?3住所有何法律意义?4监护有何特点?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5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有哪些?宣告死亡发生何法律后果?撤销死亡宣告的条件和后果是什么?【自测案例】1张某长期下落不明,其配偶李某向法院申请张某死亡,法院判决宣告张某死亡。其后,李某与甲结婚,并将其6岁的儿子送给乙收养,双方办理了收养手续。但实际上张某并未死亡,在张某的请求下,法院撤销了对其死亡的宣告。张某回家后发现儿子被人收养

60、,妻子也改嫁他人,此时甲已死亡。因此,张某认为自己与李某的婚姻关系尚未解除,并以自己未同意将儿子送乙收养为由主张收养无效。问:张某可否与李某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张某的儿子与乙之间的收养关系是否有效?【自测案例】2曹某与高某系夫妻关系。 1999年5月6日,二人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曹某负气出走。高某经多方查找,仍不知曹某的下落。 2004年3月9日,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曹某离婚。法院经审理认为,曹某下落不明已经满4年,应对其宣告死亡更为妥善,这样二人的婚姻关系自然终止。于是,法院宣告曹某死亡。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民法 第四章 法 人第一节 法人概述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第三节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