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化养蚕的起源(课件)_第1页
桑文化养蚕的起源(课件)_第2页
桑文化养蚕的起源(课件)_第3页
桑文化养蚕的起源(课件)_第4页
桑文化养蚕的起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桑文化——养蚕的起源

中国自古以来号称“农桑立国”,是首先驯化和饲养桑蚕的国家,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上有巨大成就。植桑养蚕在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丰富的蚕桑文化。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国。说到“丝绸”,有人就会想到杭州是“丝绸之乡”。可是说到哪里是“蚕”的故乡,就很难考证,因为蚕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能适宜生存。但没有栽桑养蚕就没有丝绸。那么最早有记录的桑文化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养蚕的起源——桑文化的传说故事嫘祖养蚕

现在最早记录桑文化的传说故事,是距今五千余年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市,西陵在轩辕丘西十五公里处,今天叫始祖山。

传说当年嫘祖在西陵山上发现了一种吃桑叶的小虫,数天后长大,再数天变老,又数天吐丝成蚕,后又变成飞蛾,留下空茧。嫘祖把茧放到盆盂中浸泡后,将丝缠到小木棒上当线用。随后嫘祖把线又横竖交叉,密密地连成了一大片,认真地裹在了腰间,不仅遮体御寒,还很舒适美观。嫘祖受到的人们的称赞。

一天,嫘祖正在养蚕,黄帝和常伯从大道上走来,他们此时正为百姓没有衣物遮体而烦恼,看到长相漂亮的嫘祖穿着闪闪发光的丝片养蚕,不仅眼睛一亮。他们站在路边望着嫘祖一言不发,直到嫘祖发现了他们,黄帝才仔细询问,嫘祖就认真地回答。黄帝听后非常高兴,知道这个女子创造了一项伟大发明,如果能让她把技术传授给广大妇女,百姓就能穿上衣服御寒了,那可是百姓的大幸福呀。这时嫘祖正目不转睛地看着黄帝,她被黄帝的魁梧身材、英俊容貌以及高雅举止吸引了。常伯看在眼里,就问嫘祖:“你愿意随我们到有熊国都去,教给人们养蚕制衣吗?”嫘祖回答:“愿意,可是我以什么身份出现呢?”常伯就问黄帝,黄帝说:“可以封她一个专门的官,就叫蚕正。”嫘祖说:“我一个山野女子,当什么官。黄帝身边无人照管,就让我去服侍黄帝吧,这样,并不耽误教女子们养蚕抽丝。”常伯明白了,嫘祖是要嫁给黄帝,就说:“那感情好,只是——”嫘祖说:“只是我是村姑是吗?那我就当仆人好了。”黄帝听后非常感动,他说:“我已经三十岁,还未成婚,娶一个村姑又有何妨,只要他能给百姓带来幸福。”于是,黄帝让常伯择日,他要正式迎娶嫘祖为正妃,并宣布两项命令,一是号召天下广种桑树,二是集合大量女子,听嫘祖讲授养蚕和抽丝知识。

在常伯等人的安排下,黄帝与嫘祖在绿月绿日(农历六月六日,万物盛生之时)完婚。嫘祖说:“我在始祖山养蚕,就在始祖山上拜天地吧。”黄帝应允。至今始祖山东峰上还有他们拜天地的鸳鸯台遗址。当地百姓也流传着黄帝与嫘祖成婚的歌谣:年年有个绿月绿,黄帝先贤封嫘祖。鸳鸯台上拜天地,蚕丝织布留千古。嫘祖养蚕养蚕的发展演变

夏代以前有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培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在夏朝时期在王室的宫殿里就已经有了专门为王室饲养蚕的奴隶。

商代有女蚕,是典蚕之官。蚕神和上甲微在甲骨卜辞中同祭,对蚕事极为尊敬。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螺蚕。野蚕和家蚕多元化,逐渐演变为二化性和一化性,以三眠蚕为主。在大量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与蚕有关的实物,不仅有大量的刻画图形,还有许多非常逼真的蚕的生长发育各阶段的形体实物,如玉蚕、玉蚕蛹以及玉蚕蛾等。这些出土文物的年代,许多都是在距今四千年前到一万年之间。如出土的商代玉蛹。

周代有亲蚕制度,天子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蚁种、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有一定的了解。有养蚕工具曲(箔)、植(蚕架)、篮(蚕匾)、蓬(芦席)等记载。从西周到春秋,主要养一化性蚕(春蚕),禁养夏蚕(原蚕),一年只养一茬,避免桑叶过度采伐和残桑。周代养蚕方法比较成熟,会用白杆煮汁,浸泡蚕种,促进其生长。蚕室注意排水干燥和温度调节。西周白玉蚕

战国时期对蚕的习性认识加深,认识到蚕没有雌雄,蛾有雌雄,怕高温,喜欢一定的湿度和恶雨。蚕形玉佩

秦汉以来,野蚕会继续收集利用。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种,制种技术进步很大,发明了低溢控制家蚕制种孵化时间的方法。在饲养过程中,已经注意到桑树、火、冷、热、干、湿等因素对蚕生长的生态影响。蚕具放置时,注意蚕座的适当密度。无论南北,茧处理都有日曝法和盐泡法两种,而藏茧多采用盐泡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蚕

唐代养蚕基本采用前代旧法,但都饲养多化性蚕,以三眠蚕和四眠蚕为主。

宋代蚕事趋于完善,生产工艺分为: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抓成绩、上簇、烤箔、下族、选茧、窖茧等。

元代对养蚕要求更严格,重视多化养蚕,适当控制夏秋蚕数量。元代养蚕总结为十体,三光,八宜,三稀,五广。

明代非常重视蚕种的选择和品种的改良,用石灰水、盐卤水等洗澡方法留下好的品种,淘汰劣质蚕卵。最早发现并利用杂交蚕种的优势,以早雄配晚雌幻嘉种。浙江嘉湖地区还总结了出口干燥的成功经验,即用火加热干燥,提高了茧和解舒率。江南水乡利用池塘养鱼畜牧,结合种植桑蚕的水肥,在自然循环条件下形成相互促进,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同时采取隔离淘汰等措施,防止蚕脓病、软化病、白假病等传染传播,养蚕技术体系相对完整。明代玉宝宝

清代,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贵州等地都有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蚕品种,其中浙江余杭、新昌、萧山等地的优良品种更为著名,后来成为现代蚕品种的制造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1898年,杭州成立蚕学院,学习国外养蚕经验和理论,消除微粒病,用新方法培育青柱、新圆、桂、青等一批新品种,并培育中国最早的改良品种桂,在当时占很大比例。

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中国桑蚕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养蚕效率大幅提高,蚕茧产量逐年增长,2018年全国蚕茧产量达67.9万吨。工厂养蚕通过蚕种催青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型自动化稚蚕饲育机等物联网设备及轨道喂蚕平台等设施,可以对养蚕的无菌车间进行实时监测,灵活控制车间内的温湿度、光照等,提高养蚕效率,蚕丝产量和质量双提升,开启了集约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的新时代。自动化智能化省力化养蚕

蚕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