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测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测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测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测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宇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狭隘(yì)坍塌(tān)凌乱(líng)拈轻怕重(niān)突兀(wù)安慰(wèi)热忱(chén)刨根问底(páo)C.干涸(hé)抽噎(yè)灼热(zhuó)沉默寡言(guǎ)D.废墟(xū)微薄(báo)酬劳(chóu)参差不齐(c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派遣 佩服 硬朗 莫不关心 B.纯悴 慷慨 水渠 惊慌失错 C.鄙薄 琢磨 溜达 宁静致远 D.呼啸酷热流淌麻木不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对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B.值日的同学将教室打扫成不毛之地,地面一尘不染。C.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上拈轻怕重,那么很难成就一番事业。D.该部纪录片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B.《诚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书信。诚,意为告诚、劝勉。C.科举考试中的会试一般在秋天举行,故也称“秋闸”。D.谷丽、雨水、春分、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理解(每小题3分,共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下车引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险躁则不能治性 则是无信 D.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检查自身的修养德行。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D.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其子,并以此告诫,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B.“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是全文的一个关键词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必然是孤独寂寞的,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人思考,精研学问。要从“淡泊宁静”中提高自身修养,最忌“淫慢”“险躁”。 D.本文采用了正反结合说理的方法,“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正面说理,劝勉儿子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6分)(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4)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5)《秋词》(其一)中,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6)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写风雨和梦境,抒发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句是:,。(三)阅读下面诗歌并完成(6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怎样的画面?(3分)1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又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让·乔诺①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②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③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④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⑤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⑦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⑧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⑨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⑫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1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牧羊人什么特点?(2分)14.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文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原种树的故事,赞美了他崇高的精神。B.课文按照空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发生的变化,叙事清晰。C.文章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D.文章还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二)课外现代文阅读完。完成16-18题成都的卖水人何满子①成都有一句谑语,叫做“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跳都行。但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②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就是地下水。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③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贮水缸,挑水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离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趟水,收入依然微薄。④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一人从河里装满水挑进城,另一人就接挑上肩,而把自己的空桶担交换给第一人,挑着接过来的满桶水送到包水的人家,如此周而复始。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约了时间。我经常在新南门城门洞一带看到这种空满担的交换不用歇下担子,两人的肩膀一凑,桶担就换过来了,桶面上放一块小木板,交换时一滴水也不会外溢。⑤挑着满桶水时,卖水人吆喝着一种短促的有节奏的号子,一是为了哼哼着减轻疲劳,一是为了招呼行人让路。一到送水人家门口,则以同一调子提高了声音,用以招呼用水的主人。⑥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味。卖水的和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下力活也肯帮忙。我的一位住在南城纯化街的朋友,自己是教书的,家里只有寡母一人。成都烧饭用木柴,买来的是大块的,必须劈成小块才能塞进灶洞。这位寡母劈不动,不曾央请,送水的汉子就主动效劳,只酬谢他一点很少的代价。有时,只请他吃一顿饭,连钱也不肯收。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人家,朔望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打牙祭的日期也就约定俗成了。⑦如果你注意一下,便可发现这些挑水卖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赤足,连草鞋也不穿一双。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么?不然。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道德。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洗衣服的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是满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事我亲闻之于一个挑水人,他说:“我们卖的是‘河心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心?”⑧我相信这一自白的真诚。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职业道德,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曰“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我曾将挑水人的话告诉一位熟人,谈时正经过一个门口,被一位看门的大爷听到了,他接茬道:“硬是,不信你早上到南门大桥上去看嘛!”⑨如今当然再也没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在成都城外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粼粼清波。⑩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16.作者“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认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这理由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3分)17.将第⑦段画线句删去并不影响上下文衔接,这句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通过写成都买水人来追忆20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的城市风貌及百姓生活。B.文章写卖水人以卖水为生,表达对卖水人这个职业的歧视。C.文章主要只写了对当前服务行业的服务不满意。D.文章表达了对挑水卖这一职业的消失及城市变迁的感慨。四、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共9分)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甲]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乙]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悄悄吩咐:“你一个帮住一个,等我暗念《紧箍儿咒》,看那个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帮一个。菩萨暗念真言,两个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只叫:“莫念!莫念!”菩萨不念,他两个又一齐揪住,照旧嚷斗。菩萨无计奈何,即令诸天、木叉,上前助力。众神恐伤真的,亦不敢下手。菩萨叫声“孙悟空”,两个一齐答应。菩萨道:“你当年官拜‘弼马温’,大闹天宫时,神将皆认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话。”这大圣谢恩,那行者也谢恩。(1)上述文段选自明代作家(填人名)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西游记》;小说中,孙悟空拜师学艺的地方是“,斜月三星洞”。(2分)(2)孙悟空成长的路上需要感谢诸多妖怪的“助力”,结合整本书阅读,从白骨精、六耳猕猴中任选一个,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