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一、学生需求分析学生在古诗鉴赏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读不懂”“赏不了”。针对“读不懂”,我们应强调积累,包括实词、典故、意象、题材等基础知识,以及为了表达、音律的需要而对诗歌语言做变形处理的“诗家语”。针对“赏不了”,我们应教给学生常用的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知人论世、想象还原、炼字品读、抓住诗眼等,同时,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古诗歌常用艺术手法的思维导图。二、教学内容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苏轼的作品,高一时也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对于其人其作品并不陌生,但以往学习的作品常常是豪迈奔放的,这首则一改常态,情感细腻深沉,学生能从这首词中看见不一样的苏轼。同时,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白描、对写等艺术手法,老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其妙处。三、教学目标制定1、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和仕途上深沉的苦痛。2、通过场景描写,感受梦境的温馨和词人情感的深挚,品味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3、补充与苏轼、王弗相关的人物生平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满人物的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具体描写梦境的语句入手,联系与苏轼、王弗相关的助读资源,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梦中的经典场景。教学难点:体会上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词句,思考它能打动自己的理由,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五、教学环境与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希沃白板交互式课件六、教学理念与方法品读探究、读写结合七、教学步骤与过程(一)新课导入:你心目中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奔放的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洒脱不羁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豁达自信的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超逸乐观的苏轼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然而当一个豪放派词人在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时,也会流露出他婉约细腻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苏轼婉约风格的代表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二)学习活动一:聆听范读,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思考:本词的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写作顺序?江城子:词牌名乙卯正月二十日:点明作词时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近四十。记梦:点明写作内容——梦到亡妻,抒发思念、伤感、无奈之情。整体感知:本词的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写作顺序?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梦前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梦

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虚实结合梦醒悲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学习活动二:以写促读,走入梦境请大家自由朗读梦境部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具体描绘作者梦中所见的情景。示例:梦中我轻而易举地飞回家乡四川眉州,回到以前与你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晨曦微露,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而我此刻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你依旧明艳动人,而我却两鬓如霜,面容憔悴。我们有千言万语要向对方倾诉,但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通过梦境部分的赏析,我们发现作者基本全用白描,语言质朴自然,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正是白描手法的魅力所在。(四)学习活动三:咬文嚼字,以声传情梦境越是美好,则越是反衬出现实的悲苦。作者的现实生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的上片,思考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小组合作,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点评和交流。示例: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茫茫’应该重读: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的,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一样,花落人亡两不知。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也许异地之别的思念,即使山遥水阔,还会有再次相逢的期盼。可是生死相隔,人各一方,再无从知晓。这种感情凄婉而沉痛,笼罩着全词,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②“不思量,自难忘”中的“自”应该重读,“自”说明对妻子的思念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状态,妻子一直都在苏轼的心里,即便他不去想,他也会时不时地记起。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的“无处”应该重读,“无处”表现出词人的孤独无助。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④“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句中的“纵使”应该重读。“纵使”表示假设,即使相逢了,妻子应该也认不出我来了,诗人充满感伤。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其实对于苏轼而言,王弗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可以互诉衷肠的知己,我们一起来看苏轼写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两段文字,帮助大家进一步认识王弗。补充资料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由此可见王氏的贤敏睿智,她不仅是苏轼生活中的伴侣,更是精神上的依托。苏轼借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刚才同学们抓住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咬文嚼字,充分地去感受现实中词人的心境和情感,分析得非常精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的上片,重读这些关键词。(五)学习活动四:品读结尾,激趣探究梦境再美,终有梦醒时分。梦醒之后回到现实中,词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中“断肠”主语是谁?你是如何理解的?示例一:“肠断”的主语是词人苏轼,他想到长眠地底的爱妻,在冷月清辉洒满大地的夜晚,是如此的孤寂凄凉;想到自己亦是孤身一人,不免肝肠断。示例二:“肠断”的主语是苏轼的妻子王弗。在明月之夜,月圆而人不圆,王弗远在千里之外的短松冈,长眠地下,一定非常孤独痛苦。(六)课堂小结这首词以“梦”为线索,按照“梦前——梦中——梦醒”的时间顺序,虚实结合,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七)课后练习对比阅读李商隐的悼亡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