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06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06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06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06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质优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但是,讲诗歌艺术仅仅讲到境界这个范畴,仍然显得笼统。能不能再深入一步,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找出一种更基本的艺术范畴,通过对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呢?我摸索的结果,是找到了“意象”。我们先来看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各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材料二:更多课件教案视频等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在很长时间里,象可以说是弥补语言局限性的一个替代方式。所谓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系辞》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有一个逻辑环节,就是“立象以尽意”,是因为言不尽意所造成的缺陷难以克服,故采用此道。那么象就是超越语言的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形式,或者说象是为了超越语言而存在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在王弼的意、象、言结构中,意是表达的对象,意自身无法显现,须借象来表达;而象又是需要语言的帮助作用得以显现的。言是象的媒介,象是意的媒介。这里存在着两层超越,一是由象对言的超越,一是由意对象的超越,即所谓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言和象都是捕鱼之签,都是需要抛弃的媒介。要表意,为何不直接以言去表达,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象的层次?虽然它是就特殊的对象——易象而言的,但在中国哲学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象的特殊媒介地位因此被突出了出来。和语言相比.语言是界定的,但象却可以象征,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如钱钟书所说:“象虽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子立应多,守常处变。”就像《系辞传》所说的“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简,以极简单的符号,希图在极其有限的符号形式中,概括天下一切可见的事、不可见的事、可感的理、不可感的理。而中国美学的立象尽意、象外之象等学说,也确立了象在展现无限世界意义方面的特殊功能。刘勰在谈到意象的隐的特点时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辞生互体,有似变爻”,就是就象的无限可延展性来谈的。(摘编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境界”“气质”“神韵”相比,意象是古典诗歌更基本的艺术范畴,能够揭示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B.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意象是融入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孤雁、哀猿、清荷、菊花等都是意象。C.物象是客观的,只有进入诗人的构思,经过审美经验和思想感情两方面的加工并写入诗中才能成为意象。D.诗人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的特点,也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诗人的反复运用,使不少意象如“梅”“月”“鸿雁”等,承载的意趣具有相对的固定性。B.象具有很强的暗示性,“立象尽意、象外之象”等学说,确立了象在展现无限世界意义方面的特殊功能。C.作为捕鱼之签的“言”和“象”,是必须抛弃的媒介,否则象就无法实现“立象以尽意”这一美学目标。D.刘勰在谈意象的特点时提到的“秘响”和“伏采”,是就象的无限可延展性而言的,是作品中的未申之意。3.下列诗句中意象的构成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请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简析下面这首宋诗的“意、象、言”结构。(6分)寒菊郑思肖①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画家。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二)文学类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请戏陈德鸿秋收过后,农事便闲了下来。这时节,村里有请戏的传统。以往这时到城里请出戏,一二百块钱就行。今年,那六子从远房亲戚孙团长那儿了解到,请戏的钱已经涨到了四百。①四可就四百。村长和村成们一商蜀,能在家门口看场大戏每口人还不到五毛钱,值!大清早,老韩便套好车,拉着村长往城里赶。两人都是戏述,一路上,谈论着县剧团这些年到村里演过的几出戏、谈论着哪个演员长相好、唱腔好。老韩偶尔还会学着某个女演员,捏鼻压嗓地唱上几句,慈得村长哈哈大笑。②大青马也很精神,飞快地迈动四蹄,脖子上的铃铛响得十分悦耳。两个多小时后,马车进了县城。买好村民们预定的东西后,老韩把车赶到了县剧团院外。村长拎起那六子捎给孙团长的那袋花生对老韩说:“你先喂喂马,我谈成了就出来。”孙团长见到村长很高兴,忙不迭地让座、倒水,不待村长屁股坐稳,便说:“老李这是请戏来了吧?”“正是,我把钱都带来了。”村长说完、从怀里构出用橡皮筋扎好的一捆钱,递给孙团长,“你数数,四百元,一分不差。”孙团长愣了一下,并没有把钱接过去:“老李啊,您带了四百元来请戏?”“对呀,前些天那老六不是问过你嘛。”村长说。孙团长说:“当时是这价不假,可现在请戏的钱已经定为六百了。”“啥,六百?”村长喝到嘴里的半口水一下全喷了出来,“咋一下子涨这么老高啊!”孙团长说:“这不是涨,这叫行情,咱们的土地不是也承包了嘛。老李啊,我这么跟你说吧,这两天,有好几个村子甚至想掏八百块钱来请戏,就是希望剧团早点儿去演出,我们都没同意我们感觉还是六百比较合适,起码每个村子都能掏得起。”村长苦着脸说:“我们村今年遭了雹子,收成比往年减少了二成以上。”顷了一下,又说,“这样,我个人再加五十,四百五咋样?”孙团长摇头说:“老李呀,你就是再加一百也不行。我要是应了,跟别的村子咋交代?六百,一分也不能少了。你不知道,有的村子掏了钱,还想排前边,又拿烟又送酒的,我都没答应。你们村要是肯出六百块钱,我可以考虑往前排一排,毕竟,前些年没少和你在村里喝酒。”村长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我再回去琢磨琢磨。”说完,起身便往出走,却被孙团长喊住了,“老李呀,你还是把这袋花生带回去吧。”老韩看村长阴着脸从院里出来,手里还拎着那袋花生,知道事情出了岔头,便小心翼翼地说:“到饭点了,喝点儿酒解解闷吧。”“喝个六,气都气饱了。”村长把那袋花生扔上车,没好气地说。“天天能气饱倒是省粮了。”老韩说,“那我就往回赶了,别车一颠,气一泄,也像我似的成了瘪肚子。”村长被老韩逗笑了:“得,没心情喝酒了,还是吃点儿饺子得了。”吃过饺子,老韩赶着马车往回走。两人骂了一通孙团长后,便默默无话。③大青马好像也理解主人的心思,走得无精打采。脖子上的铃铛也响得七零八落。走到半路,马车的侧后方突然响起了一声震耳的爆炸声。大青马的身子抖了一下。停住了。村长朝后面瞧了瞧说:“这是谁用雷管炸鱼呢!”话音刚落,又一声更强烈的爆炸声传了过来。大青马的身子抖个不停,猛然间撒开四蹄,向前狂奔起来。老韩紧煞车闸,车子的速度减缓了许多。大青马拼了命似的往前挣,不多时,车闸竟然失灵了。老韩和村长急得通身是汗,怎么也无法让大青马停下来。马车到了山口的一处拐弯处,迎面正有一辆拖拉机驶来。老韩使劲儿拽住马嚼子,大青马的身子哆嗦了一下,扭身拐下路基,沿着山坡,径直冲进了一个鱼塘。村长灌了一肚子冷水,命虽然保住了,却断了左腿。老韩多处受伤,倒并无大碍,只是头肿得猪头似的多天不消。那匹大青马则扭断脖子,很快断了气。给村民们代买的粉条、红纸、白糖、豆饼等等,包括那六子给孙团长的二十斤小粒花生,统统填了鱼塘。那六子说:“④早知这样,还不如把花生喂猪,起码还能向自己摇摇尾巴呢!”孙团长很快得知了此事,⑤竟然掉了几滴眼泪。他和演员们一商量,决定免费为村里演出一场。于是,选了一个日子,一行人坐着大客车,一路烟尘朝村里驶去。车到村口时,竟然被村长拦住了。村长坐在老韩推的车子上,手中晃着拐杖对孙团长说:“请回吧,我们村没有白看戏的传统。”死了的大青马被那六子剥皮卖肉,卖了两百元。村长拿了这些钱从镇上请来一个二人转班子,热闹了两三天。(有删改)文本二:威廉·荷加兹在《美的分析》中曾指出,在所有的线条中,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极美的。而我以为,微型小说情节的曲折方式中最典型最优美的便是这“蛇状”和“波状”。清代但明伦在批《聊斋志异》中说“文忌直,转则曲”,说的是结构上有转折,便造成曲折之美。微型小说善于借助不同的手段,如情节的运行、发展及反转来兴起波澜,从而产生曲折有致又耐人寻味的变化之美。(摘编自方雪梅《尺水兴波曲折生致——微型小说的情节结构技巧》)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以简洁的语句介绍请戏发生在秋收之后,农事空闲的时候,“以往”一词表明请戏是村里的一个传统。B.从老韩学女演员唱戏的情节以及劝慰村长的语言可看出,老韩是一个幽默风趣、性格开朗的人,并且善解人意。C.其他村竞相请戏,请戏价格也上涨了,可见土地承包后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他们更为积极地追求精神生活。D.孙团长借其他村请戏出高价等行为影射村长,并讽刺村长没有送礼。这让村长无地自容,因此才阴着脸。7.对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中,“就”“一商量”“值”等表述,表现了村民们请戏的决心和强烈的渴望。B.②与③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在内容上形成对比,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变化。C.④是对那六子的语言描写,既包含了他的懊恼,也包含了对孙团长的抱怨。D.⑤中,孙团长“掉了几滴眼泪”,可见孙团长的自责和对村长受伤的同情。8.请根据文本二中的画线句,分析文本一如何实现“曲折有致又耐人寻味的变化之美”。(4分)9.有评论者说,陈德鸿的《请戏》这篇小说,“以小题材塑造了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村长的形象”。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余观太宗常屈已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然则焚稿者非欤?”余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曾巩《书魏郑公传》,有删改)【注】①亮:同“谅”,忠信。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打“/”。(3分)太A宗B末C年D群E下F既G知H此I意J而K不L言M渐N不L知P天Q下R之S得T失U至V于W辽X东Y之Z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郑公在文中指唐朝政治家魏征,他被封郑国公,“公”是朝廷赐予他的爵位。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公”意思不同。B.“以其书可见”中的“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C.“区区”在文中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相同。D.“非其史之遗”中的“遗”指遗漏,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臣之间应奉行的是“大公至正之道”,君王既不抹杀他人的话语用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臣子也不为了博取小信而去讨好自己的君王。B.曾巩在文中认为后人应该正确地看待直言进谏,明确指出直言进谏不应当被掩饰,应当把直言进谏看作一件好事,如此,后人才会效仿前人。C.曾巩在文中认为如实地记载君臣的谏诤言行,恰足以彰显君主纳谏的美德,激励臣子进谏的自觉,从而垂范后世。D.伊尹、周公尽心辅佐君王,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伊尹、周公良相的美名得以流传后世,后人才知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并效法他们直言进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2)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14.唐太宗能够成为前代无人能比的贤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后赠斯远赵蕃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丛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见凝霜而思春日,但是看不见一点春天的痕迹,诗人心中倍感悲凉。B.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而梅树将酝酿作花,诗人认为不必为此嗟叹悲伤。C.颈联表现诗人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出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D.诗歌首尾呼应,中间转折自如,章法井然。转折处善于用虚字斡旋,显得灵动而不板滞。16.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6分)(三)情景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中,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融合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古以来,朝代的更迭都揭示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由衰转盛难,由盛转衰易,因此才要求君王勤勉治国,杜绝奢靡之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揭示了同样的道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选手奋力拼搏,佳音频传。任何优异的成绩都不是①的,荣誉背后无疑是艰辛的付出。这让我想起美学家朱光潜作诗填词,他曾因一挥而就而自鸣得意,却被朋友批评诗词来得太易,没有下过力,投机取巧而已。友人的评价令他②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才能百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有作家写道:“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有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有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一有挫折,就愿意自言放弃。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相反,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③,才能抵达荆棘后未曾抵达的地方。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敲落的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是锋利的钢刀。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删去三个“一”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