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课件_第1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_第2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_第3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_第4页
财政与金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財政與金融第一章財政導論第一節財政概述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第三節財政的職能第一節財政概述一、我們身邊的財政現象(一)人們不斷地享受財政活動帶來的益處1、保證正常的生活秩序2、為生產生活提供便利3、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4、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5、提供生活補貼第一節財政概述(二)享受財政活動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必須承擔一定的義務(三)我們常常會對一些財政現象表示困惑第一節財政概述二、財政的產生與發展(一)財政的產生財政是個分配問題,屬於經濟範疇,同時,它又是一個歷史範疇。它作為國家作用於經濟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財政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個是經濟條件;另一個是政治條件。第一節財政概述1、經濟條件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原始公社時期,人們共同參加勞動,共同佔用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在成員之間平均分配,以維持成員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這個時期沒有剩餘產品,不存在社會公共需要,很明顯也不會產生私有制,也就沒有產生階級的基礎,更不會產生國家,沒有國家也就不會出現依靠國家的政治權力而參加社會產品的財政分配活動。第一節財政概述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剩餘產品,相應產生了必須由剩餘產品予以滿足的社會共同需要。所以說,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剩餘產品的出現是財政產生的首要條件。第一節財政概述2、政治條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制,人類社會分裂為奴隸和奴隸主兩個根本對立的階級。由於兩個階級之間經濟利益不可調和,客觀上需要一種日益同社會脫離、又淩駕於社會之上的政治力量,把階級衝突保持在“秩序”許可的範圍以內,這個力量就是國家,國家權利一經產生,便不僅僅行使階級統治的職能,而且同時行使有關的社會職能,滿足某些社會公共需要,如文化教育、公共工程及社會公共設施等。第一節財政概述

國家是從社會產生但又自居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這個龐然大物要行使它的權利,實現其職能,就需要消費相當數量的物質資料。而國家機器本身並不是創造社會財富的生產組織,不能為自身提供任何物質資料,它所需要消費的物質資料就只能依靠國家的權力,採取強制無償的手段將物質領或生產的一部分物質產品轉化為國家所有,以滿足國家實現其只能的需要,與此同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提供了滿足這種需要的剩餘產品。第一節財政概述

這樣,就在整個社會產品分配中,出現了以國家為主體的依靠權利進行的分配現象,即財政分配。第一節財政概述

綜上所述,對於財政產生的條件可以歸納為:生產力的發展和剩餘產品的出現為財政產生提供了物質條件,使財政的產生成為可能;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準,剩餘產品的規模達到相當程度後,公共權力——國家的產生,為財政產生奠定了政治基礎。第一節財政概述(二)財政的發展1、奴隸制國家的財政奴隸制國家財政是建立在奴隸制生產關係基礎上,並為奴隸主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在奴隸社會,奴隸主佔有一切生產資料和奴隸,奴隸的剩餘產品全部歸奴隸主所有。第一節財政概述

這是財政關係與一般分配過程沒有完全分開,奴隸制國家財政的特徵是:⑴直接佔有⑵收支混合⑶財政形式財政形式主要採取實物和徭役形式。第一節財政概述2、封建制國家的財政封建制國家的財政是建立在封建社會生產關係基礎上,並為封建主(貴族和地主)利益服務的,進入封建社會,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剩餘產品的增長,國家財政收入與一般分配關係逐漸分開。這時財政的特點是:第一節財政概述⑴稅收形式在封建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土地或人口為課征依據的稅收形式。⑵衍生變化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除原有的財政範疇,又出現了許多新的財政收入方式和形式。第一節財政概述⑶收支分離⑷形式變化財政收支形式由以實物形式為主逐步向以貨幣形式為主轉化。第一節財政概述3、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基礎上,並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資本主義打破了封建主義生產關係,商品經濟關係得到充分發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大大提高,也提高了剩餘產品在社會總產品的比重,從而為財政關係的擴大奠定了物質基礎。相應的財政關係得到空前發展。這時財政的特點是:第一節財政概述⑴形成完整的體系⑵以貨幣方式體現⑶多樣性⑷是宏觀調控手段第一節財政概述4、社會主義國家財政社會主義國家是建立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各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財政的性質及特點:⑴兼顧各方利益⑵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節⑶具有兩重性第一節財政概述三、財政的概念(一)財政的概念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通過政府收支活動,集中一部分社會資源,用於行使政府職能和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經濟活動。第一節財政概述1、財政分配的主體⑴財政分配必須依託國家的公共權力⑵國家的存在和發展必須依靠財政第一節財政概述2、財政分配的對象從財政分配的客體考察,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的一部分。按照我們對社會產品的分析,全部社會產品是由補償生產資料消耗(C)部分,勞動者個人收入(V)部分,以及剩餘產品價值(M)部分所組成。第一節財政概述

從財政的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財政收入中既包含剩餘產品價值(M)部分,也包含勞動者個人收入(V)部分,就全部收入而言,我國財政分配的對象主要是剩餘產品價值(M)部分,但從社會經濟的發展來看,勞動者個人收入(V)部分對財政分配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第一節財政概述3、財政分配的目的財政分配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社會公共需要是相對於私人需要和微觀主體需要而言的。所謂社會公共需要是指向社會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權利和經濟發展的社會條件等方面的需要。第一節財政概述

社會公共需要具有如下基本特徵:⑴總體性⑵共同性⑶不對稱性第一節財政概述(二)財政的屬性1、階級性與公共性國家歷來是統治階級的國家,政府則是執行統治階級意志的權力機構。財政既然是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那麼財政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就不言而喻了。第一節財政概述

同時,財政又具有鮮明的公共性。這是因為:⑴社會職能⑵公與私是對應的第一節財政概述2、強制性與無直接償還性3、收入與支出的對稱性第一節財政概述四、財政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經濟學是研究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社會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如何配置,來生產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商品的學科。其中生產什麼商品,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生產多少等由產業經濟學研究解決。而運用何種經濟政策和傳導機制從宏觀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則是公共部門經濟學所要研究解決的課題。第一節財政概述

現代經濟中,資源的配置可以有兩種機制,即私人經濟部門機制和公共經濟部門機制。私人經濟部門是通過市場機制,按照價值規律和物質利益最大化原則配置資源的。公共經濟部門是通過政府的預算收支即財政活動配置資源的。財政學就是要準確把握公共經濟部門在經濟活動中的定位,研究政府如何通過財政杠杆來進行干預、調控經濟,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持續增長。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一、市場經濟(一)市場經濟的含義所謂市場經濟就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發達的商品經濟,是一種社會經濟形式和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是高度社會化和高度市場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居於支配地位,市場機制發揮著基礎性調節作用的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和高級形式,是發達的商品經濟。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1、一種社會經濟形式2、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二)市場經濟的優勢人類社會的經濟實踐已經充分表明,市場經濟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和手段之一,這一事實是不以社會性質的不同而轉移的。如果社會上的每個市場都能滿足以下假定條件:第一,在市場上有眾多的買者和賣者。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第二,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種資源都能夠自由地通過市場在不同企業、行業和地區之間轉移,即不存在任何法律、社會的或資金的障礙阻止個人和企業進入另一個行業。第三,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有關的市場資訊是完全掌握的,他們不僅掌握今天的資訊,而且瞭解以後發生的情況。第四,生產者所提供的同種產品是同質的,即同一產品無差別。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那麼,在滿足以上四個基本條件的所謂完全競爭市場上,無數帶有自身利益的理性生產者和消費者相互作用的結果,能夠使社會資源的配置達到最優狀態。這樣,借助於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個人之間的利益互動機制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社會經濟系統能夠得到有效的運作,社會資源流人經濟效益高的部門,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三)市場經濟的缺陷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它在許多方面存在缺陷。在一些領域或場合,市場機制本身並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從而無法得到有效配置資源的結果;而在另外一些領域或場合,市場機制即使能夠發揮作用,通常也無法得到整個社會要求的正確的資源配置的結果。這些市場經濟自身所無法克服的固有缺陷或不足,一般稱之為“市場失靈”。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1、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是指可供社會成員共同消費的產品,即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產品。這些產品在每一社會成員消費時不會導致其他成員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因此,這類產品可以同時為眾多社會成員享用,但是產品的成本和效用卻不因為消費者人數的變化而改變。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公共產品是和私人產品對應的,私人產品是滿足個人需要的,一般通過市場供給解決。而公共產品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公共產品不能由市場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它有如下特徵:⑴非排他性⑵非競爭性⑶非盈利性⑷效用不可分割性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2、外部效應外部效應是指商品生產者的內部成本與外部成本、內部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不一致,給其他社會成員帶來的影響。它分為外部正效應和外部負效應兩種情況: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⑴外部正效應這是指私人部門從事某項活動對其他人帶來利益的現象,即商品生產者的內部效益遠遠低於社會效益的現象。生產者的成本大於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應有的效益補償,這將導致市場主體盡可能地減少從事具有外部正效應的經濟活動。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⑵外部負效應這是指私人部門從事某項活動對其他人帶來損失而自己受益的現象,即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大大低於社會成本的現象。外部負效應意味著,市場價格不反映生產的邊際社會成本,從事該活動的經濟主體把部分成本強加給其他經濟主體,從而造成社會成員過量從事具有外部負效應的經濟活動。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外部效應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應的產品的市場供給,只能過多或過少,由此導致了資源配置的不合理。要消除外部效應,必須實現外部成本(收益)的內在化.而市場經濟本身是無能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應的缺陷。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3、市場壟斷4、資訊不對稱5、收入分配不公6、宏觀經濟失衡7、個人的偏好不合理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二、市場經濟中的政府(一)政府職能職能,即職責和功能,泛指人、事物、機構的作用。政府職能,或者叫行政職能,是指政府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承擔的職責和功能。政府職能分為基本職能和具體職能。政府具有階級統治和社會管理兩種基本職能,具體職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的具體體現。政府職能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改變和發展。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1、政治職能⑴對外在國際社會中爭取有利於自己的國際環境,實施侵略或防禦外敵的入侵;⑵對內維護社會治安,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預防和制止社會動亂,打擊敵對勢力對國家政權的破壞;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⑶提高社會的和全體公民的政治意識,宣傳灌輸有愛國主義和有利於政治的意識形態;⑷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保證各階層能通過制度公的管道表達意見,影響決策過程,行使公民的合法權利。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2、經濟職能⑴為了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實現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協調等宏觀經濟問題,制定指導性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和計畫;⑵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動態平衡;⑶政府是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和產權界定者;⑷政府有責任創造一系列條件,組織培育、完善市場體系;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⑸維持社會公共事業;⑹協調與服務功能。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3、社會管理職能⑴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制定社會福利政策,開展養老、失業救濟、醫療保險、優撫等社會管理工作;⑵在交通、通訊、能源、住房等方面為社會和公民提供便利;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⑶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防止和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⑷防震、救災、抗洪搶險、教育、體育、衛生等。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4、法律職能⑴行政立法⑵行政執法⑶法律監督職能⑷行政司法⑸政府法律服務職能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5、文化職能政府的文化職能就是政府運用行政權力管理科學與文化事業的職能,主要有:指導職能、服務職能、協調職能、監督職能、控制職能等。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二)政府失靈與政府干預經濟的局限性1、政府絕非無所不能2、政府組織管理的問題3、具有技術上局限性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三)市場經濟與政府干預的權衡市場只有在理想的完全競爭條件下才能實現效率,然而,現實中的市場並不符合理論上完全競爭的假定條件,即存在市場失靈,使得市場不能實現理論上所確立的最佳目標。公共產品、外部效應、壟斷等較為明顯地表現了市場失靈。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承認市場存在失靈本身並不必然意味著有必要讓政府進行干預,關鍵在於政府干預的代價是否能低於市場失靈所造成的損失,如果能以較小的代價去彌補一個較大的損失,那麼政府的干預就是必要的,反之就是不必要的。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政府干預經濟時由於存在資訊不完全、組織管理、技術上的限制,存在政府失靈,承認政府失靈就意味著承認政府干預的局限性。由此,政府活動的核心領域是提供市場所不能提供的公共產品、具有明顯外部效應的產品以及生產具有自然壟斷傾向的產品。因為在這些領域中市場失靈所造成的損失較為嚴重,而所涉及的範圍又比較有限,用政府活動來代替市場不易產生過大的政府失靈。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對於其他一般性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政府的介入應採取謹慎的態度,因為在這些領域中,市場失靈即使存在也不太明顯,政府干預容易的生這樣的結果:干預所產生的政府失靈比它所要彌補的市場失靈對社會有更大的危害。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三、公共財政公共財政(publicfinance)指的是國家(或政府)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的分配活動或經濟行為,它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財政模式或類型。第二節市場、政府與財政

公共財政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徵和內涵:1、彌補市場失靈2、提供公平服務3、具有非市場營利性質4、具有法治化第三節財政的職能一、資源配置職能財政收支活動以及相應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的制定、調整與實施,可以實現對社會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結構與流向進行調整與選擇。財政的這個功能通常被稱之為資源配置職能。政府通過財政配置職能的運用,可以達到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實現資源結構合理化、資源運用效率高、經濟與社會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標。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經濟學意義的資源通常指用來生產商品和勞務的投入物,有時也稱“生產要素”。資源的基本特徵是“稀缺”。即在任一特定的時間內,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在數量上不能滿足同一時期內的全部需求,因此,客觀上要求人類必須有效地確定這些資源的各種用途。為什麼需要財政對社會資源進行配置,我們可以分兩個層次理解。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第一個層次,由於社會共同事務的客觀存在,任何社會都有不可能僅僅通過分散的個人或其他社會單位對資源有效配置。第二層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可以作為彌補市場缺陷的主要手段。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包括了對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資源的直接分配和對全社會資源配置的宏觀調節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調節產業部門間的資源配置2、調節政府內外部門間的資源配置3、調節政府內部的資源分配第三節財政的職能二、收入分配職能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客觀上對社會收入與財富的分配產生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我們把財政所具有的這種能夠影響社會收入與財富分配的功能叫做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簡稱收入分配職能。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不僅財政活動本身實際上就是對國民收入的一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且這種分配本身,也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對國民收入其他部分的分配以及財政以外各層次國民收入的分配產生重大影響。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政府運用收入分配職能的主要目的,就是調節社會收入與財富的分配,使之達成公平合理的分佈狀態。政府必須運用收入分配職能的主要原因,就是考慮到現代市場經濟在沒有政府參與的情況下,不能實現收入與財富的公平合理分配。進一步地講,就是:其一,按勞分配並不能保證實現收入與財富的公平分配。其二,市場機制缺陷造成收入和財富分配的不公平。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的內容主要有:調節企業利潤水準主要在於通過調節,使企業的利潤水準能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準和主觀努力狀況,使企業在條件大體相同的情況下獲得大體相同的利潤;調節居民個人收入水準則是在堅持現行分配制度條件下,貫徹執行現行收入分配政策,即:既要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要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第三節財政的職能三、經濟穩定職能通過財政政策的制定、實施與調整,使整個社會保持較高的就業率,以至於達到充分就業,並實現物價穩定、經濟穩定增長以及國際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標。我們將財政所具有的這種功能稱之為經濟穩定職能,或者叫穩定經濟職能,簡稱穩定職能。財政的經濟穩定職能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具有其客觀必要性。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財政經濟政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目標,就是保持或達到充分就業或高就業率,適度的穩定物價水準,國際收支的平衡,合理的經濟增長率。概括地說,就是經濟穩定目標。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財政的穩定職能實現的。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財政穩定職能的客觀必要性主要來自於市場機制的缺陷。在市場經濟中。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不能自動出現,因為在市場經濟中,就業和物價的整個水準是由總需求水準確定的,並與當時的生產能力有關。社會總需求是難以控制的,或者具有不可控性。所以,客觀上需要政府通過運用財政手段調節社會需求水準,以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目標。第三節財政的職能

財政經濟穩定職能的主要內容有:1、調節社會需求保持供求總量平衡2、調節社會供求結構的平衡復習思考題一、單項選擇題1、財政產生的條件是()。

A.政治和文化B.經濟和政治

C.經濟和效益D.政治和歷史2、財政最初的表現形式是()。

A.捐稅B.公債

C.國家預算D.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復習思考題3、國家公債和國家預算是在()制下財政範疇的延伸。

A.奴隸B.封建

C.資本主義D.社會主義4、資本主義社會財政分配形式一般採用()形式。

A.貨幣B.實物

C.勞役D.貨幣和勞役復習思考題5、財政屬於()範疇。

A.生產B.分配C.交換D.消費6、財政分配的主體是()。

A.財政部門B.黨政部門

C.國家或政府D.各級人大復習思考題7、財政分配的主要對象是()。

A.社會產品B.折舊基金

C.職工勞動報酬收入D.剩餘產品價值8、財政分配的目的是滿足()。

A.維護政權需要B.人民生活需要

C.經濟建設需要D.社會公共需要復習思考題9、收入分配的目標是()。

A.平均分配B.公平分配

C.共同致富D.增加收入10、以下不是財政的職能的是()。

A.資源配置B.收入分配

C.統籌兼顧D.穩定經濟復習思考題二、多項選擇題1、財政分配屬於()。

A.歷史範疇B.政治範疇

C.分配範疇D.經濟範疇2、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社會形態的發展,人類社會存在過()。

A.原始社會財政B.奴隸制國家財政C.封建制國家財政D.資本主義國家財政

E.社會主義國家財政復習思考題3、封建制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

A.官產收人B.賦稅收入C.專賣收入

D.特權收入E.貢物收入F.國王土地收入復習思考題4、資本主義國家財政支出的主要形式是()。

A.軍事支出B.債務支出

C.行政經費支出D.社會經濟支出

E.國家機構支出

F.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支出復習思考題5、財政的一般特徵是指()。

A.財政分配的主體是國家或政府

B.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剩餘產品

C.財政分配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

D.財政體現著特定的分配關係復習思考題6、下列各種需要中屬於社會公共需要的有()。

A.國防B.行政管理C.普及教育

D.基礎科學研究E.生態環境保護7、公共產品具有以下()特徵。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等價交換性

C.消費的排它性D.取得的非競爭性復習思考題8、財政是為彌補市場失靈而存在的,其市場失靈的表現主要有()。

A.公共產品B.外部效應

C.收入分配不公D.經濟波動與失衡

E.競爭F.壟斷復習思考題9、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通常把財政職能概括為()。

A.配置資源職能B.收入分配職能

C.經濟穩定職能D.經濟發展職能

E.社會調節職能F.經濟監督職能復習思考題10、財政的經濟穩定職能的含義主要是指()。

A.物價穩定B.經濟適度增長

C.充分就業D.國際收支平衡

E.居民收入提高F.企業利潤增加復習思考題三、判斷並改錯1、財政參與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不參與國民收入的再分配。()2、財政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分配關係。()3、財政分配的對象為全部的剩餘產品。()4、財政分配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國家政權的需要。()5、公共財政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財政類型或模式。()復習思考題6、市場機制能夠提供公共財政。()7、市場經濟中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能夠自動出現。()8、收入分配的目標是共同致富。()9、資本主義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債務收入。()10、奴隸制國家財政收支主要採取實物和貨幣形式。()復習思考題四、思考題1、如何理解財政的內涵及屬性?2、什麼是公共產品?具有哪些特徵?3、市場失靈表現在哪些方面?4、簡述中國現階段建立公共財政的必要性。5、如何理解我國現階段政府的職能和財政的職能?復習思考題五、實踐課堂在生活中進行仔細觀察,尋找生活中市場失靈的現象,對該現象進行分析研究並撰寫研究報告。第二章財政收入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一、財政收入的分類(一)按照財政收入的形式分類1、稅收收入2、國有資產收入3、債務收入⑴各級政府從境內向公民個人、企業單位、金融機構以及地方政府借貸取得的財政收入,一般稱作國內債務收入。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⑵各級政府從境外向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國際金融市場及各種融資管道取得的財政收入,一般稱作國外債務收入。4、其他收入⑴事業收入⑵規費收入⑶國有資源管理收入⑷罰沒收入5、專項收入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二)按財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類按財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類,財政收入可分為預算內財政收入和預算外財政收入。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三)從社會總產品價值構成分類從社會總產品價值構成分類,財政收入的來源可分為C、V、M三個部分。1、C是補償基金

C是企業補償消耗掉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價值,由此形成的折舊基金統一上繳國家財政,國家財政參與這部分價值的分配。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2、V是支付給勞動者的個人收入

V是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中以勞動報酬的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個人收入,目前我國財政收入中來自V的部分主要有:⑴直接向個人徵收的稅;⑵直接向個人收取的規費收入和罰沒收入;⑶服務業和娛樂業等企事業單位上交的稅收中,有一部分來自V的轉化;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⑷國家徵收的消費稅;⑸居民購買的國債。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3、M是歸社會支配的價值部分

M是新創造的價值中歸社會支配的價值部分,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M部分,即主要來自國民經濟各部門為社會創造的純收入。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二、財政收入的規模和結構分析(一)制約財政收入規模的因素1、經濟發展的規模和水準對財政收入起著制約作用2、生產技術水準是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重要因素3、一國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等因素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二)財政收入結構分析1、財政收入的主體結構所謂主體結構主要是指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單位的構成狀況。長期以來,我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經營性的單位即企業的繳納,居民個人承擔的收入份額相當有限。這是同傳統經濟體制下個人收入分配的狀況相適應的。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

那時,我國的個人收入形式單一、收入總體水準偏低;個人收入差距不大;工資作為勞動者個人收入的基本形式,受國家指令性計畫的嚴格控制。這些特徵基本上限制了政府向個人徵集財政收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形成,無論是從財力分佈狀況上考慮,還是從公平分配等財政職能的要求出發,我國都需要調整這一格局,合理開拓適應於個人的財政收入管道,拓展個人國債市場,加大居民個人所承擔的財政收入的比重,逐漸改變財政收入主要依賴企業的主體結構狀況。這一轉變的理由主要在於: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⑴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居民個人是財政收入的主要負擔者⑵我國居民個人所得的分佈狀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2、財政收入的所有制結構我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公有制經濟,其中,全民所有制國有企業提供的財政收入佔據絕對的優勢。這一狀況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方面,國有經濟提供的財政收入比重逐步的減少,這種減少發生在體現所有權權益的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的減少;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

另一方面,伴隨著經濟形式的多元化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增長,由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繳納的財政收入份額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可以預料,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民營經濟成分的壯大,各種經濟形式財政負擔量的公平和均衡,我國財政收入的所有制結構將會進一步改善。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3、財政收入的部門結構⑴第一產業——農業⑵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⑶第三產業——除農業、工業和建築業以外的其他部門第一節財政收入概述三、組織財政收入的原則1、利益兼顧原則2、增產節約開闢財源原則3、正確處理籌集收入和發揮經濟杠杆功能原則4、區別對待合理(公平)負擔原則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一、政府收費的含義與類別政府收費是指由政府為某項特定公共服務或授予某項特權而制定的、用以補償全部或部分供應成本的價格。政府收費屬於公共定價的範疇。公共定價是相對於市場定價而言,是指由公共部門而不是市場力量(廠商)確定的價格。政府收費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

政府收費可以分為使用費、證照費和特定估價三類。使用費是政府對特定公共服務或公用設施的使用者收取的費用,又稱用戶費;證照費是當事人為取得從事某項活動的特權而支付的執照費(有些國家徵收執照稅),又稱為規費;特定估價指針對某項特定服務的提供導致某項私人財產(不動產)增值,政府以該項財產的自然特徵為基礎收取的費用(有些國家徵收財產稅)。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二、政府收費與稅收政府既可以通過稅收、也可以(同時)通過公共收費融資,但兩者的適用範圍是不同的。對於那些具有廣泛的外部效應、效用不可分割的公共服務,或者那些被社會成員普遍認為具有公民權利性質,因而當作一般社會事務看待的公共服務,通常用一般性稅收(以納稅能力為基礎的稅收)來資助較為適宜。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

另外,有些公共服務由於本身的性質,只能供成員有限的小群體直接使用,由此形成的特定受益者具有可測度性,更適合於通過公共收費來資助。政府收費的受益與支付之間存在直接聯繫,而一般性稅收沒有這種直接聯繫。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

在某些情況下,稅收與政府收費的界限並不是那麼分明的。有些公共服務或設施,既可以通過一般性稅收籌資和撥款來維持,也可以通過政府收費來維持,或者採取兩者結合的方式。對於同一項公共服務的使用,有些國家可能採用政府收費,有些國家則採用“受益稅”。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三、對政府收費的評價當公共服務、設施或特定權利的大部分利益歸於可辨認的直接使用者,並且這些使用者的需求顯示出一定的價格彈性時,從促進經濟效率的角度講,政府收費是最適宜的。第二節政府收費收入

此外,政府收費還有其他幾個突出特點:1、政府收費有助於促使非居民付費2、政府收費有助於激勵政府提供優質服務3、政府收費有助於提供穩定的收入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一、國有資產的概念與分類從資產歸屬角度界定國有資產,指的是屬於國家所有的全部財產以及各種自然資源財富。從管理範圍(或內容)界定國有資產是指國家或依據法律,或基於權力行使,或由於預算內或預算外支出,或由於接受饋贈,或由於資產收益,取得應屬於國有的財產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

按照市場經濟的理論,“資產”與“財產”在含義上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只有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生產經營活動的財產才叫“資產”,它一般具有增值的要求,而其他財產則不具有這種要求;“財產”是一個含義更為廣泛的概念,財產可以是經營性的,也可以是非經營性的。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

國有資產按不同的標準分類,有以下幾種:(一)按經濟用途分類按經濟用途分類,國有資產可分為經營性國有資產和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經營性國有資產是指各類企業經營使用的和按企業要求經營使用的國有資產。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是指用於事業、行政、公益服務而不直接參與生產、流通的國有資產。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二)按資產存在形態分類按資產存在形態分類,國有資產可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有形資產是指具有價值形態和實物形態的資產,它包括:1、固定資產2、流動資產3、資源性資產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

無形資產是指不具備實物形態,卻能在一定時期裏提供收益的資產,它包括:1、知識產權2、工業產權3、金融性產權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三)按行政隸屬關係分類按行政隸屬關係分類,國有資產可分為中央政府管理的資產和地方政府管理的資產。(四)按所處的地理位置分類按所處的地理位置分類,國有資產可分為境內國有資產和境外國有資產。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二、國有資產收入國有資產收入指指國家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憑藉經濟權力和資產所有權參與國有企業經營收入的分配而取得的財政收入。即經營和使用國有資產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把其收入的一部分交給資產所有者--國家,國有資產收入既包括經營性國有資產收益(國有資產收益),也包括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所帶來的收入。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一)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收入指政府作為資產所有人有權以投資者的身份參與企業實現利潤的分配。是國有資產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具體形式分成三種:一是上繳利潤。二是租金。三是股息紅利。股利分為股息和紅利兩部分:股息是股份資產的利息,紅利是股票持有者參與股份公司管理而分得的利潤。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二)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收入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國有資產通過出售、拍賣、兼併等方式進行產權轉讓獲得的財政收入,這實際上是國有資本變現性的財政收入。二是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使用權轉讓取得的財政收入。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

國有資產收入的多少,一方面反映國有資產營運效益的好壞,反映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的情況,因為任何一項國有資產管理指標的高低都會從收益上面得到體現。另一方面關係到為國有資產的恢復、改造、更新提供資金的多少。特別是國有資產收入的再投資,關係到國有資產擴大再生產提供資金和物質條件的問題,同時也關係到當年財政收入和今後財政收入能否穩定增長的問題。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三、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一)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首先是要維護國家所有者的權益,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增加財政收入。其次是要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品質,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第三節國有資產收入(二)國有資產管理目標的實現方式1、整體出售變現2、股份制改造3、企業購並4、託管5、股權與債權互換6、國家股權轉讓或增購復習思考題一、單項選擇題1、政府從事財政收入活動的首要目的是()。

A.獲取財政資金B.進行收入再分配

C.改善資源配置D.穩定經濟復習思考題2、從公共產品的特點來看,政府為提供公共產品而進行籌資的最佳財政收入手段是()。

A.政府債務B.國家稅收

C.企業利潤D.政府收費3、國家對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徵收所得稅是憑藉()。

A.社會行政管理權利B.所有權

C.法人財產權D.經營權復習思考題4、壟斷性經營的國有企業,其產品的價格通常是由()來制訂的。

A.政府B.企業C.市場D.消費者5、罰款是政府的一種()收費。

A.專項籌集性B.事業服務性

C.行政管理性D.行為特許性復習思考題6、按國有資產的經濟用途,國有資產可分為()。

A.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

B.價值形態的國有資產和實物形態的國有資產

C.經營性國有資產和非經營性國有資產

D.生產性資產和非生產性資產復習思考題7、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是()

A.增加生產B.提高稅率

C.厲行節約,降低成本

D.增加企業純收入.8、政府收費中最主要的是()。

A.證照費B.租金C.特定估價D.使用費復習思考題二、多項選擇題1、財政收入按形式分類可分為()等主要形式。

A.稅收收入B.債務收入C.國有經濟收入

D.一般經濟收入E.政府收費收入復習思考題2、財政收入結構分析包括了財政收入的()等方面的內容。

A.所有制構成B.價值構成

C.產業部門構成D.政府部門構成

E.社會成員構成3、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因素有:()

A.經濟發展水準

B.基本社會經濟制度的選擇

C.價格D.分配制度E.生產技術水準復習思考題4、政府收費作為一種特殊的財政收入,其作用是()。

A.進行特殊管理B.籌集財政收入

C.抑制准公共物品的過度消費

D.增進社會福利E.提高服務效率5、政府來自國有資產的收入形式主要有()。

A.上交利潤B.股息紅利C.承包費

D.租賃費E.折舊費復習思考題6、目前,我國經營性國有資產收益的形式主要有()。

A.利潤B.租金C.股利

D.所得稅E.資產佔用費7、政府收費可以分為()。

A.證照費B.租金C.特定估價

D.資產佔用費E.使用費復習思考題三、判斷並改錯1、我國中央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較低,在處理中央和地方兩級利益時,要以堅持中央利益為基本原則。()2、國家憑藉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可以取得一定的資產收益,通常的基本形式是稅利。()3、國家憑藉所有權對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徵收所得稅。()復習思考題4、森林採伐權收益屬於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收入。()5、國有資產經營收益的一部分構成國有資產收入而不是全部構成財政收入。()6、政府收費的受益與支付之間存在直接聯繫,而一般性稅收沒有這種直接聯繫。()復習思考題四、實踐課堂運用財政收入的基本原理,思考並提出加快我國財政收入規模增長的建議和設想。第三章稅收第一節稅收概述第二節稅收制度第三節流轉稅類第四節所得稅類第一節稅收概述一、稅收的概念稅收是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憑藉其政治權力,運用法律手段,按法律預先規定的標準,強制地、無償地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取得財政收入的方式,同時也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稅收的概念包含以下涵義:第一節稅收概述(一)稅收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二)稅收是憑藉國家政治權力實現的特殊分配(三)稅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第一節稅收概述二、稅收的基本特徵(一)稅收的強制性稅收的強制性是指稅收是憑藉國家政治權力,以國家法令的形式強制課征的,應納者必須履行交納義務,應納而不納要受到法律制裁。稅收的強制性,一方面不受所有制的限制,成為財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另一方面它具有法律不能違反的嚴肅性,成為財政收入的可靠形式。第一節稅收概述

稅收的強制性,包含兩方面:第一,對徵稅機關來說,稅收也是強制的,必須依法徵稅,不能多征也不能少征,否則就要受到相應的制裁;第二,對納稅人來說,必須依法按時、足額納稅,否則也要受到相應的制裁。第一節稅收概述(二)稅收的無償性稅收的無償性是指國家徵稅以後,稅款就為國家所有,不再直接歸還納稅義務人,也不需要付給納稅義務人任何代價。稅收的無償性是針對單個納稅義務人而言的,即稅款交納時,國家和納稅義務人之間沒有直接的償還關係,稅收的無償性是以強制性為條件的。第一節稅收概述(三)稅收的固定性稅收的固定性是指國家徵稅以法律形式預先規定徵稅範圍和徵收比例,便於征納雙方共同遵守。法律本身就具有相對的固定性,稅法的實質就是以法律形式相對固定了的政府和納稅義務人之間的納稅關係,征納雙方不得超越法律規定而隨意改變。第一節稅收概述

稅收的固定性還包含稅收的連續性,為保證稅收的相對穩定,就必須事先規定一個固定比例。稅收的固定性有利於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也有利於維護納稅義務人的法人地位和合法權益。第一節稅收概述

稅收的強制性決定著稅收的無償性,而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和要求了徵收的固定性。稅收的三性是統一的,缺一不可的。第一節稅收概述三、稅收的職能稅收的職能指稅收的內在功能,它是國家財政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職能有基本職能和派生職能之分,其基本職能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而派生職能則在不同的經濟時期有所不同。第一節稅收概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主要有以下幾個職能:(一)財政職能(二)經濟職能(三)監督職能第一節稅收概述四、稅收的分類(一)按課稅對象分類1、流轉稅(商品勞務稅)2、所得稅3、財產稅4、資源稅5、行為目的稅第一節稅收概述(二)按稅收管理和使用權限分類按稅收管理和使用權限劃分,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中央地方共用稅。(三)按稅收與價格的關係分類按稅收與價格的關係劃分,可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第一節稅收概述(四)按稅負是否易於轉嫁分類按稅負是否易於轉嫁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五)按計稅標準分類按計稅依據的不同,可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第二節稅收制度

稅收制度是國家規定的稅收法令、條例和徵收辦法的總稱。是國家向納稅義務人徵稅的依據。稅收制度的構成要素,就是組成稅收制度的基本的、必要的因素。第二節稅收制度一、納稅人(課稅主體)納稅人是納稅義務人的簡稱,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法人和自然人,法律術語稱為課稅主體。納稅人是稅收制度構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任何稅種都有納稅人。第二節稅收制度

納稅人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獨立享有法定權利,並承擔法律義務的個人。法人是經國家認可,具有一定的組織機構,擁有能獨立支配的財產,並能以自己的名義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簡單地說,法人就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第二節稅收制度二、課稅對象課稅對象又稱徵稅對象,也叫課稅客體,是稅法規定的徵稅的目的物,法律術語稱為課稅客體。每一個稅種首先必須明確規定對什麼徵稅,不同的稅種有不同的課稅對象。因此,課稅對象是一個稅種區別於另一種稅種的主要標誌,是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第二節稅收制度

徵稅對象只是從大範圍明確對什麼徵稅,在實行徵稅時,需要對這些稅種的徵稅對象作進一步的劃分,並作出具體的界限規定,以便確定征免界限和設計稅率,這個在徵稅對象總的範圍內對應當納稅專案的具體規定,叫做“稅目”。第二節稅收制度

稅目的制定一般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列舉法。列舉法是具體列舉徵稅對象來確定對什麼徵稅,對什麼不徵稅的方式。二是概括法。概括法是按照商品大類或行業設計稅目。概括法適用於品種類別繁雜、界限不宜劃清的徵稅對象。第二節稅收制度

一般來說,商品要經過生產、收購、批發、零售、消費等環節,所得要經過支付、收到、儲蓄、使用、饋贈等環節;資源要經過開發、出售、收購、加工、使用等環節;財產要經過建造、出售、收購、儲藏、使用、租賃等環節。因此在對商品流轉數額的徵稅中,還需確定在哪個流轉環節徵稅。第二節稅收制度

在商品流轉的諸多環節中被確定應當納稅的環節,叫做“納稅環節”。納稅環節的確定,從另一個角度使徵稅對象得以具體化。根據納稅環節的多少,可分為一次課征制、兩次課征制和多次課征制(也叫“道道徵稅”)。第二節稅收制度

在徵稅過程中,為了能夠具體實施,還必須解決徵稅的計量問題,即要確定計算應徵稅額的依據,也即計稅依據。它與徵稅對象是不同的。計稅依據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價值形態;另一種是實物形態。由於計稅依據形態的不同,往往會影響稅收的負擔。前者叫做“從量計征”,後者叫做“從價計征”。第二節稅收制度

採用從價計征時,物價的波動必然會影響納稅額的波動;從量計征時,納稅額不受價格的影響,但同樣數量的課稅對象,質優價高者稅負輕,質劣價低者稅負重;或價格上升時稅負輕,價格下跌時稅負重。第二節稅收制度三、稅率稅率是應納稅額與計稅基數之間的數量關係或比率。它是衡量稅負高低的重要指標,是稅法的核心要素,它反映國家徵稅的深度和國家的經濟政策,是極為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第二節稅收制度

我國現行使用的稅率主要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和定額稅率,這是稅率的一種最重要的分類。其中,比例稅率與累進稅率適用於從價計征,表現為應納稅額與計稅基數之間的比率。定額稅率也稱固定稅額,適用於從量計征,體現了應納稅額與計稅基數之間的數量關係。第二節稅收制度(一)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徵稅對象,不論其數額大小,均按照同一比例計算應納稅額的稅率。採用比例稅率便於計算和征納,有利於提高效率,但不利於保障公平。比例稅率在商品稅領域應用得比較普遍。我國的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所得稅等採用的是比例稅率。第二節稅收制度(二)累進稅率,是指隨著徵稅對象的數額由低到高逐級累進,適用的稅率也隨之逐級提高的稅率,即按徵稅對象數額的大小劃分若干等級,每級由低到高規定相應的稅率,徵稅對象數額越大,適用的稅率越高,反之則相反。累進稅率在我國還分為超率累進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但以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最為廣泛。第二節稅收制度

所謂超額累進稅率,即把徵稅對象按數額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級,每一等級規定一個稅率,稅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納稅人的徵稅對象則依所屬等級同時適用幾個稅率分別計算,將計算結果相加後得出應納稅款。目前採用這種稅率的有個人所得稅。第二節稅收制度

所謂超率累進稅率,即以徵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徵稅,目前,採用這種稅率的是土地增值稅。按目前我國稅法規定,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其應納稅額公式如下:

應納稅額=增值額×適用稅率-扣除專案金額×速算扣除係數第二節稅收制度(三)定額稅率,是指按徵稅對象的一定計量單位直接規定的固定的稅額,因而也稱固定稅額。定額稅率不受價格變動影響,適用於從量計征的稅種。定額稅率徵稅對象的計量單位可以是其自然單位,也可以是特殊規定的複合單位。現行稅制中的定額稅率有四種形式。1、地區差別定額稅率,是對同一課稅對象按不同地區,分別規定不同的稅額。第二節稅收制度2、幅度定額稅率,是指在稅法規定的徵稅幅度內,根據納稅人擁有的課稅對象或徵收行為的具體的情況確定納稅人的適用稅率。3、分類分級定額稅率,是把課稅對象按一定的標誌分為類、項或級,分別規定不同的稅額。4、地區差別、分類分級和幅度相結合的定額稅率。第二節稅收制度

定額稅率的優點是計算簡便,稅負不受物價波動的影響,但有時也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稅負。第二節稅收制度四、納稅環節納稅環節主要指稅法規定的徵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納稅環節的多少和選擇可以分為不同的課稅制度:同一種稅只在一個環節課征稅收的,稱為“一次課征制”,同一種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環節課征稅收,或同種性質不同稅種對同一種收入課以稅收的,稱為“多次課征制”。第二節稅收制度

納稅環節的多少、以及具體環節的選擇,不僅關係到國家財政收入水準,而且會影響納稅人的經濟行為和納稅積極性,影響商品流通和經濟運行的軌跡。第二節稅收制度五、納稅期限納稅期限是指納稅人在發生納稅義務後,按稅法規定應向國家繳納稅款的期限。納稅期限有兩層含義:一是結算應納稅款的期限,也稱結算期限;二是繳納稅款的期限,也稱繳款期限。納稅期限是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向國家繳納稅款的最後時間限制。它是稅收強制性、固定性在時間上的體現。確定納稅期限,要根據課稅對象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的不同特點來決定。第二節稅收制度六、納稅地點納稅地點主要是指根據各個稅種納稅對象的納稅環節和有利於對稅款的稅源控制而規定的納稅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繳義務人)的具體納稅地點。第二節稅收制度七、減稅、免稅減稅、免稅,是根據國家政策,對某些納稅人和徵稅對象採取減少徵稅或者免予徵稅的特殊規定。減稅是對應納稅額少征一部分稅款;免稅是對應納稅額全部免征。減稅免稅是對某些納稅人和徵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措施。減稅免稅的類型有:一次性減稅免稅、一定期限的減稅免稅、困難照顧型減稅免稅、扶持發展型減稅免稅等。第二節稅收制度

減稅、免稅的具體形式有三種:1、稅基式減免。即通過縮小計稅依據來實現減稅、免稅。具體又包括起征點、免征額、專案扣除、跨期結轉等。2、稅率式減免。即通過降低稅率來實現減稅、免稅,包括規定低稅率和零稅率、暫定照顧性稅率等。3、稅額式減免。即通過減少一部分或全部應納稅額,包括全部免征、減半徵收、規定減征比例或核定減征額等。第二節稅收制度八、出口退稅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國際貿易中通常採用的並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目的在於鼓勵各國出口貨物公平競爭的一種退還或免征間接稅(目前我國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的稅收措施。由於這項制度比較公平合理,因此它已成為國際社會通行的慣例。第二節稅收制度

我國的出口貨物退(免)稅是指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對我國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或免征其在國內各生產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即對增值稅出口貨物實行零稅率,對消費稅出口貨物免稅。第二節稅收制度

增值稅出口貨物的零稅率,從稅法上理解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本道環節生產或銷售貨物的增值部分免征增值稅,二是對出口貨物前道環節所含的進項稅額進行退付。當然,由於各種貨物出口前涉及征免稅情況有所不同,且國家對少數貨物有限制出口政策,因此,對貨物出口的不同情況國家在遵循“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徹底退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制定了不同的稅務處理辦法。第二節稅收制度九、違章處理(一)違章行為一般有以下幾種情形:1、違反稅收徵收管理法2、欠稅3、漏稅4、偷稅5、抗稅6、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第二節稅收制度(二)對違章行為一般採取以下處罰措施:1、徵收滯納金計算公式為:滯納金=所欠稅款×滯納金比率×滯納天數2、處以稅務罰款3、稅收保全措施4、追究刑事責任第三節流轉稅類一、流轉稅原理(一)流轉稅的概念流轉稅是以商品和勞務的流轉額為課稅對象的稅種統稱。商品交易發生的流轉額稱為商品流轉額,這個流轉額既可以是指商品的實物流轉額,也可以是指商品的貨幣流轉額。第三節流轉稅類

流轉稅的課稅對象是流轉額,它包括商品流轉額和非商品流轉額。其中,商品流轉額是指在商品交換(買進和賣出)過程中發生的交易額。對賣方來說,具體表現為商品銷售額;對買方來說,則是購進商品支付金額。非商品流轉額是指交通運輸、郵電通訊以及各種服務性行業的營業收入額。此外,流轉課稅既可以全部流轉額作為課稅對象,又可以部分流轉額作為課稅對象。第三節流轉稅類

流轉稅與商品(或勞務)的交換相聯系,商品無處不在,又處於不斷流動之中,決定流轉稅的徵稅範圍十分廣泛;流轉稅的計征,只問收入有無,而不管經營好壞、成本高低、利潤大小;流轉稅都採用比例稅率或定額稅率,計算簡便,易於徵收;流轉稅形式上由商品生產者或銷售者繳納,但其稅款常附著於賣價,易轉嫁給消費者負擔,而消費者卻不直接感到稅負的壓力:由於以上這些原因,流轉稅對保證國家及時、穩定、可靠地取得財政收入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調節生產、消費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流轉稅一直是我國的主體稅。第三節流轉稅類

我國的流轉稅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關稅。第三節流轉稅類(二)流轉稅特點1、課征普遍2、按流轉額徵稅3、使用比例稅率4、計征簡便第三節流轉稅類二、增值稅增值稅是對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銷售額以及進口貨物的金額計算稅款,並實行稅款抵扣制的一種流轉稅。第三節流轉稅類

從計稅原理而言,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和流通中各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附加值進行徵稅,所以稱之為“增值稅”。然而,由於新增價值或商品附加值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是一個難以準確計算的數據,因此,在增值稅的實際操作上採用間接計算辦法,即從事貨物銷售以及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義務人,要根據貨物或應稅勞務銷售額,按照規定的稅率計算稅款,然後從中扣除上一道環節已納增值稅款,其餘額即為納稅義務人應繳納的增值稅款。第三節流轉稅類(一)徵稅範圍及納稅義務人1、徵稅範圍:①銷售或者進口貨物②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第三節流轉稅類2、納稅義務人①單位②個人③承租人和承包人④扣繳義務人第三節流轉稅類(二)稅率與徵收率的確定1、基本稅率:增值稅一般納稅義務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除低稅率適用範圍和銷售個別舊貨適用徵收率外,稅率一律為17%,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基本稅率。第三節流轉稅類2、低稅率:增值稅一般納稅義務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⑴糧食、食用植物油。⑵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⑶圖書、報紙、雜誌。⑷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⑸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第三節流轉稅類

另外,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對農業產品、金屬礦采選產品、非金屬礦采選產品增值稅稅率也為13%。第三節流轉稅類3、零稅率:納稅義務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節流轉稅類4、徵收率:考慮到小規模納稅義務人經營規模小,且會計核算不健全,難以按以上稅率計稅和使用增值稅用發票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實行按銷售額與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小規模納稅義務人適用徵收率的規定是:商業企業屬於小規模納稅義務人的,其適用的徵收率為4%;商業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屬於小規模納稅義務人的。其適用的徵收率為6%。第三節流轉稅類(三)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增值稅一般納稅義務人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餘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第三節流轉稅類1、銷項稅額銷項稅額是指納稅義務人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或應稅勞務收入和規定的稅率計算並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銷項稅額計算公式為: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第三節流轉稅類

銷售額為納稅義務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銷售額不包括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但在實際生活中,常常出現納稅人將銷售貨物的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併定價,成為含稅的銷售額。遇到這種情況,在計稅時先要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銷售額,其換算公式為:第三節流轉稅類不含稅銷售額第三節流轉稅類2、進項稅額進項稅額是指納稅義務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應稅勞務所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進項稅額是與銷項稅額相對應的另一個概念。對於任何一個一般納稅義務人而言,由於在經營活動中,既會發生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又會發生購買貨物或接受勞務,因此每一個一般納稅義務人都會有收取的銷項稅額和支付的進項稅額。第三節流轉稅類

准予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限於下列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⑴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⑵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⑶購進免稅農業產品准予抵扣的進項稅額,按照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計算公式: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第三節流轉稅類

增值稅一般納稅義務人外購貨物(固定資產除外)所支付的運輸費用,以及一般納稅義務人銷售貨物所支付的運輸費用,根據運費結算單(普通發票)所列金額依7%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准予扣除,但隨同運費支付的裝卸費、保險費等其他雜費不得計算扣除進項稅額。

准予扣除的進項稅額=運費×扣除率第三節流轉稅類

納稅義務人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未按照規定取得並保存增值稅扣稅憑證,或者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未按照規定注明增值稅額及其他有關事項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第三節流轉稅類

下列專案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⑴購進固定資產。⑵用於非應稅專案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⑶用於免稅專案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⑷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第三節流轉稅類⑸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⑹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第三節流轉稅類(四)小規模納稅義務人應納稅額的計算1、小規模納稅義務人的認定小規模納稅義務人是指年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並且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稅納稅義務人。所謂會計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確核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第三節流轉稅類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小規模納稅義務人的認定標準是:⑴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義務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為主,並兼營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義務人,年應稅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下的。第三節流轉稅類⑵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義務人,年應稅銷售額在180萬元以下的。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義務人標準的個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視同小規模納稅義務人。第三節流轉稅類2、小規模納稅義務人應納稅額的計算小規模納稅義務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的6%或4%的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第三節流轉稅類

銷售額比照一般納稅義務人的銷售額所包含的內容一致,都是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與一般納稅人相同的是,計算公式中的銷售額也不包含增值稅稅額。當小規模納稅人採取價稅合一方式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時,應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銷售額。其換算公式為: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